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粉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3:19:12
《鱼粉作文650字》
粉,谁没吃过?但鱼粉哪能人人都吃过?
鱼粉鱼粉,鱼和粉条自是顶重要的主料。这鱼,不能是普通的鱼,它是那种刮鳞切纹的鲈鱼肉。其刺儿大,好食也,如是草鱼,便烦于挑刺儿。
粉条则是那种粗如笔杆子的好吃。这种粉,要过水完全煮软才有味,不煮软则嚼起来过硬,伏汤不烂。除主料之外,还带有芫荽、鸡蛋、香菇片等配料增加其香味、美味程度,十分可口。
正宗的鱼粉汤是暗红色的,上面撒着葱和蒜瓣儿,闻之则知是辣味,十分浓稠,油也放得极少,孜然和胡椒研成粉,往汤里拌了满满一圈。
我曾在郴州的杨记吃过一次鱼粉,那粉煮成半透明状,咬之则断。汤上还盖着一层萝卜缨和芹菜末,有的店子可能放几粒花生米,几根黄瓜条,上有一张煎蛋,用筷子刨开,蛋黄便溶入汤中,是那种表面煎焦内带流黄的鸡蛋。
第二次吃鱼粉是在坂上釜,这儿没有杨记做的好吃。上面的鸡蛋味干气燥,与杨记鱼粉上那块软心流黄的鸡蛋样式完全不符。再说坂上釜的鱼,没有浸汤,只是平铺在粉上,咬下去每一口都入坑刨纸,十分清淡无味,不像杨记的鱼,辣味好似入了骨子里,还外带一点芫荽的缕缕清香。
品尝过两家不同店面做出的鱼粉后,我觉得鱼粉中的鱼肉极嫩,放在汤中很吸汁,便上网查了相关资料,资料显示:鱼粉上的肉是经过开水烫至10到30分钟煮软再切成约5厘米长,3厘米宽的小块过一遍冷水放入汁中的。我按着这些方法做一次,味道果然不同凡响。
后来,我又在梁实秋先生的《瓦块鱼》一文中找到了那一块块处理细致,皮滑肉嫩的鱼肉的身影。像又不像,但依然那么神似。
“上面浇着一层稠粘而透明的糖醋汁,微撒姜末,看那形色就令人馋涎欲滴。”这不正是说那鱼粉么?
《粉条饺子》
饺子一直是北方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它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但地域的不同,饺子也带有地方特色。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山东特色年味——粉条饺子!
山东人特别喜欢吃粉条,所以饺子馅里的粉条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粉条饺子可讲究了,除了粉条,还要准备白菜、猪肉、香油、盐十三香等配料。
开始准备食材,关键是粉条:太长——会影响饺子的形状;太软——会影响口感,一切都得按家人的口味与习惯来做。那长长硬硬的粉条在奶奶的操作下,不多时就变得软软柔柔的,晶莹中不失圆润,透过那润泽的粉条,我仿佛就能想象到粉条饺子的美味。接下来,就是拌馅,放入适量的白菜、猪肉,粉条会自己吸收白菜渗入的水分,这样做出的饺子粉条才会晶莹有弹性,再加入自家惯用的调料,美味鲜香的粉条馅就完工了。
接下来是包饺子。一张大圆桌上,满头银发的奶奶端上已经和好的面,再摆上调好的粉条馅儿,咱们全家就开始动手包饺子了。你看,刚才还是一个个的小面团,在奶奶的擀面棒下,几经回合,就变成了一张张薄薄的饺子皮。爷爷不声不响地包饺子,不时用满意的眼光环顾着眼前的一家子,嘴角向上咧开,拉动布满皱纹的脸,看得出一年劳动的辛苦,还有此时的欢喜。爸爸和妈妈手不停,话也不断。“爸,今年地里庄稼收成如何?”“村里张大叔家又盖房子了!”“我们单位又新进了好多的年轻人……”爷爷和奶奶不时抬起头,开心地回应着。
我和弟弟插不上嘴,只能自顾自玩,弟弟乘奶奶不注意,扭一个面团,脑洞大开地玩起了面团艺术。我则开始饺子大创作。等大人们回过神来,什么心形饺、枫叶饺、三角饺、兔子面团、鱼儿面团已全新上线。一时,欢笑声替代了说话声,快乐因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等我和弟弟玩够了,一筛子满满的白胖胖的饺子已经排队站好了。奶奶指着其中一个说:“这个饺子不光有馅料,还有彩头哦!看谁能吃到!”弟弟盯着那个饺子出神,好像要把那只饺子的样子仔仔细细地记下来,让这“彩头”非他莫属。
