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彩云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10-02 00:16:29
云南颂
彩云之南,苍山洱海。
万物钟灵,生机勃勃。
雪豹奔腾速如箭,猛虎长啸震天响。
山间鸟鸣涧,水中鱼戏莲。
七彩云南,真美景哉!
一隅书香寄我梦
放眼长空,天边如诗般千载悠悠的彩云,报以歌般美丽动人的文学,唤醒寂然的世界。细品‘前无古人’,展望‘后无来者’,平滑朴实的语言激起伟大复兴的心。谁又将梦藏于一缕书香。
人生有两大欢乐,一时拥有后的细细品味,二是追求之中的倍感充实,我愿做迁徙到北方的候鸟,在劳累之中,跟随我的心。
品一杯香茗,赏一几浮沉,叹老树昏鸦,迷书香之馨。面窗而坐,傍晚的霞光撒落在我手中的书上,金灿灿的。正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好像是一个魔法师,他带我梦回千年,与诗人们饮酒作诗融为一体,与李白相读,更增了友情的倍加思念,艰苦难熬;与杜甫共叹,才懂历史长河所经历的苦难,身临其境;与白居易相随,又从生活琐事到描写国家政事,现实却又不失浪漫......千万诗人的提笔,如实的谱写了中华曾经历的历史,每一首都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千唱古绝。在挖掘了《唐诗三百首》后,潜移默化中才感受到中华人民心中蕴含的热情与力量,哀伤与愤恨。
离家游子,奋笔疾书,寄身于校,望勿念。校园生活,尽管是许多人放飞梦想的圣地,也像是‘大漠孤烟直’的边塞大漠,却少不了家人的遥远。而我只能将日夜的思念挂在身上衣,谨记手中的《傅雷家书》。有人评价“亦师亦友的拳拳父爱,苦心孤诣的教学典范”,我也亦是如此,在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中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父母对孩子的淳淳教诲和无限的爱,也充满着傅雷夫妇对祖国、对民族的博大感情。其中傅雷在给长子傅聪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关于某某的事,你早已跟我表明态度,相信你一定会实际做到。”语重心长,呕心沥血的教子,令我深受影响,却也深深带给我动力,就像父母亲身站在眼前,多了一丝勇气与安慰。
偶然间意,细读章学,老旧社会,使人欲。心血来潮,我翻开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让我打开了心扉。看到了老北京社会的腐败,在黑暗中吞噬美好梦想的恶魔,理想和希望最终破灭,这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市民的经典命运。这更令我感慨万千,才知道什么叫落后挨打,才懂得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每次拾起一本好书,总是那么迫不及待,那一个个姿态不一的身子静静躺在金屋中。我走进了阅读的生活,在成长中我过得更加充实,它承载了我酸甜的五味。它带我穿梭千年让我与黄莺一起高歌,它带我回到战争让我与猿猴放生长叫,又带我飞越未来,亲吻草的肌肤,花的脸庞。阅读的精彩无限,任何时刻我能在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徜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孜孜不倦,望五千年后,这颗璀璨的世界名珠再绽辉煌!
