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心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1 11:09:05
《心底的灯》
夜深了,窗外只有路灯在薄雾里撑开一圈圈黄色的光晕。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像春蚕啃食桑叶。我在解一道复杂的几何题,辅助线画了又擦,台灯把我紧锁的眉头和游移的笔影投在草稿纸上,像一场无声的战斗。
思路彻底卡壳时,我习惯性去摸抽屉里的手机,心底像被风筝线轻轻一扯,有个声音响起:“等等。”
这声音很奇妙,不像说话,更像无声的牵引。我缩回手,重新看那凌乱却满是思考痕迹的草稿纸,灵光突然闪现,挥笔写下去,难题一下就解开了。
真正的指引,不是惊天动地的启示,而是绝望蔓延时,内心那道不肯退去的防线。
这个声音,是什么时候住进我心里的呢?
记忆最深的是六年级那个雾霾很重的冬日,那时我沉迷于摘抄各种华丽的词句,觉得那样才是好文章。我的作文里堆砌着别人的感慨,像挂满廉价首饰的模特,唯独没有自己的温度。直到语文老师在那篇 “完美” 的周记下轻轻批注:“词藻很美,但你想说什么?”
那句话像针,扎破了我精心营造的泡沫。我捏着本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江面平静,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深夜,台灯的光晕和现在一样,只是那时照着的,是一个迷茫又羞愧的影子。我看着窗户玻璃上自己的倒影,一个声音冒了出来:“用你自己的话,写你的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认真聆听心底这盏灯。
它不算亮,也不刺眼,却总能在我迷失时照亮一角。每当我又想用华丽的比喻掩盖思想的空洞,它会在我耳边低语:“真诚,比漂亮更动人”;晨读困倦时,它让我用冷水唤醒感官;数学遇到挫折,它教我往错题深处探究;最让我感动的是它的慈悲,当我因考试失利而失落时,它说:“你的努力,不是没人知道。”
对这盏灯不一般的依赖,让我在青春的迷宫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它不是什么神秘的启示,而是我在岁月里,用每一次真诚的反省、每一次勇敢的尝试,浇灌出来的最珍贵的生命直觉。
昨晚整理书桌,偶然翻到六年级的作文本。那些工整却满是摘抄的段落,好像来自一个我曾经努力扮演、失去了自我声音的模仿者。我忍不住笑了。原来成长,不是变成另一个人,而是不断告别别人的影子,最终和真实的自己相遇。
如今,不管遇到怎样的逆境,这盏灯已经和我血脉相连。它让我深信,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迎合世界的模样,而是聆听内心,活出自己的样子。
当经历很多事后,在人生某个相似的深夜,我依然会听到笔尖沙沙,像春蚕吐丝。而那盏灯,会一直亮着——它不指引我走向唯一的正确答案,只照亮我,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点评
这篇习作以深邃而灵动的笔触,完成了一次向内探索的哲学漫游。作者将抽象的内在良知与成长自觉,凝练为“心底的灯”这一核心意象,让全文笼罩在一种温暖而澄澈的光晕之中。文章最精妙的构思,在于构建了一场横跨数年的自我对话——从六年级被点破“模仿者”的窘迫,到如今在深夜与“独一无二的自己”欣然相遇,成长的脉络在“灯”的牵引下清晰可见。那一声声“无声的牵引”,并非外部的训诫,而是生命在真诚反省与勇敢尝试中孕育出的珍贵直觉。这篇作品启示我们:最卓越的写作,不仅是文辞的修炼,更是灵魂的自省;而那盏真正能照亮漫长人生的灯,终究要点在自己的心里。
《那堂课让我懂得了尊重》
初一时的那堂课,像颗埋在心底的种子,慢慢地发芽,生长。那之前,我只觉得“尊重”是遥远的大词,直到自己成了被轻视的“小透明”,又被老师用细心温柔地包裹,才明白尊重从不是在轰轰烈烈大事上表现的,而是在细节里看见他人的难处,用温和的方式护住个人的体面。
那时刚转学的我性格内向,往人群里一站就像被潮水淹没的小石头,班主任安排我擦黑板,这活虽小却显眼。每天早自习前要提前十分钟到,踮脚擦完三块黑板,每节课后、午休后都得重擦,放学前还要擦干净留待次日。起初我做得很认真,可到后来有些同学的态度让我没有底气。刚擦完就有人拿粉笔在上面乱画,嬉笑着说“反正你待会儿还要擦”,有人打闹弄掉板擦,粉笔灰撒了一地,却笑着跑开……我又委屈又生气,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怕被说“斤斤计较”,只能默默打扫,有时擦着,眼泪就掉在粉笔灰里。
