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同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28:13
《丛林大合唱作文600字》
我很同情它,它也是个生命。
这是一只断翅的蝉,是我从表弟手里救了它。
我看着它用颤抖的腿往一棵树那儿爬,它或许还不习惯没有翅膀地爬行,它也并不介意我跟它一路——一定是它明白我救了它。
不知从何时起,附近树上聚集了好多蝉,只有一只敢下来迎接断翅蝉,看它们俩诉说着彼此的奇遇……哦!你们是对夫妻吧!我又见妻子用翅膀热情地欢“叫”一声,刹那间,所有在场的蝉一齐唱起了歌,丛林一瞬间充满了音符,却并不吵闹,歌声很悠扬,层次很分明,高音未落,低声又起,好美妙!我分清了!在南边那棵树上的低声部,它们的翅膀有节奏的鼓动,光看着就浑厚有力,北边那棵树上那是高声部,它们的翅膀轻轻地摩擦,你听见那尖细的高音了吗?还有还有,那边一定是乐队,一只举止礼貌的“印度王子”优雅地煽动翅膀,它在模仿小提琴哩,另一只长着“折翼天使”的灰翅膀的鼓手也全力敲打着背后的架子鼓……哦!哪里来的青蛙?你背的是谁?只见那黑黄相间的小昆虫已经飞上了天空,原来是和声——小蜜蜂呀,没错,轻弱的“嗡嗡嗡”是最柔妙的和声了。林间飞遍了欢快的音符,音符如细流一般滋润着一切。黑蜘蛛带着东方不败的韵味,轻轻抚弄蜘蛛网;七星瓢虫像一位邻国公主,却一点儿不摆架子,摇动着身后的“沙锤”;蝴蝶、蜻蜓也一定改乖乖女的文静,摇身变成豪放的乡下姑娘……我知道你们都有灵性,一定在感谢我救了昆虫家族的族人。
我转头便见断翅蝉指挥指挥东,教导教导西,唔……看来这是一个合唱团,断翅蝉就是团长!我骄傲地捧起它,在丛林里漫游。
嘿!大树爷爷,别睡了,瞧您的子孙多有音乐才华;嗨!落叶姐姐,这下你晚上不会孤单了吧?喂,微风,这首乐曲记录下来,是要到城市里炫耀吗?还是先和我听完现场版吧……
我一直沉醉,直到天黑下来。
哦,团长先生,等下次,您还能再次为我演奏只属于昆虫家族的,丛林大合唱吗?
《一个不被同情的人800字》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不喜欢被孤立与排挤。关怀弱势群体是我们的道德原则,但有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却让人不由得唏嘘他们的自行作孽。这里要写的,便是一个不被同情的人——子衿。
子衿是我朋友的网友。她的年龄是十八九岁,不过或许是因为早早辍学从事一些特殊行业,实际上看照片感觉说她三十岁都不为过,而且外表也实在是不敢恭维,一双无神的眼睛镶嵌在大得过分的脸上,还染着乱蓬蓬的黄发。不过外貌是上天给的,毕竟本身她长得比较抱歉,那或许也是基因的传承而不是她能够决定的事情。
她成功地引起周围所有人的反感厌烦,并非因为她其貌不扬,最令人无法忍受的就是这个人“出口成脏”,到处骂人,而因为她骂的那些话特别难听,许多人都会对她嗤之以鼻。也有好心人去对她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与规制,结果子衿好像压根就没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甚至还要特别嚣张地去找别人理论。说理论说不过别人,也就开始破口大骂,进行人身攻击,也是特别恶毒下作的辱骂。即使是她这般辱骂他人,在受到批评以后也要厚着脸皮说她根本没有错,就好像她说的那些脏话都不是脏话一样。
起初好意劝说她,但是她的素质就决定了我们和她沟通起来也比较困难,无论说什么话,她都要反唇相讥,后来我们也都放弃了与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交流。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能让她那样,尽管子衿的母亲现实中已经去世了,父亲也抛弃了她,可是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孤儿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有很多,就连失去双亲的人也不见得和她那样素质低下。
后来又有人和我说了子衿的情感经历,她被一个到处骚扰女孩子的惯犯骗了好一笔钱,并且别人好心相劝不要和那种人来往时她还说那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干涉。遇到这种事实在是同情不起来,甚至周围好几个认识她的人还说要感谢那个不负责任的骗子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子稍微受了点社会教育,希望她身边这样的人能越来越多。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痛苦,而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真的是不太相通的。有人说,那些心理扭曲的人往往在现实当中也会遇到特别悲惨的遭遇。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和不幸,但我和朋友仍希望她有一天能够褪去恶习,成为一个美好温暖的人。
《同他人之悲900字》
对悲伤的同情是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强烈的感情,然而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正如朱光潜所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一样。会同情的心才同他人之悲。
