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时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6 04:27:40
《妈妈的回忆》
当她回答老师提问时她提心吊胆地坐着,心里不停地默背着《母亲的回忆》里的后几个自然段。老师一手拿着记分册,一手托着下鳄眼睛时而在记分册上扫一眼,时而抬起头看看全班同学的面部表情。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瞪着各种异样的眼睛一齐望着老师,好像从老师的举动中就能预测到提问将会降临到谁头上似的。她也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心里忐忑不安地想:“老师啊,你千万别叫到我,你可知道,我是胆小的人,从没上堂朝读过课文,何况今天是背诵呢!”
突然,老师叫到了她的名字,她惊讶地张大了嘴,脑袋嗡的一涨,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她没想到第一个上堂的竟是自己。但是,不容她多想,她还是不知所措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在这同时,又很快地向书本瞄了几眼,然后慢腾腾地上了讲台。“她走上讲台朝下一看,几十双眼睛一齐盯向她。她本想从同学们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遇到的却是男同学毫无笑意的表情,女同学无可奈何的表情。她窘迫极了,脸比刚才变得更红。她不停地抓耳挠腮,眼皮不停地翻上翻下,脚不停地在地上挪来挪去。如果细看,还能看到她的腿稍微有些发颤,头一直低可胸前,好象犯了罪似的。
好一阵才发出颤音:“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同学们看着她那个样子,不由得“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了。这一笑,她干脆立不背了。老师看着她那个样子,就笑着解围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呀,不都是本班的同学吗?”这一说,倒还真见效,她那通红的脸变得微红,慢慢地就变正常了。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眼皮朝上翻了一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一”又卡住了,眼皮又朝上翻了一次,可还是没想出来。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伏后仰。她听见笑声,脸又一次变得通红,下面的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老师柔和地对她说:“普通话还读得不错,就是过分紧张。先站在一边想想吧!”这一时间里,她脑子里很快回忆了一遍课文。嘿,这次你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她神态逼真,声调绳娓,如长流细水、涂涂小溪,时而昂扬慷慨,如澎湃江河,气势磅礴,真是维妙维肖。瞧,此时同学们的神色:一个个瞪大眼睛,有的托着下聘,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直挺挺地坐着。老师也赞许地点着头在记分册上划了满分。嘿,我要是有个照相机一定把这动人的情景拍入镜头。她一走下讲台,几十双敬佩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射向她: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姑娘竟有这样好的朗读水平。她羞得满脸通红,快步向座位上走去,好一阵才抬起头。这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可不到两分钟,教室里就骚动起来,只见同学们指着她窃窃私语起来。这次,你们一定知道同学们又在议论什么啦1
【评析:这篇文章涉及了好几个人物:“她”、“老师”和“同学们”。由于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都可以进行直接叙述,例如,老师叫到“她”背诵课文时,“她惊讶地张大了嘴,脑袋嗡的一涨,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写她上台以后窘迫的动作,“她不停地抓耳挠一腮,眼皮不停地翻上翻下,脚不停地在地上挪来挪去。”写同学们的反应时,先是“笑得前伏后仰”,后来“一个个瞪大眼睛,有的托着下愕,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直挺挺地坐着。”这些生动的刻画,如果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是很难做到的
《最温暖的唠叨》
一大清早,妈妈要上班了!出门时她就跟我说:“上课要听讲,不会的下课问老师,回家跟妈妈打电话,不要让妈妈担心。”我的梦又被打乱了!我心想:你太唠叨了,老妈!这话已经说了多少遍了,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唉!
我的觉也没睡好,妈妈一走,我看了一下闹钟,才6:50分,我又倒头睡了。忽然闹钟响了,7:25分了,我风风火火地刷完牙,洗完脸,吃完早饭,妈妈又打了一个电话:“霈霈,今天很冷,要多穿一点!”“哦,知道啦!”我又立刻拿了一件外套穿上就去上学了,心里直嘀咕:你能不能不要唠叨了,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下午放学了,我一下楼就发现竟然是老妈接,天哪!“唠叨功”又要来了!我出了校门,妈妈果然问道:“今天上课有没有听讲?有没有举手发言?”没想到这一次妈妈是很温和地对我说,我是如此惊讶!
回到家我正在做作业,妈妈说:“休息一下吧!”我说:“我快做完了。”没过一会儿,妈妈又来了:“写完作业一定要把水果给吃完!”“我知道啦!”妈妈真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我呀!写完作业吃着可口的水果时,突然觉得甜甜的,很幸福。
我一下觉得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