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厚黑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21:06:49
《《厚黑学》观后感作文》
《厚黑学》观后感作文
曾经听闻过“厚黑”一词,对它的含义却知之甚少,近来偶然翻到的《厚黑学》一书,出于好奇,拿来翻了翻。原来“厚黑”一词通俗点的解释就是脸厚如城墙,心如煤炭,这与我之前的想象简直大相径庭,让我感觉搞笑不已。
厚黑学问世至今,影响甚广,李宗吾先生清晰的解刨了我国的.历史、哲学、思想、社会存在的利与弊。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心毒如蛇。反之刘备则是崇尚“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这正是应了那句“厚而硬,黑而亮”。这两种境界若能达到一种,便能掀起一番风浪了。
厚黑学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颇具争议性。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人黑暗自私的一面,与中国人宣扬的传统道德文化格格不入,然而在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深谙厚黑之人,或许在职场上更能如鱼得水,厚黑学能够流传甚广,恐怕也是由于厚黑所带来的利益。
不过,在我看来,厚黑学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厚黑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并非是必选之路。书毕竟是书,人毕竟是人,书是人写的,事也是人做的。如果自己没有才华,即使厚黑,也很难成就大事,书中所谓“小人非才不能误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况且,人有思想,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厚黑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利益,可值得追求的东西并不局限于此,说的简单点,人生活的也无非快乐二字而已。
【《厚黑学》观后感作文】
《《厚黑学》读后感》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
民国间,有个李宗吾,四川富顺自流井地方人,看穿世态,明察现实,先后发布《厚黑学》、《厚黑经》、《厚黑传习录》,著书立说,其言最为诙诡,其意最为深沉。千古大奸大诈之徒,为鬼为蜮者,在李宗吾笔下烛破其隐。
李宗吾先生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子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到极点了。有了这样的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作《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他们煮酒论英雄时,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对晤,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给杀了,心子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求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些。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操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些。他虽然黑不如曹,厚不如备,却也是二者兼顾,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了。”
本书共有七部,分别为第一部《厚黑学》,第二部《厚黑丛话》,第三部《厚黑别论》,第四部《厚黑学原理》(心理与力学),第五部《社会问题之商榷》,第六部《中国学术之趋势》,以及最后一部第七部《宗吾自述》。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不是“黑”而更是“厚”。我们所学习的“厚”,厚在学习。
第一种学习中的厚,厚在不耻下问。在高中的如此繁多的课程和科目里,孰能毫无疑惑?答案肯定是必然的。但我相信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觉耻不问,而不是不耻下问,而问题的繁重积累,似一座耸入云霄的青山,此时再拉下所谓的“脸皮,而进行的愚公移山则显得毫无气力。所以《厚黑学》中的“厚”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要学会厚得不耻下问,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第二种学习中的厚,厚在不怕落后。在高中激烈的学习环境竞争中,难免一时屈居人后,或是成绩没他人优秀时,不厚之人便会感到脸红心跳,严重者甚至没有继续拼搏的勇气,直接破罐子破摔,自甘落后,如是这样,则无法挽回。此时《厚黑学》中的“厚”便起到决定性作用,“厚”着脸皮,接受失败,激流勇进,才能从激流中脱身而出,重定方向,创造辉煌。
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应用《厚黑学》也是极为重要。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厚”下去,决心成为学界中的“厚”人!
《我读冰心》
李宗吾的《厚黑学》让我认识到了人性的丑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令我感到历史的重负,张爱玲的《十八春》更如一条绳索扼住我的咽喉,使我欲喊不得,欲哭不能。“压抑”、“郁闷”、“沉重”令我好似饱经苦难的垂死之人,年青的心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我困惑了。难道文学是揭露黑暗、制造无奈的工具吗?
心烦意乱中忽见冰心,如同看见久违的好友。轻轻地翻开书页,闻着那熟悉的墨香,一刹时我的心里溢满了温馨的记忆。
记得第一次读冰心,是在病床上。病中易感慨,更何况对于独自在外求学的我。身体上的痛苦加深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心灵的空虚显得病痛更加难耐。那时,幸而有一本《冰心散文)及时地安慰了我。她就像一位满蕴着爱心的母亲,轻柔地为我抚平伤处。我简直可以听到她的呼吸,感到她的抚摸。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母亲的怀抱。那饱含爱怜的文字就像慈母口中哼唱的摇篮曲,细腻而缠绵地诉说着人间最伟大的爱。那是荷叶为红莲不受风雨侵袭而撑起的蔽,那是世上无数儿女心灵深处的板依,那是铁石心肠的人儿也会为之流泪的至爱。我沉浸在爱河中,夜以继日地读她,直读得泪水涟涟,直读得忘记了病痛。
再读冰心,是我遇到种种不快而烦恼的时候。人际关系的复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竞争方式的不公令我小小年纪便愤世嫉俗起来。但当我一捧起冰心,心头的躁火就立即被她温和宁静的语言浇灭了。她就像宽阔无垠的海水,永远那么深远、平和。她不会因一股激流的注入而掀起三尺大浪,也不会因烈日蒸晒而干涸。因为她是海,有海洋的胸怀。可谁能说她的生活一帆风顺?她曾因日寇入侵而举家流亡。谁能说她的感情毫无波澜?她也为世李纷杂而伤感,但她从未沉陷于不幸中。如果人生是痛苦的,何必再人为地增加痛苦。如果人生是幸福的,何不提笔赞颂“真善美”。于是在那硝烟弥漫的岁月,只有她用爱的文字唤醒民众,用温和的语言洗去血迹,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胆识。
也许有人认为冰心笔下的爱太不真实,他却忘了“人怎样选择世界,世界就怎样选择他”。也许有人觉得冰心的笔调太平淡,他却不知这正是大风大浪之后返璞归真的成熟。无论世事变迁,我都独守冰心。她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块净土,是提醒我不要迷失本性的一面镜子,也是帮我走出困境、拥抱生活的动力。
就像阴履太多的时候总希望有灿烂的阳光,压抑积攒得太久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解脱。那么朋友,不妨读读冰心吧,你会发现生命原本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