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已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7:42:45
《烈象暮年,壮心不已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600字》
暑假无意中翻出来妈妈购买已久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读后使我深受感动。
书里讲述了一头叫嗄羧战象的故事,它曾经在一个辉煌强大的团队——象兵团中,那些近百只得战象们在打洛江畔与日寇厮杀,最后仅有嗄羧一头象幸存。它被拉到寨子里供养着,与寨子里人们和睦相处,但它却慢慢地衰老,食量越来越少。最后临死前,披挂象鞍,走出寨子,寻找最后的归宿。最终在战争中死去的战象边,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这篇文章里,也许在嗄羧被救治的时候,其实它更希望和它的战友们一起牺牲,因为它们是一个团队,独自苟活的嗄羧熬过多少个寂寞,最后寻找象鞍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团队的力量总是那么强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意外看到小区流浪猫,被车子碾压重伤,下半身动弹不得,发出凄惨的求救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它的朋友们,义无反顾硬是用嘴巴叼住它,拖进住所。它们就是那么倔强,也许这个朋友与它出生入死,一起有过许多磨难,才最终在一起。在生活中,正缺少这种情谊,每个人都像独行侠在城市中穿梭,丝毫感受不到团队的力量,团队的重要,团队给予的温暖,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强大,团队中人人相互包容,相互加油,共同进步,友谊才能天长地久。
虽然我们不要像战象那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但是它们的友情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们知道了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却是有的感情,有灵性的,有的智慧,它们的情感甚至比人的情感更加真切、长久。我对动物的看法也有了改变,特别是它的纯洁,它的忠诚。我们要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它们。
《心儿怦怦跳作文350字》
我已读四年级了,有一个喜欢的人了。她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其他方面表现优异。我很欣赏她,默默地把这种好感放在心里。
当聂熙韬知道这件事时,我的心立刻怦怦直跳,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真怕他跟全班抖出来。那一刻,我面如蜡色,双唇发紫,呼吸急促。唐芷瑶跳出来,兴奋地说:“哈哈,胡穗凯喜欢xx班xx人。”顿时,我脸上火辣辣的,真想说出芷瑶的某件丑事,当场让她脸色红润一回,体验一下心里不停打鼓的滋味。
越担心什么,越会出现什么。我隐隐约约听到聂熙韬把整件事向全班说了一遍。一整天,我感觉好多同学都在笑我,以致全身直打颤,连汗毛都竖起来了。
二课结束后,熙韬一个劲地朝我眨眼睛,我的小心脏像装上了马达,持续加速跳跃。后来,我才知道他只是在跟我演戏而已,根本没有提一星半点。
我的心总算平静下来了。
教师点评: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孩子把心理变化描写得非常传神。
《冬阳里的寂寞》
迄今为止,《呼兰河传》我已读了五遍。怒次读毕,儿乎都能获得一种持久的感动,这让我逐渐接受了萨特的观点: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沉默。在这本书里,萧红无意向读者刻意地揭示什么,更无意教导什么,她只是缓缓诉说着呼兰河城和她自己。那般诉说的心境,屡次让我想到冬日里的阳光:明亮但寂寞,还略有一抹凄凉之色。因身处战乱年代,她最终选择了用诉说来排遗寂寞,以期在诉说之后抵达那与寂寞并生的巨大沉默。
作者没有塑造明显的主人公。是啊,在倾听书中盛大的寂寞时,谁还会在乎主角是谁呢?那样的寂寞,会在经受目光与心灵阅读之后,有如晨雾般在读者的心头袅袅升起,萦绕不去。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呼兰河人的寂寞,一种是童年的“我”的寂寞。
呼兰河城坐落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冰封的严冬占去了一年的大平日子。呼兰河人因此而与外界少有接触,传统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他们更多地关心着祖辈们沿袭了儿千年至今仍在重复的生活方式,小镇上鲜有新事物出现,即使有,也摆脱不了很快就被扼杀的宿命。小团圆媳妇就因稍稍与众不同,“十二岁就长那么高”、“一顿饭吃了三碗”、“太大方了”,最后被活活打死。人们习惯于守旧,漠视生命的冲动,只有每年的庙会、鬼节、跳神大戏等,才难能让他们生动几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读者蓦然惊觉,作者已悄然完成了对呼兰河人心理症结的暗示。
作者的童年几乎被黑白紧裹,少有活的色彩。童年的“我”缺乏父母的关心,也缺乏玩伴,只好跟着祖父在花园里种菜,花园里“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作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也许,愈自由就越显寂寞,尽管作者也写了诸多快乐的事。但仍很难掩藏字里行间几乎无处不在的寂寞。
《呼兰河传》里的寂寞同作者的凄楚心境有关。这部小说写于1940年,此时鲁迅已离世三年有余,萧军又去了延安,为躲避战火而身陷孤岛的萧红除了寂寞还能如何呢?
书的结尾读来令人恻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1942年1月22日,因严重的肺病和庸医的误诊,31岁的萧红逝于香港。遗像上的她微笑着,双眸中却依然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寂寞。南国明媚温暖的阳光,竟没给这位一生多蚌的作家带来几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