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南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08:10
《花与城池作文》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一一南朝·西洲曲
在我的家乡,荷花从来是少见的物事。年幼时妈妈读“荷塘月色”给我听,那音律真是美,尤其记得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我因从不曾看到过荷花,就自以为荷花是一种花瓣肥厚,晶莹剔透的花朵。如果被人问起最喜欢什么花,我便脱口答出“荷花。”
等真正见到荷花,才发现原来荷花也只是极平常的花,花瓣是薄薄的,触感如一张棉纸,上面鼓突着丝丝筋脉。颜色大多是浅浅的粉红,也有纯白的和深红色的,被层层碧叶托举上水面,如有微风拂过,松散的花瓣便迎风摇落。有些初开的花,还未完全展开,半含羞地露出花心里一点嫩嫩的黄绿色。近荷塘的地方总有股清气,其间混着淡淡的甜味,我凑过去闻荷花与荷叶,又好像都是没什么味道的。
初三毕业那年暑假,我到成都看荷花,刚好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地打在荷叶上,“骤雨打新荷”,声音是很好听。走在前面的是个三四岁的小姑娘,穿着藕粉的小纱裙子,靛蓝布衣裳,手里拿了一朵碗大的深红荷花,笑得可爱。回去的时候找人买了一枝未开的荷、一枝青青的莲蓬,路过一位银发老人笑说那莲蓬太老了,果然只剥开几颗莲子。味道也并不甜,只是咬起来脆生生的。花则插在玻璃瓶里,灌上清水,过了几天花苞没有绽开,反倒渐渐地枯萎了。走的时候没能等到花开,只好把它丢进垃圾桶。
而最近一次看荷花,是在重庆的大足区。七月盛夏里,山城的阳光有着刺眼的灼热,蝉鸣声声,越发衬得荷塘里寂静。塘边有卖西瓜的男人,赤裸着上身,摇一把大蒲扇,热情地招呼我们吃瓜。一个瓜剖开,各人取一块儿,就蹲在地上啃起来,淡红的汁一滴滴落到地上。其实瓜并不甜,但是冰冰凉凉的很是消暑一一卖瓜人把瓜都湃在深井里,井水把瓜浸得透心凉。吃完瓜,还可掬一捧清冽井水擦擦脸。
走上塘埂,旁边支出许多莲蓬,同行的哥哥掰下一个递给我,里面的莲子还未完全成熟,呈椭圆形,剥开一层黄绿的皮,便是嫩白的莲子。试探着咬掉一半,立刻折服于这口带着水汽的甘甜,再低头看,未熟的莲子肉质竟是透明的,苦涩的莲心也没有生出,像是在黄绿的皮里漾着半颗清水。猛然便想起了“莲子清如水”这句诗来,虽然本意并非如此,却恰合了眼前这景这情,也算有些意思。
整整一个下午,同去的人都在赏荷花,独我在田埂上来回跑着寻找老嫩合适的莲蓬,逍遥自在地嚼着甜莲子,细嗅迎面吹来的熏风。真是的,只要一走近荷塘,必然有一股淡香,很好闻,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感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爱莲先生周敦颐的名句,今人提到和荷花荷叶,也必然称赞它是多么的清净高雅,而我只想把荷的静美,荷的芬芳作为一种小小的美好,一种喜悦珍重的心情。
这样,就很好。
《畅游南塘老街600字》
南塘老街,你肯定听说过,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名不虚传”。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飘香十里的美味小吃。我们一家三口就抵挡不住这种诱惑,特意跑到这儿,好好地畅游了一番。
到了南塘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具有“古味儿”的老房子,有用灰白色的石头砌成的,也有用木头造成的。
在一栋栋老房子里,就是一家家美食店了,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卖铁板鱿鱼的、有卖油炸小黄鱼的,也有卖月饼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应有尽有。应对了“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句话,南塘老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告诉你,我们一家来这儿可是有计划的,我们直奔卖油赞子店家。“哎呀!真香!”我大老远就闻到了一股油赞子的香味。很快,我们找到了卖油赞子的店铺。虽然店面不大,但前来购买油赞子的客户可以说是排起了长龙,从店门口到最后一位排队的顾客之间至少相隔六、七米长呢!这油赞子的名气可真不小,来买的人竟然有那么多。
不知排了多长时间的队,我们终于买到了油赞子,一包甜的,一包咸的。我两只手迅速地各抓一把,然后左一口、右一口,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油赞子的外表像麻花,甜的是黄色的,咸的是绿色的。一口咬下去,只听“嘎嘣”一声,香的、热的、酥的油赞子就进入了口中,味道一级棒,果然名不虚传!爸爸妈妈也边吃边叫好。
我们来到了一家卖铁板鱿鱼的店,店门口也挤满了人,不用说,味道肯定也不错。我们点了5串,只见煎鱿鱼的师傅熟练地煎起了鱿鱼,而我呢,就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口水好像一不注意就会流下来,过了三分钟左右,鱿鱼煎好了,鱿鱼煎得外酥里嫩,再加上秘制的酱料,就连平时不爱吃重口味的妈妈,也忍不住来了一串。我们边吃边走,竟然有人来问我们这么香的鱿鱼是哪家店买的,嘿嘿!我们真是买到了好东西。
我们又去品尝了臭豆腐,豆浆等美食,每一样都是那么独特,具有感染力。这次来南塘老街,真是大饱了口福啊!
