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沈从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50:03
《境·静敬 读《边城》有感800字》
手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从头至尾,一抹淡淡的愁云萦绕在心头。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把我们带入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唯美时空里,使我们陶醉于一曲清新悠远的牧歌。
边城茶峒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处。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乡土气息很重,这使我展开想象一一河流,山川,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都是自然的山清水秀,茶峒的人文特色。它们平凡,宁静,毫不张扬的散发着它们独特的美。我仿佛看到了边城,看到了它质朴的村庄与醇厚的人情。在作者笔下宛若世外桃源,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小城的景色,那就是——“境”。这座小城的意境,像诗一般柔美,这清新脱俗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描写小城的自然风景,为小城营造了一个和谐宁静的气氛,这优美的环境,烘托出了小城中的人们质朴、热情的性格。在这里,没有名利场的硝烟,没有商场的变化莫测,有的只是淡泊名利,诚恳敦厚的人性光辉。这里的小城平静,人的心情更加平静,所以用一个“静”字来形容这里的人,这个字,赞颂小城的人们美丽得心灵,他们并不像城市中的人那样,喧嚣,吵闹,而是少有的脱俗,一个“静”字,送给《边城》中美丽的人物,美丽的人格。
说到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主人公翠翠,而是老二。在老二的眼中,没有名和利,即便是当地团总的女儿以新磨坊为陪嫁,也丝毫没有动摇对爱人翠翠的感情。当老二得知自己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翠翠时,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这足以表现老二在爱情与亲情之间的权衡。当他得知哥哥为了自己而离家出走时,他放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爱情,他深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道理,这使他有很大的负罪感,从而走向他乡。他的风范,不禁使人刮目相看。老二的淡泊名利,重情重义,令人肃然起敬。此时此刻,用一个“敬”字来表达我的内心——赞美老二,敬仰老二,他熠熠生辉的人格,无愧于这个“敬”字。
回望这本书,心中起起伏伏,纵然觉得千言万语缠绵在我心头——我向往那脱俗的境界,我赞颂那平静的人心,我敬佩那质朴的老二,我更感谢这让我受益匪浅的《边城》!
《《边城》读后感900字》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它记叙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里一位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是“爱”与“美”的理想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由于父母的早亡,翠翠便是由爷爷一手拉扯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多年。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翠翠才得以拥有如此纯粹的心灵。而且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都是通过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逐步体现的。少女的心动总是猝不及防,当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的那一刻,命运就已经悄然注定。翠翠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并且先一步向自己提了亲,可是出于翠翠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了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还是受严重的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这桩桩件件的事情迫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都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的坚强。可也正因如此大家才会这般喜爱翠翠这个角色。
而翠翠所表现的人生形式,也就是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但是我对翠翠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我爱她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以及她的勇敢和无畏。父母的早早离世,没有同龄伙伴的知心交谈,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她内心依然无比孤独。或许是拥有差不多的经历,我格外能够理解。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把我留在爷爷身边。但我似乎比她更加的幸运,我用有许多的好朋友。
在我的理解,翠翠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她的幸运在于她有爱她的外公,不幸在于父母早逝;她的幸运在于遇见了心爱之人,而他也恰好心悦于她,不幸在于明明相爱的两人却因社会家庭的各种因素而无法爱一起。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幸,翠翠总会坚持下去。就像她在溪边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但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时候,但为了那渺茫的希望翠翠还是愿意等下去。这或许是她的优点但同样也是缺点。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翠翠,但我们都向往着她。爱着她那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
《边城》读后感600字有哪些呢?《边城》这部沈从文创作高峰的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篇1
今天我读完了沈从文写的《边城》,它讲述了撑渡老人与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作者用清丽的笔调写出了湘西浓浓的乡土味,整个小说描绘出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轻利重义,诗般地生活。
