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半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20:03
《《玛雅》读后感》
历时一个半月,看完了贾德名著三部曲之三《玛雅》。个人感觉,这本书是最精彩的一部,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部,也是我能理解的最少的一部。
先说说讲了个啥,从我的理解出发: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弗兰克写给前妻(不确定是否离婚,但肯定分局半年以上)的两封长信和一次见面对话,以及一次电话交流展开。
写作手法还是比较特别的,但也是贾德惯用的:嵌套叙述。即作者以第三者身份讲述一个第一人称的故事。所以在理解上,还是有很多弯弯。另外,如果说第一步《苏菲的世界》是哲学入门,那么这一部《玛雅》则是哲学深度思辨。虽然故事线总的来说是线性的,但是一方面是外国人名有点记不住,另一方面,很多对话其实体现着很多抽象的哲学观点,不容易理解。例如在斐济岛上,荷西与安娜的对话,其实我是和弗兰克一样懵逼的。
在前半段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弗兰克与壁虎高登的对话,很猎奇,很脑洞。“一个老年雄性灵长类与一个爬行类的对话”,乍一看还以为是弗兰克精神分裂了,实则是弗兰克的内心独白(壁虎会不会说话,我不去多想,毕竟小说嘛)。
在本书大部分时间里,是围绕着“意义”展开的讨论。而讨论的发起人,恰恰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研究生命,研究宇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者。就这样,几个唯物主义者就“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个人作为工科生,对于文中的辩论,看得还是很入迷的。我也经常思考意义这个东西,活着的意义,选择的意义等等。就如文中所说的,“宇宙大爆炸发生一百五十忆年之后,给它的掌声才响了起来。”我的理解,一个事物的意义,是需要有智慧去思考的,就例如宇宙大爆炸这件事,如果没有一个高级生命去思考这件事,那么大爆炸这件事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可知,所以可以说这件事就不存在。这就是“不可知论”。而你说生命的意义为几何?从古至今多少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而我认为,答案反而没有观点重要,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生命的意义,我觉得就是“思考”本身,人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我们发达的大脑就是思维的工具,老祖先制作工具,从而在进化树里我们脱颖而出。试想,如果没有一种生物可以站出来,洞察周围的一切,去思考“从哪来,到哪去”,那么其实整个世界就是“死的”,只不过是一堆堆有机化合物不停地复制罢了。所以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经历事情,就是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就是所有意义的本体。
摘抄一段经典文字:
人类或许是真个宇宙里,唯一拥有宇宙意识的生物。因此保留此一星球的生存环境不仅是全球的责任。它是全宇宙的责任。有朝一日,黑暗可能再度降临。而这一回,上帝的神灵将不再浮现于水面。
书中后段,提到很多次的一个观点“在我们眼前的现实之外,还另一个实境。当我死去,我并未死去。你们都相信我已亡故,但我其实还活着。不就后我们就会在另一个地方相会。你以为你在参加一场丧礼,事实上是在见证一次新生。除了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别的。我们只是转化中游荡的精灵。”不得不说,这个观点还是很震撼的,先不说一场丧礼是不是一场新生,也不去想你会不会和已故的人在未来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相遇。只说我们眼前的现实不是唯一的现实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我了解过一些量子力学的知识,我很支持多世界理论,当然,我没有任何的计算去证明,但是从先入为主的方式来看,我是比较偏向多世界理论的。