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最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1:31:43
《最忆乡村六年级作文》
最忆乡村六年级作文
我喃喃自语,眼前渐渐浮现那恬静的小村,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华亭五云村,那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庄。山中有村,村中有山,四季绿阴环绕,像一幅极美的水墨画。
清晨,一轮红日轻轻悄悄地露出了脸颊,躲在山后面,你看着她,她便一动也不敢动。可一眨眼,山中便是霞光万丈,普照着大地。嗬!真是淘,四处都是她的地盘,带来无限光明。昨夜晶莹的露珠如水晶,映衬着霞光,直把人的眼睛勾住了。“滴滴”,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在歌唱呢?一转身,树荫里只有一双圆溜溜,又黑又亮的双眸注视着你,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鸟,多么美妙的意境。
午后太阳累了,躺在树梢小歇了一会儿,阳光弱了下来。轻轻漫步于石子路上,看到池中的鱼儿打着圈儿。“近了,近了”,“嘟噜”鱼儿受了惊,一摆尾儿钻进了明镜似的水底,只剩一池莲。那莲生的清秀,修长的身姿,却又轻轻地弯着腰,一阵清风,吹得满池的莲轻摆,活了一般舞着身子,那莲的清香也萦绕在身旁。
天渐晚了,太阳抖抖身子,揉揉朦胧的双眼,收拾了行李,一蹦一跳地回家了,落日的余晖洒了一地,真是不小心,把杯子里的`水洒了。她是走了,水却化成了金光,留在了人间。
月儿慢悠悠地走了上来,弓着背,收拾太阳的残局,遍地金光,“终于收完了。”她轻叹着,伸直了腰。天黑了,那些金色的光在月儿的手中闪闪发光,引得繁星聚集而来,众星捧月甚是壮观。
“叽叽”,夜深了,鸟儿拉上了黑夜的帘子,世间万物沉沉入睡……
乡间是静谧的摇篮,孕育着万物,平静安宁的乡间是我梦一般的家乡。因为学习,我与乡村渐离渐远,多久回去一次,谁也说不清,但乡间的美、静、清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之中。
最忆的便是那乡间,那如梦一般的摇篮。
【最忆乡村六年级作文】
《最忆是雨中的西津渡900字》
雨水缠缠绵绵,我们来了几天,它便下了几天。清晨,又是被一阵不愿停下的雨水敲击玻璃声叫醒的。回忆起几天前阴雨中肃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白色的恐怖充斥在空气中,实在不愿再去回想。
我喜欢古香古色的青砖白墙,似隔非隔的镂空窗棂,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自然就对西津渡印象深一些。刚到西津渡,只见一楼阁立于山顶,一侧似乎是砖垒成的小路,待我们向上走些,再拐过几道巷,那条主路才逐渐呈现,仿佛西津渡是从这里开始的。穿过一道拱门,门里门外恍若两个世界。高楼林立的浮躁全被挡住,门内是中式玲珑古朴的楼阁,曲折的小道被夹在中间,可真是块城市中的“宝地”。小雨淅沥的淋着,反复冲刷着石头台阶,古道镌刻了独轮运货车车辙的磨砺,反射出光亮,也偶有泥点溅起。一处玻璃封存了明清时代留下的青石阶,苔藓不留余地的盘绕遮挡,也不知李香君的绣鞋可曾轻踏于此。
桂花糕的香气充满了整个西津渡。那位推着三轮车的老婆婆,没有叫卖声,身后的蒸笼中冒着白气,缓缓的走着。打开蒸笼,白气一下升的老高,老婆婆微笑着替我拿了一块桂花糕。我赶紧咬下一口,热腾腾的糯米化在口中,夹着些甜甜的馅儿,湿透的鞋袜带来的寒意也尽是扫了去。老婆婆不小心多取了一块,便对那同学说“这个也不贵,你不用付这个钱了,拿去吃吧……”这时,阴沉的天空竟有一线光穿透云层,我们也随这光亮兴奋起来。趁着老婆婆还没走远,我追上去又买了一块。
