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艾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13:17
《忙碌的端午节》
“端午佳节倍思亲,
艾叶菖蒲挂户门。
龙舟竞渡江水急,
粽子飘香满庭芳。”
端午节到了,我吟诵着这首诗,不由的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含恨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在这天包粽子并投入江中以此来纪念他。
今天,我们一家很早就起了床,按着前天的计划,奶奶去菜市场买粽叶和肉,我和妈妈去超市买糯米。买好之后,我们立刻回家做准备工作。分配任务了,“我来做清洗工作。”我大声说到,妈妈领到切肉并腌制的任务,最后,包粽子的重担就落到了奶奶肩上。分配完成,我们开始完成各自的任务。我将糯米倒进一个装满水的锅中,我用手一遍遍的清洗着,旁边的妈妈把肉跺成块状,用酱油、盐把肉染红,然后放进碗中腌制……
下午,肉腌好了,奶奶准备包粽子啦,看着奶奶那熟练的动作,我请求奶奶也让我包几个,奶奶同意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好,就让我们来包粽子吧! 首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倒点米进去,注意! 要留位置放肉肉哦。放好肉了,再盖上一层米,把粽叶全部包裹住米,用绳子扎紧就好了。在我们全家通力合作下,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装锅蒸煮了,看着热气腾腾的煮粽子的大锅,我们静静等待着……
全家忙碌了一天。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看着电视上的划龙舟比赛,真是又开心又有意义的一天。
作者简介:徐予悦,我来自江苏泰兴鼓楼小学三年级,我是一名自信开朗的女孩,我喜欢画画,跳舞,也喜欢读书!
《难忘的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有《离骚》,《九歌》等,都流芳百世。端午节也有许多习俗呢,在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五色丝线等。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我走进厨房,立刻就看到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准备包粽子,我赶忙跑过去。“宝贝,快来包粽子吧!”妈妈喊道。我拿起三片粽叶,再将陷放入糯米里,把粽叶裹成一个三角形。最后,开始绕线了,我怕粽叶会松,所以就绕了一圈又一圈,将粽子团团包住,妈妈和奶奶都开始嘲笑我。我包的粽子线绕了好多圈,一点儿都不美观,而且也绕不回去了,解不开了,只能用剪刀剪开了。后来,我虚心向妈妈和奶奶请教,慢慢的,包得一个比一个好了。
这时,爸爸回来了,他带回了两棵奇特的植物,咦,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艾草,可以挂在大门两侧,用于驱赶蚊虫。“哦,”我点点头,“那我们可以挂艾草吗?”爸爸说:“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奶奶拿起了艾草,将它挂在了大门上,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将艾草挂在了大门的另一边,凑近一闻,真香啊,心想为什么蚊虫不喜欢呢?
《端午》
谁家艾叶常挂户双五佳节龙飞舞。
两岸观客欢声跃,斗志昂扬冠龙舟。
声声呐喊,水波荡漾,
夺取龙舟,喜上眉梢,
拔得头筹,欣喜若狂。
祭祖神,饮雄黄,
思逝主,驱虫虫
孩童手腕系红绳,只为保佑安康。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
楚王昏庸,国家灭亡,
屈原投汩江,今思犹悲伤。
家铃声声响,千家万户均棕香。
《这个端午》
又是粽子飘香,艾叶芬芳的端午佳节了。近几天,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痛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有纪念。昨晚,爸爸妈妈很晚才回来,他们一直很辛苦,今天虽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觉,我来做早饭,给他们一个惊喜……
我一边做饭,一边诵读屈原的《国殇》,还回忆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去年,我在学校被老师点名上黑板写屈原的《国殇》。我一粗心,不小心把屈原的名字写错了,老师告诉我:“你今晚赶快准备一些小礼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则,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账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后,连忙从水果箱里拿出了五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放在枕头上,等着屈原先生托梦给我。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到了半夜,我梦见了自己坐在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上,一辆朴素的马车来到了我的面前。屈原先生下来了,对我说:“年轻人,好好的读书吧,日后为国家出力,还要记得孝敬父母!”我说:“小生谨记先生教诲,永不言弃。”当我抬起头仔细看时,只见屈子高髻长髯,宽长博带,飘然而逝……
醒来后,我既高兴又惋惜:高兴的是能与屈原在梦中相见,惋惜的是没能更多听到他对我的教诲。我的心里有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为国家和民族着想,人们将永远记着他!
