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残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53:56
《追赶落日的残红初二作文550字》
追赶落日的残红初二作文550字
骑着车在这空旷的路上,现在已经快到六点了,太阳将他最后的余晖撒向人间。我不由的按下了刹车,感受着这一天最后的阳光。
整个空间变得红彤彤的,什么地方都有阳光的照耀,就连我一个无名小卒也能受到阳光的'眷顾。认真的感受,细细思考。这温暖的光有多少人能够珍惜呢?垂暮的老人、新生的泣婴、这落日的残红却红的耀眼,红的灿烂。骑上了自行车继续走,跟随这落日的脚步,我骑的不快,认真的感受着他就够了。我不停的骑,他也不停的移动着,但他却始终是朝着大山去的。
一直骑,周围不停的掠过大树和夜灯。不过也顾不得其他的了,一直骑一直骑,我发现,阳光好像慢慢的变得微弱了,我也快到家了,今天的旅程结束了吗?当时我没太执着了,不过心里却有一丝的不甘。这让的我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我现在也快毕业了,,不过成绩却不理想。想着家里劳累的父母,心中却很不是滋味。有时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那天毕业,我来到了学校的草坪上,嘴里叼着一棵草,躺在上面。我想了很久,天色又变得红彤彤的,太阳亲吻着西山,但却仍然撒发着光,我站了起来,看着西山的太阳,眼里去有着泪珠在打转。
对,我不能放弃,我还有力量,我一定会成功的。
相信吧,太阳,我一定会追到你的。
【追赶落日的残红初二作文550字】
《沧海与秋水》
夕阳还未落下,
残红一片.
他朝着西边的天色遥望,
一袭黑色青衫
残阳似血,古道,西风瘦马,行单只影,
霸兵黄泉在手,此刻只觉孤单,
岁月蹉跎怎耐时光一去不赴返.
他想起年少,
他走过很多地方,
他看见过很多很多人,
睡梦中那孩子在开心得咧嘴笑着,
修身男人站在旁边与妻子戏说甜蜜.那些过往,
羡煞了旁人。
夜,
静时不知是谁在天边呼唤,
好像又在连天呐喊,连背影都是愤怒的!
诺了诺被子,眼睛淡然的看着天花板.
旁边床头的烟拿出了一支点燃.
他起床开了灯,随意批了件青衫,穿上鞋子
他打开灯,站在窗台吹着风,好大会才走进客厅,他不紧不慢的拿出茶叶,
这种在市面上普通人家都可以喝的起的劣质茶叶
泡好后拿出杯子,一杯一杯.喝的平静淡然.
刀鞘般的脸庞依旧古井不波,
被乌黑的长发遮掩了半边脸遮掩了半只左眼.
他伸出右手抚摸着茶壶,感觉却依旧很冷,很冷.
无论喝什么茶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戾气吧!
窗外树影婆裟无人在这样安静的夜与他答话.
他抽开柜子拿出一本白色的泛黄笔记本翻开
这一刻平静而安详:
养气养了那么多年,
脸上还是出现悲色。
《期待长大》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落英满地,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已是暮春时节,时光那匹白驹从光阴的缝隙里奔过,又是一年春末,青阳逼岁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长大,我离你又近了一步。
幼时的我,渴望长大,整夜整夜的辗转反侧,多少次与长大梦中相会,一觉醒来,却又“秦娥梦断”,但期待依然梦好。期待长大后,与三五好友嬉嬉闹闹,结伴出游;期待长大后,成为文学顶峰上谈笑风生的大作家,成为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大老板,成为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人民好公仆。长大,在我的幻想中变得美好。
少年的我,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已经不敢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了,只期待长大后,轻逸的大学生活,不再被繁重的学业所拖累;只期待长大后,能在职场上意气风发;只期待长大后,耳旁不再是父母如魔咒般的唠叨,使我可以体验从“樊笼”中挣脱,“复返自然”的惬意。
然而每每看到父母头上早生的白发,脸上那如褶皱般的皱纹时,长大由美好的幻想变成了催人老的光阴,长大,不再是那么美好了,“白发催人老”使我对长大产生了一丝抗拒。我不愿意用我的意气风发,换来父母的“早生华发”。
春华秋实,几阵春雨的鸣奏,几波夏日的热浪,几声秋风的呼吼,几场冬雪的洗礼,长大的种子在我心中最温暖的心田发芽。成长中的冯柯睿,你好吗?
