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一纸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8:29:45
《静500字》
一笔,一墨,一纸,一砚,有墨香缱绻而来。
悄悄平复心底的热,提笔写下一个字:静。
星期六大概是最忙的一天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数不胜数。今天上完足球课,又要来上毛笔课。
气喘吁吁地跑到班上,急匆匆地开始写字了。今天写的是静。看到同学们写了好多,我的心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更别说写好字了。看着写得最差的我,妈妈一怒之下:“重新再写!”
这次,我提起毛笔,吸满了墨,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第一笔:一
这时,微风吹来,带来了夏末时的暖和初秋时的凉。抬头看一看窗外,树叶已有了淡淡的黄,隐隐约约又有了桂花香。
又写下一个笔画。猛然间,天地静了。我缓缓地运着手腕。一阵墨香,一寸一寸,泌入宣纸的纹理,一层一层,弥漫整个屋子。
深吸一口气,一个轻盈的顿笔,再稍稍用力,向下滑去,一顿,再一钩,就是第十画了。
“只剩下一笔了!静下来!”我自言自语,果真,如我所念,在我平缓的呼吸下,状态比以前更好了。
这时,太阳光照在了字上,未干的墨迹闪闪烁烁,像是太阳长衫上抖落的细碎金光。突然,一阵风吹,吹干了纸上的墨,也吹走了我底的浮躁。
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是睡午觉的时候了。妈妈也挺有耐心,在一个藤椅上睡着了。
最后一个竖钩。笔尖在纸面上细细地摩挲,像磨坊里榨油一般,墨越磨越香,直潜入人心底。
写完了,这字端正如倦鸟佛经,一笔一画,入木三分。
一笔,一墨,一纸,一砚,馥郁墨香,自心底而来。
静,原来可以找回自我。
《一纸书来报平安》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互相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咿呀学语到伶牙俐齿;从天真幼稚到思维敏捷。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哺育成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心血,而我们却常常忽略,等到离开了温暖的避风港后,也许才能体会到被忽略的幸福。
你可曾想过“一纸家书来报平安”?时代的更替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可在我们享受这些财富的同时,我们又是否忽略了什么?很多年轻人明明可以用短信来替代家书报个平安,却逢年过节也不与父母联系,不免让人感到心寒。当你无依无靠的时,你是否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深厚的父母默默无闻的付出与支持,我们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母。父母为我们默默的付出,我们能只是默默接受吗?当然不是,我们要报恩,回报父母。当我们在外漂泊时,我们要时刻记住用一封家书给父母报个平安。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的通讯方式便是写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时,写封家书给亲人报声平安是多么的不易。《傅雷家书》是一部父亲苦心孤意的教子,是一封封家书,将父子亲情演绎的淋漓尽致。“一纸书来报平安”不单是对父母表明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体现了子女的孝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将对父母的感激完美的诠释在了字里行间。成功时,一封家书与父母分享内心的喜悦;失败时,一封家书报喜不报忧也是有担当的表现。家书,将自己的思念喜怒哀乐埋藏其中,飘向远方。
反观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家书”,再也不单指信件,一条短信,一通电话,一份电子邮件,亦可称为“家书”。家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能拉近亲人之间的距离,能将自己的孝心一并带给父母,能让天涯海角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可有些人却完全不与家里人联系,甚至逢年过节也不给家里人打通电话报平安。和狗屎队友只进行一下对比,我们不禁要发出质疑,人类的进化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一纸书来报平安时代不断向前,科技不断进步,但总有些东西会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血浓于水的亲情,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如子女的一片孝心,只要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纸书来报平安》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互相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咿呀学语到伶牙俐齿;从天真幼稚到思维敏捷。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哺育成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心血,而我们却常常忽略,等到离开了温暖的避风港后,也许才能体会到被忽略的幸福。