走出街道,一条红漆大船赫然映入眼帘,一时我只能想起两个词来形容——商业化,格格不入。青灰色调的古镇在烟雨朦胧之中被一片大红打破,实是没有了美感。以前的渡口被玻璃封锁,压在大船下,比如今的路面低了些许。雨水从玻璃上弹起又落下,透过玻璃还可大致看到河水正一次次翻滚着拍打堤岸,栅栏被冲垮,枯木在水中漂浮着。还有那船——那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印记,曾经的男女拎着行囊登岸,车水马龙的样子一定很热闹吧?现在,它像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残剩的骨架被水流来回拉扯,倔强,孤苦无依。李白,苏轼等诗人都曾在此候船,王安石还由此出行途经瓜州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千古名句。经过历史的洗礼,它变得沉寂而有力,那娇态的红船又怎能比它曾经的风华。
西津渡,灵魂渡口,渡人忧喜,渡人寄托。静倚墙壁,聆听它的繁华与寂寞。只见那街转角处,还有腾腾的带着桂花飘香的蒸气和老婆婆的笑容……
《最忆是平遥1000字》
山西之行,难忘平遥。
在这个古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一种历史的气息。他不像苏杭一样有着似水的柔情,泛舟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胸中涌起的是慵懒的惬意;也不像西安一样有着恢弘的气势,徜徉在浩大的兵马俑里,脑中奔流的全是震撼。平遥,则像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历经风雨的洗礼,笑着抚摸世间的沧桑。
印象最深的便是平遥古城,远看瓦片一律呈齐整的灰白色,应和着几缕不太刺眼的阳光,把古城染上晕开了的淡淡墨色。乘车进入古城,风在耳畔边吹过,伴随着我们进入了青砖灰瓦的历史。平遥好像正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而我们也从现代,走进了古城的历史。走进古城的客栈,发现它们都是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布局严谨。院落之间有相隔的垂花门,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图案,把平淡的白墙灰瓦点缀上了一抹鲜丽。院子里挂着一排排红灯笼,与上面的蓝天交相呼应,好像水与火的交融。
最回味无穷的便是热闹非凡的古巷。走在曲折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一本古书,平遥曾经的风风雨雨就镶嵌在字里行间。时光荏苒,岁月如痕,虽然叱咤风云的晋商神话已经烟消云散,而我却从这些灰白的建筑中看到了平遥往日的荣光。平遥的街道青砖铺地,很是古朴,街道旁的店家三三两两的开着,卖货人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在大街上回荡着。虽然我们在游览,但当地的居民还是不少。道路上许多人骑着车走街串巷,还有的静静地享受古巷的韵味。他们斜倚着路旁的长椅,三两人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我们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但他们并没有不悦,反而热切的和我们搭上几句话:“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从哪来的?”……一句句淳朴的乡音顿时温暖了我们疲惫的身心,清晨的寒冷也好像随之而去了。走进一个商铺,店老板同样以热情地态度迎接我们:“你们好,快,里面请,看看这有什么喜欢的,价格不贵。”很快,我便融入了这热闹的古巷,恍惚间,思绪仿佛也回到了几百年前,回到了属于那个朝代的繁华。一直走,到处都是四通八达的路,好像永远没有尽头;放眼望去,都是同样的建筑风格,却丝毫不会厌倦,每一砖一瓦都流露着西北民族纯正的风情。
