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杏花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7:56:06
《美丽的杏花村800字》
杏花村坐落在池州市贵池区杏花大道108号,不仅是一个遍地村庄、文人聚集的好地方,还被众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五会作文的高老师带我们到美丽的杏花村游玩。
杏花村的门口有两头用石头做的大水牛,一头躺着,一副悠闲的样子,仿佛是在晒太阳;另一头站着,将头伸到地上,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杏花村游玩!”
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尊石像:李白、萧统和杜牧。李白,因为诗歌众多,古今闻名,被称为“诗仙”;萧统,是皇帝的儿子,被封为太子,因为31岁时去世,谥号“昭明”,所以被大家称为昭明太子;杜牧,字牧之,曾在池州担任两年刺史,公正廉洁,深受大家的喜爱。
三尊石像旁边,是六朝长廊。这条长廊分为诗、村和酒三个部分。诗廊里面介绍了来过杏花村的诗人所写的诗,如众所周知的杜牧的《清明》,杜荀鹤的《溪岸秋思》。村廊里介绍本地的地理位置,名字的由来和风土人情。酒廊里面介绍了黄公酒的故事。晚唐某年,江南一带大旱,杏花村有一个叫黄广润的人,在自家院中掘井。突然,从地下冒出一股清澈的泉水。这时口渴的他随手掬起一捧,饮后感觉泉水不仅清冽甘甜,还有淡淡的酒香。黄广润惊喜不已,急忙喊来家人尝尝泉水的味道,黄家老老小小喝下后都惊叹不已。黄公家里用泉水做成了酒,取名“黄公酒”,并且开了村里第一家酒店“黄公酒垆”。杜牧闻其名,来这里喝酒,这时只有黄公的小女儿杏花在家。杏花炒了几盘菜,又上了一坛酒,便在旁边伺候。杜牧喝了一碗酒,觉得差强人意,就问:“有好酒吗?”杏花说:“黄公好酒一来不敬不邀之人,二来不醉无情之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杜牧答道:“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一听就明白了,连忙道歉:“客官原来就是杜刺史大人,请恕罪。我这里有个上联,请大人对出下联,好酒自然奉上。上联是‘白锡壶腰中出嘴’”杜牧想了一会,未对出来,看见杏花拿起锁准备锁门,灵感顿发,对到:“黄铜锁腹中生须”。杏花立马奉上黄公酒,杜牧喝了赞不绝口,从此黄公酒更加出名。
杏花村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迷宫了,那迷宫的样子像八卦园。不小心就被困在里面出不来了。后面还有好几个景点,也很好看。
时间过的真快,到了该和杏花村说再见了。美丽的杏花村,明年我再来看你。
《初夏的杏花村650字》
“母亲节”那天是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一道去游杏花村。
我们首先来到离门口最近的一处景点——“白蒲荷风”。过了一座高大的牌坊,我们来到碧波荡漾的湖边。我惊喜地发现,湖面上已经有了许多的小荷叶。它们浮在水面上,一片连着一片,仿佛是一条条停泊在湖中的小船。
离开了“白蒲荷风”,我们又来到了“问酒驿”。“问酒驿”在一座小山下,显得很偏僻。房子看上去有些破旧,门前有几个巨大的酒坛。站在酒坛边,我寻找着好看的风景。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名叫常春油麻藤的植物,它顽强地攀在山边的一块大石头上。远远看去,那块大石头就像一位战士穿着绿色的迷彩服,守卫在这里。我走近看,发现常春油麻藤的叶子拥挤在一起,好像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地聊天和玩耍呢!我抚摸着嫩绿的叶子,感觉它们是那么柔软,那么光滑。
告别了“问酒驿”,我和妈妈继续往前走。突然,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会是什么花呢?我四处张望,寻找花香的来源。哦!我终于发现了,远处有一片月季花田。花田里,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已经盛开,红的,黄的,粉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走到花田边,蹲下来观看,有几朵花儿正向朝我笑呢!