你可曾想过“一纸家书来报平安”?时代的更替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可在我们享受这些财富的同时,我们又是否忽略了什么?很多年轻人明明可以用短信来替代家书报个平安,却逢年过节也不与父母联系,不免让人感到心寒。当你无依无靠的时,你是否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深厚的父母默默无闻的付出与支持,我们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母。父母为我们默默的付出,我们能只是默默接受吗?当然不是,我们要报恩,回报父母。当我们在外漂泊时,我们要时刻记住用一封家书给父母报个平安。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的通讯方式便是写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时,写封家书给亲人报声平安是多么的不易。《傅雷家书》是一部父亲苦心孤意的教子,是一封封家书,将父子亲情演绎的淋漓尽致。“一纸书来报平安”不单是对父母表明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体现了子女的孝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将对父母的感激完美的诠释在了字里行间。成功时,一封家书与父母分享内心的喜悦;失败时,一封家书报喜不报忧也是有担当的表现。家书,将自己的思念喜怒哀乐埋藏其中,飘向远方。
反观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家书”,再也不单指信件,一条短信,一通电话,一份电子邮件,亦可称为“家书”。家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能拉近亲人之间的距离,能将自己的孝心一并带给父母,能让天涯海角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可有些人却完全不与家里人联系,甚至逢年过节也不给家里人打通电话报平安。和狗屎队友只进行一下对比,我们不禁要发出质疑,人类的进化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一纸书来报平安时代不断向前,科技不断进步,但总有些东西会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血浓于水的亲情,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如子女的一片孝心,只要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纸故乡550字》
“故乡”,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可能它真的只在我的梦里吧。
它简直轻薄的像一张纸一样,很容易就随风而逝了,无论它上面有多么美妙的图画,有多么动人的乐章,有多稀世的佳肴,可究竟只是会随风而被驱赶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了,蒙上时间厚厚的尘埃,“一个”,“一处”,我更愿唤它“一纸故乡”。
一个人丢弃了故乡没关系,可许多个人离去了,丢弃了,失去了,再也不回了,这张纸就空了,旷了。天亦渺渺啊可地亦茫茫,若大的天和若大的地之间更夹若大的故乡。人走了,楼空了,故乡就小了,乃至于夹缝中求存。
去年国庆回家,便真正悟到故乡着实小了。市区大的乡村,动物的数量比人多了几许,在乡村用一个下午转上一圈,见到了屈指可数的人,怕是连一个电梯都装得下,绝大部分都是空荡荡的空楼,沉默着听蝉拉它的六弦琴。
那是否也意味着,故乡已同电梯一般大小?是故乡小了,还是人心小了?
是的,故乡就像是你脑后的美景,珍藏了你的童年,甜甜的回忆塞得满满的。可是,许多人偏偏不回头,甚至不愿回头,哪怕是一回头就有不尽的财富。可他们不敢面对,不想面对之前犯的错,受的挫折。于是他们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死命的冲,拼命地甩,想要摆脱故乡的陪伴,最终他成功了。然而等他们老了,累了,终于忆起了故乡,故乡却早已在从前的冰雪中奄奄一息了。
在故乡的葬礼上,他们往往陪葬了善良……
所以,趁故乡尚在,赶紧回头吧!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张纸的影子,竟是一颗参天大树……
《我很感动600字》
一纸彩笺,写不完纷然如许的悠长过往;一阙清词,吟不尽紫陌寒烟的无言守望;一曲笙歌,唱不尽流年岁月的曲调悠扬。回首处,唯与吾友之情既深且长。不思量,自难忘。
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交了这个特殊的朋友的?忘了。也许是草长莺飞的春天,或是碧叶红花的夏天;又或许是风卷残菊的秋天,抑或是雪压寒枝的冬天;是旭日东升的清晨?骄阳似火的正午?夕阳西坠的黄昏?也忘了。只是记忆中有一抹恍惚的影子,在遇见它时,我的世界便春暖花开。
它刚刚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要有它在身边,就会觉得心中有一种踏实。它在,便是对我最大的庇佑;它在,纵使阴天也成晴。我多想对它说一句:“余生好长,只有你最难忘。”
的确,每当看到它时,嘴角总是禁不住上扬,心中总有一丝莫名的喜悦。用手指摩挲着它,总感觉像是触及了心底的那根弦。和它在一起时,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最后总能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多幸运,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你。因为遇见你,我诗一般的青春路上才不会迷茫,才学会珍惜!
