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王安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19:41:11
《大明掌门人600字》
他,与王安石齐名;它与商鞅争高下;他,救国于水火之中;他,整人时心狠手辣。
宁王府外的失魂落魄,紫禁城里的意气风发。观大明历史,他最为耀眼;看丰功伟绩,他当仁不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重用贤臣良将,关注技术人才。他本无力回天,却又创造奇迹,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他不是宰相,那已容不下他;他应是摄政,才能施展才华。
他不是庸臣,年年说皇恩浩荡,年年却是积弊如山。他像医者,明像病人,他妙手回春;明沉疴在身,他治,治不好,弃,弃不掉;明生,生不得,死,死不掉。昏昏者,只见其奇谈怪论,昭昭者又见其志在廓清。他,神敝于思虑之烦;他,力疲于担负之重。
万国仰大明天子,四岳拜太岳相公。他功高震主,他锋芒毕露。一个国家的命运,在他手中操持;万千生民的命运,在他手里改变。他一手撑天,他用尽心血,明迎来重生,明欣欣向荣。他环顾大名浩瀚疆土,他傲视天下万千苍生,他是最杰出者,他是不世之才。
夺情之事,违反礼教。身前风光无比,身后身败名裂。他一生为民,却背负骂名。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他为理想努力,为梦想奋斗,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曾经的神童,现在的首辅,他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孤独者。他是一心为国,只知鞠躬尽瘁,惟愿死而后已。他不是输给万历,他不是输给大臣,他输给利益,他输给制度。皇帝富有四海,四海民不聊生。视百姓为草芥,视官吏为仇寇。他为天下苍生,他为自己理想,他努力奋斗,他成功过,他失败过。他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悲剧。
他力挽狂澜,他还富于民,他道义沉沦,他痈疽附身,他身败名裂。
雄心大业浪淘尽,黄钟大吕戛然止。
他就是大明掌门人——张居正。
《行君子之道,赏君子之品800字》
王安石在变法时曾遭苏轼和司马光的极力反对,被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但是,王安石却在“乌台诗案上为苏轼求情,私下里也与司马光互相评赞。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中的君子和吗?
王、苏、司马三人交情的故事,映衬出一幅为数代文人所称赞的君子和同图。“和”是指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同”是指所追求的道路相同。王安石虽然追求的道路与苏、司马不同,但却没有因此一味的埋汰对方,而是互相认可对方的才能。所以,我们需要行君子之道,赏君子之品。
之道,在于庄明。所谓“庄”是说道路端庄,不另僻奚径;“明”是指君子追求的道路是光明的。人不一定生来就为君子,但君子的道路永远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喻头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就像陶渊明那样不欺于权贵,敢不为五米折腰的人,他不愿受黑暗官场的欺压,只为追求心中那光明的君子之道。与他一同走在这条庄明大道上的还有武大靖,被韩国队拉出赛场的他不屑于“以彼之道还于彼身”,而是用自己的实力赢下比赛,光明磊落。他们所追求的都是庄明的君子之道。
君子之品,在于济世。家国情怀,历来就烙印在数代中国人的骨子里,而文人墨客们更是将这种君子之挥洒得淋漓尽致。杜甫虽处境困苦,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呼告,辛弃疾曾登北固亭时抒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国之志。他们用一纸一墨,书写着他们为国为民的君子之品,而白居易,则是在用自己的努力,行君子之行。
君子之行,在于诚恳。白居易在京都时曾任大官,但变故使他被贬潮州,在见到潮州人民生活落后,奴化盛行后,他一改历任潮官“不做为”的风气废奴制、兴教育、促生产,让潮州从此变山水优美,经济发达的城市。白居易做官之诚恳,恰如行君子之行,美丽而大方。而白居易的君子之行,也印在着他的君子之品。
君子之风,向来被古代青年所推崇,他们寻君子之道,养君子之品,行君子之行,最终成就君子之风。当代青年当不甘落伍,更要走在时代前沿,做一名君子。
行君子之道,赏君子品之品。透过王、苏、司写的故事,似乎能体悟不少。
《行君子之道,赏君子之品800字》
王安石在变法时曾遭苏轼和司马光的极力反对,被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但是,王安石却在“乌台诗案上为苏轼求情,私下里也与司马光互相评赞。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中的君子和吗?
