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血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01:57
《有血性演讲稿》
有血性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血性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亲爱的听众:
有血性,是军人骨子里具有的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集中体现了革命军人优秀的品质、操守和人格,能够为打胜仗和崇尚荣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血性,源于爱党爱国。军人最可贵、最优秀的品质,在于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唐代诗人戴叔伦曾高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代陈子昂也寄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北宋岳飞冲冠怒发:“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西汉霍去病振臂一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愿将此身长报国。作为革命军人,就要心怀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命运前
途之中。我军自南昌城头打响第一声枪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有信仰、有志气、有血性,历经千难万险、大小战斗,无不是靠着一股血性之气,打败了帝国主义、打败了日本倭寇、打败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此,忠于党成为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听党指挥成为人民子弟兵的“命根子”。今天,重塑军人的血性,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军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官兵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有血性,在于责任担当。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和倡导军人有血性,敢担匹夫之责,留下了千古英名和不朽诗篇。比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铁骨气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意识,“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担当精神,等等,将永远激励和鼓舞后人。反观,一个军人如果精神上缺少钙质、少了血性,就会得“软骨病”,一定会立不起、站不直、挺不起胸膛,做事也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更不可能有担当、有责任。一个不负责、不敢担当的军人,上了战场必然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甚至临阵畏怯、蝼蚁贪生。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今天,锻造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带领广大官兵直面风险挑战,敢于勇挑千钧重担,以务实为本、求实为荣、落实为责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贡献全部聪明才智和力量。
有血性,成于苦练本领。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注定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必然会打败仗。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军事训练和斗争实践中锤炼的,以过硬的本事、坚实的力量作支撑。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一些官兵滋生了当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少数领导干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文恬武嬉;一些部队战斗力建设欠账、缺课积疾,练为看、训为演、演为名,背台词、念讲稿、编脚本等形式主义的东西,严重制约了部队建设,阻碍了战斗力生成,消磨了军人的血性雄风。主席多次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军人还得有血性。军人是为准备打仗和打仗而存在的。每一名革命军人都应自觉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主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腔热血投身钻军事、练本事、训精兵上,始终不渝地追求军人的血性。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一支有血性的军队,能够让敌人魂飞魄散,也能让友邻萌生敬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能够令觊觎者心存恐惧,也能让战败者心悦诚服。在强军兴军的伟大新征程中,广大官兵都应当积极践行强军目标,自觉做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有血性演讲稿】
《这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极致燃烧的血性。
似乎这个世界,充盈着人情冷漠;似乎这个时代,遍布着麻木不仁;似乎这个社会,尽是些退缩怯懦。此情此景,眸中深处的那熊熊火焰,是否该愈燃愈烈了呢?
纵观中国近代史,屈辱比比皆是,泱泱大国却甘于承受如此多的欺凌,不禁觉得悲哀又可笑,愚昧无知又自私自利只会将我们的血性消耗殆尽。
敦煌,中国文化的宝库,敦煌石窟的奇伟绚丽足以灼伤任何一国的眼,然最终剩下的却是后人无尽的遗憾和悔恨。在外国的文化思想日益成熟的时候,我们却派遣了一个愚蠢的道士掌管着这些稀世的珍宝。于是绚丽的色彩被涂抹成白墙,体态婀娜的塑雕被碾作成无尽的碎片,精细的线条断裂成一块块砖砾,更甚者,面对外国人不远万里的寻宝,我们却以最无知最庸俗的方式敞开了大门,卑躬屈膝用蝇头小利换来了几车的珍宝轻易流失。大漠的晚霞是否凄艳如血,那是一个民族的伤口被狠狠撕裂啊!
看到这些感到自己内心血液的汹涌,多么希望在夕阳剪影之下,在炽热黄沙之上,能伫着一个人,手握宝剑,以绝伦的力量守护着中国的文化!我们不需要那些懦弱无知目光短浅的官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充满血性的爱国之士啊!
