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都江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5 22:58:36
《都江堰》
都江堰,这一项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一直令我心生向往。在暑假里,我终于如愿来到都江堰——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奇迹。
站在岷江畔,江水像一条被激怒的巨龙,咆哮着从群山间奔腾而来。我忍不住抓紧了栏杆,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震动,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激动。
导游姐姐指着江心那道鱼嘴分水堤说:“看,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道智慧。”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汹涌的江水在这里温顺地分成两股,各奔东西。这神奇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象,两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是否也曾站在这里,望着自己的杰作会心一笑?
沿着蜿蜒的走道前行,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飞沙堰溢洪道。导游生动地比喻道:“这就是都江堰的‘过滤器’,既能排洪,又能把沙石留在外面。”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堰体的结构,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呼:“快看!水真的变清了!”大家都笑了起来,为古人的巧思赞叹不已。
最令我觉得震撼的是宝瓶口。站在这个人工开凿的狭窄通道前,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化汹涌为温顺”。江水在这里被驯服,乖乖地流向成都平原。据导游介绍,都江堰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设计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泄洪。这一设计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站在宝瓶口旁,看着那汹涌的水流对岸边岩石形成的强大冲击,我一再惊讶于眼前这项存世千年、至今仍起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更佩服设计者李冰父子卓越的智慧和超前的设计。难以想象千年之前的古人没有现代机械工具,只能依靠双手和简陋的用具,是如何不畏险阻,一点一点地“开天辟地”,铸成都江堰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这位智慧巨人,千年屹立在岷江之上,守护着成都平原,为人类造福。
(小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七年级学生)
后 记
在寻访都江堰之后,那些课本里说的“古人智慧”,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真真切切流淌眼前的岷江水里。就如岷江,都江堰,我们得亲自站在那里看,感受两千多年来这江水怎么顺从地分开,一直按着李冰父子设计的路线走,才懂为什么它能被称作“奇迹”,多神奇啊!
家长感言
这次都江堰的寻访之旅收获满满。出发前,孩子查找了关于都江堰的种种,对于这项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深感兴趣。游览期间,他仔细地聆听,及时地记录,并在返程途中与我们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让我知道,这次的寻访之旅对孩子的触动比较大,他真的听进去,记下来,亲身体会了很多,正如孩子写的“那些课本里说的古人智慧,不再是抽象的词语……
教师赏析
读完凯元这篇游记,老师身临其境,也感受到了都江堰的磅礴气势与古人的非凡智慧!小作者不仅生动描绘了工程之壮美,更深刻领悟了其中顺应自然、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这份思考非常可贵!(钟千千)
《游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美丽景点,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参观。爸爸说这项工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很开心的是,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就去到了都江堰,领略了它的无限风光。
都江堰坐落于岷江之上。是由李冰父子主持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出发之前爸爸给我讲了这项工程的历史和作用。原来,都江堰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可以把水引进农田,让农作物有足够的水源,这样就可以大丰收了。站在水利工程旁边,看着这湍流不羁的江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伟人的智慧,也明白了水对于农田的重要性。
进入景区,是一条悠长的小径,这里古木参天,让人心旷神怡。小路旁边整齐地放着一堆堆石头,我好奇的问爸爸,爸爸说“这就是用来拦截水流的,叫笼堰卵石。”
很快,我们走上一个索桥,走在桥上身子会不停的跟着摇摆,左一下,右一下,再看着桥下湍急的流水,心里紧张的不得了。下了索桥,我看到了一个“鱼嘴”,爸爸说它就是用装满卵石的竹笼堆积而成的,形似嘴巴,所以就叫“鱼嘴”。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实现了“四六分水”。百分之四十的用来浇灌庄稼,百分之六十流向大江。
顺着水流继续前进,便来到了飞沙堰。为了避免泥沙堵住河道,李冰父子便在此砸开了一道口子。伴着人潮,水流声越来越响,我们终于来到了终点——宝瓶口。爸爸说,为了让一部份江水浇灌平原,李冰父子又在此劈开了一座大山。我惊讶的说到,太神奇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我们爬到了最高处,视野更宽阔了,站在秦堰楼上俯瞰都江堰的宏伟,心中暗自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太奇妙了。下了秦堰楼映入眼帘的是许多葱葱郁郁的参天大树,这些树粗壮挺拔,像一个个英姿勃发的士兵一样守护着大山的一草一木。
走出公园,来到了南桥附近,爸爸说南桥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八点过后,南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变了模样。桥上的灯光亮起,与江水相呼应,此时的江水真的变成了蓝色,像蓝宝石一样。这就是著名的“蓝眼泪”。
这次的都江堰之行真的是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了解了伟大的工程,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奥秘。都江堰真的很美,很壮观,真的就是绿水青山。
《《都江堰》读后感》
《都江堰》读后感
《都江堰》这本书很值得我们大家一读,相信大家读后会深有感触!下面搜集了《都江堰》读后感,欢迎阅览!