聚焦于个体,对他人悲伤情绪的接收强烈而易存在偏差。人有不忍人之心,所以同情普遍存在,然而人的同情能力天生有高低之分,同情能力较弱的人就容易带有他人悲伤,而我幸免于难的庆幸。另外,同情蕴涵着两种力量,时而似火焰温暖遭逢困厄的躯体,时而像一柄利剑刺痛敏感脆弱的心灵。人们惯于发出居高临下的同情,循规蹈矩,礼貌而得体,有时又会在跛足者面前跛行,却把那视为善行而自我沉醉,忘记了同情是让一颗心摇曳另一颗,身心得到慰藉。(why同情变质1)
而从群体出发,旁观他人悲伤的角度不同,所见所感注定与悲伤者相异。面对公平的限制和约束,生命的磨砺和苦难形成人与人的间隔。文字应如冰斧,劈开人心,却感受不到卡夫卡在黑暗的时代中浮动一生的孤僻。伍尔夫携带属于自己的房间行走于世,与俗世相悖的天才依旧孤立。另外,将个人的悲伤放于群体间,可能会被有意削弱或是放大。众人匆匆一瞥而过却未能为悲伤添砖加瓦,(why同情变质2)
诚然,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他人之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谎言。没有人希望由于自身的某种不足而被冷漠无视或是区别对待,直视他人之悲,也是直视生活中阳光所不及之处。古往今来,我们的情感脉络是相通的。(然而why需要感同身受)
做到换位思考,反求诸己,所谓若得其情,哀矜勿喜,除了学会感知,还要有清醒的克制。毛姆曾说,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因为懂得,所以感同身受,因为体谅,所以克制有度。只有柔软的同情心才会抹去阻碍彼此平等交流的界限,予个体温暖,予群体希望。(how)
当对悲伤的同情成为潮流,演说家当它是修辞,旁观者当它是怜悯。人皆有无处的哀嚎,皆有不堪重负的片刻,压倒我们的或许不是骆驼,而是一个伪善的眼神或自以为体贴的躲避。而时下诸如阴阳怪气,明贬暗褒的表达方式泛滥,如此成为了习惯是将真实的悲伤与玩笑揉成一团,借着调侃的名义把需要的同情掩盖,抹去了彼此平等交流的界限来博得众人一笑。(what现状)
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道: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无法真正看到他人心中的悲伤,但以温柔的目光正视他们,以同情之心同他人之悲。
《自作孽者该拿什么去同情800字》
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穷人,他们看起来的确穷困潦倒甚至家徒四壁,但是他们的穷却未必都是一种值得同情的困窘。
这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求助的人。他说自己现在贫病交加,希望能得到好心人帮助。但是读了他的经历,我却无法对他产生同情。他自述:“在古田一中的那两年,我买了大量彩票,想成为富人,想清空双色球彩池,彩池4~10亿,天天疯狂倍投,每期花一两百,彩池10亿时一期花400元倍投一注彩票,浪费了好多钱,善良的父母尽力满足我,我掏光父母家底,家里有了负债,卫生间都修不起。”
彩票或许可以让人一夜之间家财万贯,但那终究只是极少数幸运儿的不期而遇,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无常。面对困境,与其寄希望于彩票中奖,不如踏实奋斗。但是,这位求助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到2017年4月我花光了所有钱,网贷欠了好多,善良的母亲到处借钱,这几年买彩票至少输了60万,10万是在古田一中和在家时输的,50万在泉州输的,在泉州这几年母亲给我转了40多万,全是父亲辛苦打工赚的和借的,我自己打工做服务员赚的几万也全输了,这几年太对不起父母了,我害得家里一贫如洗负债累累;2017年5月我回到故乡,2017到2021年我又花了家里十几万买彩票,家里几万负债还没还清;本就贫穷残疾的我用了10年花了80万买了彩票。”
的确,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环境和家庭背景,或许也无法实现一夜暴富和一鸣惊人,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行为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而这位求助者呢?他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富人,也许买彩票有希望时我能忘记内心的痛苦,乐观积极地活着,天天想着有了很多钱之后我和父母就可以过上好生活了,福彩、体彩天天买。”
众所周知,买彩票也如同是一种赌注,不可预期的事情太多,没有人知道自己能否中奖。美好或悲伤的故事,每天都在彩民当中上演。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终究只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转瞬即逝,不会在谁的生命中刻下痕迹。心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像这样的求助者,即使得到资助也只会把钱投入到彩票的无底洞里,谁又会愿意伸出援手呢?
