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王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55:32
《都铎王朝观后感作文》
都铎王朝观后感作文
周末,一个人窝在家里,看《都铎王朝》。我一直很喜欢历史。都铎王朝讲的是亨利八世与六个老婆之间的故事。历史上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妈,是非常有名的小三。当我看到凯瑟琳跟安妮博林对比时,心想如果我是亨利八世,大概也会被这个小三迷得神魂颠倒。毕竟女人老了,外表真的各种没魅力。所以现在非常排斥姐弟恋女人老得太快了。
这部电视剧还是比较写实的,起码跟我看的历史记载大致是吻合的。推荐每个现代女性都好好看看,男人的本性展露无遗。听说爱情只能保鲜两三年,深夜,我迟迟不能入睡。从没想过小三这种事情会到自己头上来。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过于相信对方的人品。
事实,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有道理的。
我突然想到大学的美女老公,她很看重的一段感情,在两人争吵最厉害的时候,同院系的一个女的,各方面都比不上她,趁虚而入。如果是真爱也就算了。那女的只不过是为了玩玩,靠!俩whore给一个无辜的女人伤害,是我最气愤的。当年我差点冲到对方寝室骂她。
我的这个呢?有真爱么?不要说真爱了,哪怕有一份认真,我觉得蒙受这种屈辱也有正面的意义。他妈的,对方不过是玩玩。事情败露后,该怎么潇洒怎么潇洒,各种小白兔各种装,生活依旧。剩下我暗自受伤。怎能不受伤呢?六年的一路陪伴,一无所有开始,各种委屈都没有一个whore的打击来的`直接和彻底。原来你各种付出,换来的不过是背叛。
感情里,女人想要的死心塌地,可男人想要的永远是追逐。()两个人时间越久,男人越不在乎。没了新鲜感和刺激感的相处,少了追逐的魅力,所以好男人很少。
《都铎王朝》这部电视剧很写实,如果可以,大多数男人都会跟亨利八世一样。所以,感情的世界,最忌讳的莫过于当真。谁当真谁输。当我们懂得自己都不爱自己,没人会爱自己时,通常都已伤痕累累。
然后我们就慢慢学会感情中不当真。因为再当真又如何?总有很多贱女人会跑来伤你的,男人本性如此。于是,爱情从一开始那么重要,慢慢变成只是人生一部分。或有或无。与其说我们变得聪明,不如说我们越来越无奈。有了裂痕的镜子,无论怎么修补,终究有裂痕。电视剧昭君出塞观后感穆赫兰道观后感白夜行观后感
【都铎王朝观后感作文】
《我最钦佩的人—韩愈550字》
大唐王朝,诗歌的光辉达到峰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那是李白的豪情壮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那是王维的清灏才气;“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那是岑参的边塞情怀。但是,韩愈,他将中国散文引向了由衰至盛的正轨,他为古代诗歌创造了新的风格。
少年时期,他三岁而孤,却仍发奋苦读;青年时期,他名落孙山,却仍坚持不懈;中年时期,他屡遭碰壁,却刚正不阿;晚年时期,他身处苦地,却一心为民。这就是命运多磨、才冠天下的韩文公。做官时为民请命,被贬时仍未灰心,复职时依旧进谏,平乱时大建功勋。虽命运坎坷,却仍盖不住他那耀世的光辉。三次科举而不中,三试吏部仍不进,三番遇贬仍不落,但即便如此,韩文公依然在中国文化史上永放光芒。“文起八代之衰”,他使散文历史重现辉煌;“道济天下之溺”,他让沉沦万民获得救赎;“忠犯人主之怒”,他的忠义之心永垂千古;“勇夺三军之帅”,他的一身正气万世流芳。
韩愈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在文学方面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那是他对被贬的悲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是他对教育的诠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是他对人才的渴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是他对美景的赞叹……这就是韩愈,一个在文学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韩愈。
韩文公,他是天上最亮的星星,但却被黑云掩盖;韩文公,他是河中最大的帆船,但却被巨浪打翻。然而跨越千年,他的才学、他的品德、他的功绩都永远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跳级150字》
我们班的同学王朝立跳级了,我们三年级,他却四年级了。
我很奇怪,在几个月前,听说他在申请跳级,没想过了这么久才跳级成功。我都以为他跳不成了呢!
我很不服气,跟妈妈说:“我也要跳级。”但是妈妈不同意,她说:“一步一步来,扎实一点。”我不甘心,就跟妈妈争论了起来,“我跟他的学习水平差不多,我当过‘免试特优生’,他还没当过呢!”妈妈说:“四年级这么难,说不定他在班级里倒数第一,难道你也要当这个‘第一’?”