妈妈把饺子放到滚开的锅中,饺子在锅中翻滚着,像胖胖的小兔子在游泳。不一会儿大家就围在桌上吃美味的饺子了。我夹起还冒着热气的饺子使劲地吹了吹,赶紧咬了一大口,呀!怎么这么好吃!粉条和猪肉的香气在我嘴里盘旋,饺子里的汁水在我的嘴里流动,软软糯糯的,太香了!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早忘了那个有彩头的饺子。爷爷奶奶看着我们,不等我们吃完,又为我们夹起了一只饺子往碗里放,那满足的样子比他们自己吃都开心。再看看爸爸,咬上一口,就会闭上眼,回味一下,好像在寻找什么;妈妈则不停地说 “好吃!好吃!”
粉条饺子越吃越少,年味却越过越浓!
(小作者是重庆市合川区合川巴蜀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欢迎你来山东品尝我们的年味粉条饺子!
家长感言
年味、故乡,多么渴望而又奢望的字语。因为疫情原因好久没有回山东了;没有想到,这次回老家,女儿感触这么多。是呀,乡愁是小小邮票,是窄窄船票,也或许是粉条饺子……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自己的笔,为我们描绘了家乡的粉条饺子。从制作到品尝,都透着浓浓的亲情!那有着家乡特色的粉条饺子,其实是小作者对家乡的年味的真实感悟!(彭燕)
《我们的宝藏》
祖国的北方,是雪的天堂,
冰壶冰球冰雪节,猪肉粉条杀猪菜,
寒冷中独特美好的存在,
这是东北人民赋予生活的宝藏;
祖国的南方,是美食的天堂,
虾饺肠粉糯米鸡,云吞凤爪榴莲酥,
建议你走遍南方的大街小巷,
这是岭南人民赋予传统文化的宝藏;
祖国的西方,是风景的天堂,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独特地貌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是美好的生态环境赋予我们的宝藏;
祖国的东方,是繁华的天堂,
熙来攘往繁华处,咫尺之内造乾坤,
都市车水马龙,园林静谧悠扬,
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啊!祖国大地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每一处甚得我心!
《家乡的鱼粉》
玲珑剔透的粉条,香气喷鼻的鱼汤,淋上令你垂涎欲滴的红辣椒酱,一碗来自湖南衡阳的特产——香气扑鼻的鱼粉就诞生了。
鱼粉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只需家乡特产的粉条,一条草鱼,几斤排骨,辣椒酱便可制成。但这其中的过程可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
先将草鱼去鳞,再小心翼翼地将它“开膛破肚”:剔去鱼骨,把它切成形状相同的小块。把切成块的鱼肉与排骨放在一起用大火炖二十多分钟,再转小火慢炖十多分钟,一锅鲜美的鱼汤就做好了。
一碗鱼粉的成败,就看辣椒的选材与制作。辣椒大的不行,小的不行,压坏的不行,打了农药的更不行。必须选用自家菜园里无污染、原生态的指天椒,平均十颗内才能选出一颗。先将生的指天椒切成碎,再滴入几滴香油,倒入锅中,放入少量的油大火翻炒,直至炸成金黄,再连油一起倒进一个小碗内,撒上几把香料,辣椒酱就制作完成了。
“铛铛铛”最重要的一步来了,把粉条放进大碗内,浇上鱼汤,撒上辣椒酱,一碗鱼粉就诞生了。这碗鱼粉至少需要上百根精心挑选的粉条,十颗指天椒呢!看看,真是色香味俱全,可比什么桂林米粉或柳州螺蛳粉好吃多了,再尝一口,哎呦呦,舌头都要被鲜掉了!
