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不自量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37:43
《不自量力儿童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可以多看一些成语故事,积累一些成语典故,快一起来看看不自量力儿童成语故事吧!
不自量力儿童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故事: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儿童成语故事
胶柱鼓瑟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成语“胶柱鼓瑟”的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
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
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不自量力儿童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的蚯蚓初一作文》
不自量力的蚯蚓初一作文
不论你相不相信,蚯蚓却始终自认为自己的祖先与大森林里的大蟒蛇的祖先是远亲。不幸的是蚯蚓的祖上不懂得优生优育,才会让蚯蚓退化到了现在这个模样。
蚯蚓经常为居住在肥沃的大地里面为而自豪,或许是由于人类管蚯蚓叫“地龙”。快听,人类都把自己叫“龙”啦,而大蟒蛇也只不过是一条“小龙”。这简直太令蚯蚓欢欣鼓舞了,蚯蚓经常这样想。
尽管这有些自吹自擂,但的确是一个自我抚慰的好方法。时间一久,蚯蚓养成了个毛病,每天快睡着以前都会这么跟自己说几遍“我是地龙”,否则肯定会失眠的。
后来,这条小蚯蚓渐渐长大成人了,它看到自己的身长不足四十厘米。不过已经是蚯蚓家族里最长的了,于是放弃了和大蟒蛇一较高低的想法,、把期望全都寄托在下一代蚯蚓身上。
蚯蚓宝宝降生了,为了继承先祖的遗志,小蚯蚓每天都热衷于锻炼身体,不辞辛苦地往返于泥土之间。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小蚯蚓对于先祖的遗训并不感兴趣,它非常喜爱无忧无虑而且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小蚯蚓喜爱泥土,热爱自己的生命,怜爱自己的身体。只有光滑细小而且非常柔软的`娇躯才有可能在泥土里快乐地活动。
小蚯蚓勤奋地工作着,它想把自己的家建设得松软舒适一些。不幸的是,有一天,一只大公鸡彻底打破了小蚯蚓的幸福生活。
事实是这样的,小蚯蚓刚松完了土露出头喘口气,它的头刚钻到小草的根部,没有料到,被一只目光锐利的大公鸡看到。那只大公鸡飞快地扑了过来,低头就朝小蚯蚓啄去,幸亏小蚯蚓平常训练有素,身手敏捷,赶紧钻到泥土里去了,躲过了一难。
小蚯蚓惊慌失措地钻到泥土里,简直心都碎了:“我是一条益虫,那只可恶的大公鸡,竟然想把我吃掉!”
小蚯蚓想到这里更难过了,眼泪止不住地向下流。听到了小蚯蚓的哭声,有一只老蚯蚓缓缓爬了过来,它把小蚯蚓的眼泪擦干,安慰道:
“好孩子,不要再难过了,在现实世界里就是这样的,因为咱们太弱小了,因此才会被其他动物欺负,甚至被它们吞掉。假如咱们蚯蚓是强大的,就不会再有人敢来进攻咱们了。”
小蚯蚓又想起了先祖的遗训,“假如我是一条大蟒蛇就好了。”小蚯蚓不胜感慨,今天它终于理解先祖的良苦用心了。
自从那一天起,蚯蚓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它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不受到危害。它想像大蟒蛇那么强大。
一天,在一棵无花果树底下,蚯蚓有幸看到了脑海里的英雄一一大蟒蛇,大蟒蛇正在无花果树下睡大觉。蚯蚓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有蟒蛇那么粗大,于是躺在大蟒蛇的旁边,使劲伸长自己,但是因为用力太猛了,一下子就把身体给伸断了。
不幸的小蚯蚓,不仅没有变得像蟒蛇那样强大,而且还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不自量力的蚯蚓初一作文】
《描写不自量力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不自量力?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4个关于描写不自量力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
[投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以指挠沸] 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蜻蜓撼石柱]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若卵投石]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隔屋撺椽]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隔壁撺椽]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同“隔屋撺椽”。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蚍蜉戴盆]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布鼓雷门]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蚍蜉撼树就一定是不自量力吗?1100字》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这似乎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了,它代表了一种渺小生物的眼界与胸怀之狭隘;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探索之匮乏。对于自身认识的缺失与对于自身力量的过度高估,导致了无缘无故的傲慢与不自量力的挑战。但是,蚍蜉撼树就一定是不自量力吗?