算了算了,让王朝立跳上去受苦吧!
《刚毅果断的秦始皇》
名人档案
秦始皇,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一前210年在位。十三岁时继承王位。亲政后,任用李斯为相,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名人故事
嬴政十三岁时继位成为秦王,相国吕不韦开始掌握重权。到约二十岁的时候,嬴政依然是个傀儡王,吕不韦不肯放权。当秦王嬴政的弟弟成蛟因为率军攻打赵国中计被困屯留后,吕不韦却软禁了报急的军使,扣押告急文书,只让成蛟他们固守,反而对朝中众人说一切都很顺利,不用担心。
成蛟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苦苦坚守着。眼看饥饿的士兵已经开始抢吃尸体,心急如焚的成蛟不得不悄悄派人,让他无论如何也要面见秦王说明这里的一切。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哥哥虽然还没能亲政,但一定会想办法解救自己和这些出征在外的勇士。深夜里,成蛟派来的亲信终于打通了渠道辗转见到了秦王,把前方的情况一一禀告了秦王。
第二天,秦王嬴政高高坐在议事大殿当中,大臣们所奏之事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长久以来,他只是个摆设。昨夜,报信的人走后,他一夜未眠,认为是该解决国事国权的时候了。
吕相对自己称前线无战事。是的,在前线将士被困多日就要被活活饿死的情况下,前线当然无战事,这是多么大的谎言。他打发来使秘密回程,并亲笔写道:援军即到!
今天他要解决这个问题。
坚守调动军队的令符就在母后手中,他不亲政,就无法调动兵马。如何救援成蛟?如何把长期以来的政权矛盾解决?他思考了一夜。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群臣奏议完毕,司仪的勇官刚想喊退朝,秦王却无比坚定地说:“慢着。”
众人一惊,从不过问朝事的秦王怎么突然发话了?
只见秦王面向吕不韦问道:“前方战事如何?”
吕不韦一惊,但很快就冷静地回答道:“将士被困屯留。臣正要救援。”
看到吕不韦一改往日措辞,秦王知道自己昨夜秘密接见来使的事情他还是知道了。吕不韦的耳目真多,秦王内心冷冷一笑,看看大殿之上,吕不韦的心腹虽然把持着各个重要部门,但拥护自己的宗室大臣人数也不少,是能够一搏的。
他提高了嗓门问道:“你已知将士被困屯留,何还不发兵相救?”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前两天不是还一切顺利吗?”吕不韦看看周围,只得说:“我也是刚刚得到战报,正要和太后商议发兵救援。”
“太后还在雍地,救兵如救火,令符即刻作废......“
“可是,这不合礼制......”吕不韦的心腹出列阻止道。
“住口!”秦王猛喝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国君既然有权发放令符,当然有权废除。”秦王一改往日软弱之态,其无比威严的神态震慑了所有人。
对秦王的教育,吕不韦从未懈怠过,之所以不放权,更多的是因为不放心,毕竟灭六国也是他一生的抱负。秦王此刻露出了君王应有的本色,吕不韦的内心五味杂陈。
“国尉!”秦王喊道。
“老臣在。”年迈的国尉出列领旨。
“限你两天之内制出新的令符,我要亲自出征。”这个决定太突然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知征作如何应对。
“这可万万使不得,按照秦律,除非国家危急,否则,国君是不能亲征的。再说......”还没等吕不韦说完,秦王就笑着说:“相国不必担心,成蛟是我手足,我定不辜负前方将士。”此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反驳。
“蒙武。”不等吕不韦再说话,秦王的下一道命 令发出了。“臣在。”血气方刚的蒙武出列答道。“令尊是先王托孤重臣,常年征战,积劳成疾,过早离世,卿秉承父志,勤勉有加,今任命你为仆射,今后凡是政令施行之事,必须你和相国共同签署才能生效。”“遵命。”蒙武高声应道。吕不韦气得青筋暴跳,但是现在的情势已非他能掌控。
“寡人再宣布最后一件事,从现在开始,寡人正式亲政,行冠礼之事待到回师之日再议,退朝!”
