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五弦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4 12:35:35
《和五弦琴对话1000字》
青竹层层绕,不见源头,竹叶轻轻响,原是有风。风起叶落,翠竹林间,细听,似有一曲,引人神往。
我静悄悄地走着,让自己融入这安静的世界,恍忽间,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见到了它——一张褐色古琴。
它躺在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四周的竹子像是为了向它表示恭敬,纷纷让出一块空地。阳光落在琴上,勾勒出它流畅优美的线条,似是玉做一般,如琢如磨,举世无双。
走近,我伸出手,渴望触及那朴素典雅的琴身,却在看清它时猛然一震。
五弦。我不甘心地又数了好几遍,手终于忍不住微微颤抖。
琴,神农之首创也,因天上五星,地上五行,世间音响便有五音,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名曰宫商角徽羽,便为五弦琴。历时千载,岁月多变,我竟有幸一睹五弦琴真容。怀着敬仰拨一弦,泠泠琴音回荡林间,惊起竹叶纷纷,风声应唱,又似环珮相击,泠泠作响,环于指尖,响于心底,久久不散,难以相忘。
刹那间,我仿看见一人坐于刑场,膝上置一古琴,眼中的无奈、悲愤、高傲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化作一曲在耳畔响起,似要将我定在原地,迷失于这我从未听过的乐曲之中。
《广陵散》,虽从未听过,我却已知晓曲名及那位抚琴者。
幻象戛然而止,眼前又是那张五弦琴,与我无声相视。
我的心如刀绞般痛惜,可怜一千古名曲,竟落得失传的下场。
这是你想告诉我的吗?我看着它,它是世上第一张五弦古琴,本是琴中至尊,怎奈时光无情,古琴也淡于世间了。
我轻轻地抚过它的琴弦、琴身,它似那千古画卷中走出一般,以玉为身,锟铻刀所琢,却又胜过任何一件玉器,是那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存在。
它好像变得急切了,越来越多的画面从我脑海中闪过:高山流水,一人弹琴一人评;焰火冲天,一女子拼死救出一焦木;宫庭深院,铁如意击碎一七弦琴……似走马灯一般,那些古琴的故事、遭遇,在眼前不断地浮现、消失。
焦尾、绕梁、号钟……认得出的,没见过的,一幅幅画面渐渐逼出了我的眼泪。周王添文武二弦,后又出清乐、雅乐,再又有《礼记》所叙。古琴,虽不敢称首位,却也独领风骚千百年,怎知凡世轮回,沧海桑田,在高速运转的世界中,古琴的那份淡雅、安逸、自在、宁静已经被许多人忽视了。
这是你想告诉我的吗?你们已经开始被世人遗忘了?你是在唤起我们对古琴的记忆吗?痛心与悲哀充斥着我的内心,琴音悄响,似是在回应。
我深吸一口气,像是决定了什么,双手抚上琴弦。
一曲简单的小调,却弹出了从未有过的欢愉,是在尘埃中埋没了千年,终有一日重见光明。
弦断知音稀,千古曲悠悠。风萧萧兮未怜惜,心茫茫矣难相忘。天高意难问,悲愁泪难落。过红尘,惘然间,幸有心人于后世……
琴音沉稳却不哀伤,典雅却非清高,风竹相应,光影相织,掠过古往今朝,一种无形的责任落于肩上,提醒着我,传统文化不可丢。
一曲终,竹叶纷飞,有一新叶落于弦上,它似欣喜般微微颤抖,最终化为千万光尘,在林中追逐、流转,消散于眼光之中,只留下一卷绸缎。
低头细看,仅有两行字:
古曲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风未绝,竹依旧,情仍留,曲无终……
《一把古朴的五弦琴》
在我家中存有一把古朴典雅的五弦琴,据父亲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因为保存妥善,已修理多次了,但仍保留着原来的外形与音色,堪称稀世之宝。
这把琴装在一个长80公分,宽20公分的琴箱内,外面用绿色涂过,上书四个金字“一品富贵”。上盖可以打开,里面装有四根绿色、一根金色的琴弦;琴弦下是层玻璃一样平滑的木片,镶在中层木板上;木板下边是个空壳—音箱,右端有个圆形的音孔。在琴箱的底部。依稀可见雕刻的文字,“庭兰造于天宝十四年,唱于军,遗以后……”其余则很难辨清。父亲曾给我解释说,这是唐代我们董氏,董庭兰另称董大的人,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制造的。当时董庭兰抱着这把琴在军营中弹唱,并希望这把琴能流传后世
父亲的音乐造诣很深。我幼年时,常看到父亲独坐家中,轻弹其弦,如醉如痴。或者由于遗传基因,或者由于耳濡目染,自那时起我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情趣,特别是对古老乐曲更为酷爱。 每当学习之余,我就极力去练弹这把琴。这把琴的音色是那样的悦耳动听,丁丁咚咚,犹如高山流水,群鸟鸣润,溪水潺潺,又像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与人生的辛酸。只有这时,我才会真正感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我就像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神游,其乐无穷。每当我受到挫折心中郁闷的时候,我总要静坐琴边,轻拂琴弦。此时,我又会重新振作起来,而且愈挫愈强,再接再厉,立志为研究中国古老的文化而努力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倍加爱惜这把古朴的五弦琴,尽管它已有些残破,但它使我获得了音乐的美感,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我的信念—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即使只剩下一根人生的琴弦,也要用它弹奏出美妙的“人生之曲”。
现在我可以用这把五弦琴得心应手地弹奏很多首曲子了。内心的情感随着自己的手指从琴弦上,从音箱里涌出来。每当这时,我就想:倘把中国比作一把古朴的琴,要想让她在世界上发出“改革”这个强音,弹奏她的,则是我们炎黄子孙十一亿双勤劳勇敢的手,十一亿颗智慧忠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