蚍蜉撼树代表了一种雄心。蚍蜉是一种微小又微小,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虫子了,不用论那单薄的身躯;也不用论那丑陋的外表;单单是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就妄想撼动一棵参天大树,实属痴“蚍”说梦,痴心妄想。但这样一个渺小的生物,却拥有撼动大树的雄心,不得不说是令人诧异的,而缺乏这种雄心的我们,竟又反过来嘲笑它,并无一点愧疚。这样想来,便又有种自惭形秽,自愧不如吧……可能您会说:对,它是有雄心,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呀!这所谓的“雄心”,不才是痴人说梦,做白日梦吗?回溯人类发展史,不正是靠着这一点又一点的“雄心”——或说是敢于想象与实践的心吗?回溯历史,为了抗拒当时甚至现在都棘手的癌症,居里夫人靠着这股雄心发现了镭;为了能够留住转瞬即逝的声音,爱迪生靠着这股雄心制造了留声机;为了使文字的流传更加便捷,毕昇靠着这股雄心改进了造纸术;为了让人可以飞翔于蓝天,万户靠着这股雄心进行了那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烈尝试……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难以拥有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蚍蜉撼树代表了一种气概。试想一下,当愚公面对那两座巍峨矗立的太行,王屋之时,他是怎样的?当赵子龙面对势如洪水的曹军之时,他是怎样的?当邓世昌面对日本那支更加先进的舰队之时,他是怎样的?当“八百壮士”面对人数与装备差距拉开多少倍的日军之时,他们是怎样的?当黄继光面对如死神般的枪口之时,他又是怎样的……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而蚍蜉在面对着这项不可能的挑战时,它也依旧昂首挺胸,迈步向前,冲向那棵树,即使头破血流,也誓不后退。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气概,怎又可以以不自量力而一概论之?
蚍蜉撼树仍代表了一次团队力量的觉醒的开始。也许你认为一只蚍蜉的死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蚍蜉有另一个优势,那便是数量,你只看到了一只蚍蜉的努力,但是你见不到也难以见到一堆,一群,一窝,一穴,一世界的蚍蜉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当一只蚍蜉死后,当一群蚍蜉发现了它的死,当一穴蚍蜉发现了它的死,它们会坐视不理吗?也许会,但当他们一同尝试后会发现:只要有足够多的蚍蜉,这棵树一定会被撼动甚至被推倒的!当它们真的集结了足够多的蚍蜉来撼树时,你还会说这是徒劳了吗?你还会说这是不自量力了吗?你还会说第一只蚍蜉的尝试是微不足道了吗?“弱者的个体仍旧是弱者,但当足够多的弱者集结在一起,便可以与强者抗衡”。
言语至此,蚍蜉撼树就一定是不自量力了吗?
《笔杆和笔芯》
“喂!不自量力的东西,你竟敢还嘴!”
“谁不自量力了?你算什么?”
有这么一天,笔杆和笔芯终于吵了起来,闹得不可开交。它们俩原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别的朋友看到了,都十分羡慕它们,可今天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吵个不休。
“哼!瞧你一身黑不溜秋的,难看死了。”笔杆不屑一顾地说。
“你好看吗?一身花花绿绿,俗气!”笔芯不服气地反驳。
“什么?你竟敢这样骂我!”
“你能骂,我为什么不能!”
“我为主人有你这种脏东西感到难过。”
“但是我比你有用多了,别看我一身黑,却比你有用,你外表好看,有什么用啊!”
“你,你等着瞧,咱们各走各的!”笔杆气得肚子都要炸了。
“好,那我走了。”笔芯说着,离开了笔杆。
笔杆为了争口气,提起精神,在纸上比平常更加卖力的移动着,当它回过头来,想欣赏自己的杰作是,却惊呆了:纸上之留下一行行白色的印记,竟然没有写出一个字。
笔芯差点没笑破肚皮,一蹦就跳到了白纸上,说了声:“看我的吧!”笔芯一用劲,只听见“啪”的一声脆响,笔芯断了。
笔芯和笔杆不注意团结,相互贬低对方,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导致分手,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不自量力的故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 “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 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 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 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