平遥的景美人美,戏曲更美。晚上,在茶馆,倚在座椅上,品着一杯浓香的茶,欣赏起戏曲的表演。看着生旦净末丑在台上捏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虽不知其所云,但依然沉醉于他们惟妙惟肖的技艺。一高一低,一平一仄,每一个音调都发出了最和谐的旋律,诉说着平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夜宿平遥仿古的炕上,拉开窗帘,凝望着洒满月光的院落。越发觉得,平遥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饱经沧桑,却仍面带微笑,娓娓地向我们叙说着悠悠的历史。
平遥,越凝望,越觉得难忘。
《最忆绍兴800字》
秋游水乡绍兴是我最美妙的经历之一。
绍兴的雨是那么悄然无声,不知不觉地,像牛毛、像银针,为单调的徽派建筑增添朦胧。雨中的江南似一位妙龄女子,身着黑白格子旗袍,面上涂着淡淡的一圈腮红,打着油纸伞悠然漫步,回眸一笑,仿佛时间悄然停留。
下不完的,是不多不少正合适的那雨,而望不尽的,是绍兴柔情缠绵深情的那水。
不经意间拐过弄堂,绕过古树,眼前顿时明朗开阔,这定是瞧见了溪水。水面宁静祥和像一面铜镜,岸上的杨柳枝扭着纤细的腰俏皮欣赏自己的美丽,调皮的鱼儿用嘴轻轻一啄,不时留下圈印。铜镜会自动修合,带给你远处一波一波的涟漪,一直延伸到你望不到的远方。低矮的乌篷船停泊在脚下,随着水波荡漾,也跟着轻轻摇动,像在摇熟睡的婴儿。船夫悠闲地坐在船梢头,一手往嘴里送着茶,一手自如地把控木桨。
顺着浅浅的石桥,走进弄堂深处,先勾起我嗅觉的是一阵炒菜的香味儿,似乎炊烟也正是从那漂来的。但是时浓时淡,虚无缥缈,像极了水乡人的吴侬软语,柔柔绵绵,细细长长。顺着香味和炊烟寻来,原来是窄巷里挤满众多人家中一户炸臭豆腐的。乌黑黑的豆腐蹦进油锅,顿时吸了一肚子气,飘上锅去。朴实的阿婆倚靠在门角用捞勺捞起最大的一块儿臭豆腐,让我品尝。一口咬下,香气就窜上喉咙,这香气之中夹杂着淡淡的“臭味”,刺激着我的味蕾,我迫不及待想再吃一块儿。还有那一口一口嘎嘣脆的茴香豆。这是绍兴街头最常见、最好卖的一种小吃。瞧,那不是少年鲁迅抓着一大把茴香豆,藏在衣袖里带去百草园,一边捉蟋蟀一边大饱口福吗?一路上沿途的居民大多是老人,他们开着窗,露出盆栽,那大概是让细雨故意滋润的吧。钻进屋里一看,不大。两把木椅,一茶桌,后面一个百花屏风。老人们悠闲地下着棋,不时泯几口茶,嚼几颗茴香豆。多么安逸舒适的生活!透过窗外,雨后的朦胧为徽式建筑披上一层薄纱,令灰白黑三色柔和。泥墙角下,爬山虎嫩绿的柄紧紧抓住屏障,湿漉漉的却新鲜,闻起来很清爽。
好喜欢绍兴这个小水乡,多希望在此久居啊。我曾尝试换多个角度滤镜去拍弄堂内一角,一片炊烟、一盘美食、一角屋檐、几多人情,却怎么也拍不出它们的美。转念想一想,美好的画面、记忆留在脑海中足矣。
《最忆是拙政园650字》
进了苏州,便彷佛是进了一个温婉美丽的古城了。
天,一直被罩在一片乌云之下;雨,轻轻地敲打着行人的伞,雨滴在一触后便被弹开,只留下轻轻的滴答声。使天地间多了几分妩媚的感觉。
但就算是这样的天气,拙政园却仍旧像个不理世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
素雅的大门仿佛是一道屏障,将拙政园和世俗微微隔开。
跨过门槛,慢慢地向园内走去,一路上赏了无数争奇斗艳的山石林木,却感觉没走两三步似的。约莫是,给我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扛着重重的包袱的拙政园,所有的美丽与温柔不过是给世人做个样子,并不是王献臣心中真正远离红尘的美丽。大概是主人王献臣将前半生的世俗随手撂在了这里,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带去了后面。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我想看到一个卸下了包袱的拙政园。
果然,过了一扇小门,才是脱离了俗世的真正名园。水面豁然开朗了起来,翠绿的柳树叶轻轻地拍打着水面,被弹起的水珠又跃到一旁的山石上,“啪”的一声,就消失在天地之间,只留下了一道水印。跨过几座曲折的小桥,越向前走,就越发能越发清晰地看见那藏匿在荷叶中的鸳鸯。荷花们气力已尽,只留下了,几节短短的茎秆衬着枯黄的荷叶,显出一片但属于秋的凄凉肃杀之意,像是生机已尽。
