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掩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43:33
《黄昏即景》
红霞散天外,掩映夕阳时---题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诗人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对日落的感叹。都说日出像新生,于我而言日落更如是。
傍晚时分,悬挂在天空中的大火球似乎已经在白日之中一点一点耗尽了自己的能量,中午时分的威严悄然消逝。它变得温柔了许多,金色的脸上泛起了红晕,把天空渲染成了粉红色的棉花糖。仿佛大自然的调色板被无尽的梦幻色彩所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暖意和宁静。
太阳一点一点的沉下去了,上一秒的暖意和宁静慢慢的被打破,太阳散发的热量逐渐消失了,忙碌的人们缓缓放下手中的工作,迈着疲惫的步伐下班;活泼的学生们也兴高采烈地走出校园,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街道上变得热闹了起来。太阳的一半都消失了,此时的天空,仿佛是一个神奇的画家,用她那灵动的画笔,将蓝色、橙色、黄色等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绝美画卷。它们变幻着形状,一会儿像骏马奔腾,一会儿像仙女舞动,给人无尽的遐想。
太阳又沉下去了一点,只露在外面它的三分之一,它似乎在向我们告别。天空的颜色开始变化,原本蔚蓝的的天空渐渐被橙色和黄色渲染,仿佛是一块儿橙色幕布。那些点点归巢的鸟儿们也都忍不住在空中盘旋,停留,暂时忘记要去照顾家人孩子。它们的鸣叫声在空气中回荡,为黄昏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了。天空被染成一片深蓝,街上的灯光逐渐亮起,像是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照亮人们的归途。
这就是黄昏的魅力,它像一首优美的诗篇,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馨香玉兰淡淡开》
青叶掩映,幽兰若玉。
——题记
梦回鹤园。
伴我度过六年的鹤园里,盛放着热烈的迎春,鲜丽的三角梅,素雅的桂花。它们熙熙攘攘,欢欢喜喜,带来一份份诗意。而当那洁白的玉兰开放之时,不张扬,不喧闹,如丝般优雅美妙。那纯白的花瓣呵,静静绽放于枝头,在阳光下晶莹而透明,不时赠来一缕缕忽远忽近的幽香,像极了你.......
“素面粉黛浓,玉盏擎碧空。何须琼浆液,醉倒赏花翁。”你端庄典雅,幽香远溢,如此宁静。清晨,走过校园,几片树叶轻轻落在香樟路上,几个小小的身影正笨拙地清扫,这时,身着花裙的你,缓缓走进,握起扫把,做出示范;球场上,绿草如茵,顽童们任丢纸屑,说说笑笑,这时,你面带微笑,轻声提醒;水沟旁,几个刚入学的稚儿,正准备打捞宝藏,展开历险,你连忙跑过去,提醒水中有虫,快快远离.......一处又一处,校园里你无处不在。这位身姿婀娜的女子,轻轻移来,步子细碎却急促,恍若欢乐的雨点,敲碎了一地的风情。尚若经过你的身边,总会感到一种玉的温润与馨香,淡雅,清新。
“读书自雅意,空谷若幽兰。”你温柔娴静,冰清玉洁。炎热的午后,校园一片宁静,连知了都停止了鸣唱,调成静音。可这时,却是你最繁忙的时候。一群孩子们高举书籍,列队走向你,仿佛走进神圣的教堂。他们簇拥着你,呼唤着你,都渴望找到自己心仪的书籍。你也不恼,依然微笑着在书架和橱窗间奔走,一次又一次,高跟鞋敲响光滑的地板,吟诵着儿童与书香的歌谣。当孩子们终于离去,你轻拭头上的汗珠,下一批的孩子趁着下课的间隙,又兴高采烈的呼喊而来......娇小玲珑的你,默默为每个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一席芬芳草地,一缕温暖阳光。
一个午后,我第一个迈进图书室大门。你远远地望见了我,招着手,“嘉,你眼睛好了吗?”我有些惊讶,半天才吐出几个字:“您怎么知道......”你笑了,“上次你们班来怡馨园看书,我未见着你,才得知你去了医院。”你放下手中的活,拍拍我的肩膀:“你一定得坐姿端正,千万不能近视,今后学习,眼镜会成为你的绊脚石。”我一个劲地点头,远处一阵微风轻佛而过,夹杂着玉兰的芬芳与浓浓的书香........