欢迎大家来品尝这人间少有的美味——衡阳米粉!
《腊月(二)——做粉条》
进入腊月,离年就不远了。
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冬之冷。这时,正是一年岁尾,田事告竣,大地沉寂,人们停下脚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乡村,腊月所做的事,都与过年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过年联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准备各种吃食。人们忙碌一年,劳累一年,就只等过年的时候,好好吃一吃,喝一喝,团圆一番,庆祝一番。
现在的过年气氛,远不如小时候那么浓烈,很多程序和仪式,被简化和省略。但人们外出务工一整年,能够清闲地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只要不怕麻烦,还是会做一些相对简单的东西,用来犒赏自己一年的辛劳。
小时候,过年自有一番景象。很多事,都要一件一件,紧锣密鼓地进行,时间不可错乱,仪式和程序,也丝毫不能精简。只有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才能保证在除夕的夜晚,可以安心地坐在炕头,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做粉条,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前几天在村里的微信群看到,打工回家的小两口,已在自家院子里做着粉条。女人站在灶台边,用机器往滚开的锅里压粉条,男人端一口不锈钢盆,从锅里捞出粉条,晾晒到院子中央的铁架上。小两口就这么轻松自在,一边做粉条,一边拍小视频发朋友圈,很是让我惊诧。在我的记忆里,做粉条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工程,一家子两三口人,根本没法完成,必须提前好几天,就找好相帮的人。我专门仔细看了好几遍小视频,机器轻巧省力,底座上的四个“爪”,牢牢地固定在灶台上,一个女人,只用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操控机器,根本不用其他人帮忙。我对机器的改良,无限感慨。
村子里那时只有一两套压制粉条的机器,家家都要做粉条,需要提前好几天去主人家借机器,排上队,每天打听机器的下落,计算着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而且,前一户人家用机器的时候,就要早早去他家里等,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父亲去拿机器的时候,那一家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父亲便自觉加入忙碌的人群,帮着干一些零碎活计。那家人用完以后,父亲二话不说,扛起那个笨重的大家伙,就匆匆往家走去。
此时时间尚早,父亲先在院子里搭木头架子。两边各斜立两根木椽,用麻绳在椽头上交叉固定,上面再平搭一根去了皮,相对光滑的木椽,用来晾晒粉条。父亲去取机器的时候,母亲已烧开了一锅开水,一只手均匀地把加入了苏打的洋芋面粉洒入滚开的水中,一只手捏着两根粗竹棍做成的长筷子,在水里快速搅动,煮熟的面粉,成为一大块稠面糊糊,这便是所需要的原材料。
另一口大锅下的灶膛里,塞满粗木头柴火,熊熊燃烧的火焰,烧得锅底通红,坐在灶台下填装柴火的大姐,脸被烤得红突突,汗水在脸颊上闪着光。大锅里的水,冒着热气,翻滚不息,伯父、伯母、叔父和婶母,都已站在院子里,做好了干活的准备。伯父和三叔走进灶房,把两根粗木棍,架在了灶台上,父亲很快用铁丝将机器固定在木棍上,等待着母亲和婶母,在案板上揉好的洋芋面团。