但仔细看去,却又能从中捕捉到令人惊叹的景象。在一根根竖立交错的茎秆下,竟是一只在盛夏时节降临时间的小小的鸳鸯,骄傲的探出头来,望着那成双结对的长辈们,发出了溢着喜悦之情的,充满了生的活力的叫声。
可能鸳鸯与荷花只是拙政园中,世界中的小小的一部分,但他们那于破败中孕生机,于生机中结果实的特点,不正与这园子一样,看似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堂,其实却有着世界上最艳丽的风景。
这样一来,拙政园,也并不那么的遥不可及了。
最忆,拙政园。
《最忆是山西500字》
高铁缓缓减速到站,太原的景撞入了我的眼睛。
山西的景是野的。
一阶阶黄土嵌在周围绵延的丘陵上,一眼望不到尽头;丘上的秋树,只剩下紧实强劲的枝干,点缀着几片红的要燃烧一般的枯叶。那枝干如游龙盘蛇般,各个都弯盘扭曲着,但却充盈着一种力量,直直得撞到人的心里去。这土黄与劲红之中,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是干练又热情的,如这地道的山西人一般,扬着笑脸迎我们入了这片简单又质朴的土地。
山西的情是有韵味的。
来到乔家大院,一条平而宽的路,引我们来到高高的院墙前。从远处看,高墙上的建筑成对称分布;走的近了,墙上的砖一块块垒起,高可达十米。进了大院,一时小院繁多,路也就有些不得考究了,但景致确是各具亮点的。与初入山西时的景不一样,乔家大院的景,是能缓缓流进心坎里的。高高的屋檐下,挂起一只只红灯笼,喜气;斑驳的石阶下,栽着一棵棵老树,默默得守着这庭院里的人,见证着这一年年的流离变迁。老树的前面,是微微吊起的屋檐,近看,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刻,二楼上是镶在老木栏杆间的木浮雕。雕文房四宝,寓意悉心学习;雕中西不同壁钟,诉说着主人的留洋轶事……当初那无人留意,随意踏过的石砖,如今来,却已是带了年代的沧桑,而这座大院,早已将这段过往的余韵,深深埋藏。
山西这座老城,看过这一百年里的四季瞬息,看过这尘世里的人来人去,已有一种经年沉淀的韵味,令人沉醉。
《最忆是那壶口的滔滔黄河600字》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一条连接起中国九个省份的河。
要说中国最有名的水,莫过于长江和黄河了,而我却更倾向于黄河。黄河的水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当黄河到了这里,便体现出了它气势的恢弘。
在来的路上,隆隆水声在山谷间来回作响,低沉的轰鸣预示着我,黄河壶口瀑布到了。
到壶口旁边,天上的水雾泛着黄色,河旁只有泥土和沙子所堆成的丘陵,河岸上的石头上布满了坑洞,这明显是水流冲刷所形成的结果。上游的水面宽阔平坦,一到这里,却突然汇聚到了一起,水流裹挟着泥沙,却凶猛无比,河床陷下去了一层,河流突然立了起来,河水坠落了下去。河边的岩壁被切断,笔直向下,宛如鬼斧神工。在谷底,河水再一次汇聚了起来,却变得更加的迅疾,更加的凶猛,向南打通了一条去路。想起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可在黄河面前,就显得十分微不足道了。
黄河从五千米以上的高原汇集,流入宽广的渤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想必,说的就是如此,而其中的“不复回”,就表现在这壶口瀑布了。
站在河边的岩石上,看看空中的水汽,那是中华人民千年的决心,听听波涛的回音,那是中华民族万年的感慨。
这不仅是中国的河,更是中华的河。古时,半坡人曾在此生活。四千年前,由炎帝和黄帝带领的“华夏族”在这里崛起。从夏、商、周开始,中华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的就有四座。北抵阴山,南至秦岭,拥有着数千年来文化的中心。这样的水,有什么可以与其相比呢?
黄河,你是中华人民的母亲河,更是一条链接起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滔滔大河!
