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窄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1:01:38
《仙人掌作文600字》
漆黑的夜晚,窄窄的床边放着一盆翠绿的仙人掌,上面布满着尖尖的刺。我惧怕这些刺。
一束月光从窗外扎入,闪在仙人掌的刺上泛起一阵寒光。窗子也是窄的,只有一片玻璃,铁制的窗框经过岁月的洗礼泛起了红色。床旁的墙上挂着一口旧钟,每过一个小时都会响一下;旧钟的指针很细,针尖窄窄的像一根刺。
唯一跟这个房间不成比例的,就是躺在床上体型臃肿的我了。我向左一转,差点掉下去,看向长着密密麻麻刺的仙人掌,心里毛毛的。
这盆仙人掌是妈妈从阳台端来放在地上的,她说阳台冷,仙人掌受不了冷,就只好放在有地暖的地板上,我才想起来那盆被我遗忘了的仙人掌……
初买来它时是刚上初一,妈妈说,晚上学习眼睛累,看看绿植会好一点。于是,每当我写作业写到眼睛发酸,或是背文综想歇一歇时,都会看一眼仙人掌,虽然没有感到眼睛明亮,但有它陪伴,我在黑暗中就感觉不孤单了。
“咚…咚…咚”,时钟敲响了十二声,十二点了。从窗户里已经看不见月亮了,但我还是能看清那有些萎缩的绿色。我转回身背对着它。可能是因为有五次,我一周没给它浇水;可能是因为有两次我一不小心,把它摔在地上,花盆都开裂了,黑的发干的土壤里露出了雪白的茎,终于妈妈把它端到阳台重新照顾了,它才恢复一点生气。
“咚”,旧钟又响了,它的“刺”又动了一大格,我困极了,眼皮已经睁不开了,我转过身,想再看看仙人掌。
“咚”!
“啊”!
“扎”!
《我是小书迷350字》
窄窄的双肩,背着沉重的书包,水汪汪的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胖嘟嘟的小手,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这就是我,一个典型的书迷。
作为一个资深书迷,我有烦恼,也有快乐。为什么呢?
一次,我看书看得正津津有味,妈妈叫我去盛饭。当我把碗端出来的时候,妈妈哭笑不得地说:“你的饭呢?”我连忙看了看,发现自己把饭盛到桌子上了。结果呢?我当然被训斥了一顿!
俗话说“书是最好的老师”,我读的书多懂得知识也多。在一次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青铜器。爸爸问我:“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我说,“这是一件稀罕时期的牛纹铜鼓。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的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这件牛纹铜鼓是云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的其中之一。我在书上看到过。”
我在书海中不仅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享受了人生的乐趣。读书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
《身之远方,心之彼岸》
在西阳镇的和睦村里有一座窄窄的小桥,涓涓细流从桥洞穿过奔向了插满绿秧的田,小桥旁有一个小房子,屋顶上的瓦有些疏落,屋顶的瓦上爬满了阿婆种的南瓜藤。阳光暖和而金亮,把南瓜花染得黄澄澄的,四岁的我坐在破旧的藤椅上,眯着眼端详着脚边懒洋洋的小狗,阿婆在厨房里忙碌着,烟囱中冒出的灰色轻烟逐渐被风吹淡。
不一会儿,阿婆出来了,系着花布的围裙,笑盈盈地迈着步子,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盈满了阳光的温暖。我飞一般扑向阿婆,在她身边黏黏糊糊:“阿婆,饭好了没?我饿。”说着我使劲地按着我的肚子以示我饿得严重。阿婆坐在那把藤椅上一把揽住我闹腾的身子,眼望着田地里充满春意的绿秧:“乖,再等会儿,阿婆给你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怎样?”我高兴地在阿婆的膝盖上扭了扭身子,重重地点点头,我静静地听着阿婆所讲的每一个字。
