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渡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45:34
《四年级作文:《大渡河》观后感》
四年级作文:《大渡河》观后感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后,我们观看了《大渡河》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了,同学们都认真地看《大渡河》。整部影片让我高兴,让我悲泣,让我流泪。听妈妈说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还有湘江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等等许多感人的事迹。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影片中,红军战士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他们不畏艰辛,日以继夜地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中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 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平安幸福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长大后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四年级作文:《大渡河》观后感】
《电影《大渡河》观后感》
电影《大渡河》观后感
沈队长,一位顽强的女性,一位尽职尽责的革命战士。在电影《大渡河》中,奄奄一息弥留之际的她,本应好好休息,却提出要去看大渡河的要求。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为这个坚强的女子,为她的尽职精神,为了所有像她一样的人,流泪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概括了诸葛亮二十几年的生活。他自从走出隆中后,为蜀国尽心尽力,呕心沥血,二十几年如一日。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他的尽职。为了他的责任,他六出岐山,最终,他积劳成疾,只留给后人“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他,尽忠于他的事业。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首诗,可以让我们领会到诗人陆游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他临死前,想的最多的,不是别的,只是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他,对他的事业至死不渝。
他们,都热爱、尊重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尽责。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事业呢?
学生,怕苦怕累,为了个人的娱乐,冷落了他的责任――学习;公司职员,为了个人利益,勾心斗角,处处针锋相对,忘记了他的责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执法人员,为了钱财,置法律于不顾,滥用了他的权力。
这些,就是我们所谓的尽职尽责吗?
我流泪了沈队长,一位顽强的女性,一位尽职尽责的革命战士。在电影《大渡河》中,奄奄一息弥留之际的她,本应好好休息,却提出要去看大渡河的要求。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为这个坚强的'女子,为她的尽职精神,为了所有像她一样的人,流泪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概括了诸葛亮二十几年的生活。他自从走出隆中后,为蜀国尽心尽力,呕心沥血,二十几年如一日。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他的尽职。为了他的责任,他六出岐山,最终,他积劳成疾,只留给后人“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他,尽忠于他的事业。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首诗,可以让我们领会到诗人陆游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他临死前,想的最多的,不是别的,只是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他,对他的事业至死不渝。
他们,都热爱、尊重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尽责。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事业呢?
学生,怕苦怕累,为了个人的娱乐,冷落了他的责任――学习;公司职员,为了个人利益,勾心斗角,处处针锋相对,忘记了他的责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执法人员,为了钱财,置法律于不顾,滥用了他的权力。
这些,就是我们所谓的尽职尽责吗?
我流泪了!
【电影《大渡河》观后感】
《我们家乡山和水》
我们家乡—偏僻遥远的石棉县。我家乡的大渡河虽然比不上波涛澎湃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可是却大有《西游记》中“芦花飘不起,鹅毛见底沉”的流沙河的气势。河面上旋涡不断地撞击着岩石,远远望去,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过来,马蹄扬起的尘土也历历可见,那是河面上经过强烈撞击的烟波。
冬天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花石微笑着向太阳招手。可每到夏天,河底像有一条翻腾的蛟龙在兴风作浪,河面上狂风险浪连续不断,这时一根根木材便躺在大河母亲的怀抱里,飘向远方。我家乡的山都是另一番景象。它不像华山那样危峰兀立,也不像黄山那样壮观,可它却像一条蛟龙围绕着我的家乡,忠实地守卫着县城。
真是青山怀抱,鸟语花香。山上的一木一草绿得那么可爱,微风吹拂,花香飘来,大山把它的绿,无私地展现出来,令人心旷神怡。我家乡的大渡河日夜不停地为县城奔波,大山为县城的绿化尽了全部力量。我们能不为有这两个热爱家乡的勇士感到自豪吗?
《大渡河上的桥》
大渡河纵贯我的家乡沪定县,长达100多公里。解放前,只有一座沪定铁索桥,就是当年红军飞夺的那一座,除此以外,再无别的桥了。听说上下千里的大渡河上,也只有这么一座桥。 那时候,离铁索桥远的人要过大渡河,只好用竹蔑拧成索子作桥,人挂在木制的溜壳上,L悬吊在空中溜过去。脚下是急流险滩,咆哮的河水震耳欲聋,惊心动魄,胆子小的人根本不敢过索子。索子常年日晒雨淋,难免要断折,木溜壳也会破裂,人便有掉进那汹涌的激流里的危险。枯水季节,平滩上还有过河的渡船,遇到夏秋涨水,再高明的船翁也不敢开船。有急事要过河就只好冒险。
1947年夏天,在油光石渡口翻了一条船,就有30多人葬身鱼腹。 解放前,反动政府哪管人民的死活! 沪定铁索桥那两根重1800斤的大铁柱上铸着一行字: “康熙四十四年汉中府金火匠马文常铸”。原来铁索桥是清朝 康熙时修的。我问了历史老师,那是1706年,到解放已经过了240多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封建官僚、军阀和国民党竟没有修过一座桥,还不如康熙皇帝。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山区人民,首先在铁索桥两里外的“船头”架起大渡河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渡河桥”。我们的朱德委员长还亲笔为大渡河桥题了词: 万里长征扰如沪关险, 三军运戍严防帝国侵。
紧接着又修了“吉星石桥”“猫子坪桥”,“冷债大桥”, “河口桥”,最大的一座是“沪定大新桥”。在这座现代化大桥上,两辆大卡车并排通过还绰绰有余。此外还有“德威大桥”,文化大革命前就动工修建了,可是被十年动乱耽搁了,直到除“四害”后才复工修建。 现在从沪定县城乘车出发,沿依山傍水的沪石公路到石棉,一共新修了9座桥,平均15华里就有一座,都凌空飞架在大渡河上。两岸人民往来再也不用溜那令人提心吊胆的索子;再也不坐那在惊涛骇浪中的木船……藏、汉、彝各族人民的车辆、马帮、行人,络绎不绝地从大桥上通过。偏僻的河西岸的孩子,有了桥不用走多少路就可以念中学了。
《描写飞夺泸定桥的作文》
一九三五年五月,红军北上要过大渡河,必须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人去阻拦红军北上,又调了人去增援。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十分可怕,守城的敌人向红军喊叫。
红四团发起总攻。所有武器一起开火。英雄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突击队冲到对岸,敌人发起火来。桥头被大火包围了。在这时,传来了上级的鼓励。英雄们听到后,更加奋不顾身,穿过了熊熊大火。进城后,英雄们和敌人展开了搏斗。敌人们被消灭了。红四团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胜利。
红军渡过大渡河,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