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挂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14:02
《兔年挂历小学生作文》
兔年挂历小学生作文
我家卧室里有一幅20XX年的挂历,它可漂亮了,长大约4分米,宽约3分米,周围镶着一条金光闪闪的金边。它的主体颜色是红色的,象征着吉祥。上面还印有“和谐中国年”几个黄黑相间的大字,显得更加和谐了。我想今年一定是个好年,因为挂历的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倒“福”字,意思是福到我家来。
翻开挂历,让我知道明年就是我的'本命年—兔年,在挂历上,我学到了好多从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我知道了哪一天是除夕、春节、元霄节、端午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
以后,我还可以在重要的日子里做个记号,比如爸爸妈妈、奶奶的生日,这样,一旦到了他们的生日,我就会高高兴兴祝他们生日快乐,尽到一个晚辈的心意。如果有什么事情,怕遗漏,可以在某一天里做上批注。所以,挂历也成了我家的“记事本”和“备忘录”。
【兔年挂历小学生作文】
《制作挂历》
挂历,在墙上挂着;挂历,挂着日期;挂历,我们离不开它;挂历,是我们的朋友……在美乐可美术学校里,我们一起画猪年挂历。
首先由美乐可的小林老师和小雪老师,给我们讲解挂历的由来。相传在古罗马,有专门放高利贷的人,他们会每月向借户收取利息。为了不出差错,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并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
挂历设计人——关蕙农,在1884年设计了第一张挂历。中国挂历(月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文字有中英文,画面内容多样化,有建设成就摄影、祖国风光、古代山水画和电影剧照等。挂历共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有老式挂历、记事型挂历、宣传型挂历、卷画型挂历。今天小记者们做宣传型挂历,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海报相似。海报挂历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挂历的介绍今天就科普到这里。
下面开始小记者们做猪年挂历,先发给每人一张挂历,上面写着2019年的每月每日。经老师讲解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半部分余出空白的地方,是需要手工绘画相结合制作猪年挂历。先画猪的五官,再贴上胳膊,最后再制作虎头帽。小猪图片就完成。小记者们动手能力一个比一个快,我在小猪图片四周画上烟花爆竹作为装饰效果。还给自己亲手制作的挂历起名《过春节的猪》。
在美乐可美术学校,亲手制作挂历。科普了挂历的由来、挂历的类型以及制作的挂历,属于宣传型挂历中的“海报挂历”更让我了解新朋友——挂历!
《写给我老爸》
哎!老爸,今天我数了数老妈画在挂历上的圆圈—一共7个—你已经在外面“游荡”7天了呢!
还有半个月才回家?你这是存心要我羡慕你么?老爸!
在我的记忆中,你似乎走了许多地方。甚至我还在娘胎里的那会儿,甚至你还根本不认识老妈的时候,你就开始你的远行了。19岁第一次赴上海学习—这是远行的开始,此后便是第二次、第三次……这回如果我没有算错,该是第13次了吧!
记得有一回,我说你去了这么多次上海,大概这上海的地图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吧?你却一本正经地说:“那哪儿能呢?我跟你讲,这回我去出差又找不着地方了……那里实在发展得太快……”发展?哦,是的,人类一次次的忍痛,任凭时间飞逝,年华消损,甘愿付出沉重代价以换取的,不就是社会的发展么?
每次回来你都不给我带什么,最大方的一次是给了我一筒饼干和一瓶车站门口买下、没来得及喝的矿泉水。
你说你背不动那么多我要买的好东西,但我明明看见你的大包小包里装满了一套套介绍市场最新动态的资料和当前国际尖端产品的说明书。你说未来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科技时代;你还说人虽然老了,但还要像年轻人一样不断汲取些新东西,不然就要被社会淘汰。
哦?我有点不明白。老爸你怎么就老了呢?我似乎还没有长大呢!
