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教学课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8:42:00
《四年级作文教学课件》
四年级作文教学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作文《第三只眼睛》教学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设计意图: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在《我的语文人生》中所著:“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被实践证明的,是让学生乐于作文的好办法。”欢乐的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的观察力、欢乐积极的心情,导致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他们在玩中探究奥秘,获得乐趣,也激活了潜能,从而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
本课试图凭借游戏的形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游戏作文的功能。三个游戏设计进口题目,分层次有重点,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补充丰富的信息,学会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世界。另外,三次练笔贯穿课堂始终,将写作与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积极参与的快乐,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收获提升的快乐。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第三只眼睛”——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利用不同的感觉去补充丰富的信息,学会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世界。
2. 仔细观察活动的过程,将游戏过程中的动作或心理活动有条理、有顺序地写下来。
三、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激趣,质疑“第三只眼”
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问你们长了几只眼?
生:两只—
师:你们是不是觉得奇怪,这么简单的问题,干嘛让你们回答。我可要告诉你们,你们都有第三只眼!看这位同学瞪大了眼睛,你们有什么疑惑? (板书疑惑 指名)
生1:我们身上只有两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是什么?
生2:难道是肚脐眼?(笑)
师:是啊,第三只眼睛是什么呢?把你们的疑惑写下来,写在片断一上。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全班交流
学生习作片断一:
今天鲁老师给我们上习作课,劈头一个问题“你们有几只眼?”嗨,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来考我们。我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两只眼。”可是老师却说我们有第三只眼。我们心中都充满了疑惑。有同学说:“这第三只眼是什么?”还有同学问:“这第三只眼不会是肚脐眼吧!”是啊,第三只眼在哪里呢?真想知道答案
(二)游戏探索,寻找“第三只眼”
1.游戏一——摸
师: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鲁老师这儿有三件物品,让你们蒙住眼睛猜猜是什么?谁愿意来猜猜?
一生上来由老师给他蒙上眼睛。
师采访蒙眼睛的学生: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生:现在我的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采访下面的学生:能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是现在的感受吗?
生:我看到老师给那位上来猜得同学戴上眼罩,为了卫生还在眼罩和眼睛中加上餐巾纸。那个同学被蒙住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想会是什么东西呢?觉得很有趣。
(师拿出矿泉水瓶子)问:猜猜是什么?
生:矿泉水瓶子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用手摸摸感觉底下方方的,上面瓶口变圆了,而且摸起来滑滑的还有花纹。
师:哦,非常正确。下面的同学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手捏捏瓶子,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知道是塑料的矿泉水瓶子。
2. 游戏二——听
再请一生蒙上眼睛,出示一个用红纸包着的矿泉水瓶。
师采访下面的学生:看到这个瓶子你会想到什么?
生:老师为什么要给瓶子包上红纸呢?里面是什么东西。
师:你们又产生了疑惑,(对猜的学生)你来猜猜是什么东西。下面的同学要看仔细了,他是怎么做的。
猜的学生用力摇摇瓶子,里面发出“沙沙”声,说出答案:沙子。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生:摇一摇,听声音)哦,他认为是沙子,下面的同学,你也来摇摇猜猜是什么?为什么?
生1:我也觉得是沙子。听声音里面是颗粒比较小的东西。
生2:我觉得可能是豆子。
生3:我觉得可能是米。听声音里面的颗粒比沙子要大,但是却比豆子小。如果是豆子会发出更大的'响声。而且我曾经听到过米在瓶子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米。
师:你们用耳朵听,又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真不错!
那么这瓶子到底是什么?(对猜的学生)你能想出什么办法知道瓶子的东西?
生:打开瓶盖,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用手摸一下。
生照做,说是米。
师:为什么是米?
生:我用手摸摸它的形状,两头尖,是椭圆形的。就跟谜一样。
师:哦,你是用手摸,感觉到的。下面的同学,你回忆一下,刚才他是怎么打开瓶子,才出是米的?说说他的动作。
生说
师小结:我们用耳朵听,用手摸不用眼睛也可以让我们知道那是什么。
3. 游戏三——闻、尝
师给第三名学生蒙上眼睛。
(出示瓶子)再来猜猜这个,下面的同学,你们知道这个瓶子里是什么吗?悄悄地告诉我
生:水。
请蒙眼睛的学生猜,学生用力摇晃瓶子说是水。
师:不是水。你们是不是觉得很疑惑。我请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瓶子猜猜里面是什么?
生1:我猜是汽水,因为摇了之后会有气泡。
生2:我也是根据摇晃之后瓶子里产生的气泡猜的,我觉得是肥皂水,因为肥皂水就是会产生气泡。
生:是白酒。
师:那你想有什么好办法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
生1:可以打开瓶盖闻一闻,汽水、肥皂水都有味儿。
生2:可以喝一口尝尝味道……
生3马上接:不行,万一是肥皂水怎么办?
