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篱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03:20
《《菊花》元稹原文和翻译》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作者简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美丽的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描述的什么花呢?哈哈,很多小朋友应该都知道是菊花。
菊花可以在一年四季都开放,我最喜欢的是寒菊,因为在寒冷的冬天,菊花还能开的那么鲜艳又那么美丽。
菊花有大有小,颜色各种各样:有红的、紫的、白的、粉的、黄的……我最喜欢的是黄色,因为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金子在草丛中。
菊花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泡茶,我最喜欢枸杞菊花茶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有些地方用菊花包饺子,还有些地方用来做菊花糕。
我爱菊花,更爱它那顽强的精神。
《赏菊》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性情高洁,迎风傲雪,霜重色浓,她不仅姿色多异,而且可以入药。出于对菊花的偏爱我们组织了一次北海赏菊的大队活动。
晚秋的北海公园早己失去了她特有的苍翠,叶落了,草黄了,白塔静静盛立。秋风过处,湖面泛起粼粼微波。我们径直来到植物园。刚踏进大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菊香。一进展室,我们惊呆了,五颜六色的大丽花,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大有一派百花闹春的景象。看,这朵好似彩带飞舞,瞧!那朵多么象银珠合抱。啊!这一朵是龙爪挺伸,那一朵是倒卷吴钩。同学们几乎把语文课上学的词儿都用上了。
有的同学对菊花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不时地把那些绘声绘色的名字记在自己的本子上。也许平时看见的菊花太单调了,这里的菊花单就颜色就有好儿十种,有的颜色差别细微,简直让人识别不出来,如墨菊就有深紫、浅紫、淡紫等色。
当赏菊活动结束的时候,几位小诗人吟咏了他们的即兴之作:
一阵秋风起,琼岛草木黄。
青帝称明主,霜染菊花香。
霜染寒林天下秋,百草枯黄水悠悠。
冷香侵骨豪气在,迎风斗雪数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