你指着书架的顶端,浅笑:“今天想借什么书?图书室又来了一批好书呢!“我低下头,许久才慢腾腾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钱,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你顿时一脸严肃,敲着我的脑门:“你这是第几次丢借书证了,都花了一百来元了。”你却仍旧耐心地帮我办理了借书证,一拍我的肩:“你这样丢三落四的习惯一定得改,在学习中千万不可这样,会吃大亏的。”清风佛起你的长发,你唇角含笑,温润如玉,如若青翠间的素兰........无论何时,你都是温文尔雅,细心,宁静,宛若一枝素色的幽兰,馨香扑面,令人陶醉。
青叶翠枝间,鹤园里,你永远如此,似一枝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霜色幽兰,摇曵生姿,亦浅笑盈盈.......
—— 敬献鹤园肖玉兰老师
《从延安到北京》
在北京城南有一处掩映在绿树林中的古建筑群,它就是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齐名的北京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我们—北京育才学校就座落在这昔日帝王进出的圣地中。走进那高大的红色校门,路旁是两排整齐的松树,观耕台、太岁殿、神仓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与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游泳池交臂互立,形成了学校独有的风格。
我们初一的新生一踏进校门,就感到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悠久历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盗立在学校花园中的那座烈士纪念碑,它激起了我们急切要了解学校的强烈愿望。我班中队委员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搞一次“学校历史一日游分的活动。
决定一公布,立即燕得丁同学们的欢迎。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并且还组织了一个调查组,调查走访了我们学校为革命牺牲了的校友的家属和现在正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模范校友。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光荣传统,以及当年校友学习、生活的情况。调查组的同学把这些情况进行了总结,为同学们了解学校提供了第一份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这天,我们请了校领导和校友们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主会场设在学校的足球场上。下午两点,由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只见一个身穿灰军装,头戴八角帽,手握一本文化课本的“教师”走上主席台。“这不是教历史的张老师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但张老师却依旧神情严肃,他说:“我们学校的开端要追溯到1937年的春天,那时,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爷爷提出开办‘鲁师干小班’的建议,于是在延安延长县举办了‘鲁师干小班,,这就是育才学校的前身。在党的关怀下,她历尽艰辛,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的育才学校。”说着,他拿起一张照片给大家看,告诉大家这是毛主席为鲁小的同学书写的毕业证书照片,同学们都新奇地认真地看着。
这时,中队长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采用历史旅游的方式,下面请大家按红色路标前进,它将带着你们看到学校历史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高尚。”我们迫不及待地顺着中队长指的方向出发了。
没走多远,我们听到从附近的松林中传出阵阵嘻笑声,这声音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身着土布衣服的同学在跳绳。女孩子头上一律梳着两个小刷子,男孩则都剃光头。他们的样子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时,一位扮装成讲解员的同学走了过来说:“同学们,这是保小,的军事体育股在组织同学们活动。陕甘宁边区第一保小于1939年5月在安塞成立……”他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保小这段历史。他讲到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学生每天只能吃到小米饭和萝卜条时,一位炊事员模样的人走到前面,他手中端着一碗白水煮面说:“这就是当时学校病号灶的伙食,象这样的面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恐怕不常见了吧?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为我们学校树立了优良的传统。”