后来,我的笔下缓缓展开了阿婆的故事:阿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自来水,要洗澡必须到河里去,河水清澈得不掺一丝杂质。夏天,河水被太阳毒辣辣地照上一整天,在太阳快落山时,河水还是十分凉爽。阿婆干完农活,赶在河面上还有一缕余晖,急忽匆地赶往河边。霎时,河边全是花花绿绿的衣服,小河如同一个大澡堂,乡亲们边打趣边洗澡。那时候的孩子水性都不错,唯独阿婆不敢往水深处走,有几个胆大的男孩在河中欢快地游泳,穿梭自如,突然陈老太家的孙子,没了人影,在河面上只有一圈圈荡开的水纹,大家慌了神,纷纷停止动作,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哪知,他却在河对岸浮了出来,像小鸭子般甩了甩身上的水珠,调皮地冲我们眨了眨眼。阿婆愣愣地呆了几秒,随即舒畅地叹了口气。大家扑哧一笑,陈家老太可不高兴,铁青了脸,脸色如猪肝,一边嘴里埋怨,一边伸手就要打孙子。那机灵鬼又“嗖”地一下潜入水中,使得陈家老太无从下手,骂骂咧咧地走回家了。刚才安静看“好戏”的人们哈哈大笑起来。
“小丫头,故事讲完了。阿婆给你盛饭来。”说着,阿婆拍拍花布围裙准备起立。我眯着眼,脑海里浮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鸭子,不禁咧开嘴,笑出声来。直到阿婆把我放下来,我才反应过来,”阿婆,别走,再给我讲一个嘛!”我拽住她的衣角,阿婆迈不开步子,半恼半笑地叹了口气,又重新坐在藤椅上,我顺势爬上她的膝盖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
提笔,重新翻页,是阿婆的新故事:有一年,老天不照应,毒太阳多而雨水少,刚插到田里的秧苗不出五六天就被太阳晒蔫了,连小溪也只剩浅浅的一条沟。这一年大家都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的那块田里颗粒无收,阿婆家的田地离家很远,父母都有要紧的活要干,挑水浇田这个重任就落到了阿婆的身上。先在肩膀上,放一块垫肩巾再把扁担稳稳地架在肩上,水塘离家还近,不一会儿就到,两只木桶里装满水,一左一右好像肩膀下挂了两个千斤重的秤砣。在毒太阳下赶到田边,满头的汗快把扁担渍成暗红,小心翼翼地把垫肩巾揭开,肩膀已经磨破,冒出一个个血泡。到了田边还不能立马休息,阿婆紧接着用水瓢舀起水向田中洒去。她仿佛能听见秧苗贪婪地吮吸露珠,闭上眼就能看到秧苗酣畅生长的样子。阿婆所想的一切在秋天实现了,田里脱壳出来的稻米像珍珠一样泛着光泽,产出的稻米不比前年少,在这旱年里,我家的炊烟袅袅不断,饭香四溢。
阿婆讲完了故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小丫头,知足了吧,阿婆不讲喽!”四岁的我点点头,除了那个像小鸭子样水性好的男孩给了她欢乐之外,似乎就没再注意到什么。而我现在想来,阿婆的故事将我的心带到了一个朴素美好的农村里,见证她生活里的苦与乐,这些故事也是打开我心中文学之门的金钥匙,让我在写作的旅途中妙笔生花。
夕阳西下,镶着金边的云被窗框成一方方的影,斜斜投射到微卷的稿纸上,空气中若有若无地浮现着秧苗生长的青涩味。
就此搁笔,眼望窗外,窗外不是那片熟悉的绿秧田,心中不免怅然。我闭上眼又想起那个村庄、藤椅和阿婆……街上的嘈杂声穿透单薄的玻璃迫使我抬起沉重的眼皮。
“是的,该回去看看了。”我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汽车停在小桥旁,溪水从桥下流过。站在桥上,眼底尽是蹿高的秧苗,推开栅门,屋顶上爬着南瓜藤,花朵开得比往年更艳。藤下,年老的阿婆系着花布围裙,吱嘎吱嘎地摇着破旧的藤椅,笑眯眯地望着我。
“阿婆!”
