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愿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3:59:19
《雅意满园》
自小,我是不大愿去乡下的。不习惯乡间的漫天黄土,不习惯满口难懂的乡音和有些粗俗的拉拉扯扯,倒总是对乡下外婆那座小园,情有独钟。
一路风尘仆仆,到外婆家时,早已是艳阳高照。关上院门的那一瞬间,把所有燥热和空中那一丸火球挡在身后,回头间,只剩一缕再熟悉不过的淡雅花香萦绕发间。循花香走去,门边那丛茂盛的满天星依旧静静地倚着微风,荡起一尾碎金中点缀上缤纷的雅致波浪,仿佛马上就要绵延开来,染满整个庭院。浪花间,外婆像拥着孩子一般轻抚片片花瓣,提着纯白色水壶洗去花儿面颊上的点点尘埃。
“慢点儿走,甭急!”一阵柔和的北京腔轻轻响起,外婆走来,眼角立马如春风吹皱了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走进厨房,“哒哒哒”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耳畔。抬头看时,发现外婆正倚着木窗,用木筷有节奏地打着鸡蛋。阳光悄悄踮起脚尖溜入窗口,从窗帘边探了探脑袋,轻轻落在外婆黑白相间的头发上。带着雅意地,又缓缓淌下她折得整齐的纯棉衣领,流过皮肤有些松弛的手臂,一不小心滑下指尖,落入一片鹅黄,像一位优雅的少女,害羞地浅浅笑着,吹出了点点细泡。
窗外,玉兰正随落霞共奏一曲慢节奏的古典音乐。锅中的团团蒸汽将鸡蛋的醇香裹在怀中,不知不觉中浸满了整个房间,像咖啡厅中悠长的萨克斯,极慢地,推动着几乎要静止的时光。再望向桌面,也已在不觉中摆满了盘盘精美的菜品,色彩缤纷,摆盘精美,相映成趣。仿佛看见外婆站在灶台边,用锅铲将菜一点点从锅中盛出,再配以青红辣椒或是几丝香菜、几点蒜蓉。最后一碗菜端上桌,是那令我垂涎已久的鸡蛋羹。洁白的瓷碗中,是一片纯粹淡雅的黄,外婆走上前,手指轻捻,几点翠绿便缀在黄色中央,像往炎炎夏日中调入的一缕清风,雅致自然。雾气缭绕,朦胧中,餐桌似乎化成了一副画框,中间的色彩融合着,藏进油画般的高雅意味,令人捉摸不透,久久品味。
很快,夜幕降临了。我和外婆搬两把木椅,静静坐在庭院中。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中,那轮明月仿佛一眼永不断流的泉眼,让清澈透明的月光飘下夜幕,悄悄浸润小园里的每一个角落。
晚风轻拂,一树玉兰轻扬嘴角,那一瓣瓣馥白都是待启的梦,我猜,它们是想在梦中,续写这满园雅意吧。
(指导老师 姜梦娣)
《尘封往事》
我一直不愿去外婆家。我知道,那是我心头唯一一个带点历史的沧桑的地方,那里蕴藏了我最原始的记忆,那里的人和事曾给了我最初的对人生的认识。因为久远,所以隽永。
小学校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和妈妈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学校缘何叫“小”学校,妈妈说,因为它只有小学部呀。我不同意,我固执地认为是因为这个学校太小的缘故。在我的印象中,这个给了我一年启蒙教育的学校是很小很小的,在一个小孩子心目中,很多东西都是够大的,所以你便可以想象这个学校究竟有多小了。
学校还是老样子。低矮平房,烂泥操场,一口老井,两根大烟囱……什么都没变。我甚至可以找到十年前我就读的那个教室。我兴奋地找寻着十年前我留下的印迹,可惜那歪歪斜斜的阿拉伯数字都像我的,又都不像我的。
走出小学校,不觉已泪流满面。为我早逝的先生和那个长眠于车轮下的同桌,抑或是为了寻找到了最初的天真?