课时你持书的长袖,因自豪而洒脱,亘古不变的蓝天啊,是我报以如诗如画般的阅读梦,是我寄予如痴如醉般的伟大复兴梦!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诗词名句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的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苹回归。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本词为怀念歌女小 所作。上片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写今日,下片追忆初见小 时的印象及小 归去时的情景,写去时的情景,写去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频、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作者和词中小频亦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频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上片伤春,活画出词人落寞孤凄的情状。下片怀人,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这三句又是一顿,点出初见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词的结句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呼应,感慨万千,既蕴藏着小频流落民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同时把“初见”以后的花朝月夕种种缠绵情意也都包容无遗了。本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风格曲折深婉,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描写云的好词好句
好词:
云轻如棉 云淡天高 彩云满天 拨云见日 彤云密布 黑云压城 阴云密布
云幕低垂 光茫万丈 片片浮云 云朵如絮 天光云影 彩云绚丽 白云飘拂
满天阴云 阴云遮天 浓云蔽日 乌云翻滚 满天阴霾 乌云压城 云海苍茫
好句:
1、无数雪白的云团聚集在远处,气势磅礴地覆盖了脚下的群山。云块轻轻地碰撞着,挤压着,推拥着,缓慢而又柔和地翻腾、起伏,无声无息地向这里拥来……
2、太阳早已被逐渐堆积起来的灰黑色云片埋葬了。光线不停地淡下去。好像谁用墨汁在天幕上涂了一层黑色。不,不仅一层,在这淡淡的墨色上面又抹上了较浓的黑色。墨汁一定抹得太多了,似乎就有一滴一滴的水要从天幕上落下来一样。
3、他登上飞机的时候,机场上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阴沉沉的,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而现在,阳光已在飞机的金属躯体内耀眼地照射着。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4、许多云絮低低地降落,把几个最高的山巅笼罩起来,似乎给它们披上了几片白色的轻沙。
5、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6、好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揭示出大自然难能诉诸文字的深刻内涵。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
7、昆明的云是很有特色的。有时候,连绵不断的镶着金边或银边的云层在翻动;有时候,长空万里,只浮现一朵一尘不染的白莲;有时候,像一座巨大建筑物的圆顶,上面全是精雕细刻,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有时云轻如棉,有时又重如水晶巨石。由于云状变幻的奇特,色彩的丰富,五百里滇池的湖光山色,也随着变幻无穷。
8、有时,它涓涓细流,翻过小天池山,形成一线,入幽谷。有时,它银丝缕缕,经过小天池山的每个山口,形若玉帘抖落而下。有时,它又似奔腾的江河,翻过大目山顶,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
9、现在还有几片残云在天空飘浮,非常漂亮,而且形状和颜色都是极其怪诞的--有的是软软的,像一缕一缕的烟,有暗蓝色的,也有青灰色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像断崖绝壁,有暗黑色的,也有棕色的。一片一片的深蓝色天空从这些云中间和善地露出脸来窥探。
10、不多一会,我的视野所及的世界,全部被那一片奇妙的海洋淹没了。我仿佛坐在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看不清哪里有路,哪里有陆地,只有远方那些穿破云海的峰顶,像一些姿态峥嵘的海上仙山,像一些凝固在浪花里的篷帆,和我默默的遥遥相望着……
11、云海,真的像海,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有飞溅的雪浪,深深的波谷,只是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海的惊天动地的呼啸,也没有海的那种飞快的节奏……凝望得久了,我生出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来:我觉得,脚下的云海,仿佛是一部无声影片,正在以慢于常见的速度放映着。它的原型,应当是一片暴风雨中的大海,一片奔腾咆哮的大海……