同样,鲁迅笔下的那群麻木的留学生,也深深在叩击着我的心。面对架在同胞头上的大刀却依然面色无变的继续沉默下去,这样的行为远无法担负中国人这个称号!我想他们的眸中已失去鲜亮,因为他们身上的血性已不复存在,国仇家恨是最不容宽恕的罪过,倘若面对如此的欺凌还能无动于衷,只能说中国的未来承受不起他们的摆布,也决然不可能靠他们崛起。幸好我看到了鲁迅这样的人的声声控诉,幸好我看到了那么多爱国人士的铮铮傲骨,幸好血性的火焰依然在燃烧着。
巴尔扎克曾说过:“我要粉碎一切障碍!”这种紧扼命运咽喉的呐喊,喊出了他的血性。“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李云龙的呐喊同样振奋人心,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血性。
李云龙,八路军独立团团长,不大的职位,却足以让日军闻之色变。记忆深刻的那场战役,他率领的军队被几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明已接到撤退的命令,可身为军人的直觉和血性告诉他,正面迎敌犹可获胜,于是孤注一掷,于是万丈豪情倾泻而出,结局,完胜。就是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激励出了士兵如狼似虎的战斗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铮铮男儿面前一切的苦难都能够被征服!
因为血性,我们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力量,任何的时代我们都需要靠血性来维系这一身的傲骨,都需要用血性来维护我们所守护的这些东西。倘若失去血性,世界也会失去色彩。
和平温和的中庸之道的确能保一时平安,然面对他人明目张胆的欺凌,我们是否也是时候亮出自己的宝剑了呢?
不愿红艳的血性之花逐渐凋零。
这个世界需要你,极致燃烧的血性!
《我们的“血性”》
我们聚首一起,经常议论的话题就是中国的改革。是的,关心改革,关心中国的命运.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可贵的特点。有人把它称之为青年大学生的“血性”。
每当看到祖国壮丽的山川、辉煌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我们都会激情澎湃,油然而自康:而每当目赌历史上列强欺凌我们的场面和今天还存在的种种贫穷、愚昧、荒唐的现象,我们又会热血拂扬,扼腕三叹。
然而,仅仅停留在“议论”、“激动”等层次上是不够的。我们的“血性,应是支持、参与改革,投身到振兴中华的洪流中.我校原世经系81级学生柏德山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学校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党委书记递交了一封关于改革的万言书,提出了大学应具有“四个功能”的见解,这便是一种“血性”。我校每年有许多毕业生立志去边疆.,义无反顾地奔赴振兴中华的最前线,他们表现出来的强烈革命激情和“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浩然正气,也是一种“血性”。老山战士为了四化和改革的顺利进行,甘愿流血牺牲,这更是一种崇高的“血性”。
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弊端和不良现象,敢于直言,敢于抨击,是不是“血性”呢?是的.也是一种“血性”,那是十分可贵的“第二种忠诚”。为了使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为了使民主的风气在我们这个国度进一步播扬,这种“血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竺但是,这种“血性”应该是“忠诚”的折光。它应摒弃一切偏颇,过激甚至不利安定团结的举止。这就铭要我们对社会、历史作深入的观察和认真的反思。
我们的国家,是在几千年封建的重负下气喘吁好地爬行过来的。在一段时间里,由于急于求成,追求形式,虚妄浮夸,以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留给了我们民族许久都不能愈合的创痛。那么,我们的身上有没有历史的因袭和消极的影子呢?我们中的有些伙伴把改革想象得过于的简单和顺利,他们希图在一个早上醒来,看到的是一个完关无缺的伊甸园。罗曼·罗兰曾说:“每一代新人都有一种美妙的热狂。……青年人一无所有,当一个人能够弃他不曾有的东西时是很慷慨的。因此,青年人相信呐喊几声就可以改造尘世,这是多么甘!”这位哲人的话何等深刻!我们当代大学生不要浅薄的、转瞬即逝的“热狂”,诚如我们再也不要那种欲速不达的“跃进”和到处“莺歌燕舞”的假象一样,因为我们这片土地已承受了过多的创伤!
今天的改革,我们党顺应时代的潮流,领导全国人民开始的我们民族的振兴。当我们意识到了党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从事着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当我们通过历史的沉思理解了改革的艰巨,从而心和党贴近的时候,那末,我们的“血性”才是赤诚的、可贵的。
参与改革意味着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头有个材料,说的是有两位理科学生,在某城接受咨询时,在提供给他们的大量数据和材料前一筹莫展,经过一番再学习,才逐渐找到头绪,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当改革的旁观者、“评论员是容易的,而要当改革者并非一减而蹴。
我们要参与改革,就必须正确地估价自己。我们有优势:热情,勇敢,义无反顾,有献身精神:但我们也有劣势:知识面还不够宽,胸蕴还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还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地学习,使我们的“血性”更趋充实,使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去掉牢骚、迷惘和冷眼,换上理解、支持和参与,这就是我们的“血性”,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