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林徽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6:10:55
《纯灵白莲——林徽因作文600字》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莹莹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连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林徽因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欲望要读它。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很有诗意。翻开书后却发现这本书隐约有些枯燥。但出于好奇心,我耐心看了下去。我真正开始读后却发现这本书其实很吸引人。 这本书讲的是林徽因的一生经历。林徽因是个轻灵的女子,这让许多人称她为“白莲”。她的确如白莲一样纯净,使得三个男子对她一见钟情。她一生经历了三场爱情。但只有徐志摩才是她真正爱的人。她们在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但只可惜最后却演化成了一场康桥绝恋。既然选择华丽转身,就不该深情回眸。就像徐志摩离开康桥之时,说过那么一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的一生在别人看来是复杂的,但在她自己看来确是平淡的。简单的度过一生,然后微笑着离开。她永远是那朵纯净无尘的白莲,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都丝毫不影响她清雅的姿态。 林徽因的诗集里说过这么一句: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使是的,林徽因走时并没有带着悲伤。她和我们一样来过人间,又匆匆的离去。所有的故事,都像落叶一样随风飘散。化作风尘也好,化作秋红也罢。就像书中说的:挥手诀别,笑看春风,不忘留下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就这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来时没有顾虑,走时没有遗憾。“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想必,林徽因也是默念着她的诗歌走的吧。
《林徽因传读后感》
允我预支一段如莲时光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院子里温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使她众人公认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则需要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带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诗,亦如此。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1933年的秋天,那个如白莲般圣洁的女子写了这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这首诗深深感动,纵是这萧瑟之季,亦没有秋风秋雨煞人的悲伤。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宴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走过庄周梦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场离合梦幻的交变。对于季节交替,随意更迭,林徽因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对过往低头,所以她喜欢怀旧,却不会沉迷。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也许我们应该留她更多的祝福。无论她飘至人世间的哪个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岁岁逢春。
事业上的成就让更多人对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娇柔女子,她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情冷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总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她是许多男子梦中的红莲,没有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更没有让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流年。于是这个美好的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她却苍翠依旧。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相约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度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分离。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白雪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雨季,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给爸爸的回信》
亲爱的爸爸:
这封信让我想到了林徽因的父亲,她的父亲和祖父对她影响很深,挺佩服林徽因,《林徽因传》是我反复阅读并吸取能量的一本书,因为我从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希望能不断的追随她的脚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意味着适应一种新的生活,在真正的大学体制里,我意识到了,真正的自律很难,真正的自律,是在忍受一系列外部诱惑的情况下,而保持内心的坚定的一种意志。朋友的影响真的很大,和懂玩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是愉快而舒适的,但是安静下来,又会让我觉得空虚难受,毕竟前两年来,忙碌是常态,让我觉得充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最近看的《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一定要跳脱舒适区,去创造和发现任何有挑战的事,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进步和成长。学会管理时间,驶向成功的火车的车柄在自己的手中紧紧握着。
父亲提到了自然,我和父亲的观点一致,人们总想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产生砍伐,滥杀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只是希望证明“我比自然强大”罢了,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6分钟快速了解地球完整成长史”的记录片我看过了,在广袤的宇宙里,那一刻,让我真正看到了人的渺小,人类的历史仅仅只是几十亿年的一瞬罢了。父亲说“正是因为看到了渺小,才能使之强大。”是啊,林徽因也是渺小的,但是她的执着,她的无私,却是强大而能给予我们力量的。
我最喜欢我们课程中的思政课,因为我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多的是汲取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这次抗疫英雄,耳熟能详的——钟南山,他为什么会成功?一是专业性、二是无私、三是坚持。我也希望能成为一个为社会贡献的人,我们从社会孕育出来,需要走到社会中去,不断坚持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因为保有孤独,才能内心清醒,因为享受孤独,所以专注优秀。
女儿 龚雯萱
2020.9.20
《放风筝》
林徽因说过:“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温暖的阳光,和熙的春风,花在枝头笑,鸟在枝头叫……这正是人间最美四月,也是我们孩童在草地奔跑、撒野、放风筝的好时节。
