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龙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10-02 12:40:41
游云南玉龙雪山作文650字
离开云南大理古城,我们就要去大名鼎鼎的玉龙雪山和蓝月谷,这时,导游阿芳离开了我们,我们恋恋不舍地看着阿芳下车。
我们的师傅把车开了半个多小时,新的导游“小苹果”上车了,正如传闻,高原地区的人脸上红扑扑的。“小苹果”说他在玉龙雪山下长大的。导游很幽默,刚上车不久就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笑着笑着,便到了玉龙雪山脚下。
“玉龙雪山真高啊,都要钻进云里了!”我抬头望去。
听,小苹果发话了,我抬头一看,小苹果说:“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上去,平平安安下来。”接着小苹果说了几个案例,让我们知道氧气瓶的重要性。
进入景区,我们先到有小九寨沟之称的蓝月谷。听说蓝月谷的水会随着天气和气温变化而变色,因为这里化学物质铁、铜含量特别高。坐着景区的电瓶车,我们去了蓝月谷边,水清澈见底,青蓝色的湖水格外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水中落着形成的瀑布,让蓝月谷更加美丽。
离开蓝蓝的蓝月谷,我们就要上山了,坐上缆车,透过缆车的窗户,先是绿绿的树林,有鸡蛋花、银杏、松树,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再往上一点,渐渐没有了树,海拔越来越高,我们用起了氧气瓶,到了山顶,山顶的风很大,气温很低。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风景也太好了。
太阳就要下班了,天边巨大,太阳好像不舍得离开,一点一点地跳进地平线。好冷啊!没有二三度,也有八九度。饱览山上景色后,我们也要下山了,下山过程中我们看见了日照金山,可真奇观也!
我正在回忆玉龙雪山的景象,突然想到,玉龙雪山的雪呢?想来想去,可能是因为地球环境没有保护好,全球变暖所致都消失了。
全球变暖让玉龙雪山的雪都没了,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让玉龙雪的雪回来吧。
玉龙沙湖之行
美丽又有趣的“白沙漠,红砂岩”的玉龙沙湖,这里有浩瀚的沙海,大美的湿地,朱砂般的岩石,原生态的集装箱酒店,复古的木屋酒店和浪漫的帐篷酒店,简约而不简单,美丽的玉龙沙湖,湖中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沙湖游戏项目有冲沙迷彩越野车、骑行沙漠骆驼,自由滑沙,自驾沙地摩托车和可爱的观光小火车,带你游览沙湖的壮丽景色。
国庆假期,我们去玉龙沙湖游玩,太阳公公也刚刚露出了笑脸。天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我第一次光着脚丫踩在温暖而柔软的沙滩上。我张开双臂躺在沙滩上面,太温暖了。太阳暖暖的照着我们,我险些睡着了,突然听见有人喊,:“孩子们,我们开始滑沙了”,我们每一个游客取到一个滑沙板,努力的爬到沙丘的山顶,准备坐在滑沙板上,由于第一次玩儿,我心里有点儿害怕,不过我还是勇敢地滑下山去。虽然滑偏了,我又尝试了几次,还是很顺利的从山顶上平稳地滑到山脚下。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围坐在餐桌前,开心地说笑着。几个服务员姐姐连续端着菜摆上餐桌,有清蒸沙湖鱼,红烧沙湖鱼,尚品烤羊排、清炖羊排,有几个菜都是一式两吃,又上来几个小炒山野菜,清炖溜达鸡,拔丝白果、手撕羊肝,我数了数,共18道美味佳肴。我第一次品尝了沙湖美味,一饱口福。
