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胜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5 12:44:08
《我言秋日胜春朝800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一句督促人们珍惜光阴的箴言,点亮了漫天的春色。竹林踏青,郊游小聚,饮酒长啸,都会自然而然地配上春景;遍地葱笼,百花齐放,无不绚烂于盎然春意。
是,冰雪消融,莺啼燕语的春朝美不胜收,睁眼是“碧玉成妆一树高”,阖眸是浑然春声绕心尖。再平凡不过的暖阳,也能顺走一身恹恹残冬。新芽昂首向外抽着,蝶儿振翅经过,不经意间,嫩绿的新叶已然沾满春的芬芳了。
是,暖阳艳艳,朝露玲珑的春迷人荡漾。那绿色总好像在你身旁缓缓流动,以四处弥漫的清香掀起层层波浪。自顾自招摇的花香,毫不收敛地四处扩散,又故作矜持地将春的琳琅为世人缓缓献上。
没人能不喜春天焕发的勃勃生机,但我更不能抵抗秋日静美如画的缱绻悠扬。
比起春天的活泼与激昂,秋日就像交响乐中的中场,宁静祥和。思不能及,言无处说,凄楚悲凉,不断惆怅。只有处处与春针锋相对,再铺上暗淡无光,内敛锋芒,才能是秋日的代名词。
相较春更内敛芳华,美不外放的秋日,令人不喜甚至厌恶的那秋风,道不清的缠绵,苦于秋乏带来的悲观与失望。
可秋叶飘零,红枫似火的秋日,风华绝代,那位专属于秋的女子,带着秋日的国色天香,无声无息的走过红枫遍野的红毯。柔软清凉的秋风是她的如添青丝,层层叠叠的青山点缀她的裙摆。整个大地是她幽静的书房,她用描黛涂脂的纤纤素手,细细的拂去那些喧嚣遗落在书房的灰尘,使秋日清爽干净。
可肃杀凛然,瑟瑟风声略有苍凉的秋日遗世独立,这时的秋日,像一个旷古的战场,回想着令人肃然起敬的悲怆,在秋高气爽中分别,哀戚肃杀中彰显思念。泠泠秋雨,如同用音符编织的丝线,韵律悠扬的交织着种种繁盛,用那样从容不迫的送来四季的十面埋伏。分时间的傲视群雄,果决的斩断季节的融汇。像一位君王,圈定自己的领域,不容侵犯。
春朝是美,但它像一个娇女子,故作张扬,纵然再不羁,也是红尘缠身。秋日却是一位真正的谪仙,如何入世,也有属于自己的清誉与不可一世的傲然。那所谓静美的凄楚,燎心的惆怅,不过是陪衬的附庸风雅。
人人都到春朝妙,我言秋日胜春朝。
《中秋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年又是一个美好的中秋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天之乐。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的奶奶因为在外地工作,所以不能和我们团聚。
今天我早早写完了作业,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双湖公园放孔明灯,放飞了我们的梦想!这时,我抬起头仰望星空,无数个燃烧的火把从我头上飞过,我又想起了还在外地工作的奶奶。回到家后我们又开始赏月,起初不见月亮的踪影。可没过一会,月亮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从云里露出脸。此时向远处瞭望,我看到了万家灯火,还听到了许多鞭炮声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希望下一个中秋节能和奶奶一起团聚,一起赏月!
《双节同庆》
常言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扣开秋天的大门,全然不见春的生机,夏的炎热和冬的寒冷—这是一个凉爽的季节,这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国庆节和中秋节纷至沓来。
走在街上,全然不见往日的萧瑟,取而代之的是如春节来临的喜悦。大红宫灯分挂两旁,在金黄的桂花雨中若隐若现,随处都是新崭崭、红艳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许多行人手上都是一手红旗,一手月饼,在桂花铺成的地毯上前行。踏花归去,足底生香。
来到王家河镇中的图书馆,只觉得风吹来的不仅是花香,更有书页之间的墨香。走进图书馆,在书架中行走,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坐着。翻开泛黄的书页,金戈铁马,江山如画,壮志雄心,峥嵘岁月;黄土地上,孕育出炎黄子孙;尧舜相传,大禹治水;自焚露台,朝歌风云;横扫六国,天下归秦;大汉分东西,三分天下终一统;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溃于世凯,帝国列强瓜分九州……五千年的盛世与混乱,血泪与奋斗,成就了今天的新中国!读罢,泪如雨下。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在庭院赏月。民间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因此,今天的月格外的圆,淡淡的月光洒在月饼上,我们似乎在晶莹的蛋黄里看见了一棵桂树,一个仙女和一只玉兔。
啊!国庆是大家幸福,中秋是小家团圆,两个节日携手而至,怎不让人感慨呢?幸甚至哉!生于华夏,吾辈当用吾辈之青春,固繁荣中华!
《秋日即景作文400字》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秋日吧!
早上,一场秋雨,褪去了夏日浮躁闷热,世间一下子添上了秋天的色彩。路边的野花散发出泥土的香气,中文的花草上凝结着一滴滴露珠,晶莹的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
常言道,万物始于春,而形成于秋。那绚丽的大好秋色,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中午,山边的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枝头,像一颗颗宝石。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点点金光。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微风一起,像层层金波荡漾起来。
傍晚,在凉嗖嗖的月光下一朵朵火红火红的圆形菊花非常神气地坐在土地上,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围着它采蜜。
月光下,泉水清澈见底,人们弯下身子,捧一捧,喝入口中,那是如此清爽甜美啊!
“独立寒州,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秋姑娘来了,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唱着轻快的歌曲,跳着阵阵凉风欢快的走来了,她像个魔法师,用魔法棒轻轻点一下,天地就变了模样,让我们一起歌唱秋天吧!