翠翠是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生气”,边城的生活使她出落成一位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老船夫是翠翠的爷爷。他忠厚、老实,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他给人方便而快乐,从而他的真诚获得了许多关爱。卖肉的不肯收他肉钱,小商贩送粽子给他,水手们送枣给他,这种超越阶级关系、金钱的乡邻之情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是不存在,现在的人们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斗气。没有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用别具一格的手法突出了人性的美丽。从某种程度来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表现出了人性美,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美丽的湘西。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这和如今世界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世的桃源。这种宁静地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初始的本质的爱。
当今社会的人太过于浮躁,缺少了一种内心的宁静,许多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成了“房奴”、“表叔”,从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守财奴,他们缺少了心灵的满足,作者正是想通过湘西人们的生活告诉当今世人,心灵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满足。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篇2
美,到底要怎么样去定义。
我并不认为好看就是美丽,相反的,我认为破碎的美丽更为单纯的美增添一份妩媚。
残缺的人性只会让原本美好的一切变得丑陋。二老对翠翠的真情却遭到父亲的阻挠,他的父亲只想到摆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没有理会属于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书看来,我就觉得这里是让人气恼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情,却让父亲硬生生破坏了,也突显出他丑陋的面孔,令人讨厌。
天生的缺陷虽然无法满足当事人的美好心愿,却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会唱歌,唱得不好听,只能让二老去唱,谁知就这么唱着唱着,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与祖父恍然大悟的发现。一件因缘有了美好的牵引,却被无情的命运压制了。
命运让这段感情支离破碎。大老的丧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叶归根,让小说的结尾带出了破碎的美丽。生命中无数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开始却已经消失的一切,赋予了人生另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却更能触动人的心弦。
谁能断定失去就是厄运的到来而不是命运对你的眷顾?命运是公平的,它在让你失去的同时一定是为你带来了什么。就像树叶飘零,或许它是大树的不挽留,是命运中的注定。但它是真切地预示着新叶即将抽出嫩芽,长成朝气蓬勃的枝叶。花儿谢了会再开,燕子去了会重来。失去与拥有是相对的,没有人规定失去一定是坏事,拥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么,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尝试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拥有是什么滋味?
破碎是一种美丽。在你看来是厄运的到来,或许会有新的机会在雨后呈现。雨过天晴的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破碎的美丽。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篇3
没有结局,不知道结局,才会一直想,总感觉大老没有死。二老总会回来,不管翠翠等多久。整篇文章都充满了浓重的纯真的乡村特有的淳朴气息,他们的心地单纯,思想执拗,语言真诚,总感觉有一些韵味在里面,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但我觉得,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到最后是一个悲剧,不免伤心,不免辜负所有人内心的对淳朴的美好的向往与尊重。
太伤人心,可若是个美好的结局呢,固然读者们一定是欢喜不已的,可必定会落入俗套,不管前景如何,过程如何悲惨坎坷,但是结局是美好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管为此流了多少泪,美好的结局总是能以后能迎合大众读者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美好,但就像所有的书一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就结束了所有,我觉得没有结局会更好,读者会更加的印象深刻,也不会像所有的开头不论是美好或者恶劣的小说一样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而落入俗套。
这样,刚刚好,以前总不喜欢看沈从文这些人的,总觉得太平淡无奇,没有任何亮点,情节不丰富,生活不昂扬向上,可如今细细读来确实是有一翻情趣在里面,因为生活其实就是如此的,哪些灰姑娘之类的跌宕起伏的情节总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现,反而生活就是平淡无奇的,大大小小的琐碎,才叫生活,那些灰姑娘的剧情;离我们实在遥远,王澍的《造房子》里有这样一句话:一种真实的生活世界,一定是可以被直接看到的,我不相信本质会隐藏在什么看不见的地方,或背后或下面的说法。所以说真实的世界一定是平凡而又琐碎的,需要细细品味,慢慢的感悟人生。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篇4
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心里好像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
美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我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
福?——
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篇5