做粉条的机器,主体呈圆筒状。筒身是一截圆柱体粗钢管,下方焊接一块铁皮,钻有好多个大小一致的细孔,粉条就是在那些细孔里,一条一条钻出来。筒体上方,焊接了两根长钢筋,一个大螺丝母,螺丝杆与匹配的螺丝母套在一起,螺丝杆的最上头,钻了小孔,穿着半截细钢筋,下头焊接着与筒身匹配的圆铁片,拧动螺丝杆时,塞进筒身的洋芋面团,就被挤压成了粉条。
只见父亲双脚站在灶台上,用力拧着钢筋,螺丝杆慢慢向下旋转,粉条从细孔里挤出来,掉进滚开的锅里,白花花的粉条和锅里冒出的热气,笼罩在厨房里,雾蒙蒙一片。大伯一手拿着长筷子,一手拿着小铲,立在灶台旁,看准时机,在机器下面的细孔截面上,将粉条铲断,如此往复,直到塞进筒身的面团,全部变成粉条为止。锅开了,伯父再用长筷子,把粉条从锅里捞出来,交给叔父,由叔父端出厨房,倒进院子里的大盆里,大盆里盛有半盆凉水,粉条倒进去,马上就凉了下来,我和姐姐用双手,把粉条从大盆里捞出来,晾在木椽做成的木架子上,我们的双手,被冻的通红。
做粉条一般都选在阴天,不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做。晴天温度高,粉条搭在木椽上,不能马上被冻住,会不停地从椽身上滑下来,只能等太阳快下山了,再开始做。此时室外温度低,不一会儿,粉条就和水一起,被冻成了冰碴,垂直伸向地面。
三家子,七八个人,往往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才能做好够一年吃的量。在村里,家家都这样做粉条。借来一次机器不容易,凑齐足够的人手也难,麻烦一次,就要做足了,晒干保存下来慢慢吃。
据母亲说,粉条的柔韧程度,取决于馓好的半成品——洋芋粉面团。多少洋芋面粉,放入多少苏打粉,必须掌握好,粉面团煮成几分熟,也要把握的足够准确。这是一项技术活,母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然是一把好手。母亲还说,晒干的粉条,到吃的时候,一定要用凉水泡,泡足够长的时间,直到粉条变成透明的,就说明已经彻底泡开课,到时候不管放入什么菜里,是炒还是煮,口感都不会变,劲道十足。
粉条做完,最后一锅一般不会上架,要留下来让大家美美吃一顿,解解馋。刚做好的粉条,不能趁热吃,要放入凉水冰,让粉条不再粘连,才会口感爽滑。我和姐姐,根本等不到粉条彻底凉下来,早早就准备好了碗,一人捞满满一大碗,放上熟油、盐、蒜泥和烫好的辣椒面,狼吞虎咽起来。吃粉条时千万不能加醋,粉条里放了苏打粉,是碱性,加入醋会起化学反应,改变粉条的口味,吃起来有一股涩涩的味道。
天黑透了,其他人还在收拾用具,母亲洗了锅,为大家做晚饭。这天的晚饭里,肯定会有一个白菜炒粉条,或者豆芽炒粉条,白菜是自家种的,豆芽是自己用黄豆生的,和刚出锅的粉条一起炒,有着一股天然的香味。
父亲来不及吃饭,先把机器还回了主人家。母亲把饭菜端上桌,让我和姐姐再吃点馍馍,喝点汤,我们已经两碗粉条下肚,满足地舔着嘴唇,什么也吃不下。这时候,母亲会变了脸批评,让我们必须再吃点馍馍。母亲说,光吃粉条,胃会不舒服,而且粉条容易消化,半夜就饿了,我和姐姐只得再掐两口馍馍。
第二天,天放晴,木架上的冰开始融化,粉条随着冰凌的消融,如烫过的头发,卷起了身躯。父亲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在木架下垫好了塑料布,粉条在干燥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自己掉下来,为了不使粉条沾上院子的泥土,就用塑料布接着。塑料布是母亲用尼龙袋子缝制的,很大一片,夏天用来晒粮。
能吃到自己做的粉条,可真不是一件简单事,把洋芋面粉变成粉条,就有着如此繁琐的工序。同样地,做粉条所用的原料——洋芋面粉,做起来也颇费周折。
