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脱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17:08
《脱俗之美读《美的历程》有感1200字》
隐者在人们眼中似乎是独居山林,远离尘嚣之人,然而一个真正的影视不应该只是避开门前的车马喧嚣,而应该在心里修篱种菊。
说到隐士人们往往会想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人们总是觉得他避世脱俗超然世外,然而在李泽厚先生的研究中,陶公却有一种不一样的形象“超然事外”。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应该是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在政治动荡的魏晋时期,这天人合一的“理想”在社会矛盾冲击中,早已被许多人忘记了这个时代涌现出:二王,竹林七贤,王谢等等名士。这类名士都在探究生命的意义,但是真正打动我的是陶潜。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到“寄情自然,爱恋简朴生活的隐士”陶潜讲真与众不同,虽然同样是采取这种所谓“政治性退隐”,但它与阮籍的“忧愤无端,任性终日”是不同的,陶渊明做到了真正退隐。他在权利倾轧后留下的伤痛,他在迷失惆怅之后的伤痕。这一切都足以打倒他,但他选择凤凰涅磐。他选择用心灵的澄澈来对抗迷茫的现实。他在山水之中赋予他的美学思想无尽的生命力。他在其中寻求“真意”,寻求美学哲思,他尽自己所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他,让后世的研究者们为之痴狂。在陶渊明眼中自然景物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自然景物并不只是一堆仅供观赏,满足五官感受的死物,而是慰藉心灵的有灵之物,他并没有真正的脱离世界,而是通过避过喧嚣之事,在尘世中找到他的幸福。他借《山海经》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他不仅仅是一个天人合一的隐者,更是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
陶渊明的隐避,美在他用超然世外远避尘嚣的勇气,美在他将自然内化于心外化于情留给后世文学的珍宝,他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派,给中国美学历史一个新的打开方式。中国传统的意境可以理解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恰恰是“天人合一”的点缀。历史上还有一位隐者,他是唐代的寒山。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他没有陶渊明那般动荡折磨,却又这般相似,他们归于山林,成就“天人合一”这颇有殊同归之感。
寒山诗云;:“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寒山的洒脱是看清了尘世喧嚣,而后选择在心里修篱种菊,他大概早已把环境和佛道融于内心了。寒山浪游天下,最后选择皈依佛门,隐居天台,和高僧畅谈,隐修于世。在大唐盛世,他为何要做隐者?因为他无法在尘世中求得荣耀,在三十岁以后,他是被迫走上一条与流俗文人不同的道路。这期间,他要经历多少折磨和自我超越,才能摆脱尘世的束缚,跳出世俗主流的价值观,独自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的依托。
寒山之道不仅美在冰未释雾朦胧的山林幽景,而且还美在与促进了佛学、哲学与自然的合一。他用他通俗易懂,机趣昂然的诗作,陈述自己的境遇为世人指点迷津。他以超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只有在唐朝这样的盛世年华才能孕育。
不同的时代背景却成了美学发展的催化剂,每个时代的隐者都有着自己的风范,他们在寻求生命意义的路上留下艺术,缔造了美,描绘了历史。他们交给自己的这张答卷,也带给了后世的人们丰富的宝藏。
《雾》
雾,仿佛一位下凡的仙女,飘逸脱俗;雾,仿佛一面薄薄的白纱,若有若无;雾,仿佛一位藏在面纱后的新娘,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清晨,雾姑娘悄然无声地出现。她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悄悄地给这美丽的城市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让城市陷入了深深的混沌之中;雾姑娘在这个城市的大舞台上舞蹈,她轻轻地摇动着她那洁白的裙裾,把水汽洒向大地……
远处的小山被雾笼罩着,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如同披上了一条缥缈的纱巾,更为小山添加了几分姿色。
整个世界都被大雾笼罩着,分不清天和地,只看到一片模糊的景象。只见窗外的花草树木影影绰绰,马路上的汽车像刚睡醒的一样,小心翼翼地在马路上慢慢地移动着。远处的房屋在浓雾中时隐时现。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只能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汽车的鸣叫声,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孔,再转身看,他们已经消失在茫茫的“仙境”中。
闭上眼睛,感受雾的美妙。不知何时,突然感觉到有暖暖的阳光射在我的身上,雾姑娘悄然离去,就像她突然出现一样,悄无声息……
《茉莉花作文150字》
茉莉花,一种让人觉得高雅、脱俗的花。有粉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它不像九里香,九里香跟它的名字一样,香飘十里,也不像兰花一样淡雅,没有什么味道,它的香味正正好好。比如说书桌前有四五枝茉莉花就让人很愉悦。
茉莉花作用很大,可以晒干泡茶,制成香包,还可以驱蚊呢!
