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同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9:41:17
《水墨同里新珍珠塔传奇的观后感》
水墨同里新珍珠塔传奇的观后感
春末之时,与先生一起去电影院看多媒体情景剧《水墨同里——新珍珠塔传奇》,踏上台阶便见身着制服围着丝巾的礼仪小姐,她们那流转的眼神与浅浅的微笑似清香拂面……电影院是原地新建,自然有一种亲切感,两扇正门与几扇边门似乎没移动过位置,我们步入影院,听见班德瑞的音乐如清涧在影院里潺潺而流……舞台上有错落的屏风,屏风上摇曳着一池清荷。
就在我落定坐下之时,灯光暗了下来,那些舞者或擎着碧翠的荷叶,或在腰间扣着半开的花瓣奔上舞台……序曲,就在这一片荷塘里响了起来……第一章是《乡趣》,玩童在一起即有趣事,或哭或闹或笑,趣与纯较近,不纯便无趣,试想想人生最有趣味的无非是童年那段时光,故《乡趣》这一章有稚拙的清韵。
江南是素色的,白墙黑瓦。第二章《盟约》极有江南韵味,衣服素雅,俩人的情怀也是竹马绕青梅的.感觉,俏皮、欲语还休……此刻,观众的情思肯定也会在他们的舞姿中翩然而飞,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让观看的人入情入景,看到的不再是戏中的情丝,而是看到了自己的某段时光。
第三章《求婚》,剧中人手拉手踏着轻快的步伐穿庭而过,尽管他们之间有了承诺,还须得到另一份决定他们能否相守的允诺。此时,我们看见了高高的楼台上,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那威严的神态注定是晴天里的惊雷,大门重重地关上了,门外之人在大雪纷飞中蹒跚独行,然而劫数又来……试想,每一份人生里要遇见多少次刀刃?
“落难公子中状元”这是第四章《圆缘》,双人舞跳得那么柔润与和谐,惟一不足的是两位舞者的衣服质地太差,有粗俗感。汉字都是有意思的,“圆”是一个大口里边有一个小口与一个贝,两口加上贝就是“圆”,如此的“圆”即是皆大欢喜了,然人生往往圆缘容易圆德难,但是剧情到了这里已经接近了尾声,在水幕飞泻而下时舞台上灯光刹那灭了,坐位上的人开始有了响动,有的已经站了起来,我与先生说:不急,还要谢幕呢。(www.fwsIr.com)后来听说是灯光坏了,怪不得在《尾声·会聚》这一章结束的那么突然。
最后为每个座位上的那一张“水墨同里”征询意见表,写两点小建议:
1、《盟誓》与《求婚》之间的那段击鼓场景很突兀,刚还是柔和的江南情味,一下子转为粗旷的边塞风格,这鼓声与击鼓人的穿着与小桥流水不是太适宜。
2、剧中公子中榜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场杂技表演,这段如果换成同里特有的民间艺术“宣卷”,在婉转的唱腔里,在琵琶声声中或许更有同里的味道、江南的味道。
【水墨同里新珍珠塔传奇的观后感】
《同里,可真是个好地方500字》
同里,可真是个好地方!
同里的风景优美,白天同里的湖水非常清澈,一眼就能望到底,真像一面大镜子。那里的人每天都住在有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的屋子里。夜晚,镇上的树上挂满了形状各异的灯,虽然同里的河水看不清了,但水面上能看见色彩斑斓的花灯,这里真是如仙境般美丽啊,我去了都不想回来了。那些小猫小狗似乎也被吸引了,看得入了迷呢。
同里不仅风景优美,特产也非常丰富,比如说“绕绕糖”,就是用一双筷子把像糖浆的东西绕啊绕,最后就成了一个白色的球,吃起来非常甜,但是吃着吃着,我就发现它非常粘牙,呜呜……我都张不开嘴巴了。还有一种小吃叫“袜底酥”,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呢?哈哈,因为它的样子长得像鞋底,吃起来半甜半咸,口感很好,而且上面还有芝麻,咬一口爽脆醇香,一些小碎粒就掉在了地上,算了,那些小碎粒就给蚂蚁吃吧,让他们也尝尝美味的小吃。
同里还有许多风俗,比如走三桥,听说学生走过以后就可以考上状元;老人走过可以长寿;结婚的新人走过可以心心相印,白头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风俗啊,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京剧、锡剧,这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呀。这真是一个有着独特风俗的小镇啊!
我非常喜欢同里,同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像一副美丽的水墨画,那里的人很自在,快快乐乐地在那里生活着。
《读《小黄鹂鸟》有感》
在人们普遍的认同里,音乐是一种娱乐,天生一副好歌喉让人喜爱,但努力练歌却让我更欣赏。
《小黄鹂鸟》是一本充满快乐的书,讲述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快乐村有一对姐妹,姐姐百合歌声纯净,勤奋努力;妹妹白雪音质甜美,声如天籁。得知了姐妹俩参加了全国儿童歌唱比赛,全村都为姐妹加油,后来姐姐妹妹都获得了前三名。
在我的眼里,白雪是天生的好歌喉,她不肯练习、努力,却还是拿了冠军。相比之下百合不是那么幸运,但我更欣赏百合默默无闻的努力。因为我知道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我也参加过比赛,也像百合那样是个不起眼的成绩,这让我很失落难过。当我心灰意落时,老花旦那句我最爱听的话,又在我耳边美妙地响起:“喜欢,就不应该放弃!”是啊,我热爱音乐又不是为了展示自己,为什么要迎合听众啊?喜欢,就不应该放弃,它只会让我更加努力。我要像百合那样努力练习。
《小黄鹂鸟》中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欣赏:“辽阔的天空,容纳得下无数的星星。我告诉我自己:只要努力,我也会是一颗明亮的星。”
在生活中,努力也会化为一种自信。当我在学习上努力一把,肯定会有所提升。那么从那一刻起,我也将会变成一颗明亮的星。我同样也欣赏在夜空中每一颗明亮的,努力的“星星”。只要努力,谁又不是夜空中闪亮亮的“星星”呢?