洋芋从地里挖出来后,按大小分拣,堆放在地头,装进口袋,赶着毛驴,一口袋一口袋驮回家。表面没有残破,但样子一般的洋芋,留着自己吃,直接倒进洋芋窖里。个大好看的,要卖掉,倒在院角里,用玉米秸秆盖着,等待出售。剩下的,就是小的、破的和有部分坏掉的,则要全部倒在厨房门口的廊檐下,准备磨成洋芋面粉。
秋收结束以后,准备粉成面粉的洋芋,要全部清洗干净,装进大尼龙袋子里,码放整齐。以前村子里没有自来水,洗洋芋时还得一趟一趟到河边的泉里担水,攒够几大缸,有些有坏点的洋芋,还要用刀切掉,不能残留一丁点泥土和坏掉的成分。
最早村子里做洋芋面粉的机器,是电动的,一般放在大槐树下。全村就那一台机器,依然需要排队等待,还要准备足够多的桶和缸,用来盛放洋芋面粉汁液。这个活,三四个人就可以完成,一般情况下,机器由主人操作,女主人也会帮忙,一家子人,就足够了。
机器的操作口,接了一根细水管,伸进机器的入口,另一侧放着一个高于机器入口,一端敞开的U型槽,主人手拿一把锋利的铁铲,把洋芋剁碎,推进机器入口。机器的肚皮底下,就会流出洋芋面粉的汁液,洋芋渣则会从机器的“屁股”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一个人用两个小铁桶,轮换着把汁液转移到不远处的大桶和大缸里,另一个人用铁锹,把洋芋渣装进尼龙袋子里。因为场地和器具的限制,基本上有两三个小时,一家人的洋芋面粉就能做完。
机器的主人简单收拾一下机器,断了电,就回家休息了。父亲和母亲便把装好袋的洋芋渣,一袋一袋地背回家。过三五个小时,洋芋面粉全部沉到了缸底,父亲把缸中的水倒掉,白花花的洋芋面粉就露了出来。有一些铁桶,是父亲借来的,父亲拿一根麻绳,拦腰绑住,直接把铁桶背回家。缸里面的,则要全部挖出来,转移到家里的缸里,再重新加入水,用擀面杖把搅动起来,等待面粉再次下沉,如此往复好多遍,直到缸中的水,不再浑浊为止。一遍一遍加水搅动,是为了让掺杂在面粉里的杂质,随着水漂浮起来,倒掉旧水换新水,也就除去了杂质。
后来,村里出现了好几台用拖拉机载着的机器拖拉机只需要换一下皮带,就可以带动机器转动。而且,这种机器最大的好处,就是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各家各户的门口,省去了来回搬运一应物品的麻烦。谁家要粉洋芋面粉,只需要给机器的主人打个招呼,然后在家等着就行了。这些拖拉机带动的机器,成功地抢了电动机器的生意,电动机器,几乎成为了摆设,除了主人给自己家做,一年响不了几次。这,又是一次机械的改良和社会的进步。
秋天多雨,总不见太阳,洋芋面粉没法晒干,但农人,自有自己的土办法。家里有几个炕,就烧几个炕,扯掉炕上的席子,铺上细密的布,把洋芋面粉道在布上面,烧热火炕,让面粉里的水分慢慢蒸发。炕洋芋面的时候,晚上睡觉就很难受,炕面吸收了水分,潮湿难耐,有时候,感觉褥子和被子都是湿的,但是没办法,觉总是要睡的。
细算下来,从洋芋成熟,到变成粉条,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时间跨度达小半年。当然,要是从种洋芋开始算起,几乎是一整年,都在为最后的成品,做着不同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落后原始的生活方式,带给了农人多少繁重的劳动负担。
现在,在农村,已经很少有人在过年前,自己做粉条。超市和市场,随时都能买到成品,虽然口感和味道,与自己做的相比,相差甚远,人们不再热衷于自己做各种好吃的东西,都是直接从超市搬回家里。
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农人自己,也吃不到自己耕种的食物。回家的时间,一再被压缩,多的能在家待十来天,少的只有短短的三五天。有几个人,愿意为了在家里短暂的停留,承受那么多的麻烦?