酒足饭饱后,我们来到集装箱酒店休息。酒店依山傍水,推开酒店的房门,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湖畔景色,好像在湖光山色中。推开阳台窗户,坐在露天阳台的椅子上,能看到湖中的小船,呼吸到清澈的湖水的清凉。
下午我和姐姐在沙漠公园闯关了冒险游戏。我闯关了蜘蛛网,踩独绳,过跨越板,过轮胎掉桥,攀岩板,开心极了。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坐上了观光小火车,游玩儿了一次追光之旅。参观“海龟望乡石”龟神山,“红山羽神”神像神女峰,我们又开始攀爬玉龙最高海拔的沙漠刀锋,这座刀锋被称为“金字塔山丘”妈妈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向上爬,妈妈告诉我:“人生就如爬山,有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努力坚持,就会到达顶峰。”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峰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了玉龙的沙湖全景观,傍晚无边无际的沙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晚饭后,开始篝火晚会,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哥哥姐姐在在为我们席地而舞,我们手拉手围绕着篝火旁跳起了兔子舞,热闹极了,广场上,烟花飞舞,像过年一样,等篝火晚会在美妙的音乐中结束了……
这次玉龙沙湖之行,给我的假期增添不少色彩。
爬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这个暑假,我们来到了这个有名的旅游景点。
爬山前,爸爸租了几件羽绒服,买了几瓶氧气。我们先坐缆车来到海拔4506米的地方。剩下有100多米海拔的路程是需要靠我们自己爬上去。要知道,爬玉龙雪山跟爬黄旗山可不一样,在高原的地方爬山很容易会有高原反应。但是我实在太兴奋,正打算往前冲,爸爸马上把我叫住,说:“不要跑,慢慢走,不然你会缺氧而死的!这里是高原,空气稀薄!”我吓坏了,马上停住脚步。我们就一起慢慢往上“走”,走几步就要吸几口氧气。走了二十多米,妹妹就不想自己走了,想让爸爸妈妈抱,但是爸爸妈妈觉得抱着妹妹爬山有点危险,所以他们只好放弃了往上爬。我继续跟着大姑往上爬。越往上爬就越冷。我一只手拿着氧气瓶,另外一只手插进口袋里,把拉链拉到了最顶,还是觉得寒风往衣服里面吹。走到半路,大姑跟我说:“谦谦,你的脸怎么变得蜡黄蜡黄的?”哦,原来我开始有缺氧的迹象了。我赶紧大口大口再吸几口氧气。
终于,我们爬到山顶啦。原来到达山顶的人还不少呢,大家都在拍照、欣赏玉龙雪山的山顶美景。可惜那天雨雾夹杂,天气不太好,而且山顶的积雪也不多。以后有机会,我要在天晴的时候再爬一次,看看玉龙雪山的真面目!
雪山之巅
青春期的迷茫总是让人无可奈何,站在玉龙雪山面前,我确定我存在,但不确定我拼博的意义。
且放下那个少年人的强说愁,且不理会那青春期的无奈何,登山去。山脚下有浓重的晨雾,粘稠的让人难以呼吸,愈往上便愈发清淡,神情一下子舒爽起来。从雾中突围出来的身影厌恶寒冷向往温暖,看着晨间的阳光洒在了更高的山顶上,我抬起脚,在寂寥凄冷的天地间向着那光明奔波,逐日。带着心中对光明温暖最原始的冲动,坚持着倔强地走着,我不知道前方有多远,但我还要继续向前。
