与“ 响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24:09
《老师的心愿》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铃声刚刚响过,同学们就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急切地等候着新班主任的到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测着新老师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呢,还是端庄秀美的姑娘……不一会儿,教室的门被一双粗大而有力的手轻轻推开了,进来的竟是一位满头银发、高个子的瘦老头!他微驼着背,身穿一件肥大的便衣,脸黝黑,眼窝深陷,额头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皱纹堆里有一道又深又长的伤疤。他走到讲台前,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含着微笑拿起粉笔,写下了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王俊启”,这是他的名字。啊,他就是王老师!我们激动地鼓起掌来,掌声清脆、响亮,充满了对这位老师深深的敬意。
此时,老师仿佛年轻了许多,眼睛熠熠闪光,盈满了泪水。他挥着手,嘴唇蠕动着,却没发出任何声音。这时掌声更响亮了。 晚上,我把这不平静的场面描述给爸爸听.爸爸用惊异的目光望着我,追问:“你说,你的班主任是谁?”“王俊启。” 我又重复了一遍,疑惑地望着爸爸。听了我的话,爸爸趴在桌上,沉默了很久。突然,他一把把我拉到身边,说:“你知道吗?我小学时代他教了我四年,想不到他还活着,又重. _返了教育岗位……”看着爸爸,我更加疑惑了。爸爸擦了擦眼睛,用颤抖而低沉的声音对我说:“那是十九年前的事了,一夭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一群红卫兵闯进来,拖着老师就走。老师声嘶力竭地喊:‘我要我的孩子们哪,我要我的孩子们哪……’他们见老师不肯走,就拿起铁棍狠狠地抽在王老师的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他们把王老师拖走了……”
我望着爸爸,仿佛又看到了老师那饱经风霜的脸,他那慈祥的脸上浸透着十年浩劫的辛酸,也浸透着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的辛劳。 沉默着。突然外面传来敲门声,我急忙去开门。站在我根前的竟是我的老师。我兴奋地喊:“爸爸,您看谁来了!),爸爸跑出来,打量着王老师,老师也打量着爸爸。突然,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使劲摇晃着,四目相视,默默无言,泪水却悄悄地流淌着。 一阵沉默。 “您老多了。”爸爸嘴唇蠕动着。 “是啊,老多了。可我离不开孩子们,当我看到那一张张天真的小脸,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十几年前我从这里被赶走,今天旧地复归,我真是感慨万千啊!我真想重度青春年代,以旺盛的精力去浇灌那些花朵……我老了,但我还相信一我能胜任……” 哦,我明白了,明白了许多…… 我想起了那蠕动的嘴唇, 我想起了那盈满泪水的眼眶……
“您一定是来了解班上情况的吧,记得您原来就是这样。”爸爸说。 “是的,是的。”老师又一次笑了。 当老师坐下来,听我汇报情况的时候,我看到了那苍者哟、爬满皱纹的脸上,时而出现笑容,像有无限喜悦,时而又眉头紧夔,像在思索什么。然而,就是从这张脸上,我看- 到了一颗老教师的心,一颗与孩子一同跳着的赤子之心军 我双手捧起一杯浓浓的香茶,恭恭敬敬地献给我的老师……
《我的嫂子》
