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独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58:17
《被朋友圈“圈”住的人》
自打微信上市以来,朋友圈便独得人们“恩宠”。这个人们用以记录生活、与人交流的圈子逐渐成了:妈妈们的晒娃基地、微商们的大卖场、帅哥美女的个人写真馆,“私人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朋友圈的初衷,应是给人一个记录、分享、交流的平台,毕竟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嘛!倘若整日闷在自己的世界里,成时欣然无人分享,败时颓靡无处排遣,岂不活得没趣得紧?
可不知从何时起,当你拍下了刚刚吐蕊的鲜花,欲发朋友圈,却又“精益求精”地打开p图软件,加了几层滤镜,配上挠乱了头发才凑出来的文案,才长吁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点击“发送”。这还没完,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你也无心做别的了,紧盯着朋友圈,看到一个个小红点跳出:“某某某赞了你”,你又得意地勾起了嘴角,心情甚至比方才瞧见鲜花吐蕊还要好上几分。你瞧,朋友圈已然渐渐圈住了你的生活。
当我们不再单纯地在朋友圈上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而是或多或少地怀有“求赞”“求关注”的虚荣心理来发朋友圈时,我们已从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变成了一个生活的贩卖者:我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卖”给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买”来一个个点赞和评论,还得提心吊胆会不会被厌烦、被取笑。这个时候,便不是我们在使用朋友圈了,而是我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受着朋友圈的支配。而后,我们就成了光荣的“圈奴”。
熊培云先生曾在《自由在高处》里提及“第六种自由”,也就是“信息自由”,是人们有权利不去接收或发布某种信息的自由。可当人们频繁地在朋友圈里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时,他们其实也限制了自己的信息自由:原本微乎其微的、琐碎的小事,明明自己也不大想分享,为了几个点赞和关注,还是发送了。同时,他们也限制了他人的信息自由:有人会想着“朋友圈的无聊消息真多”,却又因为想找找有意思有价值的文段,而硬着头皮看完那些无聊肤浅的信息。
本可以看上一本思想深刻的书,听上一曲典雅舒心的音乐,煮一道香喷喷的菜,做一道美滋滋的菜……可实际上呢?看朋友圈去了!你看,被朋友圈“圈”住的人,错过了多少精彩?
诚然,朋友圈本身并无过错,而被过度使用、歪曲变味时,却会使得我们的生活被肢解,心灵变空洞。当因为虚荣而过度渴望虚拟世界的赞美,以致于错过现实生活中诸多可爱美好的事情,岂非得不偿失?
当我们从朋友圈这个“圈”里走出来,抬头可见天际云卷云舒,彩霞染红,俯首可见大地春笋破泥,草木抽枝,与指尖划过的那些朋友圈中单一的图片视频相比,这才能说得上是享受生活啊,您说是吗?
《黄山独秀》
独得黄山灵秀、会聚新安精华的安徽欲县,闪烁着一颗璀玉集的工艺明珠—欲砚。它以优越的质地和精湛的雕刻名垂青丈.是欲县特有的工艺美术品。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假日,我慕名来到了位于县城北门、万年桥畔的安徽欲砚厂。
一进砚厂大院,正碰上工人们从卡车上卸着砚石,一块块光洁细腻。陪我们参规的小杨说:“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它们可值钱啦。论斤算,抵得上猪肉呢!”
“从婆源运来的吧?”我问。
“可不,几百里的路—咦,你知道?”小杨惊奇地说。
我笑着点点头。记忆的风,把儿时听奶奶讲的一个关于欲砚的传说又倏地吹回了心头,蚕印出一幅幅带着传奇色彩的画面:
一千三百年前,唐代开元年间。秀丽的江南,群山绵亘,鸟鸣添幽。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山间的静寂。骑手是一位姓叶的猎人,为追赶一只罕见的梅花鹿来到这婆源武溪。他用敏锐的目光搜索着。看见了!鹿,就在前面不远处的山间旁。猎人策马追去。
近了。然而,蓦地一闪,梅花鹿不见了,却有五色云气从那里升起,缭绕不绝。其中一缕白云,悠然飘荡,形似游龙,尾指洞旁。
诧异的猎人在龙尾的指点处,掘得了一块温润光洁、金星点点的石料,满意地离去。
猎人请高手艺人把石料精心琢成一方砚台,果然与众不同,研墨生辉。于是把它辗转送给了为官清廉的欲州令,以表民心。此砚自此名气大噪,蜚声文坛。出砚石的地方被唤做龙尾山,那里属于欺州,砚石又一直在欲县加工生产,所以便有了歇砚这名称....