“哎!小丫头……”
《藏在唠叨中的爱》
时光如一双大手,感动着记忆的书页。每次穿过窄窄的走道,来到那温暖的小屋,那不胜其烦的唠叨声中,丝丝温情闯入心底,让我无比温暖。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儿,可在你心里,我好像哪都不好。
一次冬天在家,奶奶在家包包子,爷爷便让我过去帮忙,不一会儿,奶奶的埋怨声就从厨房“冲”了出来:“你怎么用刀切啊,这种菜根用指甲掐掉就可以了,你要是被刀戳伤了怎么办?你快出去吧,就会给我添乱,水果我洗好了,别忘了吃啊,还有……”不等奶奶说完我就拿着水果跑了。
奶奶,这些唠叨中有你的关心。
生日时,满屋都是喜气洋洋的欢笑,只有你忙里忙外,最后还不忘给我量身高:“一年了,才长这么点,多吃饭,瘦得像个杆子一样。”“奶奶,我不瘦了。”我哭笑不得。“那也要多吃,不然以后……”
奶奶,你的言语里藏着你对我的期待。
后来,我离开了乡下,您的唠叨成了我的奢望。
过年回家,奶奶老了,突然有了白发,仿佛也是一夜之间的变化,就从中年迈向老年了。“城里的生活怎么样,没有在乡下来的自在吧!”奶奶的脸上满是自豪,见我没有回答,奶奶更自信了。“我说对了吧,你瘦了这么多,一看就没好好吃饭。”边说边有枯瘦的手摸了摸我的头,“一天天的不让我省心,过来,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奶奶,你的唠叨里有你的牵挂。
时光如一把雕刻刀,随意地剪裁我们。但你的爱依旧,这声声唠叨镌刻了我的过往与流年。
《藏在门框上的爱》
时光缱绻,葳蕤生香。每次穿过窄窄的楼道,走进你那堆满书籍的小屋,总会摸到门框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刻痕,丝丝缕缕的温情就会从心底溢出,安适喜悦地驻扎于每一个毛孔。
我是个普通的女孩,身材高瘦,其貌不扬。可是隔辈亲——在你的眼里心里,我哪哪都好。你常常夸我能吃辣,像你;爱看书,像你。小时候每个周末去蹭饭,你总要拉我过去给我比高。你微微含笑把我拉到门边站立,手掌轻轻覆盖在我的头顶,再平移到门框,眯起眼瞅着门框上的刻度,随后,我耳畔就响起你爽朗的喊声:“又长高了!”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欣喜。我感觉到你掌心的温热柔软,享受着你的慈爱与关怀。
爷爷,在这些长长短短的刻痕里,藏着你的期待。
每到我的生日或者过年,满屋喜气洋洋。你更是红光满面地拿出铅笔,戴上眼镜,先叮嘱我不要乱动,再弯下腰去,将手掌划过我的头顶,郑重地在划上一道记号,并标上日期,仿佛完成了什么重大使命似的歪头打量着刻痕。我不等你开口,就抬起头,模仿你的腔调大声说“又长高了!’祖孙俩快活的笑声和酒香菜香一起弥散在整个屋子里,弥散在我的童年里。
爷爷,在这些粗粗细细的刻痕里,藏着你的祝福。
后来我离开你去上中学,一起吃饭成了你和我的奢望。上周末终于再次踏上简陋的楼道,再次推开飘着书香的大门,再次触摸到门框上的刻痕。
数月不见,不想你竟老成这个样子。你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仔细地打量我,轻轻地抚摸我,眼睛里疼爱和牵挂几乎要溢出来。我愣愣地傻站着,看着你戴上眼镜,拿起铅笔,缓缓地朝门边走去,边走边回头示意我。我有一瞬间的不知所措,你走到门边,拍拍遍布刻痕的门框,我一瞬间明白过来,脱口而出:“我长高了!”然后乖乖地走到门边。
你费力地抬起手臂,手掌轻轻覆盖在我的头顶,再平移到门框,喘着粗气踮起脚尖,你认真地在门框画上一道刻痕。你眼中充满着喜悦和自豪,哆嗦着嘴唇慢慢道:“长高了!”我又愣在原地,想说些什么,却怎么也张不开口。水雾模糊了我的眼睛,还有你近在咫尺的面容。
爷爷,在这些高高低低的刻痕里,藏着你的关爱。
爷爷,你看这满是密密麻麻刻痕的门框,它见证着我的童年和青春,也深藏着你的陪伴和祝福。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窄窄的田埂,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那里,
你在哪里?