在山腰处我耗尽了心力。这次登山是一场冲动的冒险,无人结伴。难道要这样放弃吗?这场迷茫的闹剧就这样终结了吗?似一场小儿游戏?不,我不甘心。我被冻到意识恍惚遂渐生幻觉,萎靡在石头上喘息,我仿佛看见那寒雪野兽向我扑来,那野兽的口中传来一阵阵尖厉的啸声。每一口呼吸都含着风中的寒冷,犹如冰针顺着呼吸扎入内脏。我怒目圆睁,感受着四周疾舞的寒风中仿佛掺杂着的讥笑。我忽然被激起了斗志,像山一样开启了一场藐视芸芸众生的战斗,我提起勇气站起身来,继续向着那寒风前进。
我一步一步向着冰雪深处走去,向着那寒风愤怒的迎上去,撑着登山杖拼尽全力,毫不在意遍布全脸的皲裂伤口。我想用力挥舞手和登山杖去对抗寒风,但再威猛的武器也砍不倒那无影的寒风。越来越多的冰刃刺进我的身体,但我始终紧紧握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地前进着。终于,我登顶了,望着晨间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连绵雪山上,出尘的阳光皴在如同棉花糖般的云上,风也变得温暖明快。“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瞬间充斥五脏六腑,光明则是我穿过冰雪地狱最好的礼物。我向往光明,所以奔向光明,最后被光明拥抱。
我曾被青春的迷茫遮住了心,被光怪陆离的世界截去了视线,忘记了奔跑。但,幸好,登临雪峰之巅,让我找到了拼博的意义。
难忘的玉龙雪山之行
8月13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飞机去昆明。到了昆明已经是晚上12点钟了,当时的我已经疲惫不堪,但是对于玉龙雪山之行还是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妈妈五点钟就叫我起床了,一朵朵蓝云显得清冷俊俏,月牙儿还挂在天上,星星点点,路边昏暗的灯光下,虽然我很困,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小小兴奋,司机师傅已经早早地等着我们,似乎和我们一样着急朝着心中圣地奔去。没过多久,便到了玉龙雪山脚下,这里的天看上去是那么的蓝,青草、绿树、岩石、白雪,云雾环绕,互相衬托,互相辉映,好似人间仙境。大伙准备了羽绒服、氧气罐跟水一路沿着美丽的风景拍照,人的精神一下都轻松了好多。
我们一边休息,一边爬,攀登到了4506米的高峰已经有了高原反应,每登一步台阶都好似心都要跳出来了,就像刚刚跑完了两千米,不停地大口吸氧、喘气、做深呼吸,脑袋昏昏沉沉,头晕目眩,嘴唇发紫,耳鸣的厉害,又像是喝了酒一样,整个人身体软绵绵的。抬头望去,天空碧云如水,白雪皑皑,凌冽的寒风将雪花吹塑成一望无际白色的沙漠,寂静均匀地躺在山峰上。尽管我想挑战自我继续攀登,可现实让我不得不放弃。再往上的路只有爸爸跟叔叔继续挑战,我和其他人实在是受不了高原反应只能一边吸氧一边往下走,下来半天才总算是缓了过来。
玉龙雪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到了大自的奇妙,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神圣,美丽的玉龙雪山!
推荐一个好地方——玉龙雪山
去年暑假,我去了云南的玉龙雪山。
从远处看去,蒙蒙白雾笼罩在玉龙雪山周围。这时的玉龙雪山就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又好像一个玩捉迷藏的小孩,真是调皮极了。
我们坐缆车到达了海拔4508米的高度。接着,我们就开启了一段爬山旅程——
我和爸爸每爬上一个台阶,就离希望更近一步。越往上,氧气越稀薄;越往上,我们越辛苦。我们爬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才登上了4680米的玉龙雪山顶峰。在途中,我还发现了一个蓝色的冰块,真是好漂亮啊!
回去时,我发现玉龙雪山不再是一个小姑娘了——她是一位新娘,穿着雪白的婚纱裙就那么站在我的眼前。
真是美丽的玉龙雪山啊!