多么美丽的传说,多么神奇的欲砚!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欲砚,简直是宝贝的同义词。今天我可要好好地见识见识这些宝贝了。
我们随小杨来到了二楼的样品陈列室。四壁众多的书画中,有一幅挂屏上写着宋代蔡襄的四句诗:“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茫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南唐后主李推崇“龙尾欲砚为天下冠”,而这里蔡襄竞把它比作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不过,这倒也并不一定是文人夸张的赞美,据载米莆的一方欺砚就真的换取了苏仲恭的一座豪华的宅邸。
小杨拉亮了灯,使我们能更清楚地欣赏那琳琅满目的砚新产品。这尺寸之地,竟琢上了能够入画的一切:山水、人物、花草、龙凤、虫鱼....一莫不神态逼真,精细入微。你看,这方是《梦笔生花》:险峻崎岖的黄山峰峦间,一道天梯隐隐现现,蜿蜒而上,联结着北海宾馆的亭台楼阁,散花坞的松海中,益立着一根醒目的石柱,顶上的“花”—一根小小的古松,虹劲的枝丫针叶都清晰可辨。这生花的妙笔,记下的该是艺人成功的喜悦吧T那方叫《日出》:奔兔形的絮云在天边飘浮,衬着一轮喷薄而出的朝曦,硕大浑圆的日盘,正是研墨的地方,它与砚池相接,更显得水天浩渺,气势宏大。砚的左边,琢着黄山清凉台,上面有两个人,正在凭栏观赏日出呢!多么精巧的构图呵!
《初二关于写桥的作文,说明文桥的作文初二》
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靠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高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已经成了不合时代的事……
你呢?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同朋友联系了?反正我是,而且还总是习惯去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为自己的疏忽开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结果自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朋友’一去兮不复还”了。我曾寄希望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永远保持“牛势”,如今看来,可能只是觊觎了。
我曾做过无数的梦,我梦见过层峦叠嶂中袅袅腾腾的烽火狼烟,我梦见过古城栈道外馨香醉眼的驿路梨花,我梦见过一个身影,借着昏暗的烛光,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封飘流而来的瓶中信。当然,我也梦到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下,在纸醉金迷的旋涡里,在口水与广告纸的杂糅中,在灯红酒绿的觥筹交错间……
也许是我落伍,跟不上时代,才感受时代生活com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自由进出各种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原要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速度“奔腾”多了,据说其中不少人还成了线上的“猎情高手”。然而问网上情为何物?真叫我浑身麻木。因为想要在那里赚取一句真实性超过70%的话可能比减肥更让人痛苦。于是面对尔虞我诈的网络天空,我也只好抱持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了。
长期以来,我一直迷恋作水粉画,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涮笔,因为每每看到几种单调的颜色在怀中与水调和幻化成另一种颜色,我都感到欣喜。同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人本身,其实也只是代表一种颜色罢了,然而通过沟通与交融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奇妙的组合,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色彩。
我读过一篇名为《沙漠的爱情》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置身沙漠孤立无援的法国士兵,几乎奄奄一息,昏到在岩洞里,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只野兽躺在他的身边,原来是一头嘴上还沾着血迹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饱了,对他并无恶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杀死它,随后又改变了主意,用漫柔多情的动作抚摩雌豹,他不仅同它友好相处,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嬉戏玩耍。然而,士兵还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际逃跑了,但走不多远,豹子赶了上来,这时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领,把他救了出来。故事结尾,士兵杀死豹子也纯属偶然,豹子轻轻咬他的大腿,他以为是要吃他,便用匕首刺进了野兽的脖子,花豹挣扎时居然毫无恼怒地望着他。文中主人公谈到这段经历时讲到“我看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的确是这样,他在人类社会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沙漠里感受到了。
多年来,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它向人们转述了沟通的无限可能性,即使在人与兽之间,并且让我们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交流更有信心。同时,它又影射了人类社会中一个公式化的现象——因沟通走到一起,再因猜忌彼此分离,之后,又习惯将事情本身囿于一种僵持的回忆状态。
社会是一张网,个人只是网上的点,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在以某种方式与别人发生关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更像拼图,从生下来就在找寻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拼成家庭、邻里、同事、朋友……每一片单独的拼图或许都是残缺的,而它的每一次整合又都是令人欢娱的。并且,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拼合过程中,人们变得深刻,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同时,在这里,人们心灵中的四季也永远是绿色!
【点评】:
社会越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沟通,“孤独得不得了”。人们渴望沟通,却又试图与人保持距离;因沟通走到一起,又因猜忌彼此分离。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无奈和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作者告诉我们沟通的必要性,沟通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色彩。文章思想深刻,笔法熟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