《都江堰》读后感【1】
今天,我拿起《都江堰》这本书,我想这本书肯定是写都江堰美丽的景色。我读完后情不自禁发出一声感慨:“好美啊!”我真想马上飞到那如诗如画的都江堰,亲眼目睹。
让我来告诉你都江堰有哪些景色吧!有神气三大工程,分别是“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鱼嘴”长有3000米,宽有300米呢!还有八字格言也很棒,《“遇弯截角,逢正抽心,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是对都江堰灌区河道进行[岁修]和维护的经验总结。读到这里我深感佩服,古老的人们把自己的文化和所看到的总结出来它刻在一块块石头上,便形成了今天的八字格言。“啊!”他们是多么的聪明,虽然他们不懂得如今的高科技将刻的保存,但是他们刻在了木板上为后人流下了旅游胜地,让后人明白那时的事情。我们要学习他们动脑,凡是都要想办法,不要傻等。我们还要学习他们为后人做铺路,不要破坏这世界,要让世界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让后人生活在世上为我们骄傲,为我们而自豪。啊!我知道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有一颗璀灿的明珠,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它悠久的华夏文明,令人倾倒。
《都江堰》读后感【2】
看到《都江堰》这个标题时候,它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名字多么的熟悉啊!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督造者是秦代的四川郡守李冰。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此。但它到底是怎么样的?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里的《都江堰》,他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解析了都江堰的始末,运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向我们详细剖析了它的人文底蕴和政治意义。文章读罢,我被余大师灵活的思维和独到的理解所深深折服。随即想到了我们现今的工程、现今的社会,感触颇深。
文章在写都江堰之前先描述了一下长城,在多数人心里,长城才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文化的精髓。但余大师笔锋一转,来了句“但长城是死的,只愣愣地站在那儿,被风沙吹塌了,人们再重修起来。而都江堰不是,它骄傲地在风浪中矗立了两千多年,坚固得如同中国的历史”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文章中通过它与长城的这一系列对比,都江堰那充满灵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透过这鲜活灵动的都江堰,我已被李冰父子深深的.感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李冰建造都江堰的本意,也是他的座右铭,这和我们党“领导干部要甘做人民公仆”的从政准则是相似的。
李冰原先并不懂水利,但任蜀郡守的他却领悟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自此,他以使命为学校,苦钻几载,终于总结出至今仍在水利科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他凭着踏实的心态、务实的做法和诚实的作风率领当地百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造了都江堰,造福当地百姓.一座都江堰,成就了他名垂青史,也成为后来为官者的一个路标。
庞大的工程的成功是方方面面的结合,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尊重客观实际、科学事实和实事求是。都江堰之所以持续两千多年仍在为人类服务,关键在于一直遵守“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科学结论,这结论来之不易,是李冰深入工程一线,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请教百姓得来的。正是李冰尊重事实,科学取证和不懈努力才留下这伟大的工程。
我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的同时,也对于现在社会的某些存在现象感到痛心!时隔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比古人有了巨大的进步,那时零星的知识现在都已被总结为系统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发展。可如今的工程建设却令我们担忧,“豆腐渣”工程屡次被电视、新闻所曝光,每次付出的代价都是惨重的。为何在百年、在千年前的工程,至今仍造福人类,而号称现代化高科技的工程,却如此不堪?这让我们产生一种很无奈的感慨。这些“豆腐渣”工程进行刨根到底,还是当权者急功近利心态在作祟,为搞政绩,惘顾事实!不尊重客观事实,未经细致周到科学论证就贸然动工,不愿意做些为百姓有利但短期内又无法体现政绩的实事!现在的某些当权者就没有像前人李冰那样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在心态上没有摆正,分不清是对物质占有的欲望重要还是自己身上应有的使命更重要。
我们不能活在名与利的阴影中,一心想着追逐名与利,只会一味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相处上的阻碍罢了,于民于国均百害而无一利!水利给人的感觉就是厚实、默默无闻、奉献。希望我们都能有出土石人透出的那种精神:“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都江堰》读后感】
《古老的都江堰写景作文》
古老的都江堰写景作文
都江堰是李兵和他儿子建的,所以房子的样子稀奇古怪的,但我还是知道那是古代的房子。令我惊讶的是,曾有过六级地震也没震倒都江堰的楼房!
