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之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3 11:13:06
《心犹明月照千古1000字》
濮水之边,道骨仙风,宛若神仙临世。人人皆知庄周梦了蝶成了蝶,但庄子应是这样的,面容如初升之月,翩翩有神仙之态。如水中之鱼,如飞天之鲲鹏,如纷飞之蝶。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千年时光纷飞,庄周若清风夜唳中那一轮明月,震慑千古。澄澈的灵魂亦飘然于世,飘然于你我心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自由的生命恬淡如水。
走入尘世。楚王派使者劝庄子入世,庄子对相位持竿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在那个人人出而求仕,追逐望达的纷扰时代,肆意一生,自甘单薄,安贫乐道。恣意逍遥,逍遥恣意。庄子放弃了繁华,拥有了宁静,淡然直视生命的困境,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让自己在一场精彩的关于人生观的心灵对话中,去感悟一颗难能可遣责的平常心。从此不必在繁华中追逐名利,却可以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在宁静中追求自由。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却抹不去庄子淡然逍遥的身影。庄子绝不是逃避,而是在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他选择了自己无知无欲无为的梦想,一生自在逍遥,升华了道家的哲学,在历史的幻灯片上留下了蝴蝶羽翼般美丽飘渺的一格。
物我有情。对自由的孜孜追求,坚守内心明净或许还不足以令人沉醉于这样一个庄子。可是若了解了他的言论思想,恐怕无人不为其折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崇尚着大自然,于是他与道合而为一,志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随那盘旋而上的大鹏浮游于天地。庄子也喜爱以自然之物寓理,便造就了寓言。“相响以湿,相濡以沫历不如相忘于江湖。”鱼斥鹦、学鸠蝴蝶心这些自然生灵穿插于庄子的一文一言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庄子看似冷漠,看似无情却有情,这些生动有趣,魂丽梦幻的故事不就是他有情的一面吗?
庄子的魅力还打动了李白——谪仙人。庄子的出现,孕育了李白。李白与庄子的文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样是丰富、奇幻的想象,同样有大胆、任意的夸张,直率、质朴,但却豪放、恣纵的语言,超凡脱俗的意境。李白的出现,是多年以前庄子的余响。庄子依然在唱,从南国到北疆;李白依旧在吟,从西域跨到东海。天籁中回响,山水间飘荡,余韵不止,痴迷依旧。庄子配得上鲁迅先生所言的“汪洋辟阖,仪态万千。”
现世里,无人与之共舞,他便走出尘世与蝴蝶共舞;梦境里,蝶我为一,他便醉于此,也醉一次。
庄子是清澈,凉柔的泉,是降落凡尘的仙。是蝶,是鲲鹏。他更是一轮明月,洁白冰冷一尘不染,就这么挂着不动,明白了才知如此灵美,照亮了凡世,凝望着千古。。。。。。
《立无形之边,守中庸之道800字》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秘密,因为在个人隐私、感官、角度等方面有着我们自己树立起的“边界”。你可以有秘密,有一个人的羞涩处,但没有必要把自己缩在乌龟壳里,制造交往的隔阂,应遵循中庸之道,相信过犹不及。
善良得有原则,感性的有底线,不能因为爱一个人就将自己暴露的毫无保留。适度的交出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给值得的人,自然甜甜蜜蜜。如若失去边界的束缚,就会失去新鲜感,久而久之只会落得被厌恶、被抛弃的下场。张爱玲、胡兰成的亲密相处,并没有让两人饱尝爱情的甜蜜,而最终形同陌路。那句“距离产生美”好像也挺有道理,所以与人相处之时,要树立起无形之边,但同时又要适度的分享自己的羞涩处,既要有神秘感又不能缺乏新鲜感,如此才能平平淡淡、细水长流。
都说两个信任的人之间可以做到没有秘密,可总有一些事情你只想一个人知道,不是不乐于分享,不是羞于启齿,而是那是我用信任和诚心建立起来的边界。没有边界的两个人最终可能会形同陌路,而全是边界的两个人不会有相互了解的机会,边界要建立,但请适度。
人肉搜索就是将我们边界里的东西全都暴露在公众面前,让隐私无处遁形。那真的很难受,感觉世界上没有一处地方可以躲藏,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被无情撕去,这时候的那些所谓伸张正义的人就变得有些面目可憎了,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丝毫不关注别人的情绪,只想着逞一时之快,从未想过后果,也从未想过结局。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将那些道德败坏的事曝光出来,但因那些空穴来风、欲加之罪就将别人的边界曝光,真会令千夫所指。有些没有罪的人被这些所谓的人肉搜索害的遍体鳞伤,精神崩溃,这都是边界缺失带来的危险。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有着自己的无形之边,又可以有着自己的闭关之处,适度的分享,快乐幸福的生活,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也可以笑着回击。你有你的边界,我也有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便是中庸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吧。如此中庸之道,才能守好无形之边。
《生命的格调》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简评: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后半部分的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的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的第一段,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是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