师:是啊,有些不能尝。不过鲁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里面的东西无毒无害可以饮用。好,现在你可以打开瓶盖闻一闻、尝一尝了。下面的同学仔细看他的表情。
生照做。
师:你先别说,让下面的同学猜到底是什么。
生:是白醋。因为我看他皱起来眉头,裂开了嘴。我想他一定是喝了之后觉得很酸,才会有这样的表情。
师:还有谁来说,他是怎么样的表情?
生:……
师:刚才那个游戏先让大家猜,你们说是水,可我说不是,你们感到很疑惑,于是开始想办法,想到用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到了答案。你看我们不光用眼,用耳,用手。用我们的鼻子和嘴巴也可以知道那是什么。
(三)习作点评,再现“第三只眼”
1.片断描写
师:刚才的游戏你觉得哪个最好玩,选择你喜欢的那个游戏,把他写下来,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把游戏些具体。
生写
2.习作点评、修改
1.交流,生读作文。
师:请大家留意他们文章中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部分。请你们来评一评,说说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2.修改
师:再读读自己的文章,好的地方可以圈一圈,也可以对自己的文章作补充。
(四)回顾主题,感悟“第三只眼”
1.通过游戏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看一个事物不光只用眼睛,还可以用我们的耳朵去听听,用鼻子去闻闻,有嘴巴去尝尝。
2.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并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3.总结: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加广阔。
【四年级作文教学课件】
《小学叙事作文教学课件》
小学叙事作文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内容详细,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书写工整,注重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预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寒假结束了,你觉得这个寒假过的怎么样?有没有使你难忘的事情,(这个寒假没有可以是以前某个寒假中比较难忘的事)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索)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 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留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长处,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 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某个事情,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_jiao shi zong)结: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才会让读者感动,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专心去写作文,而不是用笔。
五、动笔训练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真挚感人。(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小学叙事作文教学课件】
《写景作文教学课件》
写景作文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景物,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景物,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指导学生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出示图片)
2.小红,听说我们学校的景物十分美丽,所以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同学们愿意做小红的小导游,带她参观我们的学校吗?
二、出示图片
1.小红一进校门口就觉得我们的学校景物很美。那么你能带她参观一下这些景物吗?
(出示校园的各个景物)
2.学生看图片介绍。
三、引导说景
1.在这么多处景物中,小红最喜欢的一处是我们学校的桂花树。小导游们,我们一起来给小红介绍桂花树好吗?
2.出示图片和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桂花树)指名反馈
(2)认真看看景物的样子、颜色,有的还可以闻闻它有什么气味,听听它有什么声音。(出示桂花)指名反馈
(3)同学们在桂花树下干什么?(出示图片)指名反馈
(4)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整理一下,练习口头介绍。
3.(1)同学们,把刚才我们介绍的这一处景物,写成一篇小短文送给小红好吗? (出示课题《写一处景物》)
(2)你觉得这篇小短文,叫什么题目比较好呢?
4.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练习写稿。 教师巡回指导。
5.评议修改
6.出示范文《桂花树》
学生读范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是怎样写景物的。并总结写作方法。
五、拓展
(1)同学们,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是什么?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下来介绍给小红吗?
板书设计
写一处景物
气味、颜色、形状
声音、活动变化
按顺序
xxx年19日
【写景作文教学课件】
《叙事作文教学课件》
已是深秋。
候鸟大都飞走了,飞去温暖的南方越冬。只留下一个个空巢陪伴着光秃秃的树干。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风,冷的骇人。
蓦然,惊见一只大鸟从低空飞过,不时发出像鹅似的叫声,妈妈说那是“天鹅”。
“天鹅?”我和年幼的弟弟都不禁重复了一遍!并且不止一次地念叨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哈哈!
激动的同时,一连串的问题又来了:
时值深秋,渐近初冬,为什么会有天鹅呢?它应该跟随同伴飞走啊!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呢?
……
没人解答我的问号。
不久,它离开了。
可是,两小时之后又重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这天上的尤物降落在我家前面的一块空地!时不时还飞飞!
——灰黑色的羽毛,流线型的身体,漂亮的尾巴以及张开的翅膀!
——啊!它简直是一位绅士!
可是,他隔一小会就哀鸣几声,是不是有伤?是不是掉队了?