茉莉花啊,虽然你不是那么娇艳多姿,香气浓郁,但却让我独爱清新淡雅的美。
《我的植物朋友》
有的人喜欢清雅脱俗的水仙花,有的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人喜欢娇艳如火的玫瑰花......而我却钟情于那低调大方的满天星。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植物园里早已春意盎然。湖边的柳枝随风摇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火红的木棉花挂满枝头。路边的杜鹃花也不甘示弱,好像约好集中开放,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当你低下头弯下腰就会有意外的惊喜。百花丛中冒出一朵朵的满天星,像无数颗小星星在闪烁。近看满天星,细长的茎和根,小巧的花骨朵儿,瘦弱得让人担心。当它绽放开就像个袖珍的小喇叭。有的像刚出生的婴儿般粉嫩,有的像刚孵化的白鸽般洁白。一群群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闭上眼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妈妈桌上摆放着几盆不同色的满天星。叶子凋谢后,妈妈把茎和根扎起,倒挂在屋外,随自然风吹干,就变成了干花。干花插在小小的瓶里。它拥有着永不褪色的美,永远生机盎然,深受人们的青睐。这正是我爱它的原因之一。
我爱满天星的优雅低调,爱它的幽幽清香。百看不厌的满天星,我爱你!
《花儿开了》
迎寒盛开的梅,幽然绽放的兰,超尘脱俗的莲,以及那雍容华贵的牡丹,在我看来都不如这几种花美丽。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颗小小的种子闪着亮拖着一条彗星似的火焰尾巴冲向了夜空,宛如一颗奔月的星。紧接着,身边无数相似的爆炸声响起,给这已沉寂数月的大地带来了阵阵喧嚣。
高!再高!还要更高!只见它一路高歌勇进,伴随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升入夜空。终于,当它来到了一个它所有攀登到的最高点时,它绚烂地绽放了。构成它身体的钠锂铯钙锶铜钡一齐燃烧,绽放出了一朵世间不可能再有的艳丽花朵,而它做为花的生命也瞬间完结了,这就是烟花的开放,恣肆而短暂。
有人说,冰花都是梦境的具象。在万物沉寂,风雪怒号的严冬,只有这种花能如梦似幻地盛放于冰雪之中。它如同暴风雪的精灵,趴在房屋的窗户上,窥探着这世间上的冷暖变幻,又好像一位性格古怪的低温艺术家,把人们的梦境幻化到玻璃上。虽然它在阳光下很快就会消逝,但它也仍然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高冷的灵魂,也警示那些不惜时的人要懂得珍惜,否则就如美丽的自己,一旦融化就再也无法找回。
她是世界上最美的物体——雪花。“草木之花多五处,独雪花六出”就显示出了它的独特。漫天雪花千亿万朵,但绝不会有哪两朵是孪生。每朵雪花都与众不同,都独一无二,是寒冷塑造了它们的个性,还是它骨子里的高傲?“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出了它身形上的曼妙,而它威严、霸气的一面,只有在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中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烟花有烟花的绚烂,冰花有冰花的高冷,雪花有雪花的多姿,每种花都有着自己特质,都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存在。虽然它们的美丽都可能是转瞬即逝,但它们依然在那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惊艳开放。
花儿开了,你看到了吗?