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离开了这一站。往前,路旁的一棵树下一面小红旗在飘荡,旁边的一块箭状木牌上写着:“1941年夏,在延安北门外建立了‘抗小’,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1946年冬,‘抗小,与“保小,合并。”再沿路标向前走,就来到了另一个会场—观耕合。
观耕台原来是封建帝王观看耕种,奖励农业的地方。今日,在合子上竖着一面黄色大旗,上书;“三校时期”四个大字。旗下摆着两张长桌,上面盖着白布,布下鼓鼓的,不知放着什么东西。讲解员李彤同学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三校,即光明小学、延安保小和行知学校,又介绍了学生的来源及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随后,李彤同学揭开了桌.七的白布,同学们拥上前去一看,啊,原来是一些油灯,水杯、黑板等用具。李彤挤到桌前,拿起一个作业本,这个本很特殊,纸的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质地也不一样,有包装纸、麻纸、宣纸,五花八门。李彤告诉同学们,这是由于当时纸张缺乏,同学们就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装订成本,进行学习,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再看黑板,上面是用烟灰涂抹的,而且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做的。同学们听了都佩服地点着头。这时,李彤用激昂的声音向大家讲述起我们的校友女英雄王涛英的事迹来。他谈到英雄王涛英生完小孩不到两个月就入朝作战,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同学们听到这里都沉默了,许多同学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在继续前进的路上,中队委龙毅为大家讲述了我们学校烈士纪念碑的情况。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来到了白色的大理石烫金的烈士纪念碑前,一看路标,才知道这是历史旅游的最后一站了。这里有同学们收集的画片、4照片、实物复制品和制做的沙盘等,它反映了我校师生三十多年来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建设学校的历史。在纪念碑旁的凉亭内,有一排木架,上面挂着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等首长为我校题的词。大家肃然起敬,尽心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最后,讲解员高声号召大家要把我校的传统发扬光大,同学们都热情地为他鼓掌。
这时,中队长随着几个年龄、服饰不同的人走进凉亭。她说:“同学们,这是我们请来与大家座谈的校友。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我校延安时期的老校友项苏云奶奶,这位是华北时期的校友邢立统伯伯,那是解放后毕业的王民培阿姨……”中队长张冰把九名校友一一向大家做了介绍,凉亭内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把校友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白发苍苍的项奶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和几个同学去城外采花,当大家把采来的花编成花环时,不知是谁建议把这个花环献给毛主席。于是,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宝塔山,把花环献给了毛主席。同学们听到这儿都兴奋地问:“当时毛主席说了些什么呀?”“您看到主席是什么样呀?”坐在一旁的辅导员任老师怕累坏了项奶奶,几次想让同学们静下来,项奶奶摆了摆手说:“没关系,同你们在一起,我就是不觉得累。项奶奶一一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邢立统伯伯是当年的大队长,张冰请他讲讲当时是怎样帮助老师工作的。邢伯伯爽朗地一笑说:“好吧。”于是他从行军转移讲到帮助解放军叔叔抓特务,从带领大家开展文艺活动讲到与外校联欢,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他说:“我们做得并不出色,如果没有同学们的自治自觉是不行的,你们大家都很自觉吧?”