水是极有灵气的,它一路流来,总能带来一些故事。当水流过这个静谧、悠然的湘西小镇时,就带来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让人觉得拖沓,只是这故事发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围景色既是那么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这景色之中。有一刻它似乎那么清晰,仿佛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随着潺潺流水一同流走,只在读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单纯到似乎只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有水流过的地方,也好像只有这样透彻的水才能承载这样的故事。当然,也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个从小就懂得拥抱水,热爱水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美的故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边城》就是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梦境,他把对山水的热爱化为了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风景清新隽秀,江水清丽绵延,江上渡船每日在这山水之间运行,也俨然成了这如诗如梦的景色中的重要点缀,渡船上的老船夫、小姑娘和老黄狗便是这景中永远不变的主角。作者构筑了诗画般的边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这景中,景物便处处蕴含着纯朴的人情味,弥漫着“桃源”般神秘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胧而朦胧,因人物的忧愁而忧愁,也因故事凄凉的结局而定格在一片凄凉之中,却因为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定格的美景又在无穷无尽的等候中慢慢地绽放,任人思绪飘飞到更广阔的空间。
沈从文先生常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边城》里的翠翠是美丽的,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感情朦胧却执着,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却始终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她,她应该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最终只能在一片凄苦之中,孤独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爱人。
老船夫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条渡船,不知把多少来来往往的人渡过了小溪,“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深爱着翠翠,他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他总是
在为孙女将来的生活而担忧,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就连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也被涨起的大水冲走了,这是何等的悲凉啊。
读《边城》除了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还留下一份感动,感动的是翠翠为所爱的人执着的无怨无悔的等待,这种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获幸福,可能一辈子都毫无结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为翠翠的执着而震撼,也许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既然有幸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不为所爱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毕竟是生活在一个诗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现代社会太浮躁,有多少人还能有那么一种执着的浪漫的情愫呢?
不说为了不可知的未来而等待,就算是为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诚的努力,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我们渴望得到真爱,却又总是担心害怕,总想一切确定无疑之后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马上抽身离去。
《边城初二读后感600字》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以及澄澈纯净。——随着一段段优美的介绍让我大概了解了其内容,也淡淡的明白了小说所传达的思想。
只一眼,我便被女主角翠翠的双眸所深深吸引,我的心就像掉进了深深的湖水,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优美、健康、自然’的田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爷爷朴实的背影下,我仿佛看到了勤劳耕作的辛劳爱惜翠翠还有为她以后的日子操劳。在摊送矫健的身姿下,我仿佛看到了对翠翠深深的感情内敛的性格。在天佑开朗的笑声里,我仿佛看到了浓重的兄弟之情为他奋不顾身的痴心。
淳朴厚道的爷爷,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在乎贫寒低贱,“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一帆风顺,又因大方洒脱,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成为聪明英俊少年。在“逮鸭”的竞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与翠翠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二老”傩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与翠翠提亲,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这是小说,这是沈从文的小说,大坻都是悲惨结尾的,不过其过程是美好的,故事情节交纵复杂,但是不难看出作者心里暗暗的无奈和惋惜。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远离尘嚣 复归自然读沈从文《边城》有感500字》
边城,远离城市的小城,故事描绘的景物,风情给人无限的向往,远离城市,亲近自然。
的确,简单的故事情节,质朴的湘西人民、纯真的爱恋,一切的一切,就像沈从文说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一种清新,一种淳朴。
翠翠、爷爷、大老、二老、顺顺、乡亲们,小说中的人物都那样淳朴,没有坏人、罪大恶极的人。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没有现代人与人的不信任。他们传递着人间至纯的爱,祖孙情,兄弟情,父子情,甚至于乡情、爱情。
这,不就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吗?质朴的文字,有些绕口的湘西特色的语言,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的最原汁原味的不受如何污染的人际关系的探寻。
爷爷和翠翠,祖孙二人靠渡船为生,生活拮据,却从不多收人家一分钱,即便收了,也要用烟草来回赠,这是爷爷的善良质朴,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人不多了。
对翠翠,自己唯一的亲人,爷爷将爱全部倾注于她,事事为翠翠着想,即便遭人误解,心中满是烦恼,依然想着翠翠的幸福,翠翠的未来。这不正是爷爷对翠翠的最无私的爱吗?
