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天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6 00:48:27
《二十四孝读后感600字》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题记
孝,是什么?怎么才算一个孝子?以前的我对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我才渐渐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时》,顾名思义,《二十四孝图》讲的正是《二十四孝图》——24个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温衾、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在文中,作者却以毫不留情的口气批判这些故事,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图》不该是弘扬孝道孝心的么,为什么还要批判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将《二十四孝图》读了一遍。
还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二十四孝图》内的故事所宣扬的孝道令人心惊胆颤,其中尤以埋儿奉母为最甚:汉朝时有一个人名郭巨,家贫,郭巨的母亲总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他的儿子,导致她自己吃不饱,出于“儿子可以再有,母亲只有一个”的心理,郭巨与他妻子便决定将儿子埋了供养母亲。这个故事使我感到恐惧与不解:难道孝总是要以一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另一个人吗?难道他儿子的性命便不算命么?这残害人命,无视法纪的行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么会流传如此之久之广呢?……
这个想法困扰了我几个星期,终于被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我们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不应被表象所迷惑,因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质。”是啊,透过表象看本质,孝的本身是没有错的,孝顺尊敬父母长辈,只不过古代的孝道难免带了些时代的局限性:古代是君主专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产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与人性相悖,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埋儿奉母”等。且古人记载这本《二十四孝图》也未必就是真的为了让我们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儿子供养母亲,而是希望我们能领会其中孝顺父母长辈的精神并将其发扬。
看完《二十四孝图》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个出身贫寒却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理科状元,他学业繁忙,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患有神经分裂症的父亲。挣钱补贴家用,但他依然很乐观,孝顺父母,勤工俭学,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顺长辈,勤工俭学,我们应该学习他,孝顺父母长辈,努力学习,多为父母分担家务,让他们少操劳。我们现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但拥有一片真挚的孝心确是极为重要的。
《二十四孝图》所弘扬的孝道精神是永恒的,不会被磨灭的,因此流传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学习,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孝顺的传统美德,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孝子。
《包含天之的成语,带有天之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33个关于包含天之的成语,带有天之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天”字和“之”字的成语。
[天之戮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骄子]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终天之恨]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在天之灵] 尊称死者的精神。
[瓮天之见] 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滔天之罪] 形容罪恶极大。
[贪天之功] 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如天之福] 形容福气特别大。
[擎天之柱] 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负担重任的人。
[杞天之虑]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普天之下] 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遁天之刑]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承天之祐] 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天之祜] 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天”字和“之”字】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天渊之隔]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天渊之别]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人之际]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壤之隔]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天壤之别]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假之年]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天夺之魄]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天夺之年] 上天褫夺其年寿。指不能享其天年。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滑天下之大稽]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之”字和“天”字】
[未定之天] 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
《海难记作文500字》
海者,深也;难者,险也;海难者,深险也。
海之蓝,如毯也;天之蓝,如镜也。海天一线牵,无际无边。有幸见海于十三,受一见,必其爱也。远海白轮渡,袅袅灰烟;近岸玩客环,入水捕蟹。吾等待之不及,拿靴持钳与友王南迪及其令尊下水。水中怪石积山,水草丛生,疑为海怪之居也。
水没小腿,一无所获、精神抖擞斗志蓬发,浑然不惧。水没膝盖,仍无收获,唉声叹气,友尊曰:"归也!水渐深矣,前必险乎!"吾等不信,奋勇向前。过一石,形似鳄,曰鳄鼻石。石上贴贝,能绊人。吾等止步不前,回头观岸。岸有几人,乃南迪诸亲也。左古观之,不见吾双亲。顿焦急,欲左行往人群观之,一脚踏空,跌入水中,举头挣扎,疑有物拖我下水,顿感恐慌,海之冰凉,慌感加剧。呼救其尊,其一把提起,助我归岸,“全军”败北而归。见我难,急帮我卧车,全衣沾水而湿,拼凑一套施与我衣。感激不尽,卧车而息四刻,待新衣取来,换之。又欲下水,不计前难。
入水之时,我拼命挣扎,割破食指,甚疼之。血如溪淌,欲哭不止,却未哭。涂碘伏,受说教,双重伤之于我。至此,左食指伤,时而疼,却始终未哭,溜乎之,复下海也。
至此得知:水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走路不看底,心里两行泪。
《天经地义的故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 “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 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 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 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 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 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 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 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 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 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 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