12、流云奔涌,群山浮动。滚滚的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诗仙流放夜郎,来到白帝城忽闻得赦被释放,于是乘舟顺流
东下,欣喜欲狂。江如奔马,舟若飞箭,欢愉之情,何其豪放!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九佳。
或许,初中是这样的
我轻松愉快的小学生活像一抹彩云已飘然远去,并在向往和懵懂中走进了初中生活。初中生活这个神秘的面纱,让我总想掀起它真正的面目,看看里面的惊喜,不过,时辰未到,我想:初中生活是饮品,一杯酸涩的柠檬茶、一杯弥漫淡淡香味的苦丁茶、一瓶刺激的雪碧。
一杯酸酸的、微苦却又清新的柠檬茶,不正是我们离开相处六年的母校、老师、同学的心情吗?跨入初中这个门槛,也意味着离开伴随我们成长六年的母校、离开六年含辛茹苦教导我们老师、离开六年朝夕共处的同学,进入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那种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不舍之情,酸酸的、涩涩的,不正是柠檬茶入口的味道吗?但事事有利有弊,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在初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交到更多的良师益友,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这就是柠檬茶所散发的清香。我想:初中就是一杯酸中带缕缕清香的柠檬茶。
一杯弥漫淡淡香味的苦丁茶,不正是初中生活吗?上过初中的哥哥姐姐都说,初中很累,不如小学的轻松愉快,好想回到小学,是啊,初中并不是小学轻松的学习气氛了,会有好多门科目,堆积如山的作业,住宿的同学还会无缘无故多出个晚自习,面对着很多压力,这正是苦丁茶的苦味所在啊!苦,涩涩的苦,挥之不去的苦。但是,只要认认真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我想中考的分数一定会让我们眉开眼笑,看来初中细细地品品味,必然会尝到苦丁茶中蕴含淡淡的香味。我想:初中就是一杯弥漫淡淡香味的苦丁茶。
一瓶刺激的雪碧不正是初中的学习气氛吗?俗话说时间不等人。我觉得,初中的时间更不等人,假设一节课没认真听,那就很有可能漏掉一个知识点,学不到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即使下课去学也没上课效率高。初中要掌握的知识必然要比小学难的多、复杂得多、多得多,如果不花时间去背去记,就可能会是成绩下降。所以初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重要的、很紧迫的,所以必须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刺激得很,就像刚喝雪碧时二氧化碳对舌头的猛烈攻击。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过了,分数必然让你笑逐颜开,这就是雪碧过了一会后微微的甜味。我想:初中就是一瓶刺激的雪碧。
初中就是一杯柠檬茶、一杯苦丁茶、一瓶雪碧。它就是这么酸、这么苦、这么刺激,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人人中国梦
彩云天际涌,
群鸟绿林颂。
百花园里放,
鱼儿水中碰。
农夫田里忙,
孩子新校诵。
处处和谐景,
人人中国梦。
美丽的大自然
彩云追月,展示着大自然美的情絮;母爱如月,演绎着人世间爱的真谛。
——题记
A.淡淡的红
傍晚时分,太阳拖着长长的彩裙,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彩裙就是彩云,呈现着淡淡的红色,它向西天飘移着,拂过耸立的高山,拂过广阔的草原,拂过浩瀚的大海……我抬头欣赏这美丽的彩云,突然发现这淡淡的红中,还夹杂着柠檬黄、橘黄、金色,这些色彩在淡红的基调中,变幻着,给西天涂抹着瑰丽与辉煌。我油然想起我年轻的妈妈。她对生活,对孩子不也是这么温柔么?她的感情不也是这么多姿多彩么?
B.浅浅的紫
过了不久,彩云的颜色加深了,变成了浅浅的紫色。就在淡淡的红变为浅浅的紫那会儿,月牙儿爬上来了,随着紫色渐渐加深,月亮也越来越明亮,像一把金色镰刀,悬挂于蓝色的天幕。此时的彩云追逐着越来越鲜明的月亮,步伐显得从容不迫。有几片云朵追不上月亮,被遗落下来,像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滴下来……就在这彩云追月的过程中,妈妈的眼角被毫不留情地刻上几丝鱼尾纹,汗水也将她的衣衫湿濡得斑斑点点,可她不在乎,只是目不转睛地欣慰地眺望月儿。此时,月儿在她的眼睛里定格,显得更明更大了,我猜想妈妈心里一定流淌着甜甜的蜜汁,闻到果实成熟的芳香。
C.纷杂的灰
远处的时钟敲响了六下,彩云的光辉暗淡了,暗淡成纷杂的灰色,再也没有往日的鲜活与娇媚。月儿就要下山了,彩云己赶不上月儿的脚步,虽然它努力着,可力不从心。妈妈的孩子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伙子,年轻气盛,再也不愿接受妈妈的追逐,不愿每天让妈妈追逐着吃饭、学习,不愿听妈妈的唠唠叨叨。
彩云仍旧不甘心,还是一个劲地追逐。它担心什么?是担心月亮认不清前方的道路,还是担心月亮被天狗吃掉?哦,妈妈不也是这么担心着么?