只是挥了挥手,“再见”二字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石桥
每天从外婆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外婆家,都要经过这座石桥。这样算下来,我在这座小石桥上至少走过了730次。
石桥只有一米来宽,说来也许你不信,但千真万确。石桥窄,所以外婆说什么也不让我单独上学,执意天天背我过桥。但我不依,好说歹说,外婆才不得已让了步,把我托付给四个比我大的小孩。现在想来,他们那时至多八、九岁,可在我心里,他们却是四个小大人。每到桥前,他们中的一个必背着我过去,另外三个在前后保驾,我则安安稳稳地伏在那人背上,数着河里来往的船只……
石桥仍在,只是那五个孩子己长大、飞走……
石桥—我凝固的情感!
老桑树
我迫切地跑到当年植老桑树的地方,可无奈地发现它已不在。低头徘徊在这片土地上,试图找回十年前采桑果留下的脚印……
我清楚地记得,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我曾无数次地摔倒,又无数次地爬起,哭过也笑过,一切只为采到那诱人的桑果,塞进嘴里,享受甜滋滋的感觉。
黑板
那时,我羡慕老师,只是因为他们可以在黑板上涂抹;隔壁小芳来问我题目,我就拉着她往村西的那个蘑菇棚跑,因为那里有一块黑板。即使是1+1=2,我也要在黑板上给小芳讲解。坐在小凳上的小芳专心致志地听我“讲课”,时而举起手说:“妹妹老师,我有个问题。”
在那块斑驳的单调的黑板上,铭刻了我多少五彩的记忆……
大场
大人们管那个堆放麦子稻子的水泥场叫大场。大场离外婆家远,所以我很少有机会去那JL疯狂地跑跳,只有到了农忙时,外婆才带我去,我便和小孩子们玩“好人坏人”的游戏。
我每次都当好人。
伙伴
儿时六、七个伙伴只见到了静,静很客气地给我吃瓜子,还一个劲儿地给我倒开水。为了打破可怕的沉默,我不停地喝水、磕瓜子,她也就安心地给我拿瓜子、倒开水。
瓜子磕完了,水也喝饱了,儿时的伙伴也算见过了。
《祖母的爱》
我7岁那年,爸爸接我到城里去上学。我哭着不愿去。祖母说:“去吧,孩子卫跟着爸爸去吧!”临走前那天,祖母为我打点了行李:一个蓝底白花粗布包袱。
去的那天,我们祖孙俩都起得很早。祖母没说一句话,跌默地为我做早饭。我好几次看见她转身去擦眼泪。什么都准备好了,她把我拉到跟前,打开那个包袱对我说:“这是几年来我给你做的鞋子,一脚跟一脚,能穿到中学不用买鞋了。”她又指着那个用手帕包的小包说:“那是10个煮熟的鸡蛋,我知道你喜欢吃,都带去吧!好好念书,放假回来看我。”我再也忍不住!扑到祖母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祖母也哭了,她用粗糙的手掌撩起衣裳的前襟替我擦眼泪,她自己的泪水却大滴大滴落在我的头上。
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祖母。走了好远,我还看见祖母在向我招手。
【简析】
全文紧紧围绕“爱”来写,通过“一个包袱”、“两种物品”、“三个动作”的描述表现了长辈对小辈的一片慈爱之情。一个蓝底白花粗布包袱,是祖母亲手为“我”打点的行李,这里包着祖母的那颖眷眷的心,“一脚跟一脚”的鞋,“10个煮熟的鸡蛋”凝聚了多少爱心!“我好几次看见她转过身去擦眼泪”,“她用粗糙的手掌撩起衣裳的前襟替我擦眼泪”,“走了好运,我还看见祖母在向我招手”这一举一动,无不包含着祖母对“我,的慈爱。全文通过对祖母的语言和行动的具体记叙,表达了真切的感情,具有相当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