改变发生在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前天晚上我发了烧,第二天强撑着去学校擦黑板时,头昏脑涨,动作慢了许多,就在上课铃响起时,黑板的右下角还留着一块上堂课的笔迹,我紧紧攥着黑板刷站在讲堂边,脸烧得发烫,准备接受老师批评,李老师走进教室后,没有立刻讲课,而是目光温和的扫过黑板,又落在我发白的脸上,她轻轻地从我手中接过板刷,示意我回到座位上,慢慢走上讲台,没提“没擦干净”这回事,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咱班的黑板啊,每天都亮得能照见人,大家上课看着清爽,全靠值日生的功夫,你们试试踮着脚擦最上面一排字,十分钟下来胳膊就酸了,更别说一天要擦好几次,还要吸一鼻子粉笔灰。”说完,她侧身站到黑板右下角,慢慢地轻轻擦掉了那块残留的印子,然后转过身径直走到我身边,没有大声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声音压得很低,只有我能听见:“脸色这么差,是不是不舒服?别硬撑,待会下课去医务室看看,黑板擦不完,没关系,跟我说一声,大家可以一起帮忙。”
那只拍在我后背的手,暖暖的,像一股热流顺着脊背涌进心里,我抬头看见李老师的眼里没有一丝责备,全是心疼和体谅,也就是在那一刻,喧闹的教室也忽然安静下来……自那天起,同学们不再乱涂黑板,有人主动帮我摆粉笔,甚至下课时总问我是否需要帮忙。我日渐开朗,也时常帮助同学值日了。
后来我才真正懂得,李老师没有讲一句关于尊重的大道理,可她拿起板擦的动作、拍我后背的温度、那句藏在人群里的叮嘱,比任何说教更有力量。
如今我每当想起那堂数学课,心里依然会泛起暖意。那堂课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也让我懂得:尊重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大词,它藏在接过板刷的手心里,藏在低声的叮嘱里,藏在看见他人难处时的体谅里。而这份懂得,早已成为我人生里的一份礼物——它让我学会了用温柔对待世界,也让我愿意成为那个传递温暖的人,去护住更多人心中的体面,去看见更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因为我知道,每一份被尊重的善意,都能像当初那颗种子一样,在别人心里长出满枝的温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暖一点。
(指导老师:谭青)
《读《不要伤了好人心》有感》
读《不要伤了好人心》的故事,“善”字悄然在我心底埋下种子,并悄然扎根。
故事里,好心的鲁尼兹在风雪夜,用再寻常不过的热心,搭载徒步的老者,却因意外,被当地法律要求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费用。读到此处,心像薄纸撕裂般难受,为鲁尼兹的遭遇抱不平。这让我想起表舅接我上学路上,遇见倒在路旁的老奶奶,表舅想都没想,背起老奶奶就往医院赶。可老人家属赶到后,因表舅碰了奶奶,竟让他承担百分之七十医药费。经此,表舅再没帮过人,善意被现实狠狠刺伤。
而故事中的老人,与老奶奶家属截然不同。他不要鲁尼兹承担任何过失,还感谢鲁尼兹的善意。后来人们听闻故事,纷纷为老人募捐,老人去世后,更是把身上所有钱做成基金,帮助遭遇麻烦的人。这份善,如火炬,传递温暖与力量,这大概就是善的真谛吧。
生活里,善意无处不在。是同学没带笔时递去的一支;是老人摔倒时,小心翼翼搀扶的手;是给没伞的路人,倾斜半边的伞;是看到邻居提重物,脱口而出的“我帮你” 。这些小小的善,也会遭遇“锋利的刺”,可即便如此,也要让善意勇敢展露,因为总有像故事里老人那样的人,接住这份善。
现在我懂了,善意像春天的种子,哪怕被石头压住,只要有人浇灌,就会发芽、破土。往后,我愿做个播撒善意、呵护善意的人,哪怕只献出一份无私,也盼它生长发芽,带来芬芳。
我坚信,守护好这份善意,善良永远不会低头。就像故事里的基金,会越变越大,把善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让尴尬的善意,重新自由生长。
《留在心底的风景》
院角的梨树又开花了,雪白的花瓣堆得像云,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站在花影里,我总想起奶奶——那时,她也站在这棵树下,蓝布衫的衣角沾着花瓣,像从花里走出来的人。