禾苗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拿着弯弯的镰刀,
扛着重重的犁耙。
瞧,那水面上一层层的波纹,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在美丽的校园,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校园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冒着鹅毛大雪,
背着瘦弱的孩子。
瞧,那雪地里深深的脚印,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书里书外的鲁迅故里》
一条窄窄的青石路两旁,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天空灰蒙蒙的,偶尔飘来几片云朵,如同天使雪白的翅膀。在这样的天气,我来到了浙江绍兴“鲁迅故里”。
随着人流,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古朴典雅的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房屋大大小小的。抬头望向窗外,院子里那一抹抹绿便呈现在我的面前,显得充满生机,让古朴的房屋不再沉闷。
跨过门槛,便是后院,那儿便是鲁迅儿时读过的私塾一一三味书屋。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出门向东,不过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门进去,第三间便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到:三味书屋……”跟随导游,我挤进人流的最前面,趴在乌黑的门窗上,一副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的扁悬在屋子的正中上方。这房间并不大,比我们的教室小多了,里面整整齐地摆放着五、六组桌椅,有几组在中间,其余的在窗下……导游说鲁迅先生的位置在靠墙的角落里。我一眼就看到,书桌上的“早”字,被玻璃板严严地压着……曾在书本中读过有关“早”字的故事,今天见到真实模样,心里一阵激动,我多想上去摸一摸,可惜有坚实地护栏隔着!导游说,鲁迅先生因一次迟到,在那旧书桌上刻下了“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此以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这时,我不禁一阵脸红,因为我想到自己上学期有几次因贪睡而迟到的事。
走出了三味书屋,我们便坐上了乌蓬船。乌蓬船两头尖,像弯弯的新月。船夫不紧不慢的摇着船,凉风迎面吹来,拂过我的脸颊。一只只乌篷船穿梭着接送来来往往的人。船一摇一晃,很快我们就抵达到岸边。
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一一百草园。鲁迅先生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其实,百草园也没有鲁迅先生讲的那么美丽,很普通,跟我奶奶家后院的菜园差不多。皂荚树和桑葚依然挺立,石井栏成为游客拍照的打卡点,但已经没有井水……中间菜畦长着茂盛的南瓜枝叶,努力地向四周生长,也是碧绿碧绿的……左边的小矮墙上爬满了藤蔓,这里有何首乌吗?很多游客也都是这样问问就走开了。
站着百草园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在这儿奔跑的身影,耳畔似乎响起了鲁迅儿时的欢笑声。……这时我也更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在《少年闺土》中写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的,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站在百草园里,我仿佛在自己身上看到当年少年鲁迅的影子。周一到周五都是没日没夜的学习。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要对付那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山”,暑假里补习班排得满满的。我是多么渴望也拥有一个“百草园”啊!也许,这次旅游也就是我们的“百草园”了。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们千回百转又到了景区门口。只见左边一面大墙上“民族脊梁”四个红色的大字赫然在目。我问妈妈:“民族脊梁”是什么意思?妈妈神秘地说,等你读完鲁迅先生所有的作品,你自然就明白了。我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这时,突然天空飘起了细雨。在微凉的秋雨中我们结束了这次“鲁迅故里”之旅。
《窗外》
这天,我像往常一样起床。透过窄窄的窗子,看窗外。
窗外的马路边有许许多多的小花,我从来没见过那样的花,水嫩嫩的茎,竹子似的节,就像一个个农家人,亲切,随意。
我似乎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走到窗前,仔细地看看它。它任凭窗外凉风逼来,仍伫立不动。我感叹,我诧异,是什么把这娇花吹到了这里,即便融入泥土里,也能不卑不亢地在泥土里留下美的轨迹?