“叮咚”,噢,爸爸带着喷香的粽子回家喽!
《欢乐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棕香艾叶满堂飘。”每逢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包粽子。首先把粽叶洗干净,粽叶是翠绿色的,靠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真让人心旷神怡。洗完了粽叶,我和妈妈分别舀了一团洁白如雪的糯米,糯米已经提前被泡的胀鼓鼓的了,摸起来黏糊糊的。不一会儿,我的全身都被糯米给“占领”了。妈妈看到我这个怪模样儿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啦?笑什么呀?”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没说什么,而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包粽子。看着妈妈慈爱的脸,我不禁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啊!母爱真伟大呀!
端午节那天,天气非常好,我们决定去爬山,我开心不已。爬山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了。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空气就会很清新,而且还很凉爽,仔细一听,小鸟都在“吱吱喳喳”不亦乐乎地聊天!爬到山顶的时候,我感觉像到了“天堂”。温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身上,暖洋洋的,远远望去,森林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天上的白云就更奇妙,简直变成了一位魔术师,它一会儿变成一只兔子,小兔子眼睛小小的,却有一双好长好长的耳朵,可爱极了!没一会儿,小兔子又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骄傲的赶走了其他白云。
听,大自然好像还请了一位音乐家在伴奏呢,它就是一条小溪。小溪淙淙地从山上流到山下,溪水敲打着小石子,“叮咚”直响,好听极了,用手摸一摸溪水,啊!好凉快!
我非常喜欢这可以包粽子又可以爬山的端午节。
《有趣的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每当粽子的清香在家家户户弥漫之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快要到了。
传说在中秋时期,屈原抱石跳江自杀了。百姓们知道后连忙划船去捞他的尸体,但是一直没有捞到。百姓们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便把粽子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端午节都能吃到外婆做的香甜多样的粽子,总让我回味无穷。我心想:“如果能尝到自己包的粽子那该多好呀。”我把这个想法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好!今年就让你们亲手体验一下包粽子的乐趣。”我听了一蹦三尺高。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准备好了一切材料,先泡好糯米,然后把五花肉切好调味腌制,最后洗干净粽叶。端午节当天,我迫不及待地把糯米、五花肉、绿豆、咸蛋黄和粽叶放在桌子上,准备开始做粽子了。这是我第一次做粽子,心里虽然很期待,但也有点担忧,不知道怎么下手。看着妈妈熟练的包着,我一边看一边学。首先选择两张粽叶把它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填入一点糯米放到"漏斗中"打底。然后加入绿豆、五花肉和咸蛋黄,再填入少许的绿豆和糯米。把粽叶的头部叠过去盖住米,两边按形状往侧边压下去,压实,把头部多出来的部分粽叶往右翻折,做成一个三角形,用绳子绑紧,最后把粽子放进锅里加入水细火慢炖二个小时就能出锅了。
端午节真有趣啊!不但让我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而且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喜欢过端午节,喜欢吃美味的粽子。
《又到粽子飘香时》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桅子花开了,一年一度的粽香又飘起来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外婆就忙开了。她先把泡好的糯米捞起来沥水,再把青青的箬叶刷洗干净,将卤好的大块五花肉、甜甜的豆沙、蜜枣分类装进盆里。“万事俱备,只欠动手”了。
只见外婆拿出两片箬叶,一折、一挽、一按,放入米和肉,像变魔术似的,三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精致的四角粽子。