《同里古镇》
这个假期除了游玩上海、杭州西湖之外,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今天我们要游玩同里古镇。在从杭州到苏州的高铁上我迫不及待的在爸爸的手机上攻略了起来。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建于宋代,占地33公顷,5个湖泊环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文化风格的古镇,地方特产有芡实糕、状元蹄、还有袜底酥。什么?袜底酥?是什么东东?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同里古镇,准备来探索一下这美丽的地方。
一下车,气势宏伟的同理牌楼就映入眼帘,它是古镇的入口。刚入牌楼,一股特殊味道飘进了我的鼻孔,难道是“袜底酥”的味道?大家可别乱想这个“特殊味道”,这可不是带着臭袜子味道的饼,也不是在袜子下面藏着的饼,这里面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相传,宋孝宗的爱妃---陈妃,酷爱江南风光,和宋孝宗一起游览来到同里,宋孝宗因为被国事缠身,啥都吃不下,心急的陈妃找来当地的百姓想做些不一样的点心。因为心急,使得做成的点心有点像袜底形状,宋孝宗醒后,见到案上有些“袜底”,心想,爱妻怎么还有闲暇缝袜底?陈妃见后连忙将饼送上,宋孝宗这才明白过来,连忙吃了饼。没想到宋孝宗说,这些饼比宫里的“东坡饼”还好吃。宋孝宗问陈妃这是什么饼,陈妃就开玩笑的说“袜底酥饼”。袜底酥由此得名。并成为了同里的一大特色。
顺着香味来到袜底酥跟前,准备尝尝鲜,于是一下买了10个来吃。一口咬下去,顿时一股葱香混合着面粉在炸酥后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还没等回过神来口中的饼已经化掉了,特别酥脆,特别好吃,果真名不虚传啊。
同里古镇真的别具风格,古镇的交通水路、陆路并行,两条街相交处都由拱桥相连,河边古树参天,时不时还有垂柳轻拂着河面。河水清澈见底。之后,我们搭上一条小船,顺流而下,准备顺着街边的小河来领略一下古镇的风光。岸两边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在参天的古树包围下,形态各异。这一路可给我不少惊喜,走过一座拱桥,迎面看到一条小船上老爷爷正在和几只鸬鹚表演着杂技。他一个手势,一只鸬鹚就离开了船,它快速拍打着翅膀,借着风力成功在水上奔跑着,取名为“轻功水上漂”;第二只就更厉害了,在没有任何帮助下,凭借着那高超的一跳,拍打着翅膀成功笔直的飞了有5米之高!取名为“直插云霄”。表演赢得了岸边游人的一阵阵喝彩。
小船继续往前走着。看到岸边一些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有的坐在门前的摇椅上,一边安静的坐着,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的老奶奶在河边洗衣服、晾衣服,脸上还带着慈祥的笑容。他们的日子非常的悠闲,远离城市的喧嚣,安度着晚年。就在这时妈妈说了一句话:“苏州的日子就是清闲,等我老了,我就来苏州养老”,也许是妈妈平时的工作太辛苦的缘故吧,才说出这样的感叹,妈妈真不容易。
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我们就离开了。但同里古镇给了我很多感受,如:清闲、放松和快乐。虽才短短一个半小时,却使我永远无法忘记这里。
《弹琴的姑娘》
不论清早、夜晚,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有时往东,有时往西,走着,走着的时候,老是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那楼窗口挂着的石榴红色的窗帘,倒很凑趣,不时地飘出窗外,仿佛是它把悦耳的琴声像恭送车贵的客人似的送了出来。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浙沥浙沥地下若.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在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
我老是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夏天的黄昏,及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悦耳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秋天天高气夹。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头,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荡动若菊黄色的窗帘的窗口里传出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锲(qie)而不舍”啊!
冬天的寒夜,有时利风,有时飘雪;我夜深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没遇见过任何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感谢着这个弹琴的人。
日子过得飞快,不是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的一年了吧,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仿佛一直在耳旁响着。它从来没有停止过。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人又是谁呢?”我非常非常地想知道他,并且想见一见他。
一天,音乐界的一位朋友,给我捎来了一张音乐会入场券。那晚上所有歌唱的、弹奏的都是好手,每一个节目演完,鼓掌声都像春天的响雷,夏天的阵雨。到了最后一个节目了,那是第三次的钢琴独奏。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每支曲弹完,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
我疑疑惑惑,这琴声那样的优美、轻松,有甜味儿,却又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如逢故友。“难道弹琴的就是她?”
事情真凑巧,隔不上半个月,有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琴声,就赌着“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拍子,走得真轻快。忽然琴声陡地停住了,我不知不觉地快走到自已家门口了,猛抬头一看,在那窗口挂着石榴红色窗帘的楼下,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首相识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扶着一个头发已经全白、臂弯里抉着一叠琴语的老教师,缓缓地走出来。
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卜......”的琴声,又响了起来,传进我的耳朵里,灌注到我的心田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禁不住度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