《最忆是清晨雨中的鸟1000字》
推开四合院后院的木门,是与欢乐气氛截然不同的清静之地,"啾呦呦~啾呦呦~",一阵鸟鸣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把头抬起时却惊扰了它,绵绵的声音戛然而止,"扑哧"一声,鸟儿飞走了,而我还沉浸在它的歌声里,想起了上次去昆明植物园清晨落雨中听到的相似鸟鸣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我最喜欢的是诗歌了,它描写了一个清晨,阳光沐浴着小林,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花木深处被树影斜射的地方有座小禅房,潭水映着这小小的世界有种说不清的宁静之情。想必作者来到的地方一定是安然恬淡的,不如把"初日照高林"改为"小雨缀清林"更有一番霜旦的隐约之情,就像我所闻的昆明植物园一样。
清早入园层云叠嶂,微微阳光被云雾笼罩,只有寸寸金丝时隐时现。高大的桉树一排排都直立挺拔,散发着清香。不知什么滴在我脸上,走着走着又一滴,抬头一望,是下雨了。初雨是柔柔的,为眼前的小景抹上朦胧的色调。前方一片晚樱盛开了,伴着飞舞雨中的蜂声,还能听到啾啾的鸟鸣,那是'灰腹绣眼鸟'。看!它披着黄绿的外衣,半露着灰色的衬衫,蓝黑的眼睛周围抹了一圈银白色的眼影,像个绿色的花精灵,正在被雨点打落的飘飘悠悠的花瓣周围翩翩起舞。继续往山上走,"啾啾~啾啾~''那声音便在身后远去了。
"吱呀呀~",向天上看去,一群小巧的鸟儿正飞过头顶的一线蓝色,飞入针叶杉的树冠。拿起望远镜,跳动在树枝间的是'红头长尾山雀',它们的小面上仿佛带着京剧脸谱,正在最高处晨练呢。它们不觉得冷吗?大概是一种每天坚持的精神吧,才使得它们日复一日的来此练声。
走着走着,地势渐高,雨也渐大。中雨时登上山腰,眺望远方,山色俊美。漫天雨丝,回头一看是一片平地。瞧,那些成群结队的鸟儿正觅食呢。几只雄鸟粗着嗓门不'时'呱~呱''地叫着,抢着食物。一会儿,远处来了两只鸟,大鸟身后是一只懵懂的小些的鸟,一定是今年新生的小鸟,个头长得快和母鸟一样大时,出来一起觅食。前面的母鸟很快找到了一处虫洞,它用喙啄了啄,叼起一只小虫,幼鸟张开嘴迎着,像在等母鸟的喂食,可是母鸟却一口吞下了虫子,"呱~呱~",轻柔地叫了两声,示意小鸟自己找食。小鸟便扑扑翅膀模仿大鸟的样子,用喙在土壤里啄着。第一个洞没啄到又换了一个洞,直到第三个洞,它成功地啄出了一条小虫。"呱~呱~呱~",它激动地叫着,在清晨的雨中它收获了学习的喜悦。
"灰蓝天色使人愁,枝上鹎鸟默雨。"雨又渐渐小了,这是个阴冷的日子,鸟儿多数躲到窝里暖和去了,只有一些富有诗人气质的鹎鸟还站在最高的树冠上,赏心悦目地观着细雨斜织、树叶微响的园子吧。有时来一阵小风,雨丝被吹走,它便''啾呦呦~啾呦呦~"的来上两句,仿佛在说'"望处云收云断,凭栏萧萧,目送秋光,又吹来。"它默默赏景,观看天色,此时谁又能懂得一只小小的黄臀鹎鸟的雄壮情感呢?
"啾呦呦~啾呦呦……"又是一阵鸟鸣唤醒了我。此时的四合院儿下起了小雨,仍在雨中赏景的只剩我和树上再落脚的一只黄臂鹎了,让我痴痴的赏着它吧!
最忆那清晨雨中的鸟。
《最忆是南京800字》
南京城,即所谓“六朝古都”。但在我看来,它的历史,它的风景,它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你沉浸在其中时,就已分不清自己所处之处究竟是在祥和的人间,还是在黑暗的地狱。南京是两面的。
南京是一幅古风古韵的画卷。灰茫茫的一片云雾中,几座山竖立着。小路四周是淡青色的树林,在雨水的浇灌下颜色变得更加鲜明。踏着一块块米黄色的地砖,顺着楼梯向上行去。一段后,便可看见些石碑。黑色的墨迹被印刻在了石上,被雨水冲去了污迹,显出一句一句的诗。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叹息中夹杂着郁郁不得志的苦痛。站在北固山山顶向下望去,长江跨越整个南京城。浑浊的江水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留下的只有空中的薄雾。不久,光在云与雾混杂的空中劈开了一条缝,点亮了世界的颜色。一位老奶奶推着买桂花糕的小车,慢慢悠悠的在路上走着。蒸屉中的热气冒出,随之而来的还有桂花的香气。紫色的,白色的桂花糕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木制的深棕色蒸屉中,小巧玲珑。老奶奶穿梭在人群中,没一会,周围就围了一大群人。刚下完雨后的凉风中似乎透着一丝暖意,不知是光,还是人。