梨花开得最盛时,奶奶总挎着竹篮立在树下。她抬手捏住花枝轻晃,雪白的花瓣簌簌落进篮中,裹着蓝布帕的白发上沾着碎白,随动作轻颤。“慢些,别碰掉花蒂上的露。”她转头时,时光在皱纹里淌成金河,连声音都带着花香的软。
摘完了花,她会把竹篮放在石桌上,用袖口轻轻擦去额角的汗,指尖划过的地方,还沾着没来得及抖落的花瓣。清洗花瓣时,她坐在石板上,瓷盆里的水映着天空湛蓝的倒影。细碎的水纹轻轻漾起,奶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花瓣的根部,一片一片细细捋过,洗去浮尘后将花瓣摊在竹匾里。风过时,白瓣在水面上打旋,她伸手拢住,袖口磨出的衣服纤维扫过竹匾,沙沙作响,像在跟花瓣说悄悄话。
我偷尝刚蒸好的梨花糕,碎屑粘在嘴角。她掏帕子的手带着糕粉的暖,指尖擦过我的唇角时,没戴老花镜的眼睛弯成月牙:“没人跟你抢,凉一凉再吃才不烫嘴。”
如今,梨花仍年年漫过墙头,那抹在花影里忙碌的身影,早已成了心底最温润的风景。风一吹,就漫出清甜的香,暖着往后的每一段时光。
《母校,心底的站台》
六载春秋流转,白驹过隙间,岁月褪去童年的稚气,却将记忆酿成了一罐蜜糖,藏在少年心底。“时光不语,静待花开”,那些被阳光晒暖的日子,如今仍在记忆里轻轻摇晃。
初遇湖阳路小学的清晨,阳光穿过校门的缝隙,在地面织出金色的格子。我们背着卡通书包,像一群刚破壳的小兽,盯着教学楼前的玉兰树发呆。花瓣落在肩头,像春天的信笺。那时的我们会为一片银杏叶的脉络惊叹,会蹲在花坛边给蚂蚁让路,会用彩笔把白纸涂成彩虹色,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四季在校园里写诗:春天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时,风会偷走我们的拼音卡片;夏天的蝉声里,我们把冰棍藏在课桌下,听老师讲“小荷才露尖尖角”;秋天的银杏道是金色童话,我们踩着落叶追“解落三秋叶”的风;冬天的操场飘着雪,我们团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球,笑声惊飞了枝上的麻雀。
课堂上的时光闪着光。老师的粉笔写下“问渠那得清如许”,原来知识的清泉这样流淌;同桌推来的草稿纸上,画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小人爬山;发作业本时,红笔写的“真棒”比糖果还甜,那些批注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地滋养着我们。
如今站在毕业路口,紫藤花又爬满长廊,玉兰花瓣落在课桌上,像一场不愿醒的梦。“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们终将像蒲公英一样,飞向不同的远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把湖阳路的阳光收进行囊,带着勇气走向明天。也许某一天重逢,我们会指着天空说:“看,那朵云多像三年级画的棉花糖。”
母校是心底的站台,是童年停留的地方。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能听见,那年蝉鸣里,藏着永不褪色的——少年锦时。
《中秋节的作文》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
心底的思念,一年的期盼,朋友的祝福,千载的精魂,这一切铸成甜香酥饼而歌中秋。
生活的艰辛,事业的挫折,离散的烦忧,失意的失落,于这圆月之夜,青光之下,嗑瓜子,细嚼慢咽月饼中云消烟散,尽化乌有。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在北方家家都是自己做月饼)。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那么香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朝窗外望去,朦胧间,竟然看到了天上那轮又圆又亮的月儿!凝视圆月融入圆月,我的心也有些圆了。是啊,月亮都圆了,我有什么不能圆呢!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
《高二作文颂歌由心底奏起》
高二作文颂歌由心底奏起
常常流连于窗前那古老的榕树下,我无意于那亭亭如冠的密叶,也不爱摩擎那印证磋跄岁月、刚劲粗壮的枝干,我独爱光着脚丫静静地坐 在那勃起地面盘成一圈千年糕样的树根上,一任那由着枝干上泻下的须 根如发丝般千丝万缕地翻飞于眼前……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此时, 泥土的芳香和着古朴的微风在一起,低吟着一个关于这棵古榕树的成长 的传说;我,静静地聆听着……