【简评】
小作者对玉龙雪山的欣赏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你的视角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这才让小作者发出了“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又好像一个玩捉迷藏的小孩”和“她是一位新娘”这样不同但充满美感的比喻感慨。融情于景,步移景换。(施民贵)
游玉龙雪山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玉龙雪山,这可是我最期待的行程了,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纳西族人把玉龙雪山称为圣山,最高峰海拔5596米。
我们乘坐着冰川大索道前往海拔4506米的冰川公园,饱览圣洁无暇的雪域风光。索道缓缓上行,只看见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一条巨龙在云中穿梭,若隐若现。不一会儿,雪山顶就已经被云层覆盖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随着索道的不断上升,我们进入了云层,周围一片白色,我顿时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感,由于高原反应,空气越来越稀薄,我感到耳鸣、呼吸急促,于是立刻打开氧气瓶,深吸一口气,哇,舒服多了。放眼望去,皑皑白雪遍布整座山,感觉进入了一种梦幻般的世界。
我们终于到达4506米,一下缆车,忽然,一阵冷风吹过,大家不约而同惊呼起来,“好冷,好壮观啊!”玉龙雪山终于揭开了它那柔软的面纱,我仰望云中雪峰皎洁,俯瞰云下峰峦叠翠,此刻感觉自己很渺小。
雪山上的冰层,有的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有的犹如含苞待放的雪梅,有棱有角,形态各异。仰望巍峨壮丽的冰峰仿佛马上就要刺破蓝天,晶莹剔透的白雪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是不染尘埃的世外仙境。这一刻,我忽然发现眼前的雪山与心中的神山早已完美融合。
尽管山上空气稀薄,但我还是决定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继续攀登。加油!一定可以攀上高峰,可刚刚顺着阶梯爬了50米,就已经气喘吁吁,因为缺氧而导致的身体供血不足已经让我有了高原反应,不得已只能放弃了。回头仰望这座神圣的雪山,仰望这座至今都无人登顶的雪山,对它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我心里又有了一个愿望:长大后,我一定要登上玉龙雪山顶峰!
游玉龙雪山
最近这几天,我来到了云南,来到了沈石溪的写生地之一-------玉龙雪山。
站在雪山脚下,眺望远方,整座雪山都是翠色欲流。山尖之上云雾徘徊,朦朦胧胧,宛若仙境一般。仰望蓝天,显的格外高远、纯粹,也仿佛离我们更加遥远。云朵则显地更加洁白无暇,压得更低,离我们更加近了;山腰上的古树,颜色深沉,如同墨绿,更像国画大师笔下的浓墨重彩;山脚草甸上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黄花格外引人注目,给夏日冰凉的雪山增添了一丝暖意!
穿好羽绒服,坐上缆车,极目远眺,远处的主峰之上,白雪皑皑,宛若一朵晶莹剔透的皇冠戴在了山峰之上。云雾在山腰之间环绕,像是给山加了一条如玉的腰带。在近距离观察眼前的这座山峰,许多参天大树高高地耸立在山腰之上,如同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守卫着玉龙雪山,满山的青翠,令人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让人浑身舒畅!
哇!终于到达了山顶!站在顶峰之上,俯看整座玉龙雪山,远处的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山脚下也只是一些熙熙攘攘模糊的小点。脚下不时一团云雾飘忽不定。难道,我们来到了云端仙境?一时神情恍惚,感觉人突然更加渺小了,大自然更加辽阔了,眼前的景象无与伦比……
第一次游玉龙雪山就让我大饱眼福,见识到了许多都市里没有的奇异景象,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限风光在险峰!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全诗翻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出自 李贺《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⑴
黑云压城城欲摧⑵,甲光向日金鳞开⑶。
角声满天秋色里⑷,塞上燕脂凝夜紫⑸。
半卷红旗临易水⑹,霜重鼓寒声不起⑺。
报君黄金台上意⑻,提携玉龙为君死⑼。
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县。
⑵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临危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月亮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塞上:亦有版本写作“塞土”。燕脂: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一作“胭脂”。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译文: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战场之上遍染鲜血,在夜色中凝成紫色。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公元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情归“荷”处有课改
玉龙主峰傲渝西,百里稻香袭车流。
繁华五金强西部,明珠龙水溢彩辉。
癸巳金蛇濑溪澜,龙水湖畔一中雄。
青青校园花草风,春阳夏雨又冬寒。
晨星鸟语惊床空,跑步砺志声震道。
酷暑挥汗勤不减,书林题海鏖战欢。
师生休戚月皎皎,点破迷津山巍巍。
毓秀楼里掀导学,三四五一炼特色。
比学赶帮潜力涌,知识树上硕果鲜。
问题创新意识强,艺体崛起素质全。
三载诗书气自华,高考挥笔惊棠城。
山外有山天外天,而今一中续捷报。
满园清荷映金榜,情归荷处力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