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瑞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00:46:24
《书包里的瑞士卷的作文》
书包里的瑞士卷的作文
不对呀!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昨天只偷偷放了一个啊!
难道我的书包有特异功能?变成了聚宝盆?被外星人眷顾?……心里大为不解。一定不是的,那,又是谁干的呢?
教室外,寒风呼啸,屋内也不见得暖和,不过是人多罢了。再仔细回想,脑细胞超负荷运转,可也想不出是谁放的:慈爱的.外公,忙碌的爸爸妈妈,还是?
无奈只好又看着秦朝灭亡,汉朝建立;感受大陆漂移,气候差异;亲观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终于,还是听到了悦耳的放学铃。扣上大帽子,盯着冷空气,背上小书包,捂着鼻子走出了校门。尽管如此,却依然挡不住这凌厉的寒风。
回到家,却看到外婆正在重复着每个冬天的中午都要重复的事:手里捏着一个早已破旧的不成样子的火钳,将破碎的老煤球拉出,再将黑的发亮的煤球替换进去……呆呆的看着这一幕,尽管屋内的温度已经很温和了,可外婆仍然天天坚持着这个动作,只害怕我嫌冷……
就在这时,我却注意到了一个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原来在沙发底下的瑞士卷箱子,却到了板凳下面。外婆看到了我,笑了,脸上的皱纹也少了许多,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凌寒,回来了,赶紧吃饭吧。”外婆温和的说。
“我,我不吃了吧。”
“不吃怎么行?”外婆又笑,在温暖的灯光下,倒显得更温和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再问是谁放的。因为我早已猜到了是谁放的,因为只有她,才会如此关注我的一举一动。我单单只是不知她是以何种方法放进去的罢了。
深夜,又有一个身影,在我的书包里,悄悄投入一块瑞士卷。
【书包里的瑞士卷的作文】
《有趣的瑞士语言》
中国人都知道瑞士是个很美丽、很富有的国家,瑞士的手表、银行和阿尔卑斯山早就举世闻名了。瑞士是个中立国家,民主主义和联邦主义是瑞士的政治特点。瑞士总共有26个州,看上去像一个五彩缤纷的玛赛克,这种多样性却给瑞士政府带来很多难题,因为26个州也就是26个教育和掀税体系、26种刑法规章和26个政治组织形式。
但是我这里想介绍的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瑞士语言,瑞士人说的究竟是什么语言呢?
瑞士,这四万平方公里的小小的国家便有四种语言:瑞士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瑞托罗马语。65%的瑞士人说瑞士德语,18%的人说法语,10%的人说意大利语,1%的人说瑞托罗马语和6%的人说其他的外国语。至于语区划分,大体上说靠近德国的北部、东北部以及中部地区说的是德语,而邻法国的西部、西南部地区是以法语为主的。东南部的提契诺以及格劳宾登州南部四个河谷的居民是意大利族,说意大利语。
此外还有少数说瑞托罗马语的瑞士人散住在东部,主要在格劳宾登州境内。
一、壁垒分明的瑞士德语
德国人说的标准德语一般称为“高地德语”,而瑞士人说的被称为“瑞士德语”,它与正规德语很少有共同之处.如果说它是一种德语方言实在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德国人若非专门学习过是无法听懂瑞士德语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瑞士德语更接近于中古时期的德语,有些常用词的主音与高地德语不同,在句法上动词也没有过去时态,常见的例子是瑞士德语之间常说的“多谢”(merci uielmal”)前一个字是法语的“谢”字,后一个字在德语中则是“多多”的意思,而瑞士人却硬把它们放在一起而且说起来十分自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瑞士的书面德语则是标准的高地德语。
人们在学校学习的也是高地德语,所以有人说他们掌握两种工具或武器,如果他们愿意与懂德语的外国人交流思想,他们就用标准的高地德语;如果他们不愿外人听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就使用瑞士德语这个秘密武器互相交谈,两种武器运用自如,极为方便。
二、联邦法语
瑞士人说的法语与法国人说的法语也不尽相同,但过去的明显差别随着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方面的交流已逐渐消失,不像两种德语之间那么壁垒分明。
瑞士法语甚至还有比法国法语更加合理的因素,学过法语的人都知道,法语中数字1到70其表达方法便很奇怪,要运用乘法和加法,70的说法是“60( + )10”,80是“4(个)20”,90是更妙了,是“4个20(+)10”,而瑞士的法语则不然,这些数字的说法是分别用7,8,9的字根加上一个代表"10的后缀,便构成了70,80,90。这与汉语、英语的规律基本一致。
我这个瑞士人来了中国以后才考虑到这些有趣的瑞士特点,我们瑞士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小国家。
《节约用水》
近日看到一份材料,瑞士伯尔尼联邦能源局制定了一个“节能煮蛋”法,向国民传授:“把蛋放进一个盛有一厘米水深的水锅中,把盖盖紧。水煮沸后,立刻把火熄灭,让蛋继续炯一段时间。这样不仅照样可以煮出全熟的鸡蛋,而且蛋破裂的机会也少。”这个官方认可和推行的煮蛋法,据说比传统的煮蛋法可少用一半能量和五分之四的水。
一个举世闻名的富裕国家,由政府出面不厌其烦地教人们学会新的“煮蛋法”,讲究节水的措施竟是如此具体,这实在不可小视。联想到听说的日本老板在抽水马桶里放砖头以节约用水的故事,可见富裕并不是与奢侈浪费相连,而依然同节约结缘。
看来,对于并不在意节约用水的我们,该敲敲替钟了。
说起马桶,最近的《新民晚报》也谈及此事。比我们富裕得多的英国早在1871年制定法律,规定每个马桶每次用水不得超过九升,后来又改为六升。目前这六升水已经成为国际通用标准。有消息说,新加坡客商纷纷抢购我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达到国际标准的节水型坐便器及配套系统,它每次用水量仅仅为三点五升到四点五升,大大低于六升的国际标准。可是,我国现行标准规定马桶冲洗用水盆为九升至十二升,是国际标准的一点五倍至二倍。
相信日本这个岛国也拥有足够的水,但在1974年的奥运会上,美国报界却把东京比喻成一个水上沙漠。我国的水资源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人均拥有淡水A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对于这个名次,我们不能乐观,但是我国国民每年洗车的用水相当于两个昆明湖的水那么多,更不用说节约马桶里的水了。瑞士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小而言之,是为自己的国家,为了让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大而盲之,他们现在考虑的不仅是当前的用水情况,而且放眼未来,已经关心起他们下一代的状况了。可我们往往对此不屑一顾。曾经有个公益广告广为流传:一位先生在刷牙时也让水哗哗流个不停……最后,当他意识到这点时,立即把水龙头打了个结。这当然很夸张,但最后回漏出来的一些水纯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水被先生用杯子接起,那么我们国家又将节约多少水呢?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河”。因此,为了将来,我们还是要从日常平凡而琐碎的小事做起,从节约马桶里的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