南京是一曲痛彻心扉的悲歌。南京曾试过快乐的面对一切,但有时却不由自主的落下泪来。雪松默默地立着,淡淡的墨绿色,让人心中不免有些发寒。地上的地砖凹凸不平,深深浅浅。雨水积在里面,不是很清。我抬头望着雕塑,沉默了。那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着,撕心裂肺。她定格在那一刻,站着。雨就像她的泪,冰凉,透彻。黑暗笼罩了她的身体和她的心灵。三十万,这个数字刻在了残垣断壁上。那米色的墙壁上,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残骸中,一颗头颅静静地躺在那里。狰狞地,瞪着眼睛,充满了绝望,痛苦和无奈。雨落在他的脸上面,仿佛带着血色一般。日军狞笑着,举着枪,踩着“战利品”。人们惨叫着,血液迸溅而出,染红了身上的衣襟。我站着,望着,心在发抖。南京,这个美丽城市的外表下,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可怕的过去。三十万人!这么多的生命!那种痛苦却无力的感觉,那种想奋起反抗却只能默默死亡的感觉充斥在我心头。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南京是一本书,一本能够牵引你沉浸于其中的书。而我,就牢牢地被它封锁,无法自拔。它不是单纯的“美好”就能概括的,只有当你真正望见它的模样,才能领略它真正的美。
《最忆是江南》
记忆中,最是那江南的水让人陶醉;记忆中,最是那江南的桥让人流连。这一次我们来到了江南水乡——浙江。在这四天的行程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江南的神韵。
夜游嘉兴西塘
在大半天的动车行程后,晚上我们到达了嘉兴西塘。这儿有两条主街——塘东街和西街,还有一条长廊——烟雨长廊,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巷子,街道房屋依水而建。街道旁有一条河,叫做仕河。
浙江是水乡,有水自然就有桥。桥很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有的桥精美,有的桥简约。唯一相同的就是游人如织,人很多,但并不影响我们游玩的兴致。景色很美,就连街道两旁的商店也是古色古香,令人沉醉。
记忆最深的那座桥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仕河上,水美,河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早已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到达绍兴黄酒博物馆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黄酒博物馆。在导游的介绍中,我们走进了酒史展厅。原来,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了酿酒的技巧,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还有花雕酒,其实啊,花雕酒就是女儿红的包装方式。习大大在出访其他国家时所赠送的国礼就是花雕酒呢!在博物馆内还有一家商店,我们可以在里面买到关于黄酒的纪念品。大家还体验了醉酒屋,里面起伏不平,地板很滑,还打上了点点绿色的灯光。走在里面还真有点醉酒的晕乎乎的感觉呢!
参观鲁迅故居
下午,我们到了鲁迅故居。我们重点参观了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点。在三味书屋里,我们体验了鲁迅那时候的私塾课程。大家穿上长衫,带上瓜皮帽,就连老师也穿上了教书先生的衣服。我们拿起课本,像那时的学生一样摇头晃脑的读起书来。之后,老师为大家讲起了鲁迅小时候迟到被先生责罚后,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己的故事。在百草园,大家一起找到了课文中描写的石井栏、何首乌、菜畦等等。
游览东湖
浙江有三大湖,分别是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我们这次游的是东湖。东湖虽没有西湖那么华丽,但也十分秀美。环湖行走,一路上碧湖翠柳蓝天白云,风景醉人。到达码头后,我们乘坐乌篷船游览东湖。船有点晃,在船橹轻摇中,乌篷船载着我们在湖面上游荡。湖水清澈碧绿,水平如镜。阳光灿烂,白云如絮。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碎银子一样闪烁着,湖四周被高低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山上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竹林,景色非常迷人。那里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让你看到湖底的石头有几颗。湖深的地方虽然看不见湖底,但湖水还是知人情的,让你看到湖底绿萍的根。船夫在摇动双桨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双桨溅起的浪花像一个个晶莹剔透闪着异样光彩的钻石。
离开浙江
有始有终,四天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虽要与浙江做短暂的别离,但我相信我一定会把她铭记在心。
每个人都像一个在时光中飘摇着盘点风景的孩子,一路风尘以来,说不尽的思绪,赏不够的风景。既然做不到把所有风景都留在眼前,那就选择把所有风景都记在心里。世界就是如此,你不会一无所有,也不会拥有一切,你拥有的只是拥有它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