大老、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却只爱二老,哥哥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的爱,出门闯荡,一个人承担痛苦,但却不幸身亡。弟弟为了哥哥放弃了翠翠,只留下翠翠一个人,没了二老的动听的歌声,只有翠翠独自一个等待。
这是翠翠和大老、二老的爱情故事,有淳朴、美好的一面也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人性的光辉一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边城之美《边城》读后感600字》
走进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座白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故事的开头朴素又温柔浪漫,小说里描绘的湘西,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边城之美在里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画的山村,汩汩的小溪,沈从文先生以一种朴素,平和的文字,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整个故事看起来像大段大段的沉默着的电影,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风起云涌,只是用简单文字勾勒出生命的理想之歌,看完整个故事,感受到的是意犹未尽的治愈。
翠翠和祖父祖孙俩的感情让人羡慕,翠翠从出生开始就跟着祖父,对祖父百般依赖,跟着祖父撑渡船,翠翠天真可爱,勇敢活泼,可以说她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爱与美的化身。自从翠翠母亲去世后,祖父把翠翠抚养长大,十分疼爱翠翠,翠翠心情不好时给她唱山歌,带她到镇上玩,知道翠翠爱慕二佬,暗地里想帮翠翠撮合。
大佬和二佬对于翠翠的爱慕是最纯真美好却又充满遗憾的,大佬意外离世,二佬远走高飞。殊不知,白塔边上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正摘着一大捧虎尾草盼着他回来。随着老船夫祖父去世,白塔崩塌,故人还未归,翠翠还在盼望。
故事的结尾是让人惋惜的,白塔重新建起,茶峒的溪水缓缓流淌,渡船接过来来回回的客人,虎耳草在歌声中给予翠翠多少幻想,一切恍然未变却物是人非。整个故事于平淡宁和中起笔,于余韵未尽中消散,边城之美贯穿其中,沈从文先生并没有写二佬是否归来,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冷月光,笼罩着边城朦朦胧胧的婉约美。
边城的美不是一眼惊艳之美,而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沉淀的,是喧嚣浮世没有的桃源之美,从头到尾是优雅的基调,让人感觉很舒服,我有幸与这种美邂逅。
《沈从文《月下小景》读后感2000字》
读完《月下小景》最直接的感受是“美”,第一感是“凄美”,再想想应该用“唯美”更为贴切。唯美的意思是追求绝对的美,沈从文把听来的故事加工成供人品读的文学作品,把美贯穿到了极致。
一。题目的唯美,月的魔力
“月”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让人想着凄冷的美,不同于日的火热和光芒万丈,月出场就携带着冷冷清清的唯美,是“盖娅传说”所展现的白蓝渐变和波光粼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月亮用她皎洁的光辉抚摸大地,让朦胧和神秘充斥万物,清冷、凄美又梦幻。月光使人梦幻、柔软、钟情,在唯美浪漫的环境里留下最自然圣洁的一笔。“小景”,凡称的上景,多少是让人觉着美的东西,再加上“小”这个限定词,把一方美景局限在一小处,给人更加细腻、透彻的感觉。“月下小景”,看到这个题目每个读者心中就勾勒出了美的画卷。它和《荷塘月色》这个标题有些相似,四字小题,让人忍不住亲近,迫不及待地看看是什么样的美才配的上这样的题。这个标题就是带有这样的魅力,从“月”到“景”是美,从“月下”到“小景”是唯美。
二。画面的唯美,清冷的气质
