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小候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40:27
《我和“小候鸟”有一个约会》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我的心也像这天气一样火热,急切地盼望着今天的“约会”。
作为宁波园林博物馆的一名小小讲解员,我已经为很多游客讲解过园林历史和知识了,但是今天的游客有点不一样,他们是宁波慈善总会和环卫部门组织的二十五位外地小朋友和他们在宁波作环卫工人的爸爸妈妈。妈妈告诉我,这些小朋友平时在老家生活、学习,只有过年或暑假时才能来宁波和父母短暂相聚,就像随着气候变化迁徙的候鸟,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小候鸟”。
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来了。只见一群小朋友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进了博物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幸福。我默默地复习着解说词,等大家都聚拢来,我自信地大声讲解起来:“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好,非常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到宁波园林博物馆……”
跟随着我的脚步,“小候鸟”们也像是漫步在园林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仔细地端详着博物馆的展品;他们认真地聆听着,好像是要把我讲的知识都记住。
讲解结束了,我拿出用自己的零用钱准备的礼物分发给“小候鸟”们——一本笔记本和一支水笔。我在每一本笔记本上写下了祝福的话语:天天开心,学业有成;胸有成竹,下笔有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祝愿“小候鸟”们能带着在宁波的美好回忆,回到老家后也和我一样开心地学习成长。
期待明年暑假和你们再次相遇。
《读《小候鸟》有感450字》
带着对留守在家女儿思念的的情绪我读了网络文章活着《小候鸟》
内容贴切生动地描述了外来务工人员,因对不同目标的追求而使分离的亲情支离最真实的倾诉。为了能攒住钱,把幼小的儿子留给六十多的老母亲。一老一小在家的生活状况如何暂且不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无人知晓。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能追求所谓富裕的生活质量,付出的代价是:年迈的老人不能享受晚年之乐,幼小的婴孩被本应休养的老人照料。孩子的世界里只有老人一生对社会的无奈接受。老人的世界里却重复着年轻时育儿的辛苦和不堪。
客车因天气不好耽误了,让二个年轻人担忧了半天,因为这个时刻如果出什么意外的话,每个人都会系心头,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谁知道呢?只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母亲知道。失职的父母只用一句:“孩子,对不起。”那对老母亲的愧疚,只有一句“妈妈,孩儿不孝。”大人尚可理解为了追求进步,跟上社会的步子。不得已而为之。那小孩呢?他的童年付诸于教育父母一代的老人的所知所解。孩子的成长乐趣只有奶奶知道,父母却无从知晓,只能旁听一言半语。并且所传之事是母亲所解的诠释。
文中一段:‘有一天奶奶咳嗽得厉害,浩天跟奶奶说,奶奶你不要有事,不要剩下我一个。听了这些话,武胜军内心被重重地刺了一下。(原文)’这是一个很对小孩子很实际的心理感言。他的世界里只有奶奶疼他,爱他,照顾他;怜惜他;对他的点点滴滴有及时的回应和教育指正。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存在,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在他的印象里就是:‘在浩天的记忆里,父母通常只是电话里头的那段声音。父母想念他时,就会跟浩天通电话,但浩天往往说上两句就不耐烦地就走开了。(原文)’孩子是多无奈啊,父母想念时就打电话给孩子,那孩子想父母时,父母又在哪里。父母不只是失职,最重要的是失了陪伴教育孩子成长的最佳时间啊。
文章里的字字都渗透性地穿透我的心,我每读一句都很沉重,久久地从文章里走不出来。我的女儿三岁了。家公近七十了,基于想回家的打算不想耽误孩子在家的入学时机。也狠心地将孩子留在家里,以前对留守儿童最多只是心里的疼惜,现在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孩子,对不起。妈妈的爱因为距离被搁置了;孩子,对不起;妈妈不在你身边,奶奶比妈妈更爱你,请你接受奶奶的爱;孩子,对不起,妈妈,像其它农民工一样,因为追求生活上片面的‘富裕’暂时把你先置放一段时间,只是这期间,爸爸妈妈在你的生活世界里缺席了;孩子,对不起,妈妈现在比任何时间都想和你在一起,因为我想你,想你带给我们家的乐趣和人生繁衍的快乐。孩子,对不起,你虽然小,请你替爸爸和妈妈充实下爷爷和奶奶晚年的生活,尽管在此期间你会觉得有些时候爷爷奶奶不太懂你细微的感受。孩子,对不起,爸爸妈妈不能及时扶正和教育你,除了寄爷爷奶奶外只有寄天赐予你了。因为妈妈知道,你想听妈妈给你讲〈狮子的阴课〉(狐狸请客)《三只小猪》《拇指姑娘》《丑小鸭》……,奶奶不会讲,你只依稀地记着妈妈的声音,和你幼小记忆的领会感觉封存它。
现在对孩子的愧疚大过于对父母。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父母年迈了,只要健康的,给他提供一个富足的物质条件就好了。其次就是他对我们的期望,让他心安,让他在村里人讲起来不是那么地不值一提。我们理解父母,父母体谅我们,我们让父母放心,父母让我们安心。可孩子呢?他在成长,他需要的是点点滴滴和积存,失职的我们把责任推给父母,父母欣然接受现实的挑战,可孩子只能接受现实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