过了月季花田,就到了“十里桥”。我站在桥上向水里望去,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我看见了几条小鱼在桥下嬉戏,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分散游走了。真是一幅好有趣、好和谐的画面!我看到几条小鱼躲到一块石头下面,就从地上捡了一块小石头扔向水里,“咚”的一声,那些小鱼儿吓得一下子全钻到了水底游走了,再也看不见了!我觉得真有趣!
我玩累了,就躺在路边的草坪上看天空。蓝天上白云在慢慢飘动,那些白云不停地在变化:一会儿变成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一会儿变成一只竖着长尾巴的小松鼠,一会儿又变一群奔跑的小兔子……我入迷地看着,好久好久才清醒过来。
初夏的杏花村实在是太美了,有看不完的美景!
《杏花村的树450字》
“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恶的疫情又在各个城市漫延,可它们阻挡不了我探春的脚步。盼着盼着,爸爸妈妈终于带我来到了那杏花村,杏花村真是树的海洋。
杏花村的山连绵起伏。因此杏花村的树也很多,有的直冲云宵,有的婀娜多姿,还有的威风凛凛。春天,山中五彩缤纷,树大多都是野生的,有的是风种的,有的是灵动的鸟儿种的,有的是人工栽的,小树们就像虎虎生威的孩童,而大树们就像一个个风雨无阻的顶梁柱,这些树儿们简直就像盛妆的新娘。
有两棵树在杏花村的北边,据说有800多岁了,它们叫藤树,有一棵树干特别粗,人们手拉着手才能围起来。青苔布满了整颗树干,密密麻麻的,就像一条条长长的鞭子。树干空了一个洞,就连大熊猫都能在里面晃悠。另一棵树的树干像木板,可是它们的树枝却那么粗壮有力。有的伸向天空,有的伸向远方,仿佛要拥抱飞过的鸟儿,都郁郁葱葱的,一簇接一簇,连太阳光都挤不下来,下个中雨都不会被淋湿。然而它今年却开花了,那花儿可爱极了,像极小极小的糖葫芦,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不知树是怎么空的,是火烧的?是斧砍的?看树干那么空,却长出那么漂亮的花朵。
杏花村里有很多树,杏树开花时好看极了,香樟树遮天蔽日,还有许多树我都叫不出名。
杏花村的树真迷人。
《春天的杏花村250字》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迎来了美丽又温暖的春姑娘。
春光最美的地方,当然要数杏花村了。杏花村里生机勃勃,到处开满了杏花。由于刚下过雨,花瓣上有无数个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看极了。
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又像一位歌手,一直“叮叮咚咚”地唱个不停。
在远一点的地方有几棵桃树,桃花有的全张开了,像小姑娘裙子的花边;有的还是花骨朵,好像风一吹就会开放似的。
接下来就是最显眼的油菜田了,远远望去,好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服。
春天的杏花村,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美丽的杏花村》
我的家乡在贵池,这里有很多游玩的地方,比如诗情画意的齐山、清新秀丽的平天湖,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杏花村”,那里风景如画。
春天,小草从大地里钻出来许多嫩绿绿芽,远看如绿色的地毯。河边的柳树吐出了新芽,放眼望去柳树阿姨正在河边照镜子呢。
夏天,荷花还没开时,紧闭的荷花像一枝枝毛笔,这些“毛笔”在一起画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画。
秋天,大地脱下绿外套,换上了金装,远看如一地金子。草弟弟和花妹妹正在听大树哥哥讲笑话,大树哥哥真会讲笑话,花妹妹和草弟弟全都笑弯了腰。
冬天,大雪纷飞。雪花像羽毛一样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在这雪的世界里玩耍,他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在雪地里翩翩起舞......笑声不时传来。看,他们玩的多么开心呀!
我爱杏花村,我爱杏花村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这里变的如此美丽的人们!