小说的开头写了初八的月亮挂在天空中,照着一个被隔绝在一隅的小寨。月光辉洒,每一棵树,每一垛稻草,每一簇火苗,还有每一个在路上的行人都被月光笼罩着,清冷地散发着一丝丝的光。我们很难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创造唯美的画面,顶多是阳光穿过窗户照在女孩的发梢,让心动的男孩觉得那一幕是唯美而神圣的,而月光笼罩下的人或物单单看着便是冷冷清清,不可侵犯的美。“一派清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柔的抚摩着睡眠者全身。山坡下是一部草虫清音繁复的合奏。天上那半规新月,似乎在空中停顿着,长久还不移动。”简单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静谧安宁不能打破的美丽画卷,用着最平凡的词创造不平凡的美。当今时代,很多人追求漫画里那种视觉冲击的朦胧美,但是在读到这样的句子时都忘却了那种能人工雕琢的美,脑海里呈现的应该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有人问:“你多久没有好好看看月亮了?”当我们放空一切,就静静地看着月光下的大地,心中也有淡淡的忧伤,倘若看到一对情侣安安静静躺在山坡上,一定忍不把那一刻的美拍下来,谁都不能去打扰这一方安宁,一片美好。现在我们可以用相机记录唯美的画面,但那个时候只有文字才能记录那种不可状物的神韵。沈从文用饱蘸浪漫色彩的笔墨为湘西和湘西的人们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似“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磅礴,也不似“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阴雨朦胧,就是那种独属于湘西深处的涤静,有美轮美奂的月光下可爱的人儿,也有世代沿袭的魔鬼禁忌。
三。情话的唯美,言语的诗意
如果说有什么是让经历过现实生活鞭笞的人或被爱情狠狠伤过的人说不出来的话,那应该就是小寨主与女孩的甜蜜情话了。两个人都是被家人宠大的,生活在淳朴的环境中,又遇到了彼此的初恋,不是扭扭捏捏、小心翼翼的试探,他们大胆热情,他们想把自己对对方的毫无保留地倾诉给对方听。他们有时对唱着,有时对答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用相互试探,你问我就答,你唱我就和。生活在光怪陆离的都市里,被忙忙碌碌的上学或工作包围,很难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找到一个互相爱到心眼里的人,又怎么样来唱和呢?每每看到小寨主和美丽姑娘吐露心声又何尝不是我们所期盼的呢?好生羡慕,可惜那样的唯美爱情只能存在于书中,活在读者的心里。“龙应当藏在云里,你应当藏在心里”,这句可以是我们每个人送给美好初恋最干净的话了吧。“我灵魂如一面旗帜,你好听歌声如温柔的风。”是不是女孩在说我从身体到灵魂都在昭示着我对你始终如一,像一面旗帜鲜明而随风飘扬,你在我耳边哼唱的歌甜甜蜜蜜,不是风柔,是你给尽了我温柔。小寨主唱着:“人人说我歌声有毒,一首歌也不过如一升酒使人沉醉一天,你那傅了蜂蜜的言语,一个字也可以在我心上甜香一年。”女孩子仍然闭了眼睛在梦中答着:“不要冬天的风,不要海上的风,这旗帜受不住狂暴大风。请轻轻的吹,轻轻的吹;(吹春天的风,温柔的风,)把花吹开,不要把花吹落。”你一言我一语,不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而是你说的我都明白,你唱的我都明白。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都知道隔着山头大声对唱情歌的豪放淳朴,见惯了粗豪,再看甜甜蜜蜜的对和就是小清新的美。语言如此细腻,在寂静的夜里,只有虫鸣声,他们不用穿过山梁的对唱,就在月下低声潜吟,到了对方耳朵里就是甜蜜的情话。“我不必问什么地方是天堂,我业已坐在天堂门边。”每一对陷入爱情里的人都会感觉自己在天堂吧,他们的对话摘出来每一句都可以拿去表白,像是把最温柔的话送给最亲爱的人。“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最后的最后,沈从文还是给爱情留下了美丽的倩影,爱情各处可到,不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有彼此陪伴的地方就是爱情刻着的地方。
《月下小景》所带来的美是极致的,凭借自由意志和原始冲动力向非功利性的“美”前进。它意味着真切认识到自己是生命的存在,在忘却动物性的需求、利益之时,聚集在更高层的理想之上。《月下小景》让我们为沈从文的文字所折服,也让我们为两个相爱的人死亡而悲恸,一幕幕的美都留在心里,拉开便是唯美的出场和凄美的归宿。
《读《边城》有感》
一口读完这本书,我便不得不承认,沈从文先生写的东西是有魔力的。《边城》就像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沈先生用清新隽永的文字描绘出一副明媚秀丽的风景画,使人如置身于小城的山光水色之中。
湘西小城的至美与小城人民的正直朴素,让我无法不去了解沈先生。沈先生生在湘西,长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怀。于是,先生用他的“湘西情结”、充满柔与活泼、充溢着水的灵性的笔触勾勒了湘西人民生活特有的一面,回荡着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演奏出一曲温婉的田园牧歌。