王、苏、司马三人交情的故事,映衬出一幅为数代文人所称赞的君子和同图。“和”是指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同”是指所追求的道路相同。王安石虽然追求的道路与苏、司马不同,但却没有因此一味的埋汰对方,而是互相认可对方的才能。所以,我们需要行君子之道,赏君子之品。
之道,在于庄明。所谓“庄”是说道路端庄,不另僻奚径;“明”是指君子追求的道路是光明的。人不一定生来就为君子,但君子的道路永远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喻头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就像陶渊明那样不欺于权贵,敢不为五米折腰的人,他不愿受黑暗官场的欺压,只为追求心中那光明的君子之道。与他一同走在这条庄明大道上的还有武大靖,被韩国队拉出赛场的他不屑于“以彼之道还于彼身”,而是用自己的实力赢下比赛,光明磊落。他们所追求的都是庄明的君子之道。
君子之品,在于济世。家国情怀,历来就烙印在数代中国人的骨子里,而文人墨客们更是将这种君子之挥洒得淋漓尽致。杜甫虽处境困苦,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呼告,辛弃疾曾登北固亭时抒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国之志。他们用一纸一墨,书写着他们为国为民的君子之品,而白居易,则是在用自己的努力,行君子之行。
君子之行,在于诚恳。白居易在京都时曾任大官,但变故使他被贬潮州,在见到潮州人民生活落后,奴化盛行后,他一改历任潮官“不做为”的风气废奴制、兴教育、促生产,让潮州从此变山水优美,经济发达的城市。白居易做官之诚恳,恰如行君子之行,美丽而大方。而白居易的君子之行,也印在着他的君子之品。
君子之风,向来被古代青年所推崇,他们寻君子之道,养君子之品,行君子之行,最终成就君子之风。当代青年当不甘落伍,更要走在时代前沿,做一名君子。
行君子之道,赏君子品之品。透过王、苏、司写的故事,似乎能体悟不少。
《春节》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想起王安石的这首诗,我的"脑海”总会出现种种欢声笑语,总会让我又想起那快乐的节日-春节。
春节,要准备贴窗花及对联,要准备过年吃的小零食,以及包饺子的一些用料,还要准备些压岁钱和小孩的玩具。
当奶奶贴对联时,一转身,一个贴完贴另一个的时候都掉了,结果爸爸妈妈都去帮忙了,就连最小的弟弟也要帮忙,对联贴完了。奶奶和妈妈又开始准备中午要吃的菜,各种菜品,色香俱全。现在回想一下还是很美味。
旁晚,我们要准备包饺子。和好面、擀出饺子皮,放上香香的肉馅,弄出花边,放到菜板上。一个一个包出来后,再放到大锅里煮熟,一锅香香的饺子就可以吃了。
在吃饺子之前,我们要等一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呢?那就是放鞭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爸爸和爷爷分别把他们要放的鞭炮摆放好,谁也不会妨碍谁。然后爷爷点着马上就跑,爷爷放的是烟花,五彩缤纷、炫彩夺目好不耀眼。爸爸放的是一节一节的鞭炮特别响。在这一瞬间,就好像是烟花把人们的烦恼带走了并随着烟花消散。
今天的欢声笑语是春节带来的,这也预示着这一年都是平安顺遂的。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江上》王安石原文赏析和翻译》
江上
王安石 〔宋代〕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必考名句】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译文】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注释】
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赏析】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香岁月:我的阅读之旅》
王安石曾发“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贞白也曾叹“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建也曾感“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在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我轻轻翻开一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时候,书籍是我最好的伙伴。每当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我总是瞪大眼睛,沉浸在那些奇妙的情节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自己阅读,探索书中的奥秘。
记得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小王子》。书中的小王子独自旅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他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和生命的意义。从那以后,我对阅读的热爱更加深厚了。
上了小学,我在书的世界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感受到了世间的冷暖与悲欢。《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让我热血沸腾;《西游记》里的奇幻冒险让我心驰神往;《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我黯然神伤。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我读过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等。每一种类型的书籍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读书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还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不自觉地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与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有时候,我会因为一本书而感动得落泪;有时候,我会因为一本书而笑得前仰后合。
阅读也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感受,互相推荐好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我相信,在书的陪伴下,我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家乡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也道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不管是守在边界的军人,还是远在海外的学者,都会在这重要的日子中,放掉手上的工作,回到家,与家人团聚,与朋友叙旧。
在中国,各个地区过年的方式也不同。比如说北方吃饺子时,会在里面放钱币,谁吃到,谁就最幸运,南方呢?当然是吃年糕啦,所谓“步步高升”。
在除夕的晚上,客厅中,爸爸和伯伯叔叔们,坐在茶室里喝茶,妈妈和伯母婶婶们,在厨房中准备着美味佳肴,小孩子们则是在外面跑跑跳跳放烟花。
等到开饭时,桌上鲜美的菜品就连飘在上面的热气都十分诱人。大家坐在桌上,享用菜品时也不忘拿起酒杯敬酒祝福,小表弟站起身,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道:“我把这个年都装肚子里啦!”随后满意地打了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把一整年想说的话都淹没在笑声当中。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上好看的衣裳去拜年。长辈坐在木椅上,小孩们要接龙关于年的诗句才能拿到红包,其中也是笑声不断,来了波头脑风暴。
晚上,我们家有一个习俗,会把大木头围成一个圈,把小木柴堆在中间,再点上火,做成火堆。
把大长条的木头摆在旁边,大家围坐在木头上,迎着明月,我站起来打趣道:“这才是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呐!”大家都望着月亮,一声不吭。
两只鸟腾空飞向月亮,我看着周围的一切,真希望时间停在这一刻便好了吧!
