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华西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49:50
《手风琴比赛》
那天下午,我上完课就上了妈妈的车,去江苏华阴的华西村参加手风琴大赛。一路上我都在期待着,直到到达目的地。
在向上看的一瞬间,我傻眼了——楼层高达七十三层,顶上还有一个会转动的球。我走进去一看,哇!有金色的鱼,有用丝绸编织的画,有一个陶瓷大缸,有大楼的模型,还有毛主席的铜像。
我们拿了房卡,上了楼,在那里舒舒服服地过了一天。第二天晚上,我到另一个手风琴同学那里,和她一起排练比赛曲目《晨曦》,这时,老师来了。陈老师认真地讲着,我们专心致志地听着,过了好一会,我们弹得好极了。把各自的琴放好,回去睡了。
到了比赛的日子了,我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就去比赛了。在开始前,我头上冒着冷汗。开始比赛了,我和另一个手风琴同学弹了起来,快弹完了,这时,评委问我们:“你们有伴奏吗?”我们点了点头,这时的场面令我无语。我们第二次弹了,弹得比较顺利。后来,我们又接着听其他人弹琴,每一位选手都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其中两位评委还对我们笑了笑,让我们对这次比赛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风光,还让我锻炼了自己。
《日中友好源远流长》
在华西村住了两天后,我们去看吴文化公园。吴文化公园位于无锡县堰桥镇,是具有浓郁吴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公园。我们参观t吴地人文馆、稻丰圩、蚕桑巷和儿座寺庙。那个地方的建筑与众不同,乌瓦屋面向上弯曲,白墙高离好像戴着大礼帽的英国绅士似的。特别吸引我的是稻丰抒。日本最重要的粮食是水稻。说水稻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也不算过分。公园的向导说稻米和耕地技术就是从此地传到日本的。看着陈列品我也同意了。因为耕地工其、磨、臼、纺织工具和养蚕的方法,都和日本的古代农业工具差不多一样。听说日语中有很多古代吴言。中午,我们在吴文化公园稻作民俗馆吃吴地风味小吃。食单上写着:“中华乃水稻始植之国,吴地又为稻米盛产之地;以米食为主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风味独特、脍炙人日,今以风味小吃以飨嘉宾。”这个介绍吴地风味小吃的文章全适用我们国家的小吃的介绍。用擂米粉做的小吃又甜又柔,和日本的小吃差不多一样,使我想起我母亲做的白玉团子。
参观结束后,我想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自古以来很密切。我的祖先也许是从这儿坐独木舟渡过大海来到日本的。在无锡我们看现在的农村、发展的农村,也看了过去的农村、原始的农村。古代的农村对我们的国家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我们的农业不会存在,我们的文化也不会发展。那么现在的农村会怎么影响我们呢?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无锡县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华西村》
到了华西村之后我感到吃惊:中国农村也有这样美丽的地方,豪华的农村。我第二个感受就是在华西村这片土地上个体经济有这样大的发展,在小小的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20个个体户。我第三个感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也有私有企业,这是在一个社会里有两种所有制。我跟朋友去了一座三层的楼房,啊,挺漂亮!一家只有四日人,楼房却有六间。我看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不错:有冰箱、彩色电视,咦!还有一个进口的录像机呢。主人是个60岁的老头,他很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大客厅,请我们坐下,让他女儿给我们倒几杯茶。我看他女儿时,觉得她不但漂亮,而且打扮得很时髦。“你们快喝茶呀!”老人把我的思路打断了。我喝了一口,很吃惊,这种茶一斤肯定在100元之上。因为我是品茶的内行,所以我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茶。原来中国农民那么热情,那么好客。
老人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新的情况。原来华西村里90%的农民家都住在二、三层的自己的大楼房里,50%的人家有自己的小车和车库,所有的楼房都是煤气化的,每个家庭都有冷热水、电话。我住在北京已经一年多了,到现在已经参观了很多北京人的家,我能肯定地说,住在这样的条件中、有这样设备的家庭在北京还不多。老人又介绍说,华西村大部分人家不耕地。这个农村70年代时家庭都过得很苦,甚至连粮食也不够吃。从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华西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粮食生产产量的提高,农民家庭的收人也提高得很快。以后农民们把自己的钱投人建设各种各样的企业,例如纺纱厂、养鱼场和鱼类加工厂等等,所以现在大部分华西村的农民或是在工厂工作,或是做服务工作。临走前为了留个纪念,我给我的朋友们和主人照了几张照片。我还送给主人一个乌克兰的小礼物。
导游给我们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到华西村访问、旅游、观光,学习华西村先进的经验。我觉得华西村的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将以更新的面貌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