《边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未被世俗所污染的净土,那里有一群善良之人,人性美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啊,小说中的人物仿佛都过分善良,都太替别人着想,所以,就酿就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悲剧。大老与二老的爱情之争在我看来十分温柔,他们都不愿意占对方便宜——即便是争,也要争的公平大方。他们各自努力,想要得到翠翠的认同。可就在天保看到自己的命运后,他毅然的放弃了,将希望留给了二老,独自一人踏上了航程。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天保在出航的过程中竟不幸葬身海底。傩送因为哥哥的逝世,最终并未再向翠翠走去,而是选择离开小镇远行。无知天真的翠翠只能孤单地等在渡口,等待心上人有朝一日向她招手。“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先生笔下的这座边城远离了喧嚣与纷扰,只留下宁静与质朴。小城里有悠悠的河水,有隐隐的青山,有淳朴的人家。这个被人遗忘的小城,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有最美的风景,有浓烈的人情,有纯真的爱情。可当时的湘西却已经变得冷漠、自私、懦弱。先生失望、纠结,在这种情感的催促下,他完成了《边城》——这部“牧歌”式小说。这是先生心里的边城。
那我们心里的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沉默的、质朴的城,可是它是否还在?它是否在日复一日地波涛汹涌中早已面目全非?它是否在岁月的洗刷中被侵蚀得破烂不堪?希望它没有。
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座边城都是一个世外桃源。它不受沾染,静静地立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你,也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一座城,为人处世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温柔细心的对待他人,用笑容温暖他人。你心中的边城依旧完好,一如你的初心。
但有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边城渐渐被腐蚀,被风化,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满身漏洞,不堪一击。这时,你也同心底的这座城一样,变得世俗,丑陋。
每个读过《边城》的人,都在向往着这个“边城”,殊不知,边城就在他们的心里,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粗心大意,那一座边城已经消失不见。所以,守好心中的这座城吧,它是你的信仰,它是你的化身,每个人都只有一座城,每个人都是一座城。
《读《湘行散记》有感》
沈从文于1934年因母病回故乡湘西,一路上他用充满温情的语言书写了那个年代故乡的山水、风情,于是便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透着空明与澄澈的《湘行散记》。在他的书里,在我的眼里,一切的景、物、人、事无不使人的内心柔和、温暖、感动。
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位于沅水中游,他从小在这儿长大,十六岁起随军队辗转于川黔湘边境,因而一提笔,那朗然入目的山川景色便跃然纸上,“全河是大石头,水却平平的,深不可测。石头上全是细草,绿得如翠玉,上面盖了雪。船正在这左右是石头的河中行走,实在让人感到妙不可言。”“吊脚楼尤其使人惊讶,高矗两岸,真是奇迹……到这样地方,使人太感动了”……他的文笔胜于丹青,如水般流淌而过,一幅幅沅水两岸的秀美图景便被勾勒出来,勾起了我对湘西的向往。
然而,他的笔墨更多地却落在了那些质朴而可爱的人们身上。《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朋友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是个懂人情、有趣味的旅馆主人。沈从文离开时,天落着雪,那大雪茫茫的清晨,天刚刚白,他就这么从热被里钻出沿岸追了三里路赶来送行。“一路复兴,一路复兴。”那么嚷着,于是他同豹子一样,一纵又上了岸,船就开了。如此情义,令人动容之至,若是放到现在,怕也只是躺在床上随便发条“一路顺风”的短信而已吧。想起《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妇人在吊脚楼窗口向河下人锐声叫道:“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幽怨之至。而那水手呢,虽然或许正在急水滩头趴伏到石头上拉船,一定却记忆着吊脚楼妇人的一切,心中感觉十分温暖。在沈从文笔下,还有那些有了酒喝就兴高采烈、行船如飞的纯朴船夫,那些“黑脸黑手脚”的挖煤汉子,那些看到龙船比赛就高兴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气的青年军官,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组成了沅水两岸特有的乡野人文景象。
