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倒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45:47
《废墟中站起》
一壶茶冲泡了一遍又一遍,倾倒出的液体再也散发不出醇厚的香气。呈粉末状的茶叶在杯中旋转着,茶水的最后一丝颜色终于消失殆尽,可以清楚看到爬满杯底的细微裂痕,如同时光亲手刻上的一道道岁月皱纹。
但爷爷依然轻轻端起水杯,低头,缓缓吹开氤氲在杯口的雾气,小口啜饮着毫无味道的透明液体。爷爷头顶倔强的白发根根直立,衬托着佝偻的身影,透出一种让人不忍心直视的悲凉。我在眼眶酸胀之前连忙转移开视线,却又不知该将目光降落在何处。空荡荡的屋内仿佛新居,可阳光直射下舞动的尘埃以及严重脱漆泛着黄色的墙壁,将房子年代的久远暴露得一览无余。只剩下这套败坏到无人愿买的沙发茶几安静蜷缩在角落,四周空气中游离着时间的味道。我看着它们,突然感觉它们有生命,它们在呼吸,呼出的气体,就是回忆。很多时候,回忆如烟,一团烟雾消散在空气中,被稀释得面目全非,即使知道环绕在自己身边的气体分明是刚才的烟,但它们无论如何也恢复不到原来的形状。就像回忆,永远不会在现实重新上演。
暖气早已拆除,屋内温度很低,裸露在外的皮肤有针扎般的痛感。加上十几个亲戚好友无一例外保持着坚冰一样的沉默,我能清楚听到耳边空气凝固的声音。“走吧,外面冷,别让他们等太久。”爷爷的声音很轻,却显得格外突兀。余音还在墙壁间来回弹射,他微微仰起头,让杯底最后几滴茶水悉数流入咽喉,然后放下茶杯,目光随着茶杯的下降而下沉。在杯底与桌面接触的瞬间又发出一声响,沉闷、压抑,听得我皱起了眉头。
爷爷用右手支撑着沙发直起身,众人上前意欲搀扶,爷爷不留任何余地地摆了摆另一只手。冬季的阳光毫无力度可言,破碎在窗户玻璃上,随后零落地散落了一地。明明是正午,却总带给我黄昏的错觉。爷爷踩着阳光的尸骸,转身,面朝门口。
他迈出了第一步,三十年中的奋斗。第二步,三十年来的辛酸。第三步,三十年里的欢笑……最后一步,映刻在心里三十年的珍贵回忆。爷爷立在门口,冬阳惨淡依旧。他回头,最后一次望向这个家,最后一次重温这个家曾赋予的温暖,最后一次紧紧抓住在脸上肆意撒野的时间。最后一次。
出门,街道上围满了搓着手跺着脚的建筑工人。爷爷对他们致以歉意的一笑,然后嘴角仍保持着上扬的弧度,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拆吧。”
拆吧。
两个小时前,接到爷爷电话时我正用手托着下巴,纠结于本次大赛的初赛命题。生活、人文、科学的关系,后两者是为前者服务的,但后两者有什么关系呢。随手将这六个字粘贴到百度,谁知求助的大有人在。其中在表示焦急的时候把爹娘都给搬了出来,抒发感激时更是将祖宗双手奉上。网上的例文也是铺天盖地,我扫了一眼那一堆堆的文字,随后关掉,不知道这些又会引发多少人的拙劣模仿。无数立志成为郭寒然(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第二的青年到最后发现自己只成为了“二”,没有“郭寒然第”四个字。当众人都成为郭寒然,郭寒然即成众人。
“今天我们的老房子拆迁,你来不来?”爷爷用陈述的语气说完这个疑问句后,我抓着听筒用力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才想起他看不到,于是连忙说好的马上到。
两个月了?时间真的是手段高超的小偷,能在你眼皮底下偷走一切。随着全国各地拆迁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锦城这样的小城镇也迅速加入其中。两个月前爷爷房子被刷上鲜红“拆”字的那一刻起,它就像一个被宣判死刑的凡人,静候着末日的来临。后来爷爷搬出,家具卖掉。我无数次经过老房子,无数次想进去看看,又无数次被不同的理由牵制而作罢。我以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执刑的这一天竟来得如此之快。又是一个可悲的“以为”。
打桩的声音昼夜不息,响彻天地,隔着厚重车窗都能一下一下撞击我的耳膜。远远地望见了老房子的轮廓,被十几个手持铲锤的工人以及推土机挖掘机包围着。我感受到了它的恐惧,分明看到它在颤抖。在这两个月中,它是否也像天天翘首相盼儿女回家的迟暮老人那样等待着我们的出现?在它看到我们的那一刻,惊喜地笑了,灿烂笑容散发出的光线刺痛了我的眼睛。随后它的笑容变得局促,因为它看到了自己现在的样子,破旧、败坏,没有任何家的样子。但我仍然笑着走近,摸着裂痕纵生的木门,笑得很疼。它连忙用尽全身的力气挺了挺沙发,请我们进去坐。爷爷背对着我走了进去,看不到他的表情。爷爷与它30年的感情,与他此时心中汪洋般的情绪相比,我的只不过是一颗水滴。
我站在门口,望向四周,满目断砖残瓦。一堵坍塌了大半的墙,上面隐隐地能辨认出几个油漆字:建设人文社会。我不由自主地走近,这是……一阵刹车声,从车里走出几个人影,多半是老人。应该也是与老屋告别的吧,他们为了城市的建设牺牲了自己的安稳,今天来告别同样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的老屋。老屋,谢谢你。看着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那些贡献出了凝聚着回忆的土地的人们,谁来感谢?我突然感觉有一张看不到的信用卡,它与传统信用卡背道相驰,它透支着现在,填补着未来。
拆吧。
回家路上。我将头轻轻抵在车窗,呼出的气体铺在玻璃上,眼前的世界变得渐渐模糊。拆迁现场的一片废墟,几年之后会摇身一变,成为规模豪华、功能繁多的社区和商场,我们在里面享受着科技,体验着科学。可有谁记得,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每一块碎瓦都沾满了苦累的汗水,每个块残砖都包含了无尽的回忆。有谁记得?
到家。打开电脑,输入网址,敲动键盘。一行字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废墟中站起》。
人文、科学。现在、未来。二者之间应该如何衡量,对此,我仍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