《母亲的竹蜻蜓》
天蒙蒙亮,将那抹残红遗留在天际,茫然地寻找着什么东西……
我漫步在公园,天微凉,风渐起,一切都十分静谧。欢快的笑声打破了这份静谧,我闻声望去,原来是几个孩子在玩竹蜻蜓。刹那间我的心仿佛被触动了,我愣了一下,飞奔回了家。
“在哪儿?在哪儿?”记忆中的地方,记忆中的角落,我发疯似地寻找着。哦!找到了。它还是老样子,只不过蒙上了灰,就像加了一道封印,和我心中的封印一起禁锢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我的童年。
母亲不复以往的样子,一整天愁眉苦脸地为我做着人生抉择,想必她在我幼时的幸福早已经没有了吧。一看到我,母亲就挂上了笑容,问我饿不饿,我点了点头,她就欢喜地去做饭了。空气中氤氲着浓得要滴出水来的母爱,如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迷倒了我的心。
趁着母亲做饭的空档,我到楼顶放起竹蜻蜓,“咻!”的一声,竹蜻蜓飞上了天空。温润的太阳像金色的玉,时间仿佛在这刻定格,竹蜻蜓闪着迷人的光芒,碧绿的翅膀带着我的企盼飞上蓝天。这一刻母亲喊我吃饭了,竹蜻蜓也忽地落下,我拿着竹蜻蜓回了家。
夏天的夜,永远是那么的静谧,微风徐徐,偶尔有几个行人在路上走。蝉在低吟,月轻轻地给大地镀上银霜,就像母亲对我的小心却深沉的爱。
这个时候,我又放了一次竹蜻蜓,看着竹蜻蜓飞向星空,单薄的翅膀贮蓄着我的童年, 代我的童年存入星空,恒古不散。
那笑声释放了我的童年。
月光下,星空见证着这一刻。
也许那颗星星就是我的童年。
【编辑点评】
小小的竹蜻蜓开启了作者的童年回忆,充满幸福。在静谧怀想中感受到童年的力量。文笔细腻,真情动人!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译文] 杏花退红瓣已凋,枝头杏果青又小。燕子飞来寻旧巢,绿水潺潺把人家环绕。
[出自]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鲜花败褪艳红残存,初生的杏子又青又小。燕子从村中飞过,绿水环绕人家。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人啊!你又何必伤感,其实天涯到处都会有芳草。
墙里的秋千,墙外的小路。墙外的行人路过,听到墙里的佳人在笑。他驻足聆听,心想家人今天为何如此开心。其实,佳人只是玩玩秋千罢了,玩腻了便回到屋里去了。而看不到佳人的行人还在墙外守候。唉!多情的行人啊,你总为无情的佳人所烦恼……
译文2: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3:
杏花退红瓣已凋,枝头杏果青又小。燕子飞来寻旧巢,绿水潺潺把人家环绕。风吹柳枝絮花渐少,芳草长到天边能不伤春老?
墙里秋千摇,墙外有行道。行人墙外过,听见墙里美人笑。欢声笑语渐不闻,但觉墙里静悄悄,可怜墙外多情人,枉被笑声撩拔声烦恼。
句解: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赏析:
苏轼在杭州曾收一侍女名朝云,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词。就是这首《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伤春之情。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伤心落泪,难抑悲情?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历经磨难,如同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绝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流露出苏轼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结,然而“浮世事,俱难必”,苏轼与朝廷之间也是隔着一堵墙的。“佳人”之喻,不正有屈原“香草美人”的意味么?朝云的绝望也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赏析二: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飞燕泣残红——读《葬花吟》有感》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章名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飞燕,显然就是林黛玉了。可是,为什么是“飞燕”呢?
我想,因为燕子是寄人篱下的吧。它总把自己的巢筑在别人的屋檐之下,别人家的繁华,别人家的热闹,别人家的温馨,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与自己无关。
林黛玉便是如此。父母双亡,孤身一人的她寄住在贾家,虽有宝玉及众多姐妹的关怀,却仍然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一个人的孤单,于是,人们说她多愁善感,她好猜疑,她心眼小。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她愿意的吗?