春节应该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吧!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王安石原文和翻译》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 释
“百亩”句:句出刘禹锡《再过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白道:洁白的小道。唐人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山桃”句:语本唐人雍陶《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为谁”句:句出唐人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译 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赏 析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境怅静悠,含蓄有味,令人回味。词的上片写自己寓居的环境,表现词人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高情于景,词人对生长在寂寞环境中的桃杏发出深沉的慨叹,寄托着自己内心的惆怅与不平。
上片中作者写到寓居的环境有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百亩中庭半是苔”,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说明这里已经很久没人来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无暇打扫干净,烦事扰身,从侧面表现出由以前的门庭若市变成现在的无人问津,门庭冷落,显出几许苍凉和寂寞,营造了一种凄凉氛围。“门前白道水萦回”,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如此优美、清闲的环境,本能吸引很多人来访,但是并没有人来,可惜了如此美景无人观。“爱闲能有几人来”,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这是从正面描写凄清的场面,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也从侧面说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两个知音懂得他此时的心情,希望他们能和自己分享这美景,可惜就是没有知音。
下片,“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静,山上的桃花开了,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春天这里本该非常热闹,但现在如此寂静,桃花和杏树都无人观,孤独地伫立在春天里。此句从侧面突显出这里的寂静和苍寥,衬托出环境的落败。“为谁零落为谁开”,山里的桃花已经开放了,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再美又有什么用,哪里会有人来这里欣赏呢。这小园风情景物,寓意颇深。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法”,其中酸苦,用“为谁零落为谁开”之问也十分贴切吗。这里词人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也像它一样孤独,没有人问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环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嘘。这首词以问句结束,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
这首词深刻地向我们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独寂寞,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是孤身一人,没有知音。尽管如此,王安石还是用写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寓情于景,对山中的美景颇为喜爱。总的来说,《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达出他晚年“人走茶凉”的寂寞之情,此情颇为深沉、悲凉。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描绘江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清平乐》 《浣溪沙》 《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王安石原文和翻译》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注 释
伤春怨:词牌名。全词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伤春怨”词牌只有王安石这一首词传世。
打:拍打。
阴:树荫。
不道:不堪,无奈,不料。
祝:祝祷。
且:暂且,姑且。恁(nèn):这么,那么,如此。
译 文
春雨拍打着江南的树木,一夜之间催开无数花朵。花期过后,绿叶繁茂,逐渐形成巨大的凉荫,树下有来往的游人踏出一条归家的小路。
我和你相逢的地方,无奈即将是暮春时节。花事已残,我端起酒杯向东风祝祷,请你暂且不要让春天就这么匆匆离去。
赏 析
此词表达了词人不愿让春色归去的惜春恋春之情。上片主要写春景。首先出场的是调皮的春雨,只见它不住地敲打花树,接下来便有了“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的美丽景色。上阕纯写春景,但写景中已露惜春之意。下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回想起与好朋友曾经相逢的地方,心中自然欢喜,但可惜的是赶上暮春时节百花凋残,不免有些失望,甚至有了点点忧伤,所以借“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抒发了惜春之情以及留春之意。全词寥寥数语,便将伤春和送别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惜春的同时又巧妙地表现了自己对离人的挽留之情。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将伤春与送别的主题结合起来表现,在惜春的同时巧妙地表现了对离人的挽留。全词写出了江南暮春烟雨迷濛的景色,衬托出作者与友人相逢将别时的情景。通篇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江宁元丰间,尝得乐章两阕于梦中,云“雨打江南树(以下略)”。其二云:“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鞭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带草。泪痕都榅了。”据此,此词为王安石梦中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王安石原文和翻译》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宋】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释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粱、陈、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称为“帝王州”。
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冠(guān):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古丘:坟墓。
恣(zì)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槛:栏杆。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 文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抔黄土,被历史遗弃。
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历史旧事太过遥远,没有必要继续探寻下去,不如早点回头看看。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赏 析
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不堪回首的。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下片写登楼览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惆怅。作者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心情难平。王安石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然而由于守旧派的阻挠,他心愿未遂,又心有不甘。“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意思。从南北朝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滕王阁诗》:“槛外长江空自流。”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
这首小词允分体现王安石词的艺术特点。王安石以诗文大家著称,词作不多,但风格高峻,能“一洗五代习”(刘熙载《艺概》)。他在开拓词的题材和以诗入词这两个方面给后人以影响。王安石的以诗入词,不仅在于让词具有与诗同样的言志咏怀的内容,而且在词的创作上也借鉴了诗的某些方法,即以这首《南乡子》而言,其吊古咏怀的内容就是王安石诗中常见的题材。这首词下片结句两用唐人诗句入词,俨然己作,也正是王安石诗中常用的手法。由此可见,王安石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也占据着一席地位。
创作背景
王安石自从少年时期随任江宁府通判的父亲到金陵后,王安石便与金陵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踏上仕途离开金陵之后,他也时常思念虎踞龙盘的钟山,风光旖旎的江南。晚年当离开了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后,他又把金陵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金陵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金陵的历史风云牵动起他的情思,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寄托兴亡之感的作品,这首《南乡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关于此词的作年,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定于治平四年(1067)前后,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定于治平元年(1064),皆在变法之前。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