《读《大卫·科波菲尔》有感》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五味杂陈.我同情大卫,同情他缺少父亲的关怀和母亲的爱抚,同情他后父凶狠贪婪常常责打他,同情他不足10岁却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历尽艰辛。但是我更敬佩他,敬佩他真诚,善良,勤奋,刻苦,敬佩他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敬佩他对他人宽厚,仁爱,友善。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哥哥佩葛蒂先生家里。佩葛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后来大卫历经种种磨练后不断成熟,最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家庭上获得了幸福。
从大卫的身上我看到了友善,他对朵拉关怀备至,对艾妮斯敬慕呵护。还作品中的另外一位青年哈姆,他忠厚、善良、勇敢,有高尚的情操。他的家境虽然贫寒,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拥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每次大卫到辟果提先生的小屋时,哈姆总是热情招待。对待并无血缘关系的艾米丽,就像亲哥哥一样呵护,关爱着她。当纨绔子弟斯蒂福斯将他的未婚妻艾米丽诱拐时,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每天努力干活,并用挣来的钱帮助辟果提先生出去寻找艾米丽。当哈姆见到斯蒂福斯乘坐的船即将沉没的时候,他却抛下了个人恩怨奋不顾身跳海救人,却不幸被大海淹没。哈姆虽然貌不惊人,性格木讷,但他的心胸却比大海还要宽广。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友善,友善是一盏明亮的灯,友善是杯温暖的水,友善是篇美丽的诗。身为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首先我们要像《大卫·科波菲尔》里的大卫和哈姆一样,待人友善,心怀善意。对身边的人友善,对长辈有礼貌,对同学平等。然后,不论我们处于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对人友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抛出我们的橄榄枝,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最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做个乐观向上,友善开朗的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例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关注时政时事。好好学习,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我们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思考、实践与体会
《关于同情的句子》
1、闯荡于沧茫人海之间,有一种情愫,在别人的苦难前,因一个温暖的心动而萌生,一瞬间让陌生人因爱彼此相连。虽然是悄无声息,却用温暖融化了冰雪,于是天更蓝,云更白,万里苍穹更加光明。那种情感叫同情。
2、同情,就是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而所谓“同病相怜”即是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拥有着相似的坎坷与痛楚的经历,彼此更加怜惜,这让我想到同一个病房里两个重症病友互相鼓舞,互相激励,想到汶川地震时自愿赴川的唐山救援队。然而同情,不一定同情者也有着被同情者的遭遇。同情却是在别人的苦难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于是仿佛受难的人中也有自己。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怜悯。或许是因为人本同源,所以不论贵贱祸福,在内心都有着同样的一种信念,那便是善,人所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性。因为善,所以才会有同情。
3、生活并不是单向行程,只有你付出了,才会有爱的回报。当你为别人付出了同情,付出了爱,在你需要时,那份同情,那份爱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就会让你的世界变得生动!
4、同情是一种悲悯的情绪,是一种善良心灵折射出的美丽的光辉,它传递着来自天堂的仁慈的福音,是善者对弱小者的一种扶持与呵护,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它像柔和的空气,弥漫在我们身边,常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
5、同情别人,同情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是自古以来便倡导的风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相比将恻隐之心深埋心间,仅对人世万象抱有一丝惋惜的哀叹,不如勇敢向前跨出一步,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传递温暖奇迹,温暖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人间真情有你有我,才能真正诠释“爱”的内涵。
6、同情恰好有两类。一类同情,懦弱而感伤,其实只是心灵的焦灼而已。只想尽快摆脱因他人的不幸而引起的难堪与激动,这种同情根本就算不得同情,仅仅是自己的心灵本能地抗拒他人的不幸。而另一类同情,才是真正的同情--并不多愁善感,却富于创造性。它知道,它想做什么,而且决计同他人一道耐心地忍受一切,直至耗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甚至力竭之后也仍在坚持。
7、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来的,正是人类所拥有的同情--从一件小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情!