有关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故事,读来似乎平常、却又那么撼人心魄。沈从文对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岭间的乡野人民怀着些许同情,看到麻阳人生意惨淡,便为地方经济感到担心。然而更多地,却是感动和尊敬的爱。“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他感动于“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感动于“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于是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沈从文年少即投身行伍,加入了辗转流动的土著部队,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然而他对生活还是如此热爱,“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愿我们也能像从文先生那样,带着对生命、对历史的感悟,对生活那么温暖地爱着。
《长短句》
沈
不知怎么的,对于沈从文这样一个名字总有些亲近感,也许是由于边城的影响,那笔下绝美的湘西,那薄如和风的笔触,一字一词如暗处涌动的泉水,丝丝沁出,待你发觉,已是馨香馥郁了。
对于沈从文文字的触动,犹其在于他散文里的一段: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那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与他相濡以沫的张兆和。
农村出身的沈从文爱上他的女学生张兆和,他们的爱情突破身份家境的悬殊差距,口拙心善的沈先生,当最后未婚时,那可爱的一封电报:如果爸爸同意,就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终于促成两情相悦的欢喜。有情人共白头。只可惜现代人不相信那画卷般的美好,视这样的爱情为童话,他们热衷于在银幕上讴歌虚假的情感,用直接的经济堆造那令人无所适从的巨大蛋糕,巨大玫瑰。经济时代崇拜效率,狂热于轻车熟路的上位。培训课,速成班。GDP轰炸下,人们不喜欢也不期待那样好水温好茶的爱情,于是纷纷抗拒这样的追求。
殊不知。在那遥远的年代,这样的爱情太过寻常。
林
“你是人间四月天。”
曾经着迷一个叫海子的诗人。
以梦为马。
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对于那样轻跳的诗句,那昂扬和哀伤交融的情感无比沉醉。
后来,所幸余华的提携,《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冰冷刺骨的生活气息终于撩起我的鼻翼,带我去看那面目可憎的现实,于是理所当然的慢慢看开我们的社会究竟是什么。
但老实说,我的骨子里从来都涌流一股炙血,它从我孩提起便深深地刻入我的身体,所以我永远不会是个向生活完全屈就的人,即使这么些年来时光虚度,月风堆积,即使我开始看懂人间的悲喜,那年少的无知,那年长的虚伪。
总之还好,我保护那样的血液。并且勇敢的抗拒俗世的同化。
若干年后,不再想起海子。读到林徽因的短短七个字,开始重新握到浮泛的稻草。
“你是人间四月天。”
当如四月天的璀璨和怒放。
我的肢体再次温热。是的,没有人曾告诉我,我是这四月的天。
美好并且繁盛。
隽永而且动人心弦。
现在我终于知道。我是四月天,山寺四月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我是,希望你也是。
苏
不知寻隐者不遇的贾岛下山途中是一副怎样的失望表情。也许是撅起嘴巴,一步一步踢着小石头,慢慢踱下山来(儿童版);也许是将汗衫披在肩上,目光黏着地面,缓缓点开一支烟(男人版)。但一定有一副泰然处之的口吻,超脱凡尘,徐徐吟上。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又或者,他根本从不希望遇见隐者,遍访深山,不过是放松自己的内心,不遇才是所求,若是真相遇见,又如何肯向一个陌生人倾付心肠,吐干这半生的苦闷?