这也能解释很多东西啦,比如你失去了什么东西,很伤心很难过很后悔。你这样想,在另一个世界(另一条世界线)里,你还是拥有者那个东西的,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你的经历,你的意义就是当下这样。这样也许会释怀一些吧。当然,要问我可以不以死去,去另一个世界追寻美好,呵呵,你是不是傻。要相信,你的存在必然是有意义的,很多事需要沉淀,需要在未来有观察者去思考,才会彰显意义和价值,假如你主动结束了生命,那么你将不存在,那么你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我个人是很反对轻生的,要好好活着,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而且请相信,你的存在,一定是某个东西的意义,而某个东西的存在,也是你的意义。正如,你看到了这段文字,就是你我存在的意义之一,对于没有看到这段话的人,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在剧情末尾,叙事主体从弗兰克释放出来,到了说描述弗兰克的人:约翰·史普克,这个人是作者的第一视角,类似于,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给小和尚讲故事的那个老和尚,不知这样说你懂了吗~~再举个例子,就是盗梦空间里的第一层梦境,弗兰克是第二层。本书中,存在两层叙事层。
以上就是我能看懂理解的部分,下面就是我没弄懂的地方。
主要集中在剧情后段,安娜和玛雅是否是一个人?安娜到底死没死?弗兰克穿越了吗?而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就是:小丑和纸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这几个问题,我没有直接的答案,更多的是猜测。另外,从《纸牌的秘密》到《玛雅》的人物故事是有关联的,而联系这一切的,或者说这一切背后的东西,就是小丑和纸牌。所以,要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就必须要弄懂小丑和纸牌的作用。所以,我打算后面有机会再读一读这两本书。
最后说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吧,首先我觉得还是安娜。因为最近滴滴打车不是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嘛,我在新闻里看到受害者是一个独生女,被那样残忍地杀害,其母看到女儿尸体一度晕厥。我的心其实很难过,我能理解作为一个独生家庭,父母对于子女离去的那种打击。正直花样年华,这世间的美好还没悉数体会,生命就戛然而止,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同时,对黑暗与邪恶,我表示严厉的谴责!回到主题,为什么是安娜,因为她发现和玛雅是一个人,其实是一种不好的事(其中涉及到很多没看懂的东西,原谅我只能这么说),而自己因为疾病,作为吉普赛女孩,“本世纪最好的弗朗明哥舞者”,不能跳舞;作为荷西的男朋友,两个人你侬我侬,而不能有孩子。对于女生来说,这事多么痛苦的一件事。然而,她还是离去了。虽然后面剧情来了个大反转,但还是被作者的描写打动了。另一个就是荷西,这个男人,在前半段中,我对他不是很有感觉,高冷,莫名其妙。但是后面和弗兰克的对话中,看出了那种西班牙地中海的忧郁气质,仿佛从蓝色的瞳孔中,有看不见底的忧伤,对于恋人安娜的离去,对于安娜和玛雅的羁绊,他无奈而坚强。怎么说呢,她和安娜是谜一样的两个人。最后一个人物就是弗兰克,其实书读完之后,我和他一样的懵逼,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当然这事玩笑话,弗兰克作为动物学家,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只不过女儿席拉的一场意外,让他夜夜借酒消愁,来到了斐济岛散心,才遇到了这么些人,这么些事,或许正是经历了这些,她和薇拉才能最后又走到一起。所以啊,这就是他们的意义。
哦,对了,突然想到个问题,席拉到底是约翰的妻子还是弗兰克的女儿?原谅我对于外国名字“脸盲”……
最后,贾德三部曲到此看完,收获颇多,更多的东西因为篇幅有限,也不再赘述。但那些没看懂的才是真正的精华,后面有时间再重头看一次。感谢老铁能看完我长长的文字,如果你没有看过哲学相关的小说,推荐先看看贾德三部曲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一部《苏菲的世界》,很适合哲学兴趣爱好者看,如果看完还有兴趣,可继续看后两本《纸牌的秘密》《玛雅》。对于前两本书的读后感,我在未来会抽时间补上。还有《巨人的崛起一》也会抽时间补上。
