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醉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3:14:40
《夜游金陵小镇》
金陵台上君子游,
拱桥阶下江水流。
醉里挑灯看百戏,
龙头凤尾乐悠悠。
臂钏五彩纤纤手 ,
婵娟舞动盈盈袖。
夜中华灯迷人眼,
芦花深处泊孤舟。
《写作文要抓住细节》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么一首小词,辛弃疾写的《西江月·遣兴》。遣兴,就是解闷儿的意思。辛弃疾跟陆游有点像,都是南宋文人里边的主战派,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收复北方的失地。可惜的是,他们爱国热情都付与流水了。因为南宋王朝等来的不是复兴,而是彻底灭亡。所以呢,郁郁寡欢的辛弃疾有点悲愤,有点借酒浇愁。这首词,就是一首借酒浇愁的词。
来看看这首词的意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就是说,喝醉了开心得很呐,想发愁都没有时间。显然,这是一句反语,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词人居然天天呼酒买醉,他到底遭遇了什么?我们可以去想。“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为什么古人的书全都不可信了呢,因为现实太残酷了呀。圣贤书中的那些大道理,在现实中不堪一击。圣贤书教我们说,江山社稷不能交给异族的贼子。可现实呢,现实是皇帝只听投降派的胡言乱语。通过前面这两句词,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词人的苦闷处境。
重点要说的,是下面这两句:“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昨天夜里喝多了,在一颗松树旁边醉倒了。我就揪住这棵松树问它,你说,我是不是喝醉了呀?如果说前面是虚写,这一句开始就写得非常具体了。松树是棵树,它能知道什么呢?词人对着松树发问,可见他已经醉成什么样子了。最有趣的是下一句,“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阵风吹来,松树在摇晃。我以为它要走过来扶我,就用手推开松树,说:去去去,我没醉,不要你扶!把一个醉汉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醉态惹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全是泪。为什么全都是泪啊,结合上面的讲述,你去想。
推荐:国庆作文怎么写
我们这个栏目的名字叫《作文旁通》,意思就是咱们不从正面来讲作文的写法,那样太呆板无趣了。我们要通过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诗词啊、名人名言啊、故事啊,这些的东西入手,来从侧面给大家写好作文提供一些启发。
那么,这首词对我们写作文有什么启发呢?我们都知道,写作文要生动,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呢?辛弃疾的这首词写得很生动,他是怎么实现生动的呢?最关键的一条,是他抓住了一个非常绝妙的细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个人有没有喝醉,有了这么一个细节,大家估计都会哈哈大笑。喝得连松树都认不出来了,还要说自己没醉?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细节,这首词一下子就能流传千古了。
作文要想写得生动,必须抓住细节。这个细节不是随便抓一个来都行,而应该是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个细节。这个细节可以是动作,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外貌,可以是心理,也可以是环境,一般来说,我们最常用的是语言动作的细节。我们在作文当中,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细节呢?一是要有细节描写的意识,二是要善于观察,对各种细节有所体会,有所积累。你GET到了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意思及作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亮
2、梦回:梦醒
3、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4、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译文】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睡梦里仿佛听到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官兵在军营里分食煮熟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深秋在战场检阅兵队。
【鉴赏】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喝酒。喝“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全诗欣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拔亮把玩宝剑,一梦醒来军营中号角响成一片。
[出自] 辛弃疾 《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晋书 王济传》和《世说新语 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译文1: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2: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夏承焘)
《醉里笑看双鬓白》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素秋的天很蓝,独自倚在红叶铺成的小路旁,脚下踩着柔软的树叶,感受着秋阳洒下,溜进树叶间的斑斑驳驳,倦读一卷诗篇。偶尔挑起眼帘望一眼那享受日光的安详面容和那一缕在微风里摇曳的青丝。
抿一口菊酒,任一股清涩的酒香在口腔中肆意弥漫,像一朵清菊深深地绽开,一直暖暖地开到心底。沉淀着醇香的菊酒是他送的。泡菊花酒是重阳节的旧俗,想必很少有人再记起了吧。“这酒味道清淡,却并不难喝,是以前常作饮品来喝的,而今酿这酒的机会是不多了。”他说,“这酒香是儿时最深的记忆了。”
他是一个老兵,曾经还是“抗美援朝”队伍里的一员,这是他对我讲述的最多的故事,他说,那是他一辈子的闪光点。我与他在素秋的林荫道上相遇,我一脸关切的望着他满脸的苦闷,他却拉我听他讲《诗经》《楚辞》,读惯了北岛的朦胧与汪国真的悠扬,我自然是不懂古文的,却又不忍打断他热切的话语和兴奋的目光,也便耐着性子听他诉说。他本该老有所依,却从未听他提及自己的子女,我也曾试着打探,他却冷笑一声“无子亦可活!”对于他的气话,我只是笑笑。每当提起他日益变白的鬓发,他眼眸中的无奈与愁闷我全看在眼中。
我只拿他当一个慈祥的长者,而在旁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怪人,脾气暴躁,终日孤独,嘴里又常常嘟念着什么,被看成怪人也不足为奇了。他说,“实在闲着无聊了,便自己和自己聊天,畅谈生活,宛如一双好友。”我捧着肚子咯咯直笑,心里却好似被什么刺痛了一下,仅轻轻一触,却隐约的作痛。看着他一副得意的样子,我苦涩一笑,主动捡起了那卷《红楼》,轻轻地吟诵,看到他如一个孩子般天真的细细聆听,我十分欣慰。
有时候,看他的某一缕青丝在风中抖动,我便想象着我的夕阳岁月是否也如他这样,老无所依。在人生最后一段道路上,即使眼花了,走不动了,也要孤独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那么,这条路上,我望着前方的路,那里将是无尽的黑暗和漫长的孤独。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我竟惊恐的冒了冷汗。
原来孤独可以在心中积攒到如此沉重,我定一定神,却意外地发现爸妈的头上也多了几缕银发,参杂在枯黄的发丝中却显得格外刺眼。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言语,却默默诉说着岁月,作为他们已经走过的痕迹。
待到他们双鬓发白,只求有人陪他们金秋里登高望远,有人为他们吟诵《诗经》《楚辞》,有人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有人陪他们饮酒,醉里笑看鬓发一点点泛白,有人为他们的夕阳之路再点燃一盏灯火……在风风雨雨中捱过了人生,终于在风烛残月之年放慢脚步,用仅剩的时间再把美好的世界深深的印在记忆里,带到轮回中。能为他们引路的只有我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忽然看透了很多: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索求,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就像我们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辈子,我们是他们唯一的收获。我们自然是不该忘恩的,更重要的是,谁都不愿意在古稀之年,面对着苍凉大地,还在苦苦寻求“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