走进都江堰,我们可以发现里面不管什么东西都是用木头做的。我来到宝瓶口,这里的水流得真猛!声音像老虎,速度快得像豹子在草原上奔跑,我的脑海里立刻印出了这幅画,活灵活现的。
我来到鱼嘴口,鱼嘴口把一条大江一分为二,左边是外江,右边是内江。如果在高空中看,非常像鱼嘴!内江有排沙的功能。每年出现漩涡,漩涡把沙子吸起来然后水流到其它地方去了。
接下来到了我最喜欢的地方――索桥。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我在桥上摇头晃脑的,像一个喝醉酒的大汉子在桥上手舞足蹈的。妈妈胆小,不敢走,我和爸爸走了几次才下去。不过,那时我走在路上就感觉像走在桥上,晕头转向的'。
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池子――神龟池。在池子里并没有乌龟,但是有一个龟雕像。这个神龟非常
奇特,嘴是老鹰的嘴,头是龙的头……虽然是假的,但它雕得栩栩如生。这个池子是由神龟来看守的,池子里的荷花就像观音手里的荷花。
我站在观景台上,对着迎面而来的猛风,觉得站在这儿非常自豪。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感觉我在天空中飞翔!感觉爽极了!
都江堰已经很“老”了,今天我在那见到了古代的情形!真美!
【古老的都江堰写景作文】
《《都江堰》散文摘抄摘抄100字》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的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和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游都江堰800字》
你很有可能听闻过雄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这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他们是大家运用水源的宝物。但你们听闻过秦代时建造的水利水电工程吗?它便是在赢稷末期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因为我以前来过这儿,今日我也来介绍一下漂亮的都江堰吧。
大家来到都江堰的大门,走入大门,就听到了紧促的流水声,因此我环顾四周,想找一找都江堰的江究竟在哪儿。但是,找了大半天,连一滴水都没有寻找吗,却发觉了一座很高的山。我沿着山往上升,只听到水花的响声越来越大,好像江水在我身边一样。我继续往上升,来到了一个寺院旁,忽然一滴水飘到我身上,我猛然一回过头,但见极大的海浪在江水里撞来撞去。有时候海浪十分高,有时候激发一阵漩涡,也有时挤着勇敢向前冲,仿佛在赛事一样。我忙问了一下母亲这是哪里,母亲笑着说,这儿是宝瓶口,能够从这儿见到外江的水注入都江堰的内江市。
突然之间,看见了前边忽然人流密集了起來,原先大家到安澜索桥。我一个箭步冲以往,中间水花好像就在我身上,我的衣服裤子都觉得有点儿湿透了。我还在桥上细心看了看,发觉江里边有十分多的石块,每一个都排序齐整,历经石块的海浪,一瞬间敲击出一个又一个的漩涡。我忽然见到,江的前边有一个分岔口,分岔口的另一边竟然是干巴巴的,彻底没有水!
过去了安澜索桥,我一瞬间觉得极其的清凉,仰头一看,边上绿草如茵,令人觉得平静;但耳旁却仍然萦绕着壮阔的水的声音,令人心潮滂湃。前边又发生了一座山,我再一次爬上了山,好像与当然融为了更好地一体,这时候我忘记了苦恼,忘记了忧虑,忘记了工作压力,眼下仅有漂亮幽静的自然界。再往上升,来到了一个岔口,左侧漂亮清幽,右侧非常热闹,我先走了右侧。顺着右侧往上升了好长时间,总算来到了一个鲜红色的古都墙角,古城墙的色调早已有一点旧了,墙壁有一些斑驳陆离,但窗沿里却外伸了一些花朵草儿,令人又觉得了活力。立在古都墙壁,可以见到全部都江堰的全景,內外江如同银线一样,在太阳底下闪烁着自身的光辉,与此同时,那磅礴的水的声音又再一次地响了起來。
这般漂亮的都江堰,到今日仍然很牢固,也仍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效。确实想不到居然是古时候就建好啦的,实在太奇妙了!