8、同情,是人类美好而善良的情感。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它又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同情让阴霾的天空阳光灿烂,让受伤的心灵感受抚慰;同情,使弱小变得坚强;同情,使卑微变得尊贵……
9、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10、社会呼吁同情心,同情就像一条链子,将人们紧紧相连,假如这链子断了,人们就会变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任何打击都可将其击毁。
《关于同情的语段》
1、对于一个犯错误的人,不要现在去赞成或可怜他,做错了,就应该受惩罚,惩罚就是为了让这个人下次不再犯,牢记这次教训。倘若你去对犯过一次,二次表示原谅,那没什么,但对一二再,再二三的人原谅,那个人就会习惯这错误的行为,不但屡都不改,而且也改不了,那么,你就毁了他,也就让一个可以变好的人变为一个坏人。所以,同情也需要智慧。
2、真正的同情心,绝不是那用可怜心态布施的1元钱,绝不是那将身残人士当特别的帮助……一次真正的同情,也许能让一个骗子从此诚信起来,也许能让一个身残志不残的青年重创奇迹,又也许让一个颓废的身残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3、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4、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理有了关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里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泪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留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5、因为同情是感性的,所以因此产生的感情就像快餐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同情有时是一时的良心发现,也许是一时的冲动,也许是一种怜悯,也许是一种公德心,这都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例如,遇到同一类的情况下,你今天可能会表达出同情心,而明天你可能因为心情原因而熟视无睹。同情与爱情相比,同情的力量逊色些,持久性也差些。因为爱情可以使人发狂,而同情不会。
6、出于同情的爱,未必持久;但因为爱而产生的同情,必然深刻而长远。爱需要理解和同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因为被理解的爱就像两颗重叠的心,而被同情的爱只能还是两颗心,离的再近,还是两颗心。
《让生活更加美好》
尤肯达修女满怀同情与悲悯向科学家发出掷地有声的质问。经费是用于看似前途渺茫的科研还是用于立足当下的人道救援?这的确是当今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方面,用时长、花费多的科研活动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救援组织捉襟见肘的资金后援与惨不忍睹的贫穷、饥饿与疟疾。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无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治愈疾病的机会,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是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要以牺牲慈善资金来保证。接受质问的施图林格博士显然对这个矛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发展科技正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类。
这也正是我的思考。矛盾无处不在,但却具有和谐共生的同一性。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只是着眼点不同,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关注当下与关注未来发生冲突时,则要学会“忍耐”,眼光应具有前瞻性而不应局限于当前。或许会因此而缩小了救助的范围,减少了生命垂危者生还的机率,可是也应该想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早在上世纪中期,刚独立不久的印度就确定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那时的印度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毋庸置疑,各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扶持和人文关怀。印度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克服阻力,确保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正是由于这样的决定,印度才能在独立仅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瞩目新星。更令人惊讶的是,印度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的软件产业。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能够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争得一席,正是得益于政府上世纪的人才储备计划。那时的印度自然也有濒临死亡的病患、饥寒交迫的弱者,用于人道主义救助每少一分,弱者获救的机会便减少一分。这样的决定,在当时看来自然是残酷的,但没有人可以否认,现在的印度正是由于当时的果断舍弃而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出生于一个纺织厂厂主家庭,家境优渥,但他却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心,经常借工作之便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并帮助他们于困顿之中。与马克思结成深厚友谊之后,恩格斯为资助流亡中的马克思家庭,不得不回家乡从事商业活动,他用经商所得给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援助,以保证马克思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从事革命理论研究。