小时候,每每你要出门了,我总是倚在门边,吮吸着脏兮兮的大拇指,目光跟着你紧紧地穿梭于家里的每一个房间,收拾起所有要用的东西。再看你把七七八八的东西一古脑儿地塞进袋子里,然后大步跨出家门……我羡慕地望着你的背影,在心里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一下子长大,和你一样走得很远很远,看到许多许多。
不过,老爸,我不会就这样出门。我要先多学些知识,掌握好本领,然后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
相关推荐:
家庭作文
我笑着哭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
《新世纪的外婆的新家》
挂历又翻到了最后一页。外婆又在等待中过了一年。“马上就要动迁”之类的“可靠消息”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在传。外婆总在耳闻后一番欣喜,可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就这样,已经快4年了。她等着、想着、盼着。早日住入新房也许是她的最大心愿了。
也许,应该说外婆运气不好。她家所在的梅芳里是原采长寿路上有名的里弄。三年多以前,长寿路全面动工改造,商业大楼、豪华公寓、大型商场一幢接一幢地立了起来。梅芳里的前半部分的房子也拆了—那儿造起了亚新生活广场。本以为那时便可搬入新居的外婆怎么也没想到拆迁工程居然在家门口嘎然停止了,居然还开了条新路名之“新会路”。“煮熟了的鸭子飞了”这句话也许最能表达外婆当时的心情。好在外婆总比较乐观,也很有耐心,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近四年的等待。
外婆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仍挺硬朗,在精神状态方面尤为健康。每次看到外婆,总能见到她那乐观的笑容。言谈中亦常会提起新居。每每看到我们因房间太小而找不到地方可坐时(外婆有六个子女,一齐来的话,共二十来人,不免有些拥挤),外婆总会说:“以后住上新房子,肯定宽敞多了。”遇上烧菜做饭,看着设施简陋的厨房,又说道:“以后住上新房子,我一定把厨房弄得干净又漂亮,这样,烧起菜来心情也会好些。”哪怕有时倒完马桶,也会说:“以后住上新房子,这东西可得退休了。那时该有多方便啊!”她并不是厌弃现在的生活条件,但在她心目中,住入新房后的一切几乎是完美的。
2001年的春节,我们这一大家子又聚在了一起。依旧是张张欢乐的脸庞,依旧有那美味的菜肴,唯一不同的是地点换成了外婆的新家。宽敞、整洁、漂亮,这一切使得外婆成了我们之中最高兴的人。看着孙子外孙们从这间房跑到另一间,又从另一间跑到了这一间,一边还嘻笑着,打闹着;看着女儿们在厨房里不亦乐乎地忙碌着,个个大显身手;看着其它的人舒适地坐着、谈着、笑着,外婆笑了,笑得很高兴,半天都合不拢嘴……这一切虽然尚未成真,但对外婆来说又是那么的熟悉。
又有消息传来了,并听说这次极有可能是真的。难怪最近外婆尤为高兴。真的希望外婆早日搬入新家,在新的世纪里尽快地实现梦想。无论新世纪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对于外婆,搬入新房就是跨入新世纪。
新世纪,外婆会搬新家。
《难忘的声乐比赛》
翻开挂历,发现没几天就要过年了。为了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长安区举办了“第二届小学器乐比赛”。我,做为我校乐队的鼓手和一队之长,从一进入赛场,心里就像一壶烧开了的水,上下沸腾,久久不能平静。
赛场上,各学校的乐队坐落有序,严阵以待,准备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按照大会赛程,我们排在第一组第二个。很快,轮到我们了。霎时,全场鸦雀无声。我的心像揣了个小兔子。我们表演的第一支曲子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只见指挥把指挥棒轻轻一点,悠扬的乐曲声刹时就在赛场上空回荡。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了一幅动人的画卷:烛光下,我得病躺在床上,妈妈端着汤药一勺勺地喂我,烛光映着她那饱受煎熬而显得憔悴的脸上……突然,曲子进行到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原来,该我上了。随着乐曲的节奏,我小心翼翼地敲了起来。就在这时,我一个漂亮的“串儿鼓”把全曲气氛推向高潮。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鼻子直发酸,真想痛哭一场。可我还是忍住了,偷偷瞧瞧别人,他们的眼里也闪着泪花……
终于,这首曲子演奏完了。我强忍着,一个“金豆”也没掉。我现在更不能掉了,因为下面是首欢快的乐曲《我学莫扎特》,而且我还是重要角色。
欢快的乐曲在大厅里回响起来了,使在场的观众和评委为之振奋。我越敲越来劲儿,心里也就不紧张了。曲子一个转调渐渐进入高潮。“眶—”我一个大吊拔,把全场人的精神全提起来了。看那些评委,一个个摇头晃脑,闭着眼睛,一手敲着桌子,一手握着铅笔,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别的队的队员俊愣楞地看着我们,被我这一锤震住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我这鼓虽然没你们小提琴、电子琴、长笛好听,可我的作用也不小!此时,全曲已进入尾声。在最后一个乐句,是我架子鼓手的大显身手的最后一个绝招,也是我为全曲最后一次造气氛,成败在此关键一举。我运足气提起精神,只听“咚咚咚唯—,四声巨响,全曲圆满结束。
赛场上先是一片寂氛没过几秋雷鸣般掌声像排山倒海一般响彻整个大厅。我放下鼓锤,和同伴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1990年12月15日!