《游都江堰》
“都江堰是位于四川成都的一座神奇水利设施。公元256年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并建造而成……”我满怀期待地来到千年古堰——都江堰。典雅的古建筑上挂着“都江堰”的名牌,仿佛一座穿越时空的大门,将慕名而来的我们带入秦国时期。
裹狭在人流之中,我们迈着轻松愉悦的步子,时间仿佛凝滞在这个热闹的场景里。踏入古建筑秦堰楼,我细细观察着都江堰的模型。“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部分,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我仔细聆听现场的语音讲解,心里的期待又增加了一分。
乘着江风,我们来到内江上游的宝瓶口。宝瓶口是李冰率众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凿开的一个进水口,它是内江进水的咽喉,能控制内江进水量,为下游提供灌溉水源,还能限制过量洪流进入灌区,它还有保佑平安、吉祥进财之意。一眼望去,江水湍急而下,犹如万马奔腾,水流轰鸣着击打在中间两侧的石块上,翻起层层浪花,打起圈圈泡沫。刷刷沙沙的拍击声,犹如敲起夏日的大鼓,演奏着传承千年的古风之歌。
告别宝瓶口,顺着大堤走,我们来到了都江堰的“心脏”——飞沙堰。飞沙堰是排沙泄洪的重要地点,与其他地方不同,飞沙堰中的水流缓慢而稳定,平静如镜,江水轻抚着堤坝。飞沙堰通过弯道环流引水的原理,巧妙地将沙石排入外江,内江的江水变得清澈干净,为广袤的成都平原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民,也造就了名扬天下的天府之国。
与江水逆流而行,我们来到了都江堰的中心点一一鱼嘴。它位于岷江弯道中心,冒着尖尖的外头,犹如一把利刃,面对翻江滚浪、水势浩荡的岷江毫不退缩,勇敢地将岷江一分为二,将内江与外江分隔开来,削弱了两边的水势。站在鱼嘴的最前端,岷江如奔腾的野马,溅起的水花是它们奔跑的痕迹。它们势不可挡,却因鱼嘴兵分两路,承担起不同的责任,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民。如此精巧的设计,如此令人佩服的智慧!
秦国时期以前,水势浩荡的岷江易引发旱涝灾害,曾对百姓造成困扰。但百姓并未逃避,而是直面困难。以李冰为首的先贤们,一手打造了都江堰,将旱涝平原化为了天府之国。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一次与历史奇迹的相遇的旅程。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
(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八年级学生)
后 记
这是一次从课本走向现实的旅行,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古迹的独特魅力与劳动人民的智慧。
家长感言
带孩子亲眼见证现存最古老的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由衷感觉到这项工程的伟大,不由地感慨我们的祖先智慧。
教师赏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作者跳出书本的局限,用双脚丈量祖国河山,用深情的文笔记录都江堰的神奇秀丽。(李妙娟)
《游都江堰》
今天,爸爸突然问我:“儿子,你知道我们四川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谁修建的吗?”我说道:“我不知道呀。”爸爸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师李冰修建的,后来演变为都江堰,你想去见识一下吗?”我高兴地说:“当然想啦!”
于是,我们来到了都江堰,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爸爸说:“都江堰享有‘城中美景’的称号。”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水利工程始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是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我们继续向前探索,来到了索桥。在前往索桥的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古代伟人的雕像,有张松、丁宝祯以及诸葛亮等等。上索桥的路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想动一下都难,终于在十分钟后,我们上了索桥。“哎!”我叹息道,“上个索桥真不容易啊!”索桥摇摇晃晃的,像是要把我们甩出去一样。我发现,有的人非常害怕,于是被迫选择了放弃;有的人走到一半,就抱着绳索不肯松手;有的拉着绳索慢慢向前踱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当然也有镇定自若大步向前迈进的人,这种摇晃对他们来说只是小意思。为什么有的人会害怕呢?是因为索桥下方就是湍急的流水,一眼望去,难免会心生恐惧。
接着我们来到了鱼嘴,都江堰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在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造福了万千百姓。
参观完了鱼嘴,我们去买了些当地特产,这些可都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购买、去品尝、去宣传!
