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林中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8:41:01
《有你,真好》
清晨,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林中的鸟儿早已站在了枝头放声歌唱。好美的一个冬日!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美丽和谐的冬日,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记得去年仿佛也有一个这样的冬日,在那个美丽的冬日里,有一个“美丽”的人。
“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大孙子,快叫一下邻居王叔叔!电瓶坏了,黑灯瞎火的!看不见了!”在地下室备菜的奶奶一边跑一边对我说。我也飞一般地去找了王叔叔。不出5分钟,王叔叔就到了地下室,可他——他满脸是血,手上划开了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走路一瘸一拐,裤子上的布裂开了一大块……“哎呦!小王,这是怎么了?”奶奶问道。“没什么,走路太急,没留神,一不小心在楼梯上摔了一跤,没什么问题!过几天就会好的!别担心!”王叔叔一边说一边从肩膀上拿下工具包,用手电筒仔细检查了一遍电瓶,说:“烧坏了,不能再用了,我回家给您换一个新的!稍等啊!”突然,我发现他上楼梯时留下的背影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
还有一次,王叔叔生病住院了,小区的居民轮番去看望他,可王叔叔坚持不收任何人的东西,还说:“大家赚点儿钱很不容易,不用这样。你们来看我我就很感激大家了,不必送什么,再说,大家都是邻居呀!”出院的王叔叔也不休息几天,又投入到为每家每户服务中去了。张大妈常对我说:“你王叔是个好人,有气量!”
虽然王叔现在已经搬走了,但他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时此刻,我只想对他说:“有你,真好!”
《林中的一天》
早晨
天际微微峪出蛋白,云彩赶集似的向天东聚集,没有看到天兵天将交恶,慢慢地,云从太阳将要出来的部位渗血,先是淡淡的红,再是红,再是深红,面积不断扩大……
不知一只什么鸟睡醒后,把这红红的云层当成自己的纱窗,用力地挥动翅膀一扯,呼地,冒出来太阳小半张脸,谁晓得她是惊喜,还是大感意外,一声清脆的啼唱,引来满山遍野的和音。那么多鸟儿一唱百应,恰似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演奏林中晨曲,其美妙,不是用一两个词语可以形容的。
树林中,百鸟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迎接太阳的升起!
从此林中不再安静,有白色的、金色的、蓝色的、花色的、辨不清颜色的翅膀开始翻飞。整个树林动了起来,那些翅膀就是彩色的风。
树林的绿,因太阳的光芒照射,显得那样的晶莹欲滴;因鸟儿的闹,显得那样的精灵鲜活,山峦处翠,深人浅出,仿佛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
中午
艳丽的阳光直直地照射着所有的树冠,树梢上的强光与树荫里的幽暗形成强烈的反差。
有几缕阳光,像顽皮的男孩子,把头探过树枝间的小小缝隙,爬上裹着枯叶与青苔的树底,企图发现什么新奇,却被风儿发觉了,轻轻一晃,摇乱了树影,那几束手电筒一样的光就零乱成一种稍显亮色的晕,被树下那种特有的幽操来推去……
高大的白杨树,挺拔着俊俏的身姿,傲然地把树梢指向天空;白桦忍让着,尽旦使自己下垂成一种别样的景致,向沟壑证明着自己的坚强;老橡树撑开帐篷,以宽大的胸怀喃育着丛生的生命;倪树独自地粗壮起来,它要成为栋梁之材,才管不得别人怎样议论呢!
林深深,叶荫荫,风在树梢吹,光在密处暗,到处生草味,行来不识北。
午时的静,是林中一绝。忽然,有杜鹃在远处放声清唱,给人启明星一样的想往。听着她的歌,觉得树林中好诗意,真是“林深何处无芳草,人静有时闻杜鹃,啊!