《杏花村游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了这首诗,大家就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杏花村。那诗中的杏花村是否真的存在呢?当然啦!今天,我就和妈妈一起探访了杏花村。
走进杏花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泥土构成的幕墙,上面写着“杏花村”三个大字。走进大门,可以看见墙上的简介。原来,在公元845年,晚唐著名诗人、池州刺史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村。”
由于寒冬腊月,游客寥寥无几,我们没看到诗中的春雨和断魂的行人,花儿也都凋谢了。但冬天的杏花村也别具特色,梅花傲霜挺立,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高雅的小姑娘,所剩无几的小叶子衬托着梅。闻一下,是一股淡淡的清香。
往里走,仿佛进入了一个原始村落:一座座小茅屋、石头房和唐茶村,一棵棵参天大树,再加上小桥流水,抬头望去,山上到处是绿油油的茶树,难道这就是世外桃源吗?再往里走,是云舒阁,我们站在门口,看见里面灯火通明,却安静得出奇,我们很紧张,我甚至是妈妈拉进去的呢!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个展览室,里面陈列着各种古代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各有用处,别具匠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游了杏花村,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意境,就是没有看到诗中的小牧童,下次大家来玩的时候可以扮演小牧童哦!
《游杏花村记》
当东边的天空才露出一丝儿白,我便被窗前的鸟儿叫醒,看了看万里无云的天空。鸟儿依然在窗台上跳来跳去,嘴里不停的唱着歌,我想此刻它的心情应该和我一样开心。
匆匆的吃过早饭后,我便背上书包蹦蹦跳跳的走向学校。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春游的事,我也情不自禁的加入其中。
都说春雨贵如油,经过春雨的浇灌,再被春风一吹,前几天还光秃秃的树技,仿佛一夜之间便争先恐后的露出了嫩绿的春芽。小草也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了头。柳树的枝条绿油油的向下垂着,随风飘动,就像是小姑娘头上的辫子,可爱极了。小河早已迫不及待地睁开双眼,舒展懒腰。岸边的柳树倒映在河水里,为小河频添了不少姿色。再看了看清澈见底的湖水,湖面平静得尤如一面镜子。水面下,不时有鱼儿游来游去。鸟儿们在技头飞来飞去,它们或切切私语、或嘻戏打闹、或相互对唱,好不热闹。不远处的草地上,牧童正骑在牛背上,悠闲地享受着春光。看着眼前的一切,让人不自觉的想起了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
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沐浴着凉爽的春风,感受着这人与自然的和谐。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太阳越来越毒了,同学们不得不到树林中玩耍,只见他们有的采四、五、六朵叶草、有的跑步、有的分享美食,大家各自分工,自得其乐,可开心了。
春游像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品,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的可贵,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品出它那不一样的味道。
嘿!你春过游吗?如果没有,一定要记得参加哦,因为这是留给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
素雅女子,梳妆台边,粉底胭脂,不敢重拈。她看着镜中有些衰老颜色的面容,不禁在耳际旁插了多白色茶花,提起花篮,迈着小碎步走出了院子。今天,又是清明啊,她想。
雨纷纷,路上无人。
道路旁有一棵上了年岁的老白杨,本来就不宽的小径在拐角处就只能容纳下一个人了,白杨的树杈沿着墙壁,横着生了枝,上面还系着几条白丝巾“细数,有六年了啊”女子口中喃喃道,那还是七年前的秋天,男子奉命到边疆驻守,谁知,这一去便是一整年,家中每日勤恳劳作的女子,在第二年叶子下落的时候,看到了眼瞳紧闭的男子,她没有哭,因为男子告诉过她:“如果我死了,也是为国效力,值了。”于是选了个下雨的日子,把她葬在了离家两个时辰远的山中,每年的清明,都在这颗老白杨上系上一条白丝巾。她要替他继续守看世间红尘,共看夕阳到白发苍苍。又是一个雨落天,她就像一个只顾漫无目的行走的流浪汉,却不见伟大诗人杜牧《清明》一诗中所提及的行人,上前借问一句“何处有酒家?”