——可怜的绅士的脖颈挺得直直的,仿佛在探察周围是敌是友。突然它的眼中闪过一道光,它发现了水塘中的家鹅!便直向那群家鹅奔去!叫声也欢快了许多呢。
家鹅似乎察觉到了异样,集体游开去了。
天鹅没有放弃,而是紧紧跟在家鹅的后面,像一个乞丐想得到同情,又像一个流浪在外的孩子想跟随亲人的脚步回到温馨的家。它的双眼似乎充满着对家的渴望。
《初中作文教学课件》
第一讲 画龙点睛 精心拟题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
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浙江温州)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
《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
《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 《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 《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 《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 《读书乐 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
《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
《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
《“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
《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2、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 阴天 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2)故设悬念
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1—1] 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2、你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它的深意。如:有些同学经过深入分析思考拟定了以下标题,如“拒绝框框!”“敢于破‘矩’,标新立异”“冲破束缚,锐意创新”“鼓励创造,发展个性”“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该废止了”“规矩——扼杀个性的枷锁”“开启智慧的大门”“谁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是培养人才还是庸才”“不要扼杀个性的萌芽”“这个‘懒’偷的好”“标新立异‘好’”“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确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相信你能拟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论点型标题来。
[1—2]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1、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负责到底”“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则可拟题为:“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超凡脱俗境界高”。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4、还可以从赞扬或批评学子的角度立意:“人的尊严与平等”“留住诚信”“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人与人只须平视”“不必仰视,不可俯视”“不必‘惊讶’”,这些都有相当的新意,这类标题能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第二讲抓住关键 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倒是对像前述齐齐哈尔市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
[2—1]
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还是很广泛的。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得高分,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比较一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是某某歌星唱的,另一篇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内容好,哪一篇得高分呢?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后者,这就是立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区别。
3、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一首歌,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引用切不可全盘照搬歌词,而应该引用那些最能反映深刻含义,最使你感动的部分,并加以议论或抒情,做到引议结合,不脱节。再加上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何愁文章不得高分呢?
[2—2]
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在这里找他,不要在这花果飘香、金浪翻卷的地方找他。他是拓荒者啊!到那荆棘丛生的地方去找他吧,到那需要用胸膛抗击风雨、筋肉爆发力量的地方去找他吧!
导思: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多具有象征意义。诗中赞美了拓荒者与拓荒者的精神。
1、审题时,仔细研读所给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精神实质。分析深层的含义,防止停留在表面上。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①开拓,永不停息;②无声奉献是精神;③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从中选择一个把握最大的论点作为行文的中心论点。
3、然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组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从材料到观点进行写作。
第三讲 整体构思 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3、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旨。
考试说明: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
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著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与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3—1]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肯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导思:这道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1.有良好的思想导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下,引导考生想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结果为什么靠不住”,“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到底靠什么”等问题。这实在是有利益考生的心灵净化。考题要求考生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接受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体验。
2.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干大事,做小事,靠的是什么,每位考生都有经验和教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部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者还会想到名人成功“靠”什么的警句,如:“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罗曼·罗兰)“学习知识要靠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此等等。这些源于生活的“靠”的秘诀,都会启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有多样的切入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并找准自己擅长的文体角度切入进来,这是写作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或者从叙述一次依“靠”而成事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如《小痘痘》《自信》;或写成书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或写成日记等。总之,口子开小,内容写实,开掘求深,就一定能够出奇制胜,获得高分。
4.有适当的限制性。文题中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命题者特别在“你的”下面加上横线,这就是从内容、范围上,对考生加以适当的约束。因为话题强调了“你的”,所以也不能空发议论,应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说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考生的宿构、仿作、套作。
[3—2]
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头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段,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自拟一个有特色的标题,文章600字以上。
导思:这道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拟题:
1、就“文化快餐”现象评说是非,如“文化快餐利大于弊”“‘文化快餐’弊大于利”“‘文化快餐’亦喜亦忧”“‘文化快餐’≠肤浅媚俗”“给‘文化快餐’一席之地”“‘文化快餐’缺乏营养”“‘文化快餐’浅而俗”“去掉‘文化快餐’中的渣滓”等等。只是这样的立意,略嫌一般化。
2、如果深入一步,立意新一点,则可以如此:“雅与俗互相包容,相辅相成”“‘文化快餐’赏心悦目”“一种娱乐休闲的好方式”“娱乐消遣也是文化”“我为‘文化快餐’喝彩”“不必担心‘戏说’”“‘文化快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莫把‘快餐’当正餐”“要吃饱,更要吃好”“对‘文化快餐’实行‘拿来主义’”“当心消化不良”“别吃坏了胃口”“还历史以真实”“文化重在一个‘品’字”“‘文化快餐’远离了文化”“品味‘文化快餐’,弘扬民族精神”“倾注毕身心血,探求中华文化之真谛”“缩写,缩掉了精华”“想吃啥就吃啥”“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的钟灵与深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3、如果再反复斟酌,就会有更新、更有深度的立意。如:“‘文化快餐’——信息时代的宠儿”(比“‘文化快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显得更准确、更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文化快餐’挡不住的诱惑”(比“‘文化快餐’赏心悦目”要生动、深刻、新颖得多),“康乾盛世的恢宏哪里去了——说‘戏说’”(比“还历史的真实”更具体、明确、角度更集中),“‘鱼’与‘熊掌’兼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题目不俗)“既是‘戏说’,何必当真?”“吃名家名店的‘文化快餐’”,“不妨尝口新鲜的‘文化快餐’”(三个修饰、限制词语是写作的三个层次),“我要原汁原味的‘文化餐’”,如此等等。你还可以有更新、更深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