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知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2:05:23
《柳絮飘飞苏子瞻800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提及苏轼,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系:一片在天空中四处漂泊的柳絮,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柳絮与苏轼,一个在空中飘飞,一个在宋朝流浪,二者再相似不过了。
自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苏轼便开启了他第二个人生,如柳絮一般脆弱。柳絮仅被微风轻吹,便被抛云空;苏轼一代大文豪,却因朝廷奸佞小人的诬陷,蒙冤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诟辱通宵,被抛向命运的另一面。
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困苦,精神孤独,面临困境。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劳作生活。由此,“东坡”便以其朴实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黄州的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最寂寞的日子,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地,自爱铿然曳杖声。”就算是再落魄也不忘旷达和幽默,就算是再无路,也对生活抱有善意和热情。这不由让我想起薛宝钗在《临江仙》的咏柳絮一词中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悔,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啊!柳絮虽无根,随风飘飞,命运不能自主,但苏轼却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展现出柳絮蓬勃的生命力和昂扬的斗志。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在黄州,他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峰,余秋雨先生称其处为“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作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归何处?“此心安处是吾乡”,黄州哪是终点,苏轼还飘到更远的惠州和更更远的儋州。初到瘴气强烈的惠州,苏轼却说:“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年……”甚至父老乡亲都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如是这样,苏轼那随意而安的品性让他无论被贬到何处都不改他的豁达乐观,都不改他蓬勃的生命了和昂扬的斗志。
回想,正是风儿吹起了远处的柳絮,絮花飘扬,在空中,无比潇洒;似乎也正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在蒙受巨大冤屈之后去达成人生的高峰。
又一个“不知东方既白”的夜晚,我们与苏轼相会在书卷中,倾情地阅读他那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诗文,我们更能感到:柳絮亦苏轼,苏轼亦柳絮。
《与人与心之和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谈及苏轼,满心荡漾如歌的行板,遍地的词花。可东坡,不止于东坡之词所流露出来的淡然自如。读《苏东坡传》才知,他的行止由心,他在与人交往,与内心相处时的和谐,才是他名芳千古的魅力所在。
苏轼与人之和谐,从垂髫之时与家人相处中便体现出来。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与母亲的一段小对话,不仅早早地见出他的心之所向,更体现出了母亲对他的疼爱有加与母子关系的融洽。对话道后汉时朝政混乱,一位名叫范滂的正直学者冒死进谏,被判死罪之后深觉愧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可范母依然支持儿子去做对的正直之事。苏轼欣赏他的凛然正义,询问自己的母亲会不会容许他长大之后,也变成范滂这样的人,苏母说:“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从小事中见出苏轼与家人之间的和睦,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美。
苏轼在父亲苏洵和弟弟子由的陪伴下学习成长,在他的日后生涯中同弟弟所表现出来的手足之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道德之邦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成长的道路上,子由同他是最为亲近的,即便长大做官之后,他们也常写诗互赠,身影也常在对方的梦里出现。以前只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只知子瞻对子由之思念情深,却不知子由对兄长付出得更为深切。在苏轼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弟弟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在他的政见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也是子由在背后毫无保留地支持他;政治风暴席卷而来,他们相互担心,互相帮扶,手携着手走过了一路坎坷。苏轼曾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更足以见他们亲情之深厚,相处之和谐了。
子由对哥哥的帮助是巨大的,苏轼却因他的才华与抱负,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风暴中搏击风浪的海燕。可不管是仕途上的擢升还是贬谪,都没有改变他自始至终都听从着内心真实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做到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内心的声音在呼唤他,不要被利欲贪念所蒙眼蔽窍,身心该放在为人民谋真切的利益上。在朝廷上,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勇敢地批判一朝之相王安石,批判这位野心勃勃的革命家,反对他的变法将人民带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地方里,他触摸心底的汩汩清流,感知心海的波澜不惊,与心和谐的同时便做到了与人和谐。任杭州太守时,百姓都爱戴这位富有活力的名诗人。他热心赈灾,在杭州疏浚盐道,平抑粮道,修整西湖,直至今日人们仍叹赏苏堤春晓之美。他关心人民,他热爱人民,他给人民留下福祉,他与人民和谐共处。这,永远是留在人民心目中的一首赞歌。
“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东坡正是做到了与人和睦,与心和谐,才能在俗世洪流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历史的潮流中作为巨人屹立不倒。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也应当做到如东坡一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也有着“和谐”二字正在晓喻着我们吗?做到与人与心之和谐,我们也就能更好地漫步人生路,展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