《美丽的威海400字》
威海的半月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半月湾度假村既美丽又舒适。这里有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到处有小鸟唱歌,花花草草也很漂亮。少了大城市的喧嚣,显得格外安静。您要是来了,准能流连忘返。而且这里的房子都是两层或三层的小别墅,里面的家具家电也一应俱全。房间也不少呢,有七八间宽敞又明亮,我选了间卧室躺了下来,感觉舒服极了。
午饭也很丰盛。到了威海当然要吃海鲜了,没错,桌子上全是各种各样的海鲜。有鱼类;有贝类;有虾类;还有大螃蟹。桌子上的鱼特别为小朋友准备的一点刺都没有,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贝类吃起来很有嚼劲,皮皮虾虽然难剥;但也是很鲜香。想吃螃蟹可没那么容易,要用工具剪开才能吃,不过吃起来真的是鲜美致极。
半月湾沙滩美丽又热闹。辽阔的大海一望无际,远处还有一座小岛;小岛上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再看看远处一艘快艇在海上飞奔着,不一会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没了踪影。半月湾沙滩上的浪花一遍遍地拍打着沙滩。大家有的在堆沙堡;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游泳;还有在享受日光浴,大家都惬意极了。
这就是威海半月湾,一个美丽的地方。
《臼打年糕》
每到农历十二月下半月,我们老家桐乡乡下,除了购置年货,还必定要打年糕。
说起年糕,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之后,整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因此伍子胥在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在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对自己的亲人说:“我死后,如果遇到饥荒,可在地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又起,城内没有粮食了,此时又是新年来临,乡亲们想到伍子胥的话,往下掘地,果真有糯米砖。这就是最初的年糕。伍子胥救了全城百姓的命。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从那以后,每年过年时都要做年糕。
臼打年糕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前一天,人们把糯米浸泡在水中,然后磨成米粉备用;把闲置了一年的石臼、石锤和蒸桶拿出来清洗干净,还要洗干净一块面板……
打年糕是技术活。首先是上粉。灶上用大锅大火烧水,锅上架一个木制蒸桶 ,蒸桶上尖下圆,底是通的,桶里底部有活动的竹蒸架,盖上蒸布。一人用大碗盛好粉,把粉均匀地撒入桶中,哪里蒸气大往哪里撒。没一会儿,整个屋子便热气腾腾了。慢慢地,粉上到了桶口。等最后一层粉熟了,两个身强力壮又富有经验的男人抬着蒸布,“砰”地一声把熟粉倾倒在石臼里。接下来便是锤粉团了,这得两人配合才能做好。“咚!”一个人抡起石锤砸下去,当石锤抬起来的间隙,另一个人迅速在手上揉点粉,把石臼中的粉团翻一个面,一手在石臼里撒点水,那人刚把手缩回,石锤又砸下来了……两人配合十分默契。锤粉团,翻粉团,这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干好,石锤不能砸在石臼上,否则石臼会碎掉的。石锤越砸,粉团越黏,渐渐地变成了一个Q弹的大粉团,伸手朝大粉团按下去,如果按下的地方能恢复原样,说明已经锤好了。
最后一步就是切糕。锤好粉团,两个人把大粉团搬到面板上,把大粉团按扁拍平,抹上蜂蜜水。最后,拿一根铁丝,把大粉团割成一条条年糕,为了增加过节的喜庆气氛,还会拿红颜料点几个红点或写上“喜”字。
看到我们走过去,爷爷会揪一截给我们吃。放进嘴里,既有蜂蜜的甜味,又有年糕的清香,甜而不腻,糯而不粘,Q弹Q弹的,回味无穷!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早餐变成了:糖炒年糕、油炸年糕,烤年糕……
虽然现在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年糕,可在我看来,怎么也比不上我们桐乡乡下的臼打年糕!