一句话问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还是王民培阿姨替我们解了围。王阿姨现在在大学任教。她说:“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当时学习的情况吧。那时条件可不比现在,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进行建校劳动”一”她边讲学习方法边介绍老师辅导她们的情况。王阿姨的话使我们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其它几位校友也分别讲述了他们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这时,中队长宣布进行最后一项接力赛跑。同学们来到花园中,先由郭青校长把一面印有“延安边区保小”的旗子授给了苏颖同学,她高擎大旗跑出了花园,开始接力跑。跑到观耕合前,与高举“行知学校”大旗的赵民同学汇合,意味着我校发展到了三校合并时期。经过这样几次传递,“运动员”手中的校旗由一面到六面,绕花园一周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声中,任老师从“运动员”手中接过“北京育才学校”的校旗,庄严地交给了中队长。她说:“育才的旗帜传到你们手中了,育才的光荣传统也要由你们继承下去。现在是八十年代,怎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怎样更好地向前辈学习,都需要你们认真去思考。希望你们用自已的行动去回答,无愧于育才的新一代。”
辅导员老师的话震动了我们的心,我们走到纪念碑前,大家一字排开,一个个在烈士面前诵读着包含自己真情实感的小诗,然后敬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大家都默默地想着中队长代表大家表示的决心:“我们要继承革命的传统,好好学习,认真锻炼,决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
最后,大家放声齐诵:别忘啊!延河水,别忘啊!山药蛋。革命传统啊!相传相传,这声音在花园的上空回荡着,同学们都在深深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向先烈致敬。
《花港观雨》
素闻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在花木掩映的碧池幽潭中,抛下食饵,霎时有硕大的红鲤鱼跟踪而来,越来越多,象一片片灿烂的云锦瞬间汇集。夏令营能到那儿玩玩,同学们自然兴高采烈,早就琢磨着怎样逗鱼。
我们在湖心亭上船,船平稳地驶向花港。这时的天出奇地好,是一个蔚蓝的艳阳天,丝丝白云在夭幕上滑动,远处,庄严的宝椒塔在微风中静立,我们都庆贺着遇到这样一个好天气。船驶出港口不远,谁知天色倏地起了变化,大团大团的墨黑浓云象被鼓风机催着似的飞涌而来,霎时遮盖了整个湖面,看那气势,好象非要把整个西湖吞下不可。同学们的心一下子被悬了起来,观鱼的雅兴实在难于点上心头。
云还在涌,湖水也一下子变成了云的色彩。湖面蒸腾起浓浓的水汽,望远处,群山和宝塔不知什么时候静悄悄地溜走了,连静处的三潭印月、湖心亭也象被魔怪摄去一般不见了。我心中虽是一百个不愿意下雨,可不得不被这宏伟的水天一色的气势所震慑!
风也大起来了,吹得船儿一个劲地颠簸。老天终于愤怒了,雷公发出沉闷的啸声——“轰隆隆!”久久地在水汽迷蒙的湖面上回响。紧接着雨婆撒出了万道雨缕,“叭叭”打在颠簸的船舱顶,打在手背上,打在水面 上,溅起朵朵雨莲,直往船上跳。
老师大概诗兴来了,兴奋地直拍手:“看啊!看啊!这就是西湖的雨景。”接着,他便吟起了苏学士那首有名的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哟!好个水如天!
下了船,冒着雨跌跌撞撞地跑上晴雨楼,一道金线闪过,一个焦雷好象就在身边爆响,洁白的冠玉兰花在震颤中簌簌下落。
“大家快看!”不知是哪位嘴快的同学一下子喊了起来,大家随着手势望去,远处茫茫的一水线,好象整个杭州城都浮在水上,而上头的乌云却已退去,裸露出秀丽的小山,方块的蓝空下,太阳暖暖地湘着,象一束光剑,刺破黑幕闪了进来。大家啧啧称奇,我忽然记9中山公园的那对颇有趣味的迭字文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不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西湖变幻莫测的景致的写照吗?
雨,和来时一样迅速停了,我们却不知怎么的没了看鱼的兴致,倒眉飞色舞地谈论着刚才的雨。老师神秘地问:“大家喜欢看雨还是看鱼?”哦!当然是看雨啦,难道您不能从同学们的眼里和话里悟出?
花港观鱼?不,我们更乐意花港观雨!娇气的鱼啊,怎么能比得上那野性的、变幻莫测的雨呢?
在花港,我们虽然没有看好十景之一的鱼乐图,但我们看到了西湖烟雨,从这里获得了野性的美,窥到了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面貌,从这里,我联想到生活,联想到揭开生活面纱的学习。如果把生活拟作雨和鱼,我愿选择前者,在烟雨和疾风中去闯荡,去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