傍晚
太阳下山时,西天又起红了。天上好像有一位画家,把树林当成碧绿的池塘,伸下来几支饱蕊红色的画笔,在林中那么一测,红晕就四散开来……
唐诗宋词中常有倦鸟归栖之说,真的,繁忙了一天的鸟儿趁着最后一束光亮,扑棱着翅膀,寻找各自的落脚处。
有鸟儿不时高飞一个弧形,落下来,再飞上去,嘴里殷切地叫着,反复几次,像是母亲呼唤贪玩不归的孩子;
有鸟儿追逐着,从明处到暗处,最后不见了踪影,像是放学归来的同伴,互相照应着,回到了自己的家门;
有鸟儿此时开始精神起来,转动几下它那肥猫一样灵聪的脑袋,拍打几下它那巨扇一样的翅膀,从树林深处起床后,急不可待地跳将出来,洗漱,润嗓,准备夜间开展工作……
晚风伴舞来盘旋,明月帐中正点灯。
有谁知道树林中的夜晚,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从延安到北京》
在北京城南有一处掩映在绿树林中的古建筑群,它就是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齐名的北京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我们—北京育才学校就座落在这昔日帝王进出的圣地中。走进那高大的红色校门,路旁是两排整齐的松树,观耕台、太岁殿、神仓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与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游泳池交臂互立,形成了学校独有的风格。
我们初一的新生一踏进校门,就感到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悠久历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盗立在学校花园中的那座烈士纪念碑,它激起了我们急切要了解学校的强烈愿望。我班中队委员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搞一次“学校历史一日游分的活动。
决定一公布,立即燕得丁同学们的欢迎。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并且还组织了一个调查组,调查走访了我们学校为革命牺牲了的校友的家属和现在正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模范校友。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光荣传统,以及当年校友学习、生活的情况。调查组的同学把这些情况进行了总结,为同学们了解学校提供了第一份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这天,我们请了校领导和校友们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主会场设在学校的足球场上。下午两点,由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只见一个身穿灰军装,头戴八角帽,手握一本文化课本的“教师”走上主席台。“这不是教历史的张老师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但张老师却依旧神情严肃,他说:“我们学校的开端要追溯到1937年的春天,那时,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爷爷提出开办‘鲁师干小班’的建议,于是在延安延长县举办了‘鲁师干小班,,这就是育才学校的前身。在党的关怀下,她历尽艰辛,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的育才学校。”说着,他拿起一张照片给大家看,告诉大家这是毛主席为鲁小的同学书写的毕业证书照片,同学们都新奇地认真地看着。
这时,中队长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采用历史旅游的方式,下面请大家按红色路标前进,它将带着你们看到学校历史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高尚。”我们迫不及待地顺着中队长指的方向出发了。
没走多远,我们听到从附近的松林中传出阵阵嘻笑声,这声音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身着土布衣服的同学在跳绳。女孩子头上一律梳着两个小刷子,男孩则都剃光头。他们的样子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时,一位扮装成讲解员的同学走了过来说:“同学们,这是保小,的军事体育股在组织同学们活动。陕甘宁边区第一保小于1939年5月在安塞成立……”他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保小这段历史。他讲到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学生每天只能吃到小米饭和萝卜条时,一位炊事员模样的人走到前面,他手中端着一碗白水煮面说:“这就是当时学校病号灶的伙食,象这样的面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恐怕不常见了吧?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为我们学校树立了优良的传统。”
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离开了这一站。往前,路旁的一棵树下一面小红旗在飘荡,旁边的一块箭状木牌上写着:“1941年夏,在延安北门外建立了‘抗小’,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1946年冬,‘抗小,与“保小,合并。”再沿路标向前走,就来到了另一个会场—观耕合。