(小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 记
乡下爷爷家每年过年前都会打年糕。我最喜欢吃乡下的臼打年糕。
家长感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味越来越淡了。但从乡下每年如期而至的臼打年糕中还能体会到浓浓的传统年味。年年打,年年看,孩子倒也能把它详细记录下来了。
教师赏析
王宏杰同学的一篇《臼打年糕》唤醒了我们这一代人满满的童年记忆。在桐乡乡下,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每到年关,村村都会摆场打年糕,一打就是好多天。现在糕点五花八门,年关打年糕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了。因此,现在能吃上臼打年糕,已不只是吃一份糕点,更是品一份乡味。
小作者是个有心人,对打年糕的过程观察得细致入微,从打年糕前的准备工作到蒸粉、锤打、切糕,每一个步骤都描写得十分细腻,读着他的作文,脑海中便能浮现出打年糕的热闹场面。(沈春梅)
《与书为友》
“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起一辈子读。”疫情当下,许多未曾仔细读的书又轻轻抽出,许多未曾记住的书又细细品读……
漫漫长假中,我读了《史记》,历史的悠久、岁月的沉淀已使这书更加耐人寻味。母女两人人手一本,津津有味地读着,俨然两位“历史迷”。几个星期的手不释卷,让我深深爱上了阅读历史,为我的知识库又展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与我形影不离,转眼间,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整个童年。黄昏渐染,妈妈说道:“你出去帮我买袋盐,记得带上口罩。”
我嘀咕着答应了,还不忘揣本《儿童文学》。走着走着,到了楼下,我停止了脚步,两眼聚精会神地盯着书,两脚似乎也被吸住了,走也走不动。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忘买盐了,连忙放下书本,匆匆忙忙买了包盐,直奔电梯。趁上电梯的间隙,又拿出未看完的书。正看得入迷时,电梯开了,我想都没想就钻了出去。
这一钻不要紧,倒把人家吓坏了。一个阿姨对一旁的先生说:“这个小孩子怎么跟着我们?”他们一脸狐疑地看着我。这时我才抬起头,环顾四周,发觉自己走错门,戴着口罩的脸“唰”的红成了太阳,一脸尴尬地道了声歉,便急忙赶回家去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在我看来,就是知识——一生宝贵的财富。与书为友,我似乎身临战火斗争;与书为友,我似乎拥有金戈铁马;与书为友,我似乎与徐志摩徜徉在西边的云彩下;与书为友,我似乎与席慕容欣赏海边拾贝者的身影……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而阅读,则是心灵的旅行。此时,我并不能远去眺望大海,享受自由;但是,我却可以徘徊在书无穷无尽的海洋中,享受那无与伦比的愉悦!
【屠小丽老师评语】
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满屋子的童书,整个客厅都是你的天下,老师、同学们佩服你。在你的字里行间,大家都能体会到你对书籍的着迷。一次买盐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你阅读的如痴如醉。享受阅读,享受心灵的旅行,为你点赞!
《关于二年级中秋节作文》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
《快乐中秋节作文800字》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
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
《半月池之夏》
在壶山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景点,它就是半月池。它一年四季变换着迷人的色彩。在四季中,最迷人的要数半月池的夏日风景了。
沿着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我来到小池旁。半月池的形状像弯弯的月亮,池水清澈见底,一条条红色小鲤鱼在池中尽情地玩耍。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水葫芦,这儿可是小蜻蜓、水蜘蛛和小蝴蝶的家。半月池四周围着石栏,石栏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花鸟画。半月池上有一座历史悠久、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叫状元桥。传说谁走过状元桥,谁就能高中榜首。状元桥上的常春藤四季常青,象征着萃萃学子的蓬勃朝气。两头高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地立在桥头,日夜守护着美丽的半月池,真是劳苦功高啊!
半月池周围有许多树木,有槐树、女贞、石榴、枫树等。瞧,最吸引人的是半月池边上的那棵柚树。那棵树上结出了青青的大柚,像一个个穿着绿色衣服的顽皮孩子,把树枝压得弯了腰……大树底下是翠绿色的草坪,草坪周围还种着许多花儿,有红艳艳的月季,有黄灿灿的美人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真是蛇紫嫣红。花儿们争奇斗艳,为半月池平添了几分秀美。
半月池之夏可真美!它的绿树、它的石桥、它的池水、它的草地,组成了一幅和谐的大自然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