如果不是真正地关心劳动人民,恩格斯大可不必经常观察他们的生活,更不必倾其所有资助革命理论研究。但是,恩格斯人文关怀的方式却耐人深思,没有用于更为直接的慈善捐款,而是倾注给了看似飘渺无期的革命理论研究。因为他深知,针对当下的资助虽然明显可见,却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无产阶级的革命如果能获得成功,将会有更多的劳动人民获得解放,摆脱困境,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面对立足当下的人文关怀与关注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选择时,恩格斯选择了更为有益的后者。并非面对受苦大众而铁石心肠,而是有着更遥远的期盼与更远大的目标。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都是建设社会缺一不可的。如果说,生活是一篇乐章,人文情怀则是其中跳跃的音符,跃动的是温情,而科学精神则是五线谱,牢牢支撑,赋予乐章既定的指向。如果说,生活是一首长诗,人文情怀则是其中的抒情句,散发着感性灿烂夺目的光辉,而科学精神则是陈述句,充满着理性如同金属般冷静的光泽。
正如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包含硬件和软件,构筑生活也同样需要人文和科学两者。二者应相辅相成,不失偏颇,更不能放弃看似无用的科学精神,唯有如此,生活才可以更加美好。
《人文并科学着》
生活中,我们或富于同情,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或敢于开拓,却忘记创造幸福的能力。小镇的伯爵显然综合了以上两种情况,既热心济世,又力挺研究,最终赢得了回报。这也同时启示着我们生活的态度:人文并科学着。
人文理念需以科学作为支撑。
人文思想即是关注人的情感,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存在对世界的意义。这固然是好的,但若没有科学的帮助,人文主义者们所同情的社会,悲悯的现实,也只能停滞不前。实时的帮助只能使生活维持现在的局面,而无法使其精进。漠视科学的人文即是履以善行,最终仍会被扣上守旧的帽子,在不断更新的历史潮流中沉没。
科学探索离不开人文的引导。
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中,既能研制抵抗流感的疫苗,造福人类,也能合成病毒,使生灵涂炭。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它的复杂程度,而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否积极。科学是把双刃剑,创新的并不都是好的。只有源于人文的情怀,忠实于人文的判断,并始终以人文作为引导,科学创新才会是有益的,能够带动人文发展的。
人文和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正如上文所言,人文与生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二者的本质不同,但目的却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人文使生活的感性饱满。科学使生活的理性充实。重视科学而轻视人文的生活是遍布尖锐的,抬高人文却贬低科学的生活是毫无棱角的,两者兼而有之,生活才会是美好的。
阳光不能太刺眼,没有阳光的世界却又是空虚黑暗的。有能力追寻未来的脚步,就绝不能忘却最初决定启程的理由。我们当然要援助由于饥饿而面临死亡威胁的儿童,却也不能吝啬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立足当下而又高瞻远瞩,生活的态度就应如此,人文而科学着。
《大概她会博得同情》
我多么爱这个坏蛋……”—大概她会博得同情。但是,安尼娅反复强调自己重担在肩,生产上大家都器重她。 “尼古拉·叶戈罗维奇在我们厂里也非常受人敬重,” 党委书记说。 “真有意思!有什么可敬重的?您最好对那个女人施加些影响。难道可以那么缺德吗?我真想给《女工》杂志写封信……” 党委书记劝她最好不要写信。她答应祖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谈谈。从谈话的口气中,安尼娅明瞥了,这个谈话不过是为了息事宁人。这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放声大哭起来。书记给她倒了杯水,但安尼娅连动也没动一卞杯子。
一切都很清楚了:勾引走尼古拉·叶戈罗维奇的那个女人肯定就在他们厂里,因此,书记才袒护他。天哪,在她当车间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曾经亲自调解过多少次各种各样的家庭纠纷,而现在人家却连她的话都不愿听……难道她不是在苏维埃国家里生活吗? 安尼娅仍尽己所能,给《女工》杂志写了封信。受编辑部委托给她回信的,恰好就是去年冬天在女工宿舍朗诵诗歌的那位已过中年的女诗人。安尼娅还记得那天她穿了件黑色针织衫。女诗人劝她要刚毅坚强,不要以无益的、对妇女是凌辱性的奔波来加深自己的痛苦。 “无益的……”安尼娅读完信后,伤心地说,“多了解些生活实情就好了!你自己大概上百岁了,所以才·一” 谈话也感到厌烦,她仿佛感到,所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久远的往事了,她感到这个夏天自己衰老得很厉害,并且丧失了再过好日子的希望。 “真想不到,我这一生经历了些什么事啊!’, 但是,纽哈大婶的头脑里突然间充满了老太婆的智慧。 “算了吧,·,·…每个女人还都想过你这种日子呢!别人帮你把孩子养大,国家培养他。
你也没挨过丈夫的打,也没挨过骂。忘了这些吧,修修手指甲,去吃馅饼吧。” 大概老太太暗暗指望着女儿把她带走。但没敢说,她知道,别看女儿哭哭啼啼,她才不会一个人生活呢。 九月初,安尼娅回莫斯科上工了。她还制定了一项策略:或是对同事们抱怨自己命布或是装出一幅终会言归于好的样子,说自由是女人的最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