夜,静寂,深沉。钟声,早已响过十二下.窗外,皎洁钓月光洒满院子,那样洁白、明亮……呵,嫂子!您又劳累了整整一日,此刻也许刚刚入梦…… 我停下手中的笔,合拢了书本,起身离桌,漫步在月下较中。呵,嫂子呀,嫂子— 人说,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圣洁的爱;人说,母亲,是最温柔、最可亲的人。可是,娘呵,在我刚刚7岁—正需要您的爱抚之时,您却就被凶恶的病魔拉去,永远地离我远去…… “娘—一寒凝大地,我嘶哑地哭喊着,呼唤看。幼小的心灵深处,积蓄了一潭苦涩、酸楚的冷水…… 人说,没有娘的儿,如一片得不到阳光的叶儿;人说,没有妈的息儿,如一条枯水里的鱼儿……正当我幼小的心在冷缩的时刻,嫂子,您过门进了俺家—在母亲死后的第三个年头,记得,那一年我刚11岁,读小学三年级……
嫂子,此刻,让我如何说您呢?我们和睦川处,同劳同 食,而今已了年有余。'i年呵,嫂子!七度春秋,2899多个日日夜夜呀,哪一天您不是顶着星星悄悄起身做饭?哪一天您不是夜阑人静才放下手巾的活入睡…… 按说,婚后您可与哥哥独立门户生活,这是谁都无可非议的呀!可是,嫂子,您从没说一声,从没听您说一声呵! 7年里,我从没有见您撂过一次脸,没有一次呵,嫂子! 您总是带着笑,一刻不住地忙着家务活儿,针线活儿。人说:“没娘的孩子过夸难”。可是,嫂子呵,您总是寒冬未到,就早早赶做好了我的棉衣,父亲的棉衣;而总是当寒冬开始,您才做哥哥的,最后才做自己的……
嫂子,您不是刚过35岁么,却为何,一点儿都不讲究穿着? 难道,您不爱美吗?曾记得,您婚前买衣物用品,总共才花了98元钱,仅98元钱呵!这7年中,风风雨雨,您拉扯着孩子,操持着家务,穿着打着补丁的裤褂……父亲不忍,塞给您钱,让您自己去集市上任意挑买,您总执拗地拒绝;要不就给父亲买,给我们买,而您自己却…… 我在离家6里远的乡中学读书。三年中,嫂子,您给我烙了多少煎饼,我无法记清。多少个夜晚呵,当小侄女睡下,您忍着一天的劳累,在昏黄的油灯光下生着火,您躬着身子,在呛人泪流的柴草烟气里细心地给我烙饼……呵,嫂子,我跪倒在娘的坟前时,哀伤酸楚的泪光里便浮起您辛劳的身影,嫂子一一母亲,一儿年来,在我的心底中,这不是两个可用等号连接的词么?
《老师的慈爱》
一个初夏的早晨,上课铃刚刚响过,我急急忙忙地提着热水瓶从锅炉房走向低年级的教室。突然,塑料鞋底一滑,我摔倒在地,热水瓶“砰”的一声打碎了,滚烫的热水立刻向我的身子袭过来…… “快起来!别蹭,别蹭!”王老师喊着,三步两脚地跑了过来,扶起了我。紧接着,少行队辅导员吕老师也急忙赶来,帮我脱掉上衣。“哎哟!”王老师看见我后背烫破了皮,起了大水泡,惊叫起来。她望着我那痛楚的目光,安慰我说:“你疼吗?烫得那么重还不哭,真坚强!”
吕老师焦急地说:“快,趴在我背上,我背你先去学校卫生室。”说完,同旁边的老师一起,背起我就向卫生室飞快奔去。 “烫得真不轻。不喊疼,真是好样的!” “他爱做好事,三年来一直坚持为低年级同学打水,真不错!” 这间狭小的卫生室里一下子聚集了许多老师。她们鼓励我、夸奖我,还安慰我。我坐在椅子上,默默地听着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觉得疼痛似乎被老师们分担去了许多。忽然,我觉得王老师为我涂药的手在抖动。我费力地扭头一看,啊,王老师的眼睛望着我的伤口,眼眶湿润了,鼻子不停地抽搐着。我睁开泪眼看到老师们那和蔼可亲的目,心中立刻涌起一股热流。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心潮滚,思绪万千。
啊,老师们,您与学生虽然没有父母与子女那样的血缘关系,但是,您对学生的爱,多么像父母对子女的爱呀! 光滚 想着想着,我觉得躺在教导主任的怀里,就像置身于慈母的怀抱之中……
简评 陈越同学的《慈爱》一文借“我”被热水烫伤一事,反映了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 文章从三方面表现“慈爱”: 1。见“我”烫伤后王老师、吕老师三步并做两步地赶来,王老师的安慰,吕老师背起“我”飞奔,表现出老师们对自己的关心。 2.以老师们的鼓励、夸奖、安慰和王老师为“我”涂药时的泪水,进一步说明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慈爱。 3.送医院时几个老师的行动进一步说明老师的慈爱,文章借作者的抒情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将本文的感情推向高潮。
