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姑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4:37
《品味姑苏600字》
一碗枫镇面,一寺姑苏情。
“小娘鱼!来两碗枫镇大面!硬面!重青!酒酿多放!”童年的孟夏总少不了这些软糯吴语——面店老主顾——我的外公——的吆喝。这家寒山寺门口的小小面店是我与外公当年常来消遣的地方。
犹记那年年孟夏,我与外公总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早起去寒山寺吃上一碗枫镇大面!在面店里细品一碗热气腾腾的枫镇面是人生一大享受,看那青花小碗里,的葱末沉浮在透着油光的白汤里,嗅那酒酿的香气四溢,感受那一块实在的焖肉被细致的摆在面上,似是被按在汤里过,晶亮泛光……用筷子捞起,送入口中,一开始并无特别,再细品,那酒酿的香甜便在口中肆意席卷、蔓延,让你的唇齿都留香!听着店外的蝉鸣,细品一碗枫镇——味道即是姑苏。
这是粗品。
一碗面毕,我与外公便会漫步到寒山寺中,石凳、石桌、杉柳松柏错落环绕,更显得古韵天然,禅味悠久。外公这时便会为我讲述寒山寺的来历与趣闻。不知是不是那碗面中的酒酿微醺,每每这时,我的眼前总会出现一只青花小碗,碗中清透的汤里总会出现一段历史:隋炀、张继、乾隆……欲用心去细品此面我便可品到那:在酒杯中瘦去的隋、在枫桥边独自落寞的张继、在江南流连的乾隆……悠扬的钟声不知何时回荡在耳畔,似在唤醒我,又不如说是在催眠我。忽的惊起,眼前的青花碗已然不见,但这味道却存在了我的心田——即是姑苏情。
这是细品。
历史长河中的姑苏,应是一个有趣的人,她有情,而这寒山寺便是一颗姑苏的魂,那枫镇面便是解锁灵魂的密码,细品,那碗枫镇面便是寒山,而寒山便是姑苏,她是情。
姑苏就是这样——纵使你千万变化,粗细品味,她,依旧是她。
《别样的姑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家喻户晓,但鲜有人知的是它的另一番风貌。
苏州的景色不仅仅美在拙政园、留园之类的皇家园林,穿梭于城市间,四处的园林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在这座“园林城市”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刚走出大学校园,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们阔别家乡,远离亲人,被称为苏州的“外地人”或“新苏人”。
告别学校与家乡,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这座园林城市——苏州。
苏州很美,美到你无法察觉出那些为梦想而拼搏的苦涩与匆忙。
苏州很美,美到你无法找到被这座城市掩藏住的奋斗者。
苏州很美,美到你整天都在为立足在这座“天堂城”拼命努力着。
八月的姑苏城充满桂花的芳香,但同时掺杂着街巷里飘来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味道沁人心脾却也独特别致。
在我看来,苏州并不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城市,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宜居。
苏州的雨说来就来,姑苏的雷出奇地震耳。对于思乡的人来说,那雷声会淹没掉歇斯底里地呐喊,雨水冲刷掉生活中的些许无奈。
苏州,我的梦想启航之地,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愿每一个砥砺前行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一季花开,都有可期的未来。
《姑苏明珠金鸡湖500字》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富饶的姑苏,不仅拥有号称八百里的太湖,还在东部工业园区嵌入一大块宽阔的水面,那就是苏州的明珠——金鸡湖。
站在湖畔,放眼望去,湖水清澈,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闪烁出一片金色的碧波。有时湖水平静,犹如一面巨大的宝镜,将蓝天白云、高耸楼房倒映其中。岸边的柳树,就像姑娘飘逸的秀发,随微风翩翩起舞。每当夜幕降临,四周华灯大放异彩,远处湖面漂移着一个个亮点,那是辛勤劳作的渔船亮起的微光。高大的东方之门就在金鸡湖不远处巍然屹立,像守卫这片净土的卫士。而巨大的摩天轮,则是这片风景上的又一亮眼标志。
每逢周末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常去湖边游览或散步。迷人的景色,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当地人,还有很多新苏州人。哦,对了,我们还经常遇见一些前来游览的外宾。有一次,我们玩累了,正坐在靠椅上休息,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沿着湖边散步。只见那女的边细声说话,边剥着香蕉,香蕉皮随手放进男伴手中的小塑料袋,等走到垃圾箱边,那男的就把塑料袋丢了进去。看似漫不经心的小举动,却能反映良好的文明素质,给我幼小心灵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这就是一种新的人文景观吧!