观耕台原来是封建帝王观看耕种,奖励农业的地方。今日,在合子上竖着一面黄色大旗,上书;“三校时期”四个大字。旗下摆着两张长桌,上面盖着白布,布下鼓鼓的,不知放着什么东西。讲解员李彤同学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三校,即光明小学、延安保小和行知学校,又介绍了学生的来源及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随后,李彤同学揭开了桌.七的白布,同学们拥上前去一看,啊,原来是一些油灯,水杯、黑板等用具。李彤挤到桌前,拿起一个作业本,这个本很特殊,纸的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质地也不一样,有包装纸、麻纸、宣纸,五花八门。李彤告诉同学们,这是由于当时纸张缺乏,同学们就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装订成本,进行学习,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再看黑板,上面是用烟灰涂抹的,而且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做的。同学们听了都佩服地点着头。这时,李彤用激昂的声音向大家讲述起我们的校友女英雄王涛英的事迹来。他谈到英雄王涛英生完小孩不到两个月就入朝作战,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同学们听到这里都沉默了,许多同学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在继续前进的路上,中队委龙毅为大家讲述了我们学校烈士纪念碑的情况。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来到了白色的大理石烫金的烈士纪念碑前,一看路标,才知道这是历史旅游的最后一站了。这里有同学们收集的画片、4照片、实物复制品和制做的沙盘等,它反映了我校师生三十多年来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建设学校的历史。在纪念碑旁的凉亭内,有一排木架,上面挂着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等首长为我校题的词。大家肃然起敬,尽心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最后,讲解员高声号召大家要把我校的传统发扬光大,同学们都热情地为他鼓掌。
这时,中队长随着几个年龄、服饰不同的人走进凉亭。她说:“同学们,这是我们请来与大家座谈的校友。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我校延安时期的老校友项苏云奶奶,这位是华北时期的校友邢立统伯伯,那是解放后毕业的王民培阿姨……”中队长张冰把九名校友一一向大家做了介绍,凉亭内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把校友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白发苍苍的项奶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和几个同学去城外采花,当大家把采来的花编成花环时,不知是谁建议把这个花环献给毛主席。于是,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宝塔山,把花环献给了毛主席。同学们听到这儿都兴奋地问:“当时毛主席说了些什么呀?”“您看到主席是什么样呀?”坐在一旁的辅导员任老师怕累坏了项奶奶,几次想让同学们静下来,项奶奶摆了摆手说:“没关系,同你们在一起,我就是不觉得累。项奶奶一一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邢立统伯伯是当年的大队长,张冰请他讲讲当时是怎样帮助老师工作的。邢伯伯爽朗地一笑说:“好吧。”于是他从行军转移讲到帮助解放军叔叔抓特务,从带领大家开展文艺活动讲到与外校联欢,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他说:“我们做得并不出色,如果没有同学们的自治自觉是不行的,你们大家都很自觉吧?”一句话问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还是王民培阿姨替我们解了围。王阿姨现在在大学任教。她说:“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当时学习的情况吧。那时条件可不比现在,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进行建校劳动”一”她边讲学习方法边介绍老师辅导她们的情况。王阿姨的话使我们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其它几位校友也分别讲述了他们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这时,中队长宣布进行最后一项接力赛跑。同学们来到花园中,先由郭青校长把一面印有“延安边区保小”的旗子授给了苏颖同学,她高擎大旗跑出了花园,开始接力跑。跑到观耕合前,与高举“行知学校”大旗的赵民同学汇合,意味着我校发展到了三校合并时期。经过这样几次传递,“运动员”手中的校旗由一面到六面,绕花园一周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声中,任老师从“运动员”手中接过“北京育才学校”的校旗,庄严地交给了中队长。她说:“育才的旗帜传到你们手中了,育才的光荣传统也要由你们继承下去。现在是八十年代,怎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怎样更好地向前辈学习,都需要你们认真去思考。希望你们用自已的行动去回答,无愧于育才的新一代。”
辅导员老师的话震动了我们的心,我们走到纪念碑前,大家一字排开,一个个在烈士面前诵读着包含自己真情实感的小诗,然后敬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大家都默默地想着中队长代表大家表示的决心:“我们要继承革命的传统,好好学习,认真锻炼,决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
最后,大家放声齐诵:别忘啊!延河水,别忘啊!山药蛋。革命传统啊!相传相传,这声音在花园的上空回荡着,同学们都在深深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向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