《南塘老街》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耸的“塔”。那“塔”上写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字:南塘老街。
吃过早饭,天空中便下起了小雨,我和家人打着一把小花伞,走在古老的南塘老街上。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地上的石头,就像给它们洗了个澡,我们的雨伞和小雨点儿轻轻碰触着,仿佛在窃窃私语。
临近中午的时候,雨停了。
到吃中饭的时候,一阵臭香味扑鼻而来,“呀!这不是臭豆腐吗?”妈妈突然大喊。话音刚落,妈妈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跑到了臭豆腐店旁。当她看到长龙队时,突然愣住了,然后立刻排到了后面。我看着锅里可怜的臭豆腐,它们正在锅里挣扎。还有些臭豆腐在锅里欢快地跳舞。到我们时,那个年轻的男老板拿出一些臭豆腐,我们拿起臭豆腐,大口大口吃起来。那些臭豆腐外脆里酥,它们香了我的胃口,臭了我的衣服。
吃完后,我们逛了会儿超市。超市里的商品眼花缭乱,使人爱不释手。
站在桥上,一条条游船从桥下穿过。在桥旁,长着一个霸道的“家伙”------樟树。它占了许多位置,张牙舞爪地,难怪称得上“霸道”呢!
从一条河荡进另一条河,那就把你从一幅画带劲另一幅画吧:那高高的马头墙,那雕花的门窗,那层层叠叠的黛娃,那古朴别致的石桥,还有那不时拂过船舷的婀娜垂柳和那一盏盏挂在人家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在河边,有一对贪玩的父子,他们拿着水枪,互相喷来喷去,使坐在船上的你,也不免生出些玩水的念头。
水的两旁是路。熙熙攘攘的旅客们走在小路上。蜗行于人流之中,看见水道两侧的居民,几乎无一不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在这样的地方游览,不陶醉才怪呢!坐在船上,小船像月牙儿一样慢慢地向前划行......
南塘老街永远在我的心中记着,我要让这美景夜夜打湿我的梦乡......
《糖画艺人》
暑假里的南塘老街热闹非凡,只见远处围了不少人,赞叹声此起彼伏。我怀着好奇心来到近前,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制作糖画呢!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艺,现在可不多见。
“滋滋——啪啪!”老爷爷身边的炉火烧得正旺。炉上架着口小锅,老爷爷不停地搅拌着糖浆,锅上升腾起股股袅袅白烟,香甜的气味就一下子把我的脚勾住了。“妈妈,我想要个糖画。”“行,小馋猫。”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老爷爷笑呵呵拿出一个轮盘,周围绘制了一些动物的图案,中间是一根细长的指针。“小朋友,你拨动指针,指针转向哪个图案,我就为你做哪个糖画。”老爷爷对我说。
指针飞快地转起来。“哦,小朋友运气不错,是龙!”正合我意,这可是糖画中的高难度作品,也是最威风凛凛的动物。
老爷爷撸了撸袖子,麻利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糖稀,移到大理石板上,微微倾斜,大约60度角。顿时,糖稀像金线一样流到石板上。老爷爷的手上下起伏,快速地勾勒出龙身的轮廓,又立马反复地一点一压,一片片龙鳞整齐排列。我的眼睛忙极了,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一瞬间,老爷爷侧着勺子一挥洒,四根姿态不一的龙爪和一条龙尾跃然显现。最后按上一根竹签,小铲子如闪电般轻轻一划。“龙画”一气呵成!
我接过糖画细细打量,那“龙”昂着头,瞪着眼睛,翘着尾巴,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格外透亮美丽。看着好像琥珀雕刻而成的“龙”,我反而舍不得吃,伸出舌头小心地舔了舔。啊!那味道美妙绝伦,甜中透香。我忍不住张嘴咬了一小口龙须,随着清脆的“咔嚓”声,有股玫瑰和麦芽的香气在嘴里弥漫着,仿佛把我带入了溢满香色的花园里。
旁边的孩子越聚越多,老爷爷继续忙碌着……
“糖画”这统手艺虽然用料简单,但制作工艺需要硬功夫,我为老爷爷的手艺点赞!
《南塘老街》
踏进南塘老街,就如同翻开一本厚实的书,白墙青瓦的韵味扑面而来。
美丽的南唐老街,有着江南古镇的风韵,但是南塘老街的美食可以令人流连忘返。
我和妈妈来到南塘老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和妈妈撑开雨伞,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虽然只下了一会儿小雨,但已经把石板小路冲得干干净净,路上的行人不是很多,鞋子跟路面接触时发出嘎嘎的声响,天空飘落的雨丝像雾一样笼罩着周围的一切,像美丽的仙女穿上了一件薄薄的纱衣。
临近傍晚的时候,我和妈妈走到一条绿树成荫的小路上,不是年轻的老板娘在楼上的窗口向你频频招手,就是靓丽的女招待笑容可掬地请你进去。我和妈妈走进了香气四溢的小酒馆,我点了杯果汁,妈妈点了些特色菜,两人吃得不亦乐乎。吃过饭,就到小路上转转,看,那家麻花店的人可多了,我赶紧去排队,半晌才轮到我,一阵香气迎面而来,接着又是香喷喷的麻花,今天真是胃口大开了。
夜幕降临,一路返回,忘不了街边的小酒馆,忘不了路边的小吃店,我情不自禁地按下记忆的快门,把这一张张美景永远留在心中,让这美丽的景色爷爷打湿我的梦乡。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出自南朝诗人乐府民歌中的古诗作品《西洲曲》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浩荡的江水一样悠长。
【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
【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