就这样,三言两语间,吕不韦权倾朝野的时代就结束了。做大事者,遇事不慌张,当断则断,要培养自己的决断能力。这应该是我们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发吧。
阅读心得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当你被这些包围时,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还是沉着自如、冷静应对?像秦始皇一样吧,当断则断,该立则立,有一颗敢于决断的心。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00字》
明朝,是一个在大家眼中最腐败的王朝,是一个被宦官所败坏的王朝。但我在观看了这本书以后,改变了我对明朝的看法。而且一个王朝是注定会被推翻的。因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为什么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明朝的看法呢?因为这本书实在太注重细节了,真正做到了完整的讲述。它将明朝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再加上许多幽默的语句,无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历史书籍啊!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从朱元璋的出生到明朝灭覆灭,这当中的三百年里,明朝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当年明月以幽默的手法。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幽默风趣的故事。当年明月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呀!小到是谁射死了敌人将军,大到无声无息的皇权争夺。当年明月都将其写的绘声绘色,细节写的非常到位。
这部书还荣获无数奖:比如第19届全国博会金口碑好书上榜作品;2009年金华年度十大畅销书首位;2010年中国最给力的“十大图书”之一等等。而且,这《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也获得了许多名人的赞赏,是一部非常优秀值得我们去阅读的书。
这本书中也讲了许多道理:比如皇权之争,原本和谐相处的兄弟反目成仇,让我知道最信任的人永远是你自己;蓝玉的生平让我深知做人不要骄傲自大;朱元璋从放牛娃变成皇帝,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要坚持,方能成功;天子守国门,让我懂得了班干部也要以身作则。
这部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蓝月,或者是陈友谅,一个个人物特点鲜明,非常吸引我去阅读。
最后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毛佩琦说过的一段话来做个结尾吧!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的支持这样的探索和创造。
《女词人李清照》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陈后主亡国》
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周武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继承他的周宣帝却是一个荒淫暴虐的人。周宣帝死去后,他的岳父杨坚夺取了政权。公元581年,杨坚即位,建立隋朝。这就是隋文帝。
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惭惭恢复起来。但是传到第五个皇帝,却是一个荒唐得出奇的陈后主。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他大兴土木,造起了三座豪华的楼阁,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他手下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都是一伙腐朽的文人。陈后主和宠妃经常在宫里举行酒宴,宴会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参加。大家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还把他们的诗配上曲子,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为他们演唱。
陈后主这样穷奢极侈,他对百姓的搜刮当然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流离失所,到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有个大臣傅縡(音zài)上奏章说:“现在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田地了。这样下去,恐怕东南的王朝就要完了。”
陈后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对傅縡说:“你能改过认错吗?如果愿意改过,我就宽恕你。”
傅縡说:“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
陈后主就把傅縡杀了。
陈后主过了五年的荒唐生活。这时候,北方的隋朝渐渐强大起来,决心灭掉南方的陈朝。
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扬言要进攻陈朝,使得南陈的百姓没法收割。等南陈把人马集中起来,准备抵抗隋兵,隋兵又不进攻了。这样一连几年,南陈的农业生产受了很大影响,守军的士气也松懈下来。隋兵还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击陈军粮仓,放火烧粮食,使陈朝遭到很大损失。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战船,派他的儿子晋王杨广、丞相杨素担任元帅,贺若弼、韩擒虎为大将,率领五十一万大军,分兵八路,准备渡江进攻陈朝。
隋文帝亲自下了讨伐陈朝的诏书,宣布陈后主二十条罪状,还把诏书抄写了三十万张,派人带到江南各地去散发。陈朝的百姓本来恨透陈后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诏书,人心更加动摇起来。
杨素率领的水军从永安出发,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着长江东下,满江都是旌旗,战士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陈的江防守兵看了,都吓得呆了,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其他几路隋军也都顺利地开到江边。北路的贺若弼的人马到了京口,韩擒虎的人马到了姑孰。江边陈军守将告急的警报接连不断地送到建康。