D.浩瀚的蓝
经过彩云不断地追逐,月亮终于变得通体光明了,它晶莹的光辉照亮了田野,小路,房屋……可为什么不见彩云?月亮极力寻找,可天空碧蓝如洗。地上的孩子己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歇下脚来,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追赶,因为母亲的背弯了,头发变成了一缕一缕银丝,双手粗糙得吓人,孩子的眼睛顿时模糊,热泪一涌而出。年迈的老母亲抱着孩子,孩子的脸上淌着泪水:是甜的,也是咸的;是他的,也是她的。月亮仍然没寻到彩云的影子,可孩子明白,自己其实就在母亲的心中。
后记
彩云追月是大自然美丽的画图,可以演绎出人世间许多动人的故事,我写母亲是因为母亲的爱一点一滴,溶解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包含于琐琐碎碎的小事里。我在忙碌繁琐的生活中奔波,却常常忘却这最真挚、纯洁而朴素的关怀。想想许多人曾经拥有聪慧的头脑、健全的体魄,却毫不珍惜,患肆挥洒,以至于挥泪长叹,伤心不己,我不愿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美丽的大自然》点评
这篇文章用“彩云追月”的寓意,写人世间的情感,把母亲比作彩云,把儿子比作月亮,将多姿多彩的情感内容蕴含在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变化之中,逐段逐段把母爱颂扬得很充分,感叹“心中的彩云追逐着月儿,地上的妈妈追逐着孩子……”,挑明主旨,使人掩卷而思。这种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作者又用“淡淡的红”、“浅浅的紫”、“纷杂的灰”、“浩瀚的蓝”作小标题,这样既使结构严谨整齐,又使内容富于诗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本文的问题是意象的随意插入,思绪的无序跳动,损坏了文章的逻辑性,如“淡淡的红”中,一开头就写“太阳伯伯拖着长长的彩裙……”既然是“彩裙”就决不是“淡淡的红”,“孩子抬头欣赏美丽的彩云,淡淡的红,朴实而大方……多像妈妈啊!”也存在这个问题。在“浅浅的紫”中,写了“被遗落”的小云,“甜甜的汗水”,妈妈眼角的“鱼尾纹”,“蜜汁久久地流淌于心中”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相互不连贯,与“淡淡的紫”也毫无关系。再如“纷繁的灰”中,“彩云的光辉淡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娇媚”与“在斑斓的色彩中透出一些成熟”也互相矛盾。看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小作者非常重要。
一篇千余字的短文,一般没有必要设“后记”,改写者保留了“后记”,是从忠于原作出发,并借以点明为文的目的和拓宽深化文章的主旨。原文的“后记”中把母亲比作“文化栅栏中美丽的囚徒”,实在缺乏生活的依据,一般来说,不加任何定语的“文化”其含义是宽泛的,它也决不是“栅栏”,即使在狭义的“文化”中,母亲也不可能是“囚徒”。特别是全篇把母亲比作“彩云”,就更不可能是“文化的栅栏中美丽的囚徒”了。本文作者在提出一个观点、一个意象时,应该问个“为什么”,问一问是否合乎逻辑。
此外,本文开头与结尾用了相同的句子,意在前后呼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句子缺乏诗意,缺乏力度,这样的呼应就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不如戛然而止。
点评文章
“彩云追月”是一个浪漫瑰丽的比喻性标题。作者对生活有感悟,在展现父母犹如彩云追月般美好的情慷时,选取的是父亲失业和生病这两个生活小片段。文章的结构也颇具匠心,不断交叉出现的是:一种浪漫联想,一个陷入困顿的家庭;一种很美的情致,一段平常生活的沉重叙事。两者反差极大。通常情形下,浪漫与沉重、美好与困顿互为杀手,甚至两败俱伤。但在作者笔下,两者却相得益彰,彼此映衬,将一对平凡夫妻相濡以沫的故事展示得令人砰然心动。
与文章的亮点相比,其不足也依稀可见。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出现失误。一种现象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出现倒置,另一种现象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问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这两种失误的出现可能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因为思维混乱,没有理清到底要将什么比喻成什么;二则是文字表述上出现错误,所写与所想正好相反。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在客观上造成了文章的硬伤。
描写、叙述过于随意。如描写“月亮”与“夜黑”的那一小段,先交代“没有月亮”所以“夜很黑”,但接着又写“月亮躲到云彩后面去了”。从逻辑上来说,月亮“躲起来了”,所以夜空中没有月亮,然后才导致夜黑。原本明了的因果关系,因作者的随意而显得模糊不清。再如叙述妈妈“挑起所有的担子”那一段,要么是先分后总,要么先总后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而不应分总夹杂,以至于径渭相混。
词义的把握、标点符号的运用尚欠准确。如“琉璃”形容夜空中的星星明显不妥,琉璃是彩色的,而星星的颇色却是单一的,改用“玻璃”较准确。文中很多地方不是按语义加以标点,而是一“逗”到底。第四段和第六段中,许多不该用逗号的地方却仍然用了逗号。乱用标点符号,势必造成内容的不清乃至混乱,应该引起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