所以古时候的文人大抵有这样的癖好,现实失意了,便去山水佳处,大声对自然表白,然后码字相互评点。举杯是同患难,转身是不相干。暂忘却功名利禄,老婆孩子,神游片刻又回归故地。片面阅读的后人,深以为这样的豁达开阔,超出俗世,殊不然,那不过是一次胆怯的出位。
然而上次买来一本苏东坡传,却让我不得不佩服。
苏轼的看开真的是学不来,会不到的,要读点佛谒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才会从从容容读下苏诗人的诗,在风风雨雨的社会里,看准自己把守和追求的。
苏云: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读苏词,不如读一遍苏轼本人。
读他的悲欢离合,读他的阴晴圆缺。读他的人长久,读他的共婵娟。
隐者云:比之苏轼,贾生若何?
你认为呢?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贾先生所寻之人,想必是在那沾衣之处,不过不意寻之而已。
X
话外。数学呼未知元作X,但作为中国人,不妨念它作叉,表示集合,表示你们。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真是个好字。
那天晚上,流连了一小会DOTA,于是醒悟过来疾奔回宿舍的时候,发现冰冷的铁门深锁,试推一下,纹丝不动。倒是墙后的大狗觉了异常,开始凶吠起来。
风注满空巷。
然后落荒而逃。走远了,才看到同我一起的沈X气喘吁吁地追上来。
跑那快干嘛?
我不知道。
抬头的时候看到稀疏的星群。竟同小时候珍藏在水里的那片星空那么相像。只是如今这个年月,再绝少仰头看这璀璨画帘,自己上次看天空是在多久之前呢?
回过神来。无奈只能回去找郑X。找他那美食街第十二层的房间,找他只装一部电梯,不存在楼梯也不存在灭火器的公寓。投宿一晚。
八戒问悟空:
猴哥,这么晚了,咱们这是要去哪睡呀?
六小龄童眨巴眨巴他动人的眼睛说:
你个死呆子,前面不有间破庙么。咱们师徒就往那借宿一晚。师傅你说怎样?
唐三藏摇头晃脑:
好,好,好……
凌晨两点的泉州,真的是一点都不拥挤。
晚风像迷了路的小孩,东奔西走,偶尔误撞上来,迎了满怀。才真觉的这夜是这样飕飕的凉。
退了睡意,看到郑X住得这般惊险,不觉大呼上当。
后来的某天。
在食堂里,我说郑X,要地震了,你那山高地远的怎么来得及跑。
他摇摇头。
我低声,看在咱俩朋友份上,我支你一招。就是做个简易飞行器,你家里不一大露天露水的大阳台吗?地板一摇,立马从那一推,嗖地下去。然后你人就在前头冯虚防御,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后头高楼大厦一栋一栋斜躺下来。
你将会飞进人类的历史。
史称小李飞刀。
只是。
如果世界真夷为平地了你会飞去哪?
很久以前,陈X说他要去看一眼沉没前的马尔代夫,在那个还没有《2012》的年代,我一个劲笑他矫情。
很久以后,当哥本哈根将人类的气候问题摆到了世界各地的头版,当《2012》用虚拟营造盛大的灾难。我开始重新思考那曾被我嘲笑的问题。
我会飞去哪?
喜马拉雅山?
可我没票也没后门
美利坚合众国?
虽然可以落地签证,免绿卡永久居住,但没任何意义了。
算了我还是飞去斐济吧。
不为什么。
楚门能走出他的世界,是因为他坚持那个叫斐济的地方。所以最后当他发现他的世界都是虚假的,走到海的尽头,推开导演的铁门,他是真的只想去看看斐济长什么样子,而不是成为无数人的电视主角。他的心里始终留有一个地方,那是他的桃花源,也是不可及的桃花源。
其实世界大千想来,真的不过如此。
苏轼过平山堂悼念那个与他血脉相通的老仙翁欧阳修: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趁着这花好月圆,把梦做好。不是说好梦留人睡么,就是这个道理。
后记
重新打上网络的时候发现写得实在有些矫情,希望有打虎猛士来对我矫枉过正,矫正我这畸形的表达.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