《我爱冬天》
冬,有着脱俗的美。那茫茫的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是白色的。偶尔点缀着几朵红梅,更觉得别具一格。不论如何,冬都流露出那清淡和纯洁的主色调。
北风是一位魔术家,手一挥把秋天变走了。当它挥动魔法棒,变出一群群白色的小精灵,它们在空中飞舞,如同无数白蝴蝶,又像一片片鹅毛,纷纷地落了下来,当雪花落在小河里,好像一只竹蜻蜓,在水中慢慢溶化。
小朋友看见了,可高兴了,大叫着,大喊着,来到雪地上玩。有的在堆雪人,看,小雪人多么可爱,圆圆的脑袋上有一张红润的小嘴,嘴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高高耸立着的鼻子,好像一个可爱的娃娃。
有的在打雪仗,他们你追我赶,像一条条欢乐的小鱼,在雪地上游来游去,在哪儿都能听他们的欢笑声。
虽然冬天很冷,但我还是很喜欢冬天。
【家长评语】小林眼中的冬天是雪白的,是纯洁的。他喜欢飘落的雪花,喜欢堆雪人,更喜欢打雪仗,下雪天成了孩子们向往的日子。
《淡雅·脱俗·田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题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远离喧嚣的尘世,亲近田园生活,你将为其淡雅脱俗。
暑假,我来到了母亲的故乡。朵朵花香,片片绿叶,棵棵小草,似乎这里的一切都为一词而生——淡雅。
清晨,天刚刚露白,我独自来到湿漉漉的田野之中,只为心灵的放飞,闲愁的消散。那里早已聚集着耕种的农人们,站好自己的田垄有序的进行着。我欢喜地拿起锄头帮忙耕种,却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感受到耕种的辛苦。
午时,太阳直射大地,满眼闪耀着无尽的光辉。农人们在毒辣的阳光下耕种,早已汗流浃背,热气升腾。屋舍炊烟袅袅,农妇们正为辛勤劳作的农人们准备午餐。躲在阴翳的树林之下,端着饭碗,静静地享受着成果,汗水也随着时间的慢慢下流“嘀嗒”“嘀嗒”。
午后,走到小溪边,捧一口清凉的泉水,享受甘甜的滋味。摘一朵鲜花,芳香四溢,使人的每一个细胞放松。
下午,农人们脱去农装,登上渔船,成为一个垂钓的闲者,享受海风带给人们的舒适,感受海浪带给人们的冲击。此时此刻,我的心灵早已放飞,闲愁早已消散,内心只剩无尽的欢乐。
傍晚,走上小桥,成群结队地观赏日落的奇景,相互交谈一天的趣事。跑到海边,在沙滩上静静慢走,感受沙子对脚板的冲击,海鸥阵阵鸣叫。
田园就是乡野,乡野就是田园,与世隔绝,享受大自然最为纯粹的馈赠。
我爱田园生活,爱那淡雅,爱那脱俗。
《由昙花想到的》
人们都知道昙花很美且气质脱俗,只是它那极短的花期给它带来了“昙花一现”的坏名声。殊不知,真正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稍纵即逝的。
比如说青春。
青春是一朵花,一朵只开一次的花;青春是一支箭,一支不回头的箭。青春是最美好的,但也是最容易虚度的。弹指一挥间,五千多个日子已从我的岁月中流逝。难道真要等到青春永逝之时才能感觉到青春的可贵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就如同昙花一般,美丽而短暂,若不好好利用它,等到青春逝去之后,你还拥有些什么呢?怕是连如昙花般淡淡的余香也未留下。
昙花一现,花期极短,却能花开多度,而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即便如此,许多人的时间观仍是像《明日歌》里写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殊不知“日日待明日,万事成磋跎”。等到你成为一个垂老之人时,你能问心无愧地说“我无愧于曾拥有过的青春”吗?
时间不等人,青春也不永驻。让我们在青春逝去之前有些作为吧!
《读《基督山伯爵》》
世间皆是矛盾,小说更是如此:或是脱俗与世故的冲突,或是本性与违心的抗争,或是淡泊与名利的纷扰,或是亲情与爱情的纠缠,抑或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应该说,没有矛盾,就无法向前推进小说的情节,就无法真实映射出小说的灵魂,也就更无法唤起读者与小说之间的共鸣。正如没有柔嫩与坚硬的摩擦就不会有五彩绚丽的珍珠一样,没有大仲马思想之冰与火的交融,就不会有甘露般浸润每一个读者心田的(基督山伯爵)。
开场,故事的背景就被放置在一个矛盾丛生的时代:正值波旁王朝复辟与“七月王朝”时期,此时的法国阶级矛盾极为错综复杂,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较量。于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故事的情节一步步向前推进,一层层更加细微的具体矛盾也就铺展开来。
故事的主人公—艾德蒙·邓蒂斯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个善良、进取、乐于助人而且前途无量的热血青年(这也为后来连连遭到不幸埋下了伏笔),然而,他的过于出色引起了心怀怨恨的同事的妒忌,于是矛盾由此而生。如同大家所熟知的一,有好人,就有坏人,那个邓格拉司使用各种骗局,诱使由爱生恨的弗南告密,又让懦弱怕事的卡德罗斯酒后失言。可怜的邓斯竟然一无所知,对三个人还是拿出朋友的热情、火热的心来善待他们。他哪里知道,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等着他去跳—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身边也不乏此类人,或者说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强者的妒忌。林语堂曾经说过:“聪明的人用嫉妒鼓励自己,愚笨的人用嫉妒阻碍别人。”邓蒂斯心中也有妒忌,但是他把这种妒忌变成了自己勤奋工作、尽职尽责的动力,而邓格拉司却正好相反,他把心中的妒忌全部变成了对邓蒂斯的仇恨,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迫害邓蒂斯,为了权势、金钱而不择手段……