哇,原来包粽子那么简单!很好玩的样子。于是,我就去尝试着包粽子。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过两片箬叶,折成漏斗形,将一勺米放进漏斗,哪知米刚从“前门”进,就从“后门”出了。外婆见了,笑了,说:“你折的是真正的漏斗啦!”我不好意思伸伸舌头,重新把箬叶折成漏斗形,认认真真地检查了好几遍,确定不会再有漏洞后,才把米装进去。我左手拿漏斗,右手一勺一勺地装米,装了三分之一后,就把一块五花肉放上去,再把米盖上去,现在,可以封顶啦!我把漏斗的尖顶往上折,想把米都封住,没想到米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从两边的缝里挤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外婆见了,连忙接过我手中的粽子,进行补救。她把多余的米刮掉一些,重新把箬叶盖好,按紧,再熟练地折了一个完整的角。开始绑线了,我觉得绑线还不是小菜一碟,我平常也玩过,我自已动手。结果,没绕几圈,那个粽子就彻底“凉凉”了,米和肉都撒了。我沮丧地说:“不包了!”说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想干了。外婆语重心长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好一项本领哪有这么容易啊,来,再试试!”外婆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谈不上好看,但也算是对我努力的肯定吧。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的兴趣又来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标准,外婆直夸我真能干。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灶间就飘满了粽叶香,闻着诱人的粽香,我不禁想起端午包粽子这个习俗的来历。春秋时期,楚国灭亡,屈原万念俱灰,在农历五月初五,投进汩罗江自尽。楚国的百姓怕鱼来吃屈原的尸首,就用箬叶包了米团,扔进江里喂鱼,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于是这个习俗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晚上吃着香香糯糯的粽子,真爽!
粽子是传统,是故事,也是快乐!
《又到端午粽飘香》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又是一年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国快灭亡时,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这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后,楚国人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就会往汨罗江里投粽子。久而久之,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成了我们的习俗。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高手——妈妈。
一大早,妈妈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进去一看,包粽子的材料可真丰富啊:有翠绿的粽叶;甜甜的豆沙馅;雪白的糯米;新鲜的花肉和美味的蜜枣……看得我眼花缭乱。
只见妈妈手拿粽叶,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漏斗,往里面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一块大大的五花肉,又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后把粽子灵巧地翻了个身,用手把会漏米的地方压实,再拿出线头,用大拇指把线头按住,一圈一圈地把粽子包裹起来,再在粽子的尾部打一个结,最后把线头剪掉,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看着妈妈娴熟的样子,我心痒痒了,就拿来小凳子,照着妈妈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却怎么也包不好。妈妈见了,一边说,一边指导我道:“我们包粽子时,一定要用粗糙的面往里卷,不然粽子熟后,拿起来吃就会粘着粽叶。我们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往里面放一些糯米,放入馅料,再放上一些糯米。下面一步是关键,如果这一步没做好,这个粽子就‘散架’了。你看,我们把粽子翻一个身,把四角压紧,然后用线把粽子裹起来,打一个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就这样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终于做好了一个粽子,外表虽然不精美,但这是我今年端午节的一个杰作。
我乘胜追击,包了第二个,第三个,虽然它们的外形没有妈妈包的那么棱角分明,但却是一个比一个好,我包粽子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小小的粽子里包含着一个大道理啊!什么事,都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不断练习,熟能生巧。明年端午节,看我的吧!
《草房子读后感600字》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 小说《草房子》。
文弱聪慧的纸月、小小年纪便挑起帮助家人的沉重担子的细马、在困苦中奋斗的杜小康、执着的让人心寒的秦大奶奶、忧郁的温幼菊、对感情专一的将一轮、可爱乖巧的柳柳和可爱善良而心里又有着奇妙想法的桑桑作者对他们的描写,总是让读者觉得有一种好像书里的人物就在眼前的奇妙感觉。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