这天,微风习习,阳光正好。爸爸妈妈也带着我和弟弟来到森林公园放风筝。一走进公园就看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远远望去就像是给大地母亲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深深呼吸一口,连空气也带着青草的香甜。这时的草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放风筝的大小朋友。远处的一个小男孩正牵着一只三角形的风筝,一边跑着一边笑着,旁边他的爸爸妈妈也跟着乐得合不拢嘴。近处的两个小男孩也正准备把他们燕子风筝送上蓝天,只见他们一人举着风筝,一人拉着线往前跑,随着一声“放”,他们的“小燕子”就凌空飞起来了,一旁拿着蝴蝶风筝的小女孩也跟着欢呼起来:“太棒了,飞起来了……”。我的目光也跟着燕子风筝往上移,“呀!天上飞着的风筝可真不少!”那边一只凶猛的蜈蚣风筝在慢悠悠地爬着,这边一只红色金鱼风筝正摇曳着尾巴欢快地游来游去,最高处好像是一只凤凰风筝,五颜六色的长尾巴好像挂在天边的彩虹,美丽致极。它们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向下,时而翻着跟斗时而随风起舞,它们好像谁都不服输,都在各自暗暗较着劲儿,非要较个你低我高。
看到这情景,我心里早已按耐不住,迫不及待地拿出我的老鹰风筝,我给它取了一个相当威武的名字“神鹰1号”。我学着刚才小男孩模样,左手拿着线轴,右手举着线,让弟弟举着我的神鹰1号,跟着我的身后跑起来,在我自信满满的大喊一声“放”后,我的神鹰1号只是翻了几个跟头,然后一头栽到了地上。我和弟弟反复试了几次,可是神鹰1号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怎么也飞不起来。而我也累得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地,无奈只好向在一旁的爸爸求助,爸爸笑着说:“你得逆着风使劲往前跑不能停,当你觉得线紧了就继续放线,线松了就继续往前跑几步”。我掌握了这些“要领”后顿时来了精神,再次让弟弟举着风筝,我拿着线往前跑了几步,只听爸爸一声“放”,我拼命的往前跑着,心里记着爸爸教的方法放线,这时耳边传来了弟弟欢呼雀跃地喊声:”飞起来啦,我们的神鹰1号要飞上天啦……”我回头一看,我的神鹰1号果然正在摇摇晃晃慢慢上升。我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心想在这关键时刻,可千万不能掉链子啊!我手里紧紧的抓着线,心里牢记着爸爸教的诀窍:“紧了松,松了跑”。再回头看,神鹰1号已越飞越高,高过了树梢,高过了小鸟,飞到了云端。看着这只在天空翱翔的雄鹰,我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风筝线吹断了,眼看着我的雄鹰1号被吹得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然后变成了一个黑点消失在天空中。我的心情一下就从晴天转为大雨,妈妈见状忙安慰说:“不用难过,你的雄鹰1号应该是去执行风婆婆交给她的秘密任务了”。
我垂头丧气的来到爸爸妈妈身边,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再顺势往后一躺,看着那些朵朵白云之间飘着的五花八门的风筝,慢慢地我竟然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我梦见自己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自由自在地飞在天空,与小鸟说笑,与白云玩耍,满太空寻找我的神鹰1号……
《艺术人生》
林徽因,“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她,是一代才女,一个传奇;她,不仅仅是功勋卓著的建筑大师,也是柔情似水的诗人。费慰梅说:“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是的,林徽因以自己传奇的一生向世人说明,热爱生活是一门艺术!
林徽因的人生艺术有三。
其一:对建筑的炽爱。 父亲林长民带着她在欧洲游历时,在绘画中,朋友黛丝带着徽因敲开了建筑科学的大门。渐渐地,徽因被生活中一栋又一栋的建筑迷住了。而在黛丝对中国建筑的迷恋中,徽因慢慢地发现,以前生活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建筑中竟然蕴藏着这么多的美。 1924年,林徽因同梁思成一道赴美攻读建筑学。从生活中萌发的关于建筑科学的种子,已然在她心间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虽然学校建筑系中不收女学生,但她坚持不懈,注册在美术系,选修建筑学。她克服重重困难,只为梦想之花绽放!新中国成立前,她两人为保护古建筑,不辞劳苦,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每到一处,她总是亲自考察,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对祖国的热爱对待每一栋建筑,她的足迹布满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不仅如此,她帮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天书《营造法式》的解读与《中国建筑史》的撰写。她用她瘦弱的身姿,完成了中国建筑科学现代化的转变;她用她过硬的知识,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建筑的认可,她用她的力量,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科学基础。林徽因为中国建筑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二:对文学的追求。
在徐志摩的引导下,林徽因走上了文学之路。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起来仿佛一股股暖流,缓缓从心田流过,温暖人心,美好而恬静!道尽了爱的甜蜜,温馨,无私。在这首诗里,生活中最最普通的景象,如云烟、晨星、雪等,都被她烙上了爱的印迹,俘获了多少读者的心!“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好似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一种关注生活的文学气息弥漫开来… 在《中国建筑史》中,林徽因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匠心独具的风格将枯燥的理科说明文变地清新自然,活泼灵动!参加了新月社后,林徽因也先后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其三: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胡适说,林徽因是一代才女。这个才,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方面的出色,也不仅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出名;这个才,不仅仅是才高八斗,才貌双全,更是才高识远,德才兼备,才高行洁。
1935年,在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会上,凭着对建筑科学的执着,凭着对祖国建筑文化的炽爱,凭着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希冀,林徽因拍桌而起,指着时任的北京副市长大叫:“你把古董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在这样一种义愤填膺的心境下,徽因的病急剧恶化,而她,凭着自己的傲气,拒绝吃药,拒绝救治,终于在两年后离世。 林徽因用自己的死亡,来向世人敲响保护国家古建筑的警钟;她用自己的生命来呼唤世人对国家古建筑的保护。 她关注当下的人文情怀、关注未来的科学精神,促使她所有的生活都在为建筑而奔走、呼告!她,是为建筑而生,带着对建筑的无限挂念、担忧,就这样,为建筑耗尽毕生心血,为建筑而死。
在林徽因艺术的一生中,对生活的热爱,科学与人文,理智与冲动,冷静与善感,都有着完美的体现。她,不仅仅有着修女玛丽•尤肯达关注当下、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也有博士恩斯特•施图林格关注未来、造福后人的科学精神!科学与人文这看似对立、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于一人身上,经过生活的催化,不但没有剧烈膨胀而爆炸毁灭,反而产生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个体,为世界贡献出巨大能量!