古老的苏州,千年的金鸡湖,在如日中天的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焕发青春。作为苏州人,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那样,讲究公德,保护环境,让金鸡湖变得更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苏州虎丘塔一日游》
人们经常说——“先见虎丘塔,后见姑苏城”。斜而不倒的虎丘塔已经成为苏州的著名建筑。所以,今天我和妈妈就去一睹“东方比萨斜塔”的风采。
走进大门口前,只见牌匾上写着“吴中第一名胜”,看着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对欣赏虎丘塔的全貌更期待了!
入虎丘后,沿山路拾级而上。山路两旁古木参天,鸟鸣阵阵,走在路上十分惬意。我和妈妈一路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万景山庄了。庄内假山瀑布,松林小溪,环境优雅,回廊曲径,错落有致。万景山庄将自然景观与仿古建筑融为一体,成为虎丘风景区中的一处闪光点。
再往景区中心走,便是千人石和剑池了。千人石位于剑池旁,是一块天然的石坪。广可数亩,平坦如砥,高下如前。往千人石的右手边走,就是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剑池。剑池门口旁刻有颜真卿独子颜君所书写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进入圆洞口后,便看见了剑池。剑池的四面都是石崖,石崖上挂满了树叶。一眼望向剑池,深不见底。我看着这山中小池,总觉得它后还有更神奇的传说。
踏上剑池右边的小路,走上石桥,往前走,就是虎丘塔了。当和妈妈看见虎丘塔时,便情不自禁赞叹起来。古人竟然可以造出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建筑。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1956年在修理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的历史可真悠久啊!欣赏完了虎丘塔,我们便离开了虎丘风景区。
回望虎丘塔,我不禁赞叹:这古老的虎丘塔,真不愧是我们苏州城最耀眼的一颗星。
《诗画苏州》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忱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就是我向你推荐的“人间天堂”之一——苏州。
“人道在城中,我疑身却在万山中。”我最恋恋不忘的是苏州的著名园林——怪石嶙峋。我去看了才知道什么是“怪石”,里面全都是奇异且独一无二的怪石,有的像一只熊猫抱着一个皮球,正在独自玩耍,有的像一个在怒吼的大老虎,张开大嘴,好像要把大地都吞了似的,每个石头都经过仔细打磨的,最有趣的还是假山,走过去便能看见几个石阶走上去又能走过几个假山,就尽到了园林的另一头。“密密下下夫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古人所言非虚。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水是苏州园林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清澈见底的清水,像一面能照亮自己样子的镜子。过了一会儿功夫,一条小船慢慢悠悠的来到水面,水面和船桨的配合下,水面泛起层层波纹,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水面跳舞。船夫悠闲的唱着小曲儿,在歌声中,小船经过不知多少个新月般的小小桥洞口,直到歌声停止,船也到了岸边, 船桨也和水面不舍地离别。
“昂首弯钩一旄,身披缀玉大红袍。”苏州也是美食之地。说起美食最好吃的,最著名的就是松鼠鳜鱼了,闻着味道酸酸甜甜,样子像一个身上长满红刺的老虎,气势极强,吃起来鱼肉细嫩弹牙,品玩唇齿留香。绿豆汤也别有风味: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吃起来冰凉十分,桂花味与薄荷味的结合,好吃极了。
无水缺柔,无山则缺刚,上得了厨房,下得了苏杭。苏州有山有水,你还不来吗?
