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古代诗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5 00:44:16
《爱国作品的社会价值400字》
古代诗歌在传扬精神价值、弘扬思想风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张煌言曰“西子湖头有我师”,于谦、岳飞等爱国文人的家国精神通过其作品深远而广泛地影响着后世,使得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被不断地加深,并且成为了中华民族从理智和情感上都最为认同的终极价值。兼任官员、将领等身份的爱国文人,也通过其事迹为后人如何报效国家服侍黎民做了示范,催生了众多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镜子,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成为下层百姓向统治阶级倾诉的窗口,还为苦难中的人民提供了情感诉求和心灵的皈依。诚如《七哀诗》《新婚别》等文章,使得百姓的困苦得到了发声。在一定程度上,这类作品的传播能够为百姓争取一些良性的变化。
同时,文学作品以其思想性和流传度,在社会宣传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强大的鼓舞作用。例如《三元里》赞美了农民顽强抵抗帝国主义入侵的壮举,《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老舍在《茶馆》中对国民的迂腐穷形尽相,力求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他们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具有极其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社会范围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深刻的反思。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较为熟悉,但是《雁门太守行》属于乐府旧题,相较格律诗,乐府诗在押韵、格律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对这一体裁诗歌的把握还不够充分。李贺的作品,本阶段的学生接触的并不多,对李贺诗作想象丰富、色彩鲜明、意象意蕴的丰富性等特点还不够了解,学生在把握《雁门太守行》一诗运用色彩来渲染意境、表达情感的方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细读,丰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会李贺“色彩鲜明”的诗风;
2. 学习“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理解李贺对战士们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愿景;
3. 理解李贺“为君死”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典故,理解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难点:感受色彩对于诗歌意境渲染的作用,把握李贺“色彩鲜明”的诗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提到战争,大家脑海里会想到哪些诗句呢?
预设:生回答,老师进行评价,注意关注多种感官的调动。
我听到了塞外的羌笛悠悠(羌管悠悠霜满地),
读到了征人的乡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看到了塞外生活的艰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想到了连年征战的残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感受到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雁门太守行》,感受李贺笔下的战争。
(设计意图:开头直接点明本诗的体裁与题材,引导学生背诵已学战争主题诗歌,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感官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二、展其画——悲
思考1: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战争场面,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预设:惨烈/悲惨/残酷
设计意图:初读,采用自由朗读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营造课堂氛围。问题指向主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读有所得。
思考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
预设:
(1)战事紧急: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压”,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压抑,紧张,局势危急,战争一触即发(“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2)场面惨烈: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夜紫”,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伤亡惨重:塞上燕脂凝夜紫,“凝”,血液凝结。
(4)阴寒惨切:角声满天秋色里,霜重鼓寒声不起,“角声”,“鼓声”,肃杀悲凉(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鼓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
明确:战事紧急、场面惨烈、伤亡惨重、阴寒惨切。
(设计意图:文本细读,从粗浅的感性认知回归文本,深入分析文本,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训练学生文本分析的能力。同时,细致分析战争的残酷、惨烈的场面,为表现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作铺垫。)
三、临其境——壮
思考1:面对势必会流血的战争,将士们的表现如何,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预设:
(1)“甲光向日金鳞开”: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光;向日,向着,对着太阳;金鳞,像金色的鱼鳞;开,打开,铺开,排开(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射透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耀人眼目,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2)“半卷红旗临易水”:不畏艰险,潜师夜袭;紧急行军,夜袭敌营。
明确: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昂扬,视死如归。
李贺诗作“色彩鲜明”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敌军与我军将士的表现,紧扣颜色词,通过细致分析解读,理解颜色背后的战争的壮烈,逐层分析,切入主题。)
四、悟其心——志
创设情境: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他们如此不顾一切,奋勇杀敌,慷慨赴死,究竟为何?
(设计意图:教师用语言描绘画面,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
明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思考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黄金台”与“为君死”的典故,思考与本诗的情感表达有怎样的联系?
颈联“临易水”:壮怀激烈的豪情,用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
尾联“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明确:用典抒情。
(设计意图:如果不加深对典故的理解,学生不能深刻的体会全诗情感。同时,了解“用典抒情”这一抒情方法,学生可以将其运用到对其他诗歌的理解中,成为阅读、鉴赏诗歌的一个有效途径。)
思考2:诗句中,对于“君”的解读。
明确:边塞诗有怨,有恨,也会有豪情和壮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就是李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报国壮志。
总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李贺的为国尽忠,视死如归。现在的你们,要懂得珍惜和平,也要有报效国家的理想与壮志,再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君”的解读,从典故回到文本,理解本诗的情感,同时迁移到报效国家这一层面,立德树人,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悲
壮
志
(备注:本案例为“星城杯”决赛参赛教学设计)
《桃花依旧(古代诗歌改写)》
去年的今日,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大红金榜名单出来的时候,我就在一遍遍的找我的名字,但最后我还是失望地离开。
到了一家客栈门口便心想要以酒消愁,忘却心中的不快,心中暗下决定便大步走了进去,叫小二来一瓶浓度最高的北京二锅头,我喝了一口,酒的冲劲便奔向全身各个地方,谁知借酒消愁愁更愁,我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不一会,坛见底,人也醉,便来到街市,骑着一匹马向前面走去。
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郊区。这里山清水秀,一颗颗高大的树木随处可见,因正值春天,所以花开得特别旺,千姿百态,令人不目不暇接。
酒力发作,我不仅有点醉醺醺的而且口干舌燥。左拐右转的来到一家门户前,这户人家种的桃花树十分高大,花儿数不胜数,在春风的轻拂下粉色的花瓣徐徐落下,恰似正在下一场桃花雨。正陶醉这漫天飞花时,“吱—”的一声门开了,我转过身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貌美如花,不,比花更漂亮的女子,亭亭玉立站在门槛后,女子看到我便害羞的低下了头,问:“你找谁?”我应声答曰:“不不不,我是来求一碗水喝。”女子答应了后便马上敲了一碗水端了过来,我说了声“谢谢”便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女子见到我喝水的狼狈样便扑哧的一声笑了起来。我看到她腼腆的样子不禁怦然心动。想起家中还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便离开了。
今天,故地重游,桃花树依然繁茂,桃花依然娇嫩亮丽,依然迎着春风,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但是门上的一个大锁让我失望万分。我今年已考上了大学,却依旧失望,心中的失望化成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关推荐:
小学生想象作文大全无忧网
续写作文教案
续写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