可是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只有一个人去承受这一切。
于是,所有她性格上的缺陷,就都可以被原谅了。
落花时节。花谢满地。
一位女子从落花中走过,看着曾经在枝头绽放的花朵如今却只能落寞地飘零,不禁黯然伤神。
她忽然就想到了自己。
自己不也如这落花一般吗?在枝头绽放时,众人都会惊艳于这花朵的美丽,然而花总有凋谢的那一天,到了那时,谁还会怜惜这曾经的绚烂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毕竟是才女,有感而发,便吟出了这一句诗。
是啊,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花谢之后,还可以再开放。可是自己呢?自己却永远是一个人。一个人漂泊,一个人孤单。现在的自己住在大观园,与众多姐妹们一起嬉戏,游乐。可是待到明年花开之时,谁也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花瓣上。
于是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孤寂之感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了心头。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无依无靠的自己,要怎样才能坚强起来?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所以才很想离开现在的这种生活啊。
飞燕,燕子还有一双翅膀,可以翱翔于天际,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阳光下享受生命的美好。可是自己不行,自幼体弱多病,又无人照料,出了大观园,何处可以为“家”?
所有的感情都在诗句中被释放出来,所有的身世之感,孤寂之感,漂泊之感,对时光无情的叹息,对未知的未来的悲哀,全都融入了这首《葬花吟》,融进了最后几句诗: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罢了,罢了。花已落下,就让它埋葬在这泥土之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吧。
花落,还有像自己这样的人收葬,可是自己的处境,却只有冷暖自知。无人理会。
埋葬了花朵的同时,也埋葬了所有自己的感受。悲凉也好,凄苦也好,孤寂也好,都只能埋葬在自己的心底。出现在人前的,还是那个和姐妹一起嬉戏玩乐的,偶尔耍耍小脾气,偶尔猜疑,偶尔小心眼的——林黛玉。
飞燕泣残红。
残红呢?是桃花吗?我忽然想到了《诗经•桃夭》里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是诗句里的桃花,正鲜艳的绽放与枝头,而且,还象征着婚姻生活的美好与幸福。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流水鳜鱼肥”“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有诗句里的桃花,全都是无比的光鲜而美好,诗人的眼中,映出的全是枝头的绚烂。
唯有《葬花吟》。唯有林黛玉。
也唯有处在这样的境地,才会有这样的情思,这样的感慨,与这样的诗句吧。
所以她的性格才可以被体谅。于是当后人提起“林黛玉”之时,便只有对她悲惨命运的无限唏嘘了。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的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最后在悲哀中结束了生命。只留下一首《葬花吟》,和一段悲剧的故事,让后人慢慢品味。
飞燕泣残红,而后人泣飞燕。
恍惚中,又听到一位女子,用忧伤轻缓的语调,在落花时节,轻轻吟咏着: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天涯芳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
每每读起这首词,想到的不是苏轼,而是王朝云。
他与她的初遇是在西湖,当是神宗四年。东坡贬谪杭州,公务清闲。于是他寄情于山水,寻乐在西湖,饮酒乐甚。一切都改变自那一天,那天西湖下着淅沥沥的雨,那天他遇到了她。她叫王朝云,年方十二,豆蔻未至,身量稚嫩。因家境贫寒,自幼沦落于烟柳娼妓处。然而,他为她动心啦。他的妻子总姓王,或许,这是一种缘分。
船至湖中,雨继续流淌着,他又见到了她,这一次,他的一双眼再也离不开换作素妆的她。朋友看出门道来,叫他赋诗,于是--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两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朋友们哄然叫妙,已解其意。便有人暗中将朝云买下,送至苏府。这时朝云尚且懵懂,不明白这些大人们拽文的奥妙。可是数年后,她却在苏轼和苏夫人的调教下,成了一个识词解意的“如夫人”。那一年,苏东坡已是四十岁的中年男子。
《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她如何能不伤感?她唱《蝶恋花〉凄然不成歌,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正是明白他是那样豁达宽和的人,才替他伤感。他实在不该受这样的磨难。朝云待子瞻亦如黛玉待宝玉。世皆言黛玉爱哭,却不知她的泪总是为怜惜宝玉而落,不是为了自己。朝云也是一样的心思。我想,子瞻是明白的,不久,朝云病亡,苏轼终生不再听这首词了。
彼时,再遭排挤,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这是人心凉薄,亦是无可厚非。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
对此,重情的苏轼一直铭铭与心,却不宣诸于言辞,因为夫妻就是这样寻常的日子,寻常的两人,也不需要满口言谢。也是人说的,人世是这样的浮花浪蕊都尽,唯是性命相知。
一个十二岁进门的丫头,爱他,敬他了几十年,在他得意时,她在;在他窘迫时,他还在。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朝云死后,苏轼葬她于西湖,或许是为了纪念那次初遇吧。
两人终未合葬,我想如夫人也是没有怨言的。爱既超越了生死,又何必在意肉骨何处。
因为,柔奴说过: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如今,六如亭前,你的坟墓依旧,子瞻爱归此处。而我徒感: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