她像牧童,遥指村庄。
她喜欢有雨的天气,这样,当她想要哭时,就可仰起头,分不清是雨是泪,只是,每当她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天空时,总会想起男子生前对她所说的“想我的时候,就抬起头,我将驻守的边塞,就像这傍晚时分倒过来的天。”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继续朝荒山走去,路过的地面被丝丝细雨水洗了一边,有些晶莹,有些光滑,她的步子加快了一些,生怕这雨越下越大,打落了她耳际的茶花。
离埋葬男子不远的地方,有一块稍显绿意的草地,六年前,女子在这里撒下许多茶树籽,带着她的思念和情愫,一并入了土。如今,有些早已被雨水冲散,在突起的坟墓旁,零星的长出了树苗。还有些,则留在了草地上,开出了花。每年,她都要摘一些白色茶花,手撑树杆,纤细的手指指着她住过的小茅屋的方向,对着心上人当了一回牧童“那里,就是我们曾住过的杏花村”
行人啊行人,来年清明,牧童依旧为你指路。
《杏花村的清明》
自杏花春雨的清明,至榴花似火的端午,我都要趁此一年的佳胜,到附近江村漫游几遭,或沿江堤,或循田埂,三里杨柳岸,五里莲花溪,才过小姑桥,又到丈人渡,渡口经常会遇上打鱼的。
日暖、风轻、近午,我该往回走了。折根柳枝,穿起刚从渡口买来的两尾鲜鱼。
家家屋后有片小竹园,屋前少不了几株柳、桃、批把之属。村头有塘,有的村子三边环水,叫做荷叶地,人家如被擎托在荷叶上,这是江村中最佳的去处,水边柳枝上踞着翠鸟,魏蒲丛里,举起长长 的雪白的颈项,站着几只红顶的大白鹅。
客人走进村子,小黄狗会汪汪地叫,它并不凶狠,且叫且退,蹲到篱笆旁。你若用手势和嘘声吓它一下,它将继续后撤,直至背靠家门口的那丛桅子花,这是它最后的守卫岗位,再无可退之地了。 听到小狗的汪汪声,一个姑娘会探首向窗,或有须眉皆白的老者,走出门看动静。
客人可能是行路嘴渴,来讨口茶吃的;可能是来问路的,或见花开满篱,来赏花的。待客人告别的时候,这小狗跟他好像已经很亲呢了,随在客人身后代替主人送客,到村头,才停住,又目送客人远 去。客人若逗趣地向它挥手,小狗会立即作出反应,起劲地摇着尾巴。
长堤与大江约略平行,堤内,柳陌、菱塘、人家;堤外江滩是芦叶荻花之国,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坐实了讲,首先是绿了这滩上的芦苇。端午节前,芦苇便长成了,好高啊!抬头不见天日,又密 得插不进脚。所以,不好随便下滩,若是迷了向,那很危险,听说有人下滩打棕叶,摸了一两天,才好不容易摸出滩来。
芦滩里没有路,只有狭小的土埂,像隐隐隆起在手背上的筋络似的,我们几个人忽起意要到江边看捕鱼,并决定大胆地钻芦棵,循小土埂抄近走去,这使我发现了奇景,深茂的芦苇遮断了阳光,但它隔 光不隔亮,千枝万叶间的无数空隙,灌满了透亮的绿荫。走在我们前头的是两位年轻的女诗人,素色轻裙似被染作淡绿了。她们小心地移步,不时用手拨开离乱横斜的芦叶,更显得身姿的轻盈婀娜。如 若她们有分身法,能站在我所处的地位上,看她们自己的姗姗绿影,决不会相信那便是她们自己,而以为是遇见了芳洲上的什么仙子了吧!
芳洲——猛地,我想起,这里:解放前,曾是罪恶的渊蔽。土匪、恶霸、反动派,把多少善良百姓、革命者,绑进芦滩,枪杀、活埋!或者装进麻袋里,扔下江,叫做“下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