《五十年前的一幅画》
墙上的挂历翻在1950年8月,应是月末,难耐的暑热似乎已经逐渐退去。署假里的成方街宿舍很静很静。我一个人在窗前独坐。那时的中学生根本谈不上有照像机,只有用笔留下那安闲的一刻。
挂历上方,党旗和毛主席的头像下,高举红旗的人潮如涌,表现了建国将满一年的人民对新中国创建者的无比祟敬和爱戴,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信心。
上边的窗户打开了,下边的大玻璃窗那么明亮,真是窗明几净,正好是读书时节。那时既不知道“抗美援朝”和祖国的召唤即将到来,也没想过,明年此时高考的紧张已经过去,即将与母校告别。
瓶子里插了几枝从复兴门外护城河边采来的野花,让书也添几分郊野的生气。那时的护城河边,绿树青草,空气清新,行人稀少,更难见到汽车。记得毛鹤龄先生带我们参观北大清华,回来时几个人从北大正门一步冰歇地跑到西直门,又沿着护城河跑回宿舍。
隔窗望去,是东厢的山墙和通往正院的门廊。墙上的粉画依稀。花格木雕虽不精细,却也让人不免想问问这里曾是谁家的宅第。西厢住着高一届的学兄,东厢住着低一届的学弟,正房住着我们同届的师兄弟。星期天的院子里,时有不大悦耳的箫声、笛声、胡琴声,伴着嘈杂和嘻笑。我在这里修理常坏的自行车,也是在这里学会下围棋。
门房是饭厅,主食是窝头,副食已不大记得。是谁偶尔买来一点辣椒糊,成了大家争吃的下饭“菜”,更甭说那可以为之打赌的花生米。饭菜虽不多好,在当时也算不错。现在我们都已老了,可还没听说谁因这伙食影响了体质。
思绪回到画面,我们生活了近两年的成方街宿舍—我们亲切的家,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五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
《墙围子》
快过年了,我去姥姥家。妈妈硬塞给我一大捆旧挂历让我带着,说是姥姥写信特别提出要的,要这些废画有什么用呢?
姥姥一见我扛的一大捆挂历,满脸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她小心地一张张掀着看,用手细心地抚摩着,简直比见到我都高兴。
姥姥熬了一大盆浆子,拿了把大剪刀,把一张张挂历细心地剪下来,让我帮她贴在炕围子上。我这才明白,原来姥姥要这些挂历只是为了贴墙围子。
过了一会儿,姥姥屋里可就“五光十色”了:肖雄对着姥姥甜甜地笑着;刘晓庆站在长城上高昂着头;富士山倒在了时装模特的脚下;娜威的冰天雪地,竟盛开着几朵郁金香;干早难耐的撒哈拉大沙澳边奇迹般地呈现出尼罗河的风光。
望着这墙围子,我忍不住笑了:“姥姥,您贴这些旧挂历干吗?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贴到一起了。”
姥姥抿着干瘪的嘴唇,露出青筋的手不停地摸摸张瑜的头,瞅瞅赤身裸休的小安琪儿,听见我问,姥姥喜地地说:
“姥姥一辈子没去过几次县城,晚上一个人怪闷得慌,让他们和我做伴。”
记得十几年前,姥姥为了把烟熏得黑乎乎的墙“美化”一下,不知从哪儿捡来了一大堆报纸,贴在墙上。每天,我就用铅笔头在报纸刊登的那些人物图片上截啊、画啊,觉得开心极了。
没过几天,姥姥不知为什么被揪到大队挨了批,大喇叭天天都哇啦哇啦地喊:“打倒XXX,”满屋子报纸被撕了下来,只留下一块块残片,露出漆黑的墙皮。姥姥挨了批回来,坐在炕沿上,盯着那墙发愣,眼圈红红的,胸前还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大黑字:“打倒XXX!”
后来我才知道姥姥的罪名原来竞是“用最高指示糊墙,而且蓄意丑化中央领导形象,任意涂抹”。万没料到,小小的墙围子竟招来了祸灾。
大地震那年,临建棚里实在是破得不成样子,妈妈提议糊层墙围子,可一时又找不到纸,报纸是万万糊不得的。哥哥二话没说,拿出他的小学、中学课本,当成了墙围子纸,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从此,我又站在那一页页课本纸前跟着哥哥念:“天安门,a,o,e。”用铅笔头在上边费力地写着“上下左右”,小小的墙围子,又成了我的启蒙课堂。
家里盖了新房,墙壁雪白,爸爸说贴层墙围子,省得日后白墙让烟熏黑了。妈妈买了JL张墙纸,上边都是些漂亮的小金鱼,在水草中不停地游着。我天天躺在炕边,紧贴着它们,仿佛自己也正在游啊游啊,进入了鱼儿的世界,到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那小小的墙围子里又蕴蓄着我童年的一切梦想。
墙围子,只不过是那么薄薄的一层纸,但却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它给我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欢乐。
从姥姥家回来,哥哥早已搬入新居,正在喜气洋洋地布置房间。妈妈说糊层墙围子,哥哥却坚决不同意再贴,嫌那花花绿绿太俗气,和满屋子“现代化”怎么相配?他说他和云英——我未来的嫂子已经商量好了去买壁纸,说那又千净又气派,看着也舒服。
看着贴在墙上的壁纸,瞧着哥哥脸上满意的笑容,我想起了姥姥那一屋子画,也许姥姥正在纳闷威尼斯怎么尽是水,人们出门可该怎么办?巴黎的街头有那么多汽车,怎么一辆大马车都没有?我那一辈子都没走出小小尚家村几次的姥姥正在进行她最远的一次旅行吧?
小小的墙围子在不停地变着,在姥姥眼里,在哥哥眼里,在我眼里,难道就是那么一层薄薄的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