我默默地想:我在这舒适的屋子里,感叹着生活的无趣。常常觉得学习压力好大,爸妈太唠叨,似乎所有人都不理解我。看看这小花,它不择生长之地,不怕凉风侵袭,虽生得娇弱,却依然努力开放。人生路上,又有谁能有这花乐观、豁达呢?
母亲走过我身边,我急急地问:“这是什么花?”
“麦花啊……”母亲说的语气很是亲切,就像把麦花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
过了一会儿,一阵狂风吹过,那些花的花瓣都吹掉了,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般,把美留在人们心中。
午后,我带着那些麦花根茎离开房间,把它种在家门口的田野里。
三年后,我回到家乡,家门口的田野里出现了许多水嫩嫩的麦花,三三两两。我想,这并不是美的结束,而是象征着另一种美的开始,人生之旅,本来就有太多的挫折,但无论怎样,只要还能存活,不断寻找美,发现美,便是最美的享受。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头有一条窄窄的小路,小路的两边全是树,枝繁叶茂。村子周围种着许多花草,远远望去,一片葱郁。天上蓝天白云,地下绿树成荫,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
春暖花开时节,和煦的阳光照耀的每一个院落。东风吹来,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小树长出了新芽,小草也开始萌发了,小溪的冰也逐渐的化了,奏出了叮叮咚咚的乐曲。这个偏僻的小村,渐渐变得热闹起来了。
夏天,小村里的树都已经长出茂密的枝叶。村子里的妇女、老人、孩子都纷纷提着板凳,坐树底下乘凉,不时传来一阵阵说笑声,和树上的蝉声相互应和着。
凉飕飕的秋风刮得树叶黄了,发出了刷刷刷的声音,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
冬天,雪白的雪似乎像被子一样把整个村子盖了起来,地上、树上、房子上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棉被,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小河结冰了,我们齐心协力想要帮小河解冻,却怎么也解不了。那我们只能滑冰了,冰上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我们村的桥》
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块窄窄的长木板,风吹听见响,人走看见晃,那就是我记忆中家门口的独木桥。 记得我4岁时,曾经从这个独木桥掉下去,侥幸的是舅舅及时赶到,才没有淹死。这虽是往事,而每每重新提起,总不免使人胆寒。那天,妈妈、爸爸都出去上工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妈妈怕我乱跑,就叫我婆婆带我。婆婆眼睛看不见,只是喊我的名字。我一离她手,就朝门口的独木桥跑去。那时我还很小,也许是因为我见大人们上工都从这里走,觉得过独木桥既容易又好玩,也想试试,可是我穿的棉裤太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再加上桥窄,一晃,就掉下去了。
像这样的事,我们村就发生过好几起。大人们都纷纷咒骂这倒霉的桥,特别要看严自己的孩子。其实,这哪能怪桥呢?但是,尽管他们如此小心,长富家的小孩还是在桥上落水被淹死了。他的妻子流着泪,痴痴地望着自己孩子的尸体。长富短暂的沉默后突然愤怒起来,发誓要砍掉独木桥,乡亲们左劝右说,他才消了点气。是啊,要是砍了这座独木桥,人们怎么过河去干活呢? 于是,在我那幼小的心里,早就盼望着能有一座大水泥桥,人走在上面,不再那样小心翼翼,那才帅哩!
1986年4月,我盼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一辆一辆的卡车上载着重重的水泥、沙石,都下在这里。听大人们说要造一座新大桥呢!那时我心里有多高兴啊! 没有多久,就开始动工了,参加造桥的有我们大队的乡亲、建筑工人、民工…… 3个月后,大桥终于造好了,它那威严的身躯跨在两边河埂上,两边的桥墩像是哨兵一样守卫着家乡。人走在宽宽的光滑的桥面_L,觉得比坐在沙发上还舒服,即使是小孩在上面走,也不用担心会掉到河里去了。 也许是我的特殊经历的缘故吧,反正我对这座桥似乎特别有感情,我常常面对这座大桥沉思。我觉得,现在家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又是那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