很久以前,一颗被风婆婆安排在这一方沙砾上的种子竟不嫌弃此 处贫痔的土地,反而顽强地在这里扎了根,发了芽,茁壮成长。年复 一年,周而复始,它岁岁乐此不疲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绿装,又满 腔热情地孕育一袭又一袭朝气蓬勃的新绿……
我不由得对自己早已情有独钟的根须肃然起敬,并由衷地再次想 起了我那一生“桃李满天下”的爷爷。
如今已年近古稀的爷爷,是我们村小学里最高龄的.老教师。爷爷 是土生土长的土孩子,十年寒窗后竟选择不跳农门,自愿留在古老贫 困的村子里扎了根,当了一群又一群土孩子的孩子王。
从此,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枝粉笔,伴随了爷爷大半辈子的辛劳。
春来了,又走了;岁月的年轮转了又转。爷爷一头青丝熬成了白 霜,一届复一届开化了朦胧的土孩子,如小鸟般从爷爷为他们打开的 门窗处,一批批地放飞出去……
每逢佳节,从天涯海角雪花般飞来的贺卡,总能让灯光下已老态 龙钟的爷爷欣慰地连胡子眉毛都在笑……
我终于能够理解爷爷为何乐意一生甘于粗茶淡饭地独守清贫。
夕阳西下。
沐浴在晚霞中的老榕树成了一道最古朴的风景。那错落有致地盘在我脚下的树根,那依然翻飞如丝的须根,都一样地饱经沧桑而依然 如故,一如灯光下已老态龙钟的爷爷那在跳舞的胡子眉毛……
我且感受在这一幅永恒如画的境界里。
风依然,树亦依然,那一缕缕的根须也随之起舞,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
一曲颂歌正由心底奏起……
【高二作文颂歌由心底奏起】
《心底最深处的爱高二作文》
心底最深处的爱高二作文
天色昏暗,空气中还夹杂着昨夜雨的味道。风,焦躁的刮着,似乎像是发了脾气一般。。天气和他的脾气一样,总是那么倔,以至于他的每个生日都在寒风呼啸中度过。而2014年的二月26号却异常的寒冷。
他,是村里出了名的柴,无论多大的痛苦他都不曾喊过一次痛。可是,再坚强的他始终抵不过病痛的折磨。患有脑血栓的他不在像以前那样去撑起整个家,而是整个家都在照顾着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八十多岁的他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年华,如今已被岁月的刻刀无情的刻画。瘦骨嶙峋已无法诠释他的`苍老。
他已被病痛拖垮了自己,他已经不知道饿的滋味,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多看一眼自己的亲人,眼里透露出万般的不舍,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一样。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用动作来诠释自己的意思,也许,他知道自己已经到尽头了。终于,他长舒一口气,然后就这样走了。
我不敢接受这样的事实,此时我的脑海里正在放映着有关于他的每一个镜头,可是,我却没有见他最后一面。我还清晰的记得,开学前他见到我时的情景。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比划,笑着笑着就哭了。我说,他就像小孩,又不是见不着,干嘛这么激动。事实证明,确实见不到了,因为,我,在这;而他,却在,那。
除了儿时的记忆,我并没有尝试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如今,我尝到了。有此,我不禁发出感叹,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是在一瞬间的事情。没错,这个令我歇斯底里的老人就是我的姥爷,一直看着我长大的亲人。都说苦尽甘来,可是受了一辈子苦的他还没有尝到甜人就已经没了,我多想用自己的十年,去换他幸福的十年,哪怕让他只享受一天,操劳了一辈子为了什么,图了什么,又享受到了什么?似乎并没有任何贪图。儿女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天空散去了它的灰暗,风彻去了它的倔强。温和的阳光打在脸上,就像你曾经抚摸我脸庞时的余温,那般温暖。姥爷,愿你在天堂安好,你,一直在我心底最深处。
【心底最深处的爱高二作文】
《绽放在心底的美丽高一作文》
绽放在心底的美丽高一作文
渐渐的忘记,忘记了时间,我们幻想的明天还很遥远!