陈后主正跟宠妃、文人们醉得七颠八倒,他收到警报,连拆都没有拆,就往床下一丢了事。
后来,警报越来越紧了。有的大臣一再请求商议抵抗隋兵的事,陈后主才召集大臣商议。
陈后主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的宠臣孔范也附和看说:“陛下说得对。我们有长江天险,隋兵又不长翅膀,难道能飞得过来!这一定是守江的官员想贪功,故意造出这个假情报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
公元589年正月,贺若弼的人马从广陵渡江,攻克京口;
韩擒虎的人马从横江渡江到采石,两路隋军逼近建康。
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陈后主才有些惊醒过来。城里的陈军还有十几万人,但是陈后主手下的宠臣江总、孔范一伙都不懂得怎么指挥。陈后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无措。隋军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军将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隋军打进皇宫,到处找不到陈后主。后来,捉住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陈后主逃到后殿投井了。
隋军兵士找到后殿,果然有一口井。往下一望,是个枯井,隐约看到井里有人,就高声呼喊。井里没人答应。兵士们威吓着叫喊说:“再不回答,我们要扔石头了。”说着,真的拿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井口,装出要扔的样子。
井里的陈后主吓得尖叫了起来。兵士把绳索丢到井里,才把陈后主和两个宠妃拉了上来。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灭亡了。中国自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了统一。
《大发明家祖冲之》
从宋孝武帝即位之后,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在这个时期,却出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死后,他的儿子祖暅(音gèng)、孙儿祖皓都继承了祖冲之的事业,刻苦研究数学和历法。据说祖暅在研究学问的时候,全神贯注,连天上打响雷也听不到。他常常一面走路,一面思考问题。有一次,他在路上走,前面来了个大官僚徐勉。祖暅根本没有发觉,一头就撞在徐勉身上。等到徐勉招呼他,祖暅才像梦中惊醒一样,慌忙答礼。徐勉知道他研究出了神,也没有责怪他。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他就是齐高帝。
《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刘秀重建汉王朝》
昆阳大战以后,刘縯和刘秀名声越来越大。有人劝更始帝把刘縯除掉。更始帝借口刘縯违抗命令,把刘縯杀了。
刘秀一听到他哥哥被杀,自己知道力量敌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向更始帝赔不是。有人问起他昆阳大战的情形,他也一点不居功,说全是将士们的功劳。他也不敢给他哥哥戴孝,照常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一点也不流露出他忧伤的心情。
更始帝以为刘秀不记他的仇,反倒有点过意不去,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但是毕竟不敢重用。后来,长安攻下来了,王莽也给杀了。更始帝到了洛阳,才给刘秀少数兵马,让他到河北去招抚河北郡县。
这时候,各地的豪强大族有了武器,有的自称将军,有的自称为王,也有自称皇帝的,各据一方。更始帝派刘秀到河北去,正好让刘秀得到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他废除王莽时期的一些苛刻法令,释放一些囚犯,一面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一面镇压河北各路农民起义军。整个河北差不多全给刘秀占领了。
公元25年,刘秀和他的随从官员认为时机成熟,在鄗(音hào今河北柏乡县北)自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光武帝。
更始帝先建都洛阳,后来又迁到长安。他到了长安以后,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坐定,开始腐败起来。他滥封官爵,自己不管政事,成天在皇宫里喝酒作乐,还纵容他手下的兵士抢劫。原来一些绿林军将领,对他十分不满。
赤眉军的首领樊崇眼看更始帝不行了,就率领二十万人进攻长安。更始帝派兵抵抗,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急得他不知怎样才好。绿林军中有些将领劝更始帝离开长安,反而遭到更始帝的猜疑、杀害;还有一些起义将领投奔了赤眉军。更始帝内部一乱,赤眉军就顺利地打进了函谷关。
赤眉军决定推翻更始帝,但是樊崇他们不能摆脱汉朝旧贵族正统观念的影响,定要找个姓刘的做皇帝。当时赤眉军姓刘的一共有七十多个,其中有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据说跟西汉皇族的血统最近,就硬把刘盆子立为皇帝。
赤眉军打进长安,更始帝逃到城外,樊崇派使者限令更始帝在二十天内投降。更始帝没法,只好带着玉玺向赤眉投降。
赤眉军进了长安,声势浩大。可是几十万将士的口粮发生了困难。富商和地主趁机屯积粮食,长安天天有人饿死。这样一来,长安的混乱局面就没法收拾了。
樊崇带着军队离开长安向西流亡。但是别的地方的粮食也一样困难;到了天水(郡名,在今甘肃)一带,又遭到那里的地主豪强的拦击。樊崇只好又带着大军往东边来。
汉光武帝趁着赤眉军进长安的时候,占领了洛阳。他们一听到赤眉军向东转移,就带领二十万大军分两路埋伏在那里。
汉光武帝派大将冯异到华阴,把赤眉兵引向东边来。冯异用计把一队赤眉军包围在崤山下。他下了战书,跟赤眉军约定时间和地点决战。老实的樊崇不知道敌人的计策,派了一万多赤眉军发动进攻。冯异先派出少数兵士对敌。赤眉军看见汉兵人少,就全军出击。没想到冯异的伏兵上来了,打扮得和赤眉军一模一样,双方混战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赤眉兵,谁是汉兵。
赤眉军正在为难的时候,打扮成赤眉军的汉兵高声叫嚷着“投降!”“投降!”赤眉军兵士一看有那么多人喊投降,没了主意。军心一乱,这一支赤眉军就被缴了武器。
公元27年1月,樊崇带着剩下的赤眉军向宜阳(今河南宜阳县)方向转移。冯异火速派人报告汉光武帝。汉光武帝亲自率领预先布置好的两路人马截击,把赤眉军围困起来。到了这步田地,樊崇只好派人向汉光武帝求和。
汉光武帝把刘盆子他们带回洛阳,给他们田地房屋,让他们留在洛阳。但是不到几个月,就加上谋反的罪名,把樊崇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