它教会了我许许多多。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幸运是努力了好久才会发出的光。它还告诉我,如果不出去走走,我会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于是,它带着我去见识阿尔卑斯山的风光,去领略撒哈拉沙漠的一望无际,去欣赏北极的极光,去探索刚果河的豪迈。我有一瞬间真的觉得它就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以心相托的朋友。
它陪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走过每一个清晨黄昏,我仍然能记得它说的:“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会喜欢看落日的。”但我说:“因为有你,我不会悲伤。”
它的名字叫做“书”。在我眼里,它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子在梁间的呢喃。它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三月天!我很感动,有它相伴一生,我的生命富有而充满色彩。我也会遵守诺言,陪它直到地老天荒。
《轻拾一纸流年400字》
轻拾一纸流年,岁月搁浅成河,笔墨描过一张墨香信笺,将它的潋滟,揽在繁星璀璨间。晚风携着落叶点在这孤寂的静谧中,流淌着丝丝涟漪;窗外,青草迎风卷起一层波涛汹涌的浪,飘荡在皓月当空的夜里。虽醉后不知天在水,却只见满船清梦压星河。
执一壶岁月年华,盘枝蘸在新生的藤苗处。夜里,云雾抛去星河滚烫的云袖,遮住满载星辰的眼帘。偶尔,空中飘荡着纤纤细雨,风落在藤苗粗矿的枝丫间。汲水推积在石砾中,雨光倒影着。只间那时,何人笑颜已盎然。
轻拾一纸流年,岁月搁浅成河。脂粉绘过一纸青涩年华,将它的流殇揽在灯火阑珊间。清风携着枯叶散在这凄凉寂静的夜里,流淌着缕缕怅惘,窗外,凄草迎风卷起一层排山倒海的浪,飘落在劣迹斑斑的夜下,星为雨不知春去,却只盼一晴方觉夏深。
捻一壶青涩年华,盘枝垂在泛黄的枯藤上。晨间,雨雾里,抛去廖若晨里的雨后天晴,让云彩遮住你那满目春风的眼眸。偶尔,晨光,落在凌乱的头发上,镌刻着一丝说不出的惆怅,积水滩矗立在沙石间,水间烙印着枯藤,只闻,那时,何人泪颜已潸然。
《我的笔墨生活作文650字》
铺开一纸白宣,手握一杆毛笔,点点墨汁挥洒其间。夕阳落下山头,我又一次练习着写过无数遍的横竖撇折点,思绪又飘回到从前......
六年前,懵懵懂懂的我第一次拿起来毛笔,因为觉得新奇,便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步练习笔划、学习笔法。也正是从此刻起,书房里多了一个用来练字的桌子。
渐渐地,我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学会楷书临帖后不久,我便迎来了平生第一次的书法考级。由于没有经验,时间安排不合理,在慌张和仓促中写完作品。而我在居家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感觉良好,面对着夕阳余晖和灿烂的晚霞,一遍一遍临摹着颜真卿的《勤礼碑》。
但,这一次考级没有通过。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望着夕阳想了很久,逐渐心灰意冷,毛笔由此搁置,母亲见我放弃了书法,叹了口气,默默地离开了书房。
毛笔一搁,就是一个春秋。一次漫步在一个公园里,一位老人在池塘旁边用毛笔在地上写着什么?挤进围观的人群,当我和他的目光对上的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惊奇——这个人竟是我的书法老师!怎么会是他?我立马瞅了一眼宣纸,那行字笔走龙蛇,正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人们的称赞声中他抬起头来,与我对视的刹那,我内心一阵羞愧,迅速钻出了人群,再不敢回头。
回到家天色已晚,夕阳透过窗子照在闲置的毛笔上,像一个叹号,又像是一根火把。我心头一振,拿起寂寞的毛笔,照着帖子,临摹着一个个有些陌生的字,空虚的内心仿佛得到了充实,练字的场景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就这样,我重拾书法,久违的墨香荡漾在小小的书房内,横竖撇折点,多像风味人生啊,有取有舍,有聚有散,但我希望墨香一直充盈我的生活,陪伴我走向更远的地方。
《静》
一笔,一墨,一纸,一砚,有墨香缱绻而来。
悄悄平复心底的热,提笔写下一个字:静。
星期六大概是最忙的一天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数不胜数。今天上完足球课,又要来上毛笔课。
气喘吁吁地跑到班上,急匆匆地开始写字了。今天写的是静。看到同学们写了好多,我的心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更别说写好字了。看着写得最差的我,妈妈一怒之下:“重新再写!”