《美丽的秋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景色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落叶知秋,红叶似火,硕果累累。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田野里处处洋溢喜愉的气息,看,沉甸甸的稻子在微风中摇摇摆摆。听,隆隆的打谷声在田野的上空飘荡,这种感觉直叫人大声喊爽。可是令人欢喜的还不止这些,在丰收的时候,即便是落叶带来的惆怅也很快就被丰收的喜悦所冲淡了。
秋风琼霜,尤其早晨和夜晚空气最能令人心情舒畅,张开嘴大大吸一口气,只觉得心旷神怡,秋天的空气恐怕是世界上最清新的吧!
"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落叶不只是红的,还有黄的,绿的,深黄的,鹅黄的,黄绿的。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叶子带着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是在秋风中零落飘下,又如同殉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凄凄凉凉的变成蝴蝶飞落,令人不觉生出惆怅之情。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啊,这边山上霜叶似火。遮盖了半个天际,像火焰在燃烧,这一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陶醉。
我爱秋天的落叶凄凉,爱秋天丰收喜悦,爱秋天空气闲适,爱秋天的喜怒哀乐。
《以点带面,着眼于“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金秋暖阳中,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名著滋养心灵,经典浸润生命”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中雅培粹学校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或专家讲座,或名师示范,或座谈交流,或合作研讨。每一个板块活动与每一个环节都让与会者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在课例展示后的评课环节,周敏教授在点评三堂课例时,用“有料”、“有趣”、“有用”三个词来形容三位老师执教的三堂示范课堂,准确贴切,并提出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着眼于“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敏教授不愧是学养深厚的文学博士和教育学博士,三言两语就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义提炼出来,带给了我诸多启示与思考。
作为现在的学生,每天的课业负担很重,完成各科作业之后已身心俱疲,要求他们挤出时间来阅读一本完全陌生、篇幅较长的名著,似乎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考试的要求,我想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都是会被作业挤占掉的。作为语文老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展示交流阅读所得,就得从“有料”“有趣”“有用”上下功夫,以点带面,着眼于“整”。
“有料”就是有内涵,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王丹蕾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导读课,就很好地诠释了“有料”这一特点。王老师在自己深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真读,依次按照初见、初品、初悟三个层次进入这部经典。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渐渐品悟到了《傅雷家书》所蕴含的情感重量、智慧重量、灵魂重量,认知到作者傅雷毫无保留的爱子之心,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真诚感恩的仁爱之心,纯粹执着的赤子之心。这样,学生不再浮游于表面,傅雷这一伟大形象已深入学生心中,家书中的字字句句,课堂呈现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叩击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有了迫不及待去翻读此书的欲望,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必先整体阅读,潜入文本,深度解读,才能使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回想自己执教《跟法布尔学写作》的那堂课时,何尝不是如此。在设计教案之前的一个多月里,每天早晚翻读《昆虫记》,从不同角度发掘此书的不同特点,找到写作教学的切入点,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例句,给不同的教学板块命最有特色最合适的名字,等等。一个多月下来,那本《昆虫记》已经被我翻成了毛边,书上满是我圈点勾画批注的痕迹。就是因为经过了这样的反复阅读和深度思考,才有了教学这堂课的底气,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当时很多听到这堂课的老师感到惊艳。
课堂如果只是“有料”,那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有趣”也要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之一。如王丹蕾老师用礼物来比拟这本经典的名著,将这个比喻贯穿课堂的始终。一开始让学生“拆开丝带”,打开礼物的包装,说说庞薰琹为《傅雷家书》设计以羽毛为主图案作为封面的意图,然后“打开礼物”,进入文本的阅读,最后总结课题——“来自赤子的礼物”。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既表现了这本书的特点,又新奇有趣。我在教学《跟法布尔学写作》时,课堂教学的板块也是用认师学艺、研经求秘、练技显能、修炼提升四个小标题来命名的,既贴合教学内容又有趣味性。金路老师执教《海底两万里》的分享课,以“我眼中并非C位的他”为标题,主要展示学生对于书中三个并非“C”位人物形象的解读。展示形式多种多样,有绘图讲故事,有课本剧表演、有说唱rap等等,极具趣味性。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还要做到“有用”,即教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做到有效而又有深度的阅读。如王丹蕾老师在《傅雷家书》导读课中,教给学生圈划法和感悟式批注法;江文欢老师教读《水浒传》时,教给学生“三”字总结法和名字总结法;金路老师在课堂最后环节出示“阅读方法大放送”,教给学生许多阅读的方法,有语言品读法、探究阅读法、跨界阅读法、比较阅读法、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等。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特点,老师在这方面应该多多钻研,根据每一本书的特点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更大,收获更多。
总之,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应该以点带面,着眼于“整”,不能将整本书片段化、压榨化、缩减化,当成应试的考题,而应该将阅读教学设计成“有料”、“有趣”、“有用”的课堂,指导学生将这些课外必读的经典名著一本本读“薄”,进而又一本本读“厚”以名著滋养心灵,用经典浸润生命。
《景物描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转眼已是深秋,最壮观的,最使人惬意的景致莫过于漫山遍野的枫林。从远处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让人心旷神怡。从近处看,枫叶形状唯美,形成0.618的黄金分割比,颜色更是美不胜收。金黄色的叶子高贵,彤红色的叶子热烈,绯红的叶子深沉而烂漫。乍眼一看,若一团团火焰在尽情燃烧。这时一阵清风徐来,一片片枫叶纷纷落下,如一只只蝴蝶在随风起舞。一时间竟忘却了自我,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人流连忘返,甚美、甚美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出自]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译文: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