――题记
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里没有了你们的陪伴,没有你们的欢声笑语,没有关于你们的一切一切,我感到有点悲凉。有时,坐在教室里,风吹刮在腿上,击打在脸上,仿佛连风都在笑我寂寞的`太寂寞。
还记得刚上初中的那天,是缘分让我们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寝室。然而,我几乎是班上最小的一个,懂得也比较少,慢慢的我们融入了这个集体,也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在这三年的光辉岁月里,我记得,在我不懂的时候,是你们为我讲解;我记得,在我伤心的时候,是你们安慰我,开导我;我记得,在我被欺负的时候,是你们挺身而出为我打抱不平。这些记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它将会永远存在我的脑海里。
在寝室里,我们为争论一道语文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得不去请教语文老师;在教室,我们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我们竟然反腐倡廉,扰乱课堂纪律,最后被罚抄班规。但我们无怨无悔!这些快乐的经历胜过吃巧克力糖,回忆起来感觉酸酸的,甜甜的。
青春是少男少女多梦的季节,而我的梦想是将这些回忆谱写成一篇动人的文章,像音乐那样有节奏感,有旋律美。
我们时常幻想着我们会在一起勾勒着生活的蓝图,直到我们慢慢变老。可惜缘分让我们相遇又让我们分离。我想,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们会保持联系。希望时间不要稀释我们友谊的那杯酒,未来的路还得结伴走。
现实很残酷,但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纵然那三年的岁月再美好,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性。
有时独自走在去上学的那条小巷,来去的商店铺子也有好几十家。风轻轻的刮,落叶随风将要去何方,你们是否会像我一样回首往事。
说着笑着的午后,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竟然再也回不去了。而你们给予我的“美”会永远在我心底绽放,有一份空间,永远为你们存留……
【绽放在心底的美丽高一作文】
《留在心底的风景初三作文650字》
留在心底的风景初三作文650字
响沙湾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那么它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原来是因为这里的沙子,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象青蛙叫,有时又象狗叫,有时又象唱歌儿。响沙湾地势呈弯月状,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滩回音壁。多少年来迎接日出日落的辉煌,也拥抱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要向沙漠进军了,我们都要武装一翻,穿上沙袜,我还穿了一次性雨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活象一个小企鹅。我们坐着沙漠冲浪车冲向日葵沙漠深处,每到一个“坑”我们都会尖叫,因为下一步就要从十几米的高处往下冲,很是刺激。我们到了沙漠最高处,看到了沙漠的全景。之后我们坐车来到了骑骆驼的地方。
对于沙漠,幻想最多的应该是有着“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了。夕阳西下,整个沙漠呈现出橙色的`浪潮,一只渐行渐远驼队朝着落日的方向孤独行走,这样的画面似乎成了我们去沙漠前的一种期待。看着身形庞大的骆驼,心里未免有些恐惧,但接触起来,这些骆驼性格非常温顺。我骑第一只骆驼,其他四个骑在骆驼身上的人在我身后跟着。在骆驼起身的一瞬间,我们都吓得哇哇叫,骑在骆驼身上感觉离地面真高啊!我们放松身体,没一会大家就适应了,说笑声回荡在沙漠里。我们这帮人多象以前的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寂静的沙漠中听不到城市的喧嚣,骑在柔软的骆驼身上,慢慢幻想,让心灵休憩,蓝天白云似乎就在你抬手可及的地方。
等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大家还念念不忘我企鹅似的这身打扮呢,一说起来,把他们逗得前仰后合。这个镜头,让它永远记录下这幸福快乐的时刻吧,让这份快乐永远留在和我们同行的游客们的心中吧,留个永远的纪念。
六天后,当火车鸣笛响起时,我们一家结束了内蒙之旅。带着美好的回忆回家------
【留在心底的风景初三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