这就是都江堰!一个拥有千年历史、凝聚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世界文化遗产。当亲眼看见它并了解它的精巧设计后,我就剩下两个字——震撼!
《都江堰之旅》
一早我就跃跃欲试盯着门口了,就听爸爸一声令下,冲上车,奔向我盼望已久的都江堰。不一会儿,我们整装待发,出发了。
一路上都是蓝天白云,越靠近都江堰越凉爽,树也慢慢多了起来,那些树姿态各异,特别有趣,有些弯着腰若有所思;有些昂起头凝视远方;有些颔首低眉,神态庄重,好像在思恋家乡;有些精神饱满,好像在进行什么严肃的工作。我们快到了,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爸爸也放慢了行驶速度,到目的地已经很晚了。
第二天清晨,我很早就起床了,迫不及待打开窗户,倚在阳台边,一眼望去,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山,上面还有一团雾围着山顶,好像给大山戴了一顶草帽,我看见这高高的山,山下清澈透亮的河水,想到两句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山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太阳照下来就成了银山绿水了。我也没待着,很快和我的小伙伴们跑入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我们顺着石头砌成的山路往下走,石阶上长满了又滑又湿的青苔,我一手撑着树干,一手拉着小伙伴,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下走,前面有一条小瀑布挡住了去路,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用力跳了过去,我们来到了河坝,开始收集鹅卵石,比赛打水漂,我顺着水面,用力丢了出去,打起了四个,我高兴极了,小鹅卵石在水中乱蹦乱跳,水花四溅,溅在我们脸上,冰凉冰凉的。我们奇思妙想,用拖鞋当船,就是取材,用鹅卵石砌小溪,让拖鞋随波逐流。妈妈抱来一个大西瓜,放入水中冰一下,这不是天然的冰箱吗?
一天时间过得真快,蝉儿们的叫声渐渐少了,也是该我们离开的时候了,在这炎热的夏天,能到都江堰来感到一下凉意,让我觉得精神了许多,都江堰真是个风水宝地,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讨厌的健忘症》
前两天去上补习班,后三天又要回老家都江堰玩,这可把本宝宝累坏了,所以我今明两天一定要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
突然,我想起了爸爸前段时间给我买的热熔胶正好可以用来做手工,便打算用纸盒子来做一个可以放东西的小架子来打发时间。
经过我吴大师和吴大师他爸的巧妙合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精美的小架子。这时,爸爸不经意地问:“吴沁蔓,你的作业做完没呀”?“作业,什么是作业”?“你不会没做吧”?“好……好像还真……没做”。“什么”?爸爸瞪圆了双眼,仿佛要生吞了我似的,“还不快做”!
我拿起了桌上的作业单,叨念着:“二二得四……三七二十一……我天!朗读要2个小时,阅读要6个小时,再加上半个小时的听写……现在两点半,那我岂不是要不吃不喝到十一点?不——要——啊——”
这时,爸爸正好出去理发。我想机会来了!我奔向了妈妈的房间,让睡意朦胧的老妈给我作业单上签字。
“确定做完作业了?”
“确定!”
“真的吗?”
“真的!”
就在妈妈手中的笔落纸上的那一刹那,突然爸爸就出现在了我的身后。
“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
“她叫我在这个表上的第一格签字。”
“那你到底做完作业没有啊?吴沁蔓?”
我拿起床头柜上的作业单,没吱声,默默地走开了。
“嘀嗒,嘀嗒,嘀嗒……咚!”桌上的闹钟响了,“到11点了哈,”我说,“刚好,我作业也写完了。”
这时,妈妈急匆匆地跑过来,说:
“吴沁蔓,赵昱博妈妈刚刚告诉我,大队部要求做一张自我介绍的小报;唐老师好像说要写一篇作文。”
我的天哪!我被心中的一道闪电给劈晕了。
哎……健忘症真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