我们一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年味逐渐在淡化。或许,年味的消失,就是从这些逐渐消失的景象开始,就是从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那一晚热气腾腾的粉条开始……
作者简介
石拜军,笔名秦陇、若谷,网名策马牧风雪,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拾穗文刊〕编辑。
《妈妈的拿手菜》
哇!好香喔!今天晚上有我最爱吃的牛肉炒粉条,这也是妈妈的拿手菜。这道菜里有好吃的粉条和牛肉,只要餐桌上出现这道菜,我就会口水直流。
妈妈做这道料理,会先准备粉条、牛肉和葱。当食材准备好了,再用锅子来煮菜,还会加上盐巴和糖,当香味传出来后,就大功告成了!这道菜吃起来有点咸咸的,常让我垂涎欲滴、赞不绝口。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煮咖哩饭,妈妈让我帮忙切马铃薯和红萝卜,我觉得手忙脚乱,害怕切到手,后来咖哩煮好后,我觉得好香喔!有了这次的经验,我发现不管是煮牛肉炒粉条还是咖哩饭,都要经过很复杂的过程。
妈妈做的每一道菜,都是妈妈满满的爱,我爱吃妈妈的拿手菜“牛肉炒粉条”,也爱妈妈煮的每一道菜,因为都充满了妈妈的爱,我要谢谢妈妈煮好吃的美食给我吃。
《在汽车上》
星期天,妈妈吩咐我说:“把这一小袋粉条给你姥娘送去,路上再给她买点菜。”我拿上东西和钱,就上路了。 我来到车站时,汽车还没有来,但等车的人已经很多了。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穿着“时髦”的男青年,他高高的身材,戴着一副墨镜,嘴里哼着流行歌曲:“……让我一次爱个够……”大摇大摆地向这边走来。“嘀嘀”,他可真幸运,刚走过来,汽车就来了。
还没等车完全停稳,他就拼命往前挤,一个箭步上了车,抢了个双人位坐下,得意地翘起了二郎腿,嘴里唱着“让我一次爱个够……”我人小力气也小,上车后,车里已经没有空座位了,我就站到了男青年的身旁,这时,男青年不再哼歌曲了,他站起身从裤兜里掏出一盒“大大”泡泡糖,把糖放在嘴里大嚼起来,http://23.88.65.44随后吹起了泡泡,泡泡已经吹得很大了,他还在拼命地吹呀吹呀,突然,“哄”的一声,泡泡破了,粘了他一鼻子,我和车上的几个人忍不住笑出了声。“笑什么?”男青年恶狠狠地看着我,我忙收敛起笑容。男青年见我没吱声,他又随手取出一支香烟,叼在嘴上,悠闲地吐着烟圈,不大一会就弄得车里青烟缭绕,呛得我直咳嗽,车上的乘客纷纷向他投来厌恶的目光,我看着车上“禁止吸烟”的标语,心里坪坪直跳,我该怎么办?
老师说过我们要同不文明的行为作斗争。“对,勇敢点,王瑛。”我暗暗地给自己鼓劲。 “叔叔,汽车上是禁止吸烟的。”我指着标语,礼貌地对他说。 “你这小毛孩子,少管闲事,别找挨揍!”男青年气势汹汹地看着我说。 “这人怎么这样?还不如一个孩子懂事呢!” “可不,刚才上车时数他挤得欢。” “如今这样的社会,怎么还有这种不讲文明的人?” “冲着一个孩子瞪眼睛,算什么本事?” 车上的乘客纷纷议论着,声音越来越高,男青年脸涨得通红。 “喂,司机,前面停一下车……”汽车停下了,男青年手忙脚乱地下了车,灰溜溜地逃走了……看着他那副样子,车上的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我也到站了,下了车,我迈着大步向姥娘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