作为自始至终都不曾过得很好的邻居卡德罗斯来说,他自身似乎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对朋友忠诚(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忠诚),却又因怯懦不敢揭发坏人对自己朋友的陷害;他虽对邓蒂斯心存妒意,却也给邓蒂斯家以不小的帮助(借给邓蒂斯老爹钱);他虽性情懦弱,却也敢借着酒劲大骂两个陷害自己朋友的坏蛋……也许正是这些自相矛盾的缘故才没有让他享过太多的福,当然也没有受过太多的罪,恐怕折磨他最多的应该是他自己对自己良知的忏悔与自责吧。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的社会中绝对的好人或者绝对的坏人太少太少了,最多的恐怕就是那些“中间人士”了—不太好也不太坏。而这些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恰是自已。这些人面对更多的是心与心的挣扎,心与心的抗争,心与心的超越。试想,如果当初卡德罗斯能够畏要挟为朋友伸张正义,结局就不会这样了。当然,这只能作为一种假设而已,如果真的那样,恐怕我们也就失去了一部文学巨著。
女主角美茜蒂斯的命运就更加悲惨,我不禁为这位绝世佳人而惋惜。难道真的就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吗?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本该快乐幸福的丽人遭遇几乎一世的痛苦呢?—我想还是矛盾。应该说她本身就是一个夹生于矛盾缝隙中的人物:她面对着堂兄对她的爱慕和她对邓蒂斯的热恋;面对着对自己儿子的关爱和对昔日情人的爱怜;面对着对邓蒂斯的爱和对弗南的友情。不可否认,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在面对爱情与友情时,她既不想失去与堂兄弗南的友情,更不想失去与邓蒂斯的爱情。在儿子准备与邓蒂斯决斗时,她既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伤,也不想让已经经受过太多苦难的邓蒂斯再受伤痛—爱情虽然珍贵,但它能超过母爱吗?在面对自己的丈夫与邓蒂斯时,她更是不知所措,不管弗南曾经作过什么,但他毕竟是一直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啊!我想,在感情上用“活着但是没灵魂”来形容美茜蒂斯恐怕再恰当不过了,她自始至终都深爱着那个也同样深爱着她的邓蒂斯,而对于弗南,恐怕最多也只能算是感激而已。要知道友情最终只能是友情,永远代替不了爱情!而对于那个可怜的迎太兰村的青年(弗南),他可能最终也不知道肉体和精神完全是两码事,得到了一个人的肉体,并不代表得到了一个人的全部!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做到两全其美呢?美茜蒂斯不能,谁都不能!
恐怕最能发人深省的一对矛盾便是邓格拉司和自己女儿之间的矛盾了:邓格拉司是一个银行家,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取巧的资本家,在陷害了邓蒂斯之后,又钻营市场,与马瑟夫(弗南)串通,投机政府,攫取巨额暴利。然而其女儿欧琴妮却是绝顶聪明,追求自由,追求艺术,这与其父亲的期望相背离,她不要在父亲的约束下生活,想有自己的生活,她不要父亲因为他的生意经让自己嫁给一个根本就不爱的男人,何况那还是一个无赖(虽然开始他并不知道)。其中欧琴妮的一段对白更是让人深思:“在这里,在这些华丽的镜框里,您可以看到您、我和我母亲微笑的画像,以及各种各样的田园风光和牧场景色,我很重视外界响的力量。或许,尤其是和你相见的时候,这是一种错误,但假如
枷锁能够锁住一颗爱自由的心吗?不能!
而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更难让人冲破。诺梯埃先生—维尔福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坚定的拿破仑党的追随者,而自己的儿子却是一个忠诚的“保王党”。有时候天意竟是如此捉弄人:因为政治父子竟然反目成仇,父子俩表面上和睦,实则都仇视着对方的政治立场。好在他们是父子,还残存着一点亲情,才让那位前途光明的邓蒂斯在黑暗的牢狱中度过了14个年头,当然,也就是这14个年头才让这个青年得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财富、知识和成熟。是祸,还是福?
海蒂对基督山伯爵的爱以及封建观念之间的矛盾。
维尔福夫人对儿子的爱以及对继女的恨之间的矛盾。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全书中贯穿了太多的矛盾、太多的冲突,心灵上的、肉体上的、道德上的、阶级上的……但这些又是那样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一点生拼硬凑的感觉。相反,似乎每一个矛盾之中都蕴含着与另一个矛盾的关联,每一个矛盾又鲜明地反映着另一个矛盾。能把各种矛盾表现得丝丝相生、环环相扣的除了大仲马恐怕没有几人能做得到了。
上帝创造了冰与火,而大仲马却创造了冰火交融的《基督山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