这次,我提起毛笔,吸满了墨,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第一笔:一
这时,微风吹来,带来了夏末时的暖和初秋时的凉。抬头看一看窗外,树叶已有了淡淡的黄,隐隐约约又有了桂花香。
又写下一个笔画。猛然间,天地静了。我缓缓地运着手腕。一阵墨香,一寸一寸,泌入宣纸的纹理,一层一层,弥漫整个屋子。
深吸一口气,一个轻盈的顿笔,再稍稍用力,向下滑去,一顿,再一钩,就是第十画了。
“只剩下一笔了!静下来!”我自言自语,果真,如我所念,在我平缓的呼吸下,状态比以前更好了。
这时,太阳光照在了字上,未干的墨迹闪闪烁烁,像是太阳长衫上抖落的细碎金光。突然,一阵风吹,吹干了纸上的墨,也吹走了我底的浮躁。
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是睡午觉的时候了。妈妈也挺有耐心,在一个藤椅上睡着了。
最后一个竖钩。笔尖在纸面上细细地摩挲,像磨坊里榨油一般,墨越磨越香,直潜入人心底。
写完了,这字端正如倦鸟佛经,一笔一画,入木三分。
一笔,一墨,一纸,一砚,馥郁墨香,自心底而来。
静,原来可以找回自我。
《诗韵词风》
在一个闲静的夜晚,点一盏台灯,捧一卷诗词,嗅一纸墨香,品一番意味。穿越千年时空,让文人墨客带着我领略诗和远方,是多么自由而惬意。在诗词中,我当了一回潇洒的游客,做了一回作者的知音,也悟了许多厚重的道理。
日落十分,建德江畔。一叶扁舟拨开薄雾轻轻地驶来,舟上坐着一位谦谦君子——孟浩然。晚风拂过他的衣裳,他吟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语气里带着些许失落。我走上前,关切地问:“您为什么而忧愁?”“我求仕失败,科举未中,于是来漫游吴越。”“既然这样,就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啦,好好欣赏眼前的美景,忘掉烦恼吧!”夕阳用最后一抹余晖,点亮了明月和繁星,随即沉入西方的地平线下。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幽蓝的夜空,那样清远,那样梦幻。不远处的树影,在天幕的背景前,随风轻轻摇动,那应该是天上的树吧?不然,树枝旁怎会缀着点点星光呢?身旁的江水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哗哗声,水面上道道忽隐忽现的银光,让人看清了那清澈的江波。稍稍抬头,皓月当空,好像伸手就能抓住似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张口就吟。“好诗,好诗!”我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赞叹道。就这样,一首《宿建德江》便完成了,那精致的文字,真挚的感情,千古流传,成了不朽的诗句……
感受完建德江静谧的夜景,我又来到了一个自由的农庄,遇到了大词人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小屋,溪流,绿草,还有一对恩爱的老夫妻,成了一幅醉人的田园画卷。“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农家人淳朴的生活,田园美丽的风光,让隐居的辛弃疾,放飞心情,将世事抛却在脑后。读到这,我的心情也变得开朗豁达了起来。
诗词不仅给我带来美的享受,还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告诉我:要领悟妙道的胜境,必须先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我懂得: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赢得更广阔的世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我明白:要坦然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它穿越时空,无时不放出璀璨的光芒。品读诗词,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在诗词中与作者对话,丰富了我的生活,提升了我的素养,陶冶了我的情操。我爱诗词!我爱中华文化!
《读《中国神话》有感》
一纸散文,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一卷史书,使人沉浮历史,体会百味沧桑,一部神话,却通常被人认作童话笑谈,其实不然,神仙鬼怪背后,亦藏着铮铮铁骨。
与天相争,与地相斗,以不屈信念换安乐生活。是为《中国神话》。
我看那夸父逐日,汗如雨下,力倦精疲仍不弃。天下大旱,江湖涸干,太阳散发热量,使得民不聊生。夸父大怒,发誓把太阳追下。太阳自然不依,向西奔去,夸父被炙热的日光烘烤,被刺目光芒照射,尽管口干舌燥还是坚持着。他喝干了黄河,饮完了渭水,要是常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却咬牙挺进,眼看就要追到,哪知却两眼昏黑,一头栽倒在地,渴死。许多人说他不自量力,但他为黎明百姓,敢于与天相争,这不是自我膨胀,而是一种悲壮的,大无畏的精神。
我看那愚公移山,艰苦卓绝,众人群嘲心不移。太行、王屋两山挡住了愚公家门,使得出行不便,九十余岁的愚公与儿孙三人挑石挖山,日月更替,虽劳累却不放弃。智叟讥讽他:“你剩下的力气,能捡起树枝就不错了,移什么山?”愚公却回答“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孙,儿孙又生儿孙,生生不息,还怕移不了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天帝便派人移走了山。有人说他迁腐,但他为幸福生活,不惜与地相斗,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独有偶,一位国外教授演讲时,感叹:“所有国家都有神话,这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的神话中,火是神赐予的,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在中国人的神话中,火是他们自己钻出来的。”的确,纵观古今,国人无时无刻都在抗争,抗争天地,抗争暴政,抗争侵略,一个中国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起来。北宋抗元,近代抗列强,回首上下五千年,从不缺敢于抗争之人:文天祥,嵇康,戚继光……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而是纯粹的为国为民。炎黄子孙早就将不畏艰险,不惧强暴的精神融入了骨子里,就如那位教授所说,神话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洪水来临,他们选择建造诺亚方舟,而我们,则是以千万人治水换来安宁,这是何等的气魄!
改朝换代,多少民族消失时代洪流,但中国仍是那个中国,就如同那盘古,屹立于天地间。中国神话的荒诞中,怎不是那与天地相争斗的,不畏艰险强暴的铮铮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