《有趣的贴人游戏》
上课铃刚响过牙羲们全班同学象往常一样快步跑到操场上,准备体育课。体育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锻炼人反应能力的游戏。”他一边讲解一边在宽阔的操场上画两个白色的大圆圈,叫女同学先围成里圈,再叫男同学在女同学身后围成外圈。
然后一找两个同学,一个跑着贴人,一个人追。按规定贴人时一定贴在里圈人的前面,被贴的里圈人接着跑,追的同学继续追,直到把前面不断换着跑的人捉住了,后面追的人才叫胜利。同学们按老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一声哨响,贴人游戏开始了。第一个跑的是小刚,追的是小英。小刚跑着跑着突然“贴”在我的前面,我身后机灵的小强没等小刚站稳就已经奔跑起来0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有的为前面跑的同学加油,有的为后面追的同学鼓劲,外圈的同学随时做好快跑的准备。一会儿,前面跑的小强换成了小薇,小薇又换成了李丹。
后面追赶的小英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脸蛋通红通红,不慌不忙。瞅准机会,猛然跑起,把放慢了脚步准备贴人的李丹,一下子抓住了。李丹猛一转身去捉小英,敏捷的小英一步就窜到我前边。李丹滴溜溜的大眼睛紧盯住了我,我左躲右闪,来了个冷不防转身向前跑去,李丹象老鹰抓小鸡似的,向我扑来,我一猫腰从他的手下溜到了另一边。
这时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我边跑边选择“贴”的地方,看见李是正看远处出神,我便脚步轻轻地跑在他的前边,李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李丹逮住了。正当玩得高兴时,下课铃响了,热烈紧张的贴人游戏结束了。
《那次邂逅》
放学铃早已响过,邱枫却依然坐在教室里,望着手里的信封发呆。一向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他,升人初三后,承蒙老师的错爱,竟被委任为文学社副社长。昨天,老师给了个作文参赛题,邱枫硬着头皮,熬了一个晚上,原以为不怎么样的文章竟得到了肯定。回家路上,他为难起来,装好的信封始终不敢封口。这可是全国性竞赛……“扑通!”撞人了。邱枫忙着说“对不起”,一边弯腰去捡漏出信封的稿子。对方是个戴眼镜的青年,揣着公文包,蹲在地上整理撒了一地的稿子。
六月天,孩子脸,转眼下起了大雨。邱枫一边帮那青年收拾,一边抓起自己的文稿慌忙躲雨,没料跑进了邮局。他一下决心,封上信封,丢进了邮箱。
生活依旧平静,邱枫早已忘了那天放学之后的小插曲。一个月后,传来喜讯,他的作文荣获了二等奖。奇怪的是,通知单上的作文题目被改了,不过老师的一句“老编好多事”就解了疑惑。一时间,邱枫成了校园的新闻人物。他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由衷地爱上了文学,十年后,他成了文艺界的一颗新星。
岁月飞逝,一晃四十个春秋过去了。当年的邱枫已成了邱老先生。一日,邱老在家整理文稿,突发奇想,将自己当年获奖文章编集成册。无奈怎么也找不到最初的那篇稿子,只得请求当年主办竞赛的杂志社帮忙。三天后,杂志社派人送来了原稿。邱老戴着老花眼镜,捧着发黄的稿纸,不禁为文章构思的巧妙,文笔的犀利而折服,但这绝对不是自己的文章。他一时呆立,猛想起五十年前的那个傍晚和那位戴眼镜青年混在一处的文稿,若有所悟。从此,邱老一病不起,一个月后就与世长辞。
葬礼结束后,当年的语文老师接过律师在邱老遗嘱中发现的一封信,抖开信纸,是一篇闻所未闻的文章,末尾是邱老师附加的一段话,有一句用红笔圈出:“当年放学之后的那次邂逅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