《枫桥夜泊作文550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因此而出名。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张继被迫客游江南,途经苏州,夜泊于枫桥,写下了这首诗。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整首诗透漏着一个“愁”字,作者寄情于景。
诗人愁绪万千,难以入眠。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那么他为何夜泊于此,而且愁绪万千呢?跟着书本去旅行,带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枫桥原名封桥,因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唐代时在此设卡,封锁河道,因而得名。诗人到此,已是半夜,城里实行宵禁,因此没能找到地方住宿,又或许是盘缠不够,最后只能睡在船上。仰望天空,月亮渐渐西沉,天地之间一片朦胧,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映衬着星星点点的渔火,霜气寒冷袭人、听到声声乌啼凄厉。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索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与寂寞。
诗人因仕途不幸和国家日渐衰败,一股愁绪涌上心头,他忧国忧民,将自身与国家命运连为一体,这首诗因伴随着一个诗人的夜半愁绪而被后人传颂。
《枫桥夜泊作文1000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其实我在很久以前就已学过,当初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只隐约知道这是一个落了榜的酸溜溜的文人张继写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苏州,来到了枫桥,在导游地解说下,我默默地注视着它。在无数目光地注视下,它安详地立着,似乎自己仍是一千多年前那一座普普通通的桥。 《枫桥夜泊》这首诗,它塑造了枫桥的名气。我想,诗人张继写诗前一定十分的忧郁吧,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迷惘。
在一个落榜的日子,张继愁思未断,他来到了枫桥,夜里,张继独自一人躺在船上,难以入眠。深更半夜,月落星稀,暗霜凝结,更令他倍感凄凉。张继站起身来,船漂泊在江湖上,有如置身广漠无边的黑暗,他感到了孤独,他无助,茫然无从,看不到黎明的希望,走不出心灵的阴影,一颗疲惫的心在生命的大海上漂泊。这一声又一声的乌啼回荡在清凄寂寒的天空,惊醒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美梦,敲碎了诗人流浪的心。
远处岸边,夜色朦胧,枫影沉沉,近在江中,雾气茫茫,渔火点点。渔火勾起了周围昏暗迷蒙背景中的一抹亮色,一缕温暖,尽管他不可能照亮黑夜,驱散寒冷,但他毕竟可以给处于沉沉黑夜的张继一丝希望,一丝安慰。
今夜枫桥无影,月没云中,看不到月影与桥影的交映。今夜枫桥无声,月亮扯上了黑幕,带来了枫桥的沉默。今夜的霜天给了枫桥的冷峻,今夜的冷峻挂满了枫桥昨日斑驳的桥身。霜夜下的枫桥,枫桥旁的江水,江水上的渔船,渔船中的诗人,伴着渔火,烧酒,默默……
诗人举杯步出船舱,眼前是渔火摇曳对枫桥地呼唤,耳边是江水对枫桥的拍打。“呀”,一声乌啼,打破了枫桥的沉默,诗人回首,只有鸦声远去。诗人举杯欲饮杯中酒,"铛",一钟声打破了乌啼涟漪。
诗人仰首,无语问苍天,他知道这飘来的是寒山寺的钟声。钟声阵阵,诗人默数,一声,二声,三声……许久,许久。钟声早已远去,诗人心中的声音却不曾远去。声音是枫桥今夜的唯一。……张继将酒喝下,浑身一颤,好冷。他想,枫桥的感觉也应该是这样吧。冷冷的他,冷冷的枫桥。流去的江水拍打着他的心,逝去如江水,今夜不回头。
过去多少枫桥流水,过去多少诗人哀愁,不复返矣,不复返矣……夜中,两行清泪暗流。为多少春秋风雨,为多少崎岖,为这天未白,为这水无影,为这月无踪,为这枫桥,为这流水,为这孤鸦,为这寒山钟声。一声长叹——枫桥今夜无故事。今夜,有诗为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译文] 月亮已经沉落,栖鸟发出几声啼鸣,繁霜布满了天地;江边的枫树,渔船的灯火,伴随着一个旅愁之人的睡眠。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这里是指的是天将破晓;乌啼:这里是指乌鸦的鸣叫;霜满天:意思是说秋霜满布,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一: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二: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韵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评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这句诗虽然写了具体的景物,但实际是表达了作者的孤单寂寞,还有淡淡的忧愁。
本句可以解释为:天即将破晓,乌鸦也开始了声声鸣叫,全身彻骨的寒意让人感觉到四面八方弥漫着霜华。
《《乌栖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乌栖曲》
【内容】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赏析】: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中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难道还能再继续下去吗?这孤零零的一句,既象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象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这是颇能抓住本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刘学锴)
《拟古:姑苏城》
现实在发着高烧
今夜,月光在缓慢的时空里
由白变蓝
姑苏城外,莺飞草长
你是那个落寞的诗人
身披千年的寒霜
在一片宏阔的钟声中
站立成魆黑的石像
没有枫叶 没有乌啼
被污染过的江水
恶臭打破夜晚的抒情
终于,你吐了口痰
掩鼻走进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