可见,科学与人文来自于生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中的变化。
林徽因的一生,是一个说不尽的传奇,一种道不尽的艺术,向林徽因致敬!
《亲爱的,拿什么去爱你》
一直很喜欢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喜欢他们对中国建筑学热忱的爱,更喜欢他们展示出的中华文化的魅力。总是盼望着去他们的故居看看好让自己离他们更近一些,离中国之魂更近一些。可是,当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的消息传来之时,这一切都粉碎了!
痛心,痛心。心痛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拆除梁林故居?”其实无需再问,自然是为了城市化,现代化?说的在直白些,那便是巨大商业利益的趋势。可是,什么是城市化,现代化?难道处处林立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就是现代化了吗?不,绝不是!要不然怎么会有地方拆巨资来打造“文化古都”呢?诚然,城市化有利于发展,而科学技术又大力地推动了城市化。但是城市化也并不是对古代文化的否定。这就好比是将平房巷道建成了漂亮宽敞的别墅洋楼。居住条件.生活条件自然得到了改善。可是也不能因此让住在里边的人也变成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吧。其实,科学技术就是帮助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阶梯。能够支撑.主导社会发展的的终究是人文精神,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人们幸福的活着。
可是,当名人故居一个一个地被拆除的时候,精神上的丰碑也随之轰然倒塌,我们不幸福;当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被他国申为文化遗产的时候,尼罗江里德那个忠贞不屈的灵魂咆哮的时候,我们不幸福;当大街上的圣诞树.平安果被人一抢而空,而过年回家欢度春节时只喊无聊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幸福?相思的红豆比不过甜腻的巧克力,“之乎也者”没有“ABC”洋气,咖啡厅比茶道馆高雅……
当科技的列车载着人们一路狂奔向现代化,当一片片原野变成一幢幢高楼,当一个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化身为车流拥堵的城市,亲爱的泱泱中华,我拿什么去爱你!亲爱的华夏精神,我拿什么去爱你!
《在心中修篱种菊》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刻意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大概,人也像是一坛佳酿,只有保持心境清丽,保持一份波澜不惊,才能愈久弥香吧!在心中修篱种菊,在车马喧嚣中也能守一份平静。
每个人升华自我内心的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或许是水流任急境常静,或许是花落虽频意自闲,或许是午后四时的那杯啤酒。新井一二三是用中文创作的日本女作家,她书写对中文的热爱,也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在这快餐时代,她却能用一种慢活态度,写下让读者着迷的种种。她一天生活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指针走到16时与丈夫饮一杯啤酒。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啤酒,注满高脚玻璃杯,看着气泡从杯底缓缓上升,然后一口气喝下冷冰冰碳酸十足的液体,感觉它渗透到五脏六腑。人活着就为了这一刻,让自己喧闹焦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提笔创作。因为心境苍凉,所以笔风清浅。我想,喝了午后四十啤酒的新井一二三本身也成了一坛佳酿了吧。
海德格尔说:人安静的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新井一二三静静的喝着啤酒,感受诗意的创作,纳兰容若静静的忠于内心,感受诗意的黄昏。
心要像片海,生活才会像大海。纳兰容若就是心田如海的人。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东风,彻夜梨花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容若看似写景,实在写情。毕竟不同于花谢花开循时轮回的植物,感情这东西一旦错过花期便很难再有第二季。看透以后,纳兰容若心境苍白,经历沧海桑田,事后也不过尔尔。“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一句清丽而沧桑,一语成谶。断肠月明照梨花,月是当时月,人已成往人。我惊讶的是,是在经历了多少境遇,是身处何种环境,纳兰容若才能磨练成如此心境。他在心中修篱种菊,守一份物是人非后的平静。
心似沧海,有容乃大;心似旷野,修篱种菊;心似湖泊,淡泊明志;心似百川,宁静致远。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清丽苍白,波澜不惊。我想在心中修篱种菊,修持心中的那片净土。因为我坚信山间小溪总是吵闹,深沉的大海从不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