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原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2:52:37
《高三作文:回到原点》
高三作文:回到原点
小时候迷恋游乐园的摩天轮,热衷那种把一切事物尽收眼底的满足感,回到原点停下时不免心中感慨万千。
细细回想,万事万物在兜兜转转了几个轮回后,也逃脱不了回到原点的宿命。再璀璨的明星,也有黯淡的时刻。轰轰烈烈过后,定是“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
能够收获鲜花和掌声的英雄不胜枚举,而能够在荣耀过后保持平常心的名人更该受到褒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受到世界认可,其着作在书店几近售罄之后,还能安然守住心中那抔净土,回到原点,依旧过着无异的生活,实属不易。而“亚洲飞人”刘翔与跨栏的告吻,昭示着其告别辉煌的过去,回归生活的决心。
人生之路依旧铺展着,年少的时候,像飞蛾,愿意用一生的使命去换取短暂的惊心动魄;时过境迁,愈发欣赏沿着一定轨迹静谧飞翔的候鸟,颠簸辗转之后回归故土,回到原点,享受熟悉的温暖。
高处的视野开阔,便有人挤破脑袋地想要爬到至高点,到了,享受聚光灯打在脸上的`成就感,却还是会在深夜一个人的时候难眠。什么都拥有了,却还是怀念最初平凡的小日子,粗茶淡饭比山珍海味更美味,简朴的衣服藏不住金子的光辉,返璞归真,褪去那层华丽的外壳,内在的果实依旧美好。
骤然醒悟,原点不是意味着不思进取,也不是停步不前的消极与悲观,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开始。
高三的复习是紧张的,要把高中生涯甚至是整个学习生涯的知识点都掌握起来,着实考验我们的记忆力以及耐力。再次回到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上,再花上大把的时间去记忆。这便是回到原点的过程,回到原点找最初的记忆,提高自身水平,达到质的飞跃。
摩天轮还在游乐园那一角兀自地转动,承载着众人的希冀与心愿,一遍遍从最低处升起,再落下,回到原点,再升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摩天轮的外表虽然不再光鲜,却收获了数万次的眺望。
我只愿像摩天轮那样,无悔地走过一个个冬夏,在一次次回到原点与上升的过程中收获我的专属人生。
【高三作文:回到原点】
《回归生命的原点优秀作文》
回归生命的原点优秀作文
有人说“落叶归根”,枯叶总会拥抱故土,有人说有归属,才能走的更远,只有学会归依,方能一路向前。是的,回归原点是你我终要踏上的旅途。不是故地重游,而是让心在生命中发芽,收获一份本真。
清风抚面,夹着些许泥土的芬芳。远远的角落,我看见的是一树落花。洁白娇嫩,如刚绽放完全生命似的,不禁意,被风带走。忽然,想起她,一位如莲女子,总是会绽放于枝头,伫守生命的原点。
一袭素纱长裙在风中飘扬。那舞动的裙边将它朦胧的美送给淡雅如莲的'她。她只是静生在香山别墅,笑看一段红尘。徐志摩为她倾尽生命,梁思成为她默默相守,金岳霖为她孤独一世。她仿佛时刻是人们心中的热点,是不能逃出视线的美,是无法脱离关注的“女神”。但她,不愿沦落于繁杂的尘世,甘愿做那江南的白莲,傲然独立,一身淡然,执着于她的事业。她在红尘中寻觅本真的自我,时时觉醒生命的意义,找回生命的原点。她的回归,让她成为人们心中无可灈洗的记忆,一个传奇的如莲女子。
溶溶风,淡淡月。谁说女子才有一份细腻的情思,一心追寻生命的原点?陶渊明世有闲居田园,拥抱质朴的愿望。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道出他的内心不尽的欢喜。是的,人的一生需要学习,需要追求功名。所以他才会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怅然慨叹。但他不甘,他毅然脱去一身官服,拾起那锄头,在日落时低吟“但使愿无违”,杂草丛生,刮伤了他的皮肤,烈日炎炎,他口干舌燥。可是,就算拖着一双涉千山,渡万水的草鞋,他依然能笑对人生,无悔初衷。因为,他乐于山水间,甘愿回归那朴素质雅的生命原点。煮茗听风,陶渊明成为人们心中高洁的白菊,绽放于南山。
没有永远的静谧,没有永恒的喧嚣,只有一份淡然闲适的心境和回归生命的本真,这不正是当今城市所缺少的吗?
灯红酒绿之中,你是否还会想起一片清风曾带来的暖意?在红尘浮华中,你是否还有耐心聆听枝头鸟儿的啼鸣?你,是否还有一份追寻生命原点的执着于愿望呢?
绿叶有对根的情意,人亦当有对生命深处的柔情与眷恋。只有回归生命的原点,让心灵经历一次次的苏醒,才能把人生酿成光阴中醇厚的美酒。
【回归生命的原点优秀作文】
《家中趣事》
家是生活的原点,家是温暖的窝,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调味品,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家中的趣事,自然也是很多很多。
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家的趣事。我的家很简单,就我和妈妈、姥姥三人一起生活。妈妈和姥姥都是急性子,她们经常会为一点不同的意见而争吵,而这个时候,我就成了家里很重要的人物——调解员。
记得有一次,姥姥看了手机抖音以后,跟妈妈说:“有非洲猪瘟,猪肉不能吃了,这段时间别买了。”急性子的妈妈一听,急了,大声对姥姥说:“你,牛肉、羊肉、鸡肉,都不吃,现在连猪肉也不让吃,你还让我们吃什么?”姥姥一听就生气:“我不都是为你们好吗?”生气的姥姥推开门就出去了,而妈妈也气得连饭也不做了。尴尬的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只能悄悄的回到楼上,一会又听到楼下乒乒乓乓的切菜声。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妈妈上楼对我说:“儿子,快点去把你的姥姥哄好,不哄高兴,我就怪你。”其实这个时候我很想对妈妈说:“我很无辜的好不好,是你惹姥姥生气的,你为什么不去哄姥姥?”可我也只是想想,因为我知道妈妈是很爱姥姥的,她们也只是发表不同意见而已,然后我就去哄我的姥姥开心,我的姥姥也不是真生气,只要我抱着她,说两句好听的话,她就会很高兴,一会儿她就会忘记她们争吵的事情,这种戏码我家已经上演无数次了,我都记不分清楚了。
而我家最有趣的事情,是在节约用电上。姥姥特别节约,她在家看电视,基本不开灯;而我的妈妈刚好相反,她最喜欢家里亮亮的,她说家里亮,心情都愉快。因此,每天你就会看见,妈妈在前面开灯,姥姥则在后面关灯,每天都重复上演着。有一次妈妈在上厕所,姥姥在外面,“啪”地一声就把灯给关了。妈妈大喊起来:“你不知道我在上厕所吗?干嘛关灯?”随后就听见姥姥理直气壮的声音:“我怎么知道你在里面?”哈哈哈……这个时候,我除了大笑,还是大笑,因为我觉得妈妈和姥姥太有意思了。
家中总有聊不完趣事,妈妈曾经对我说,这就是生活,虽然我不太明白,却知道我们是相亲相爱有趣的一家人。
指导教师:杨筱艳
《饥饿的书包》
荆州市2020年中考作文题以“书包”为原点,将学生写作导向三个方向: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以观点表达为主的演讲词写作,以联想想象为主的虚构写作。我选择第三题写了篇下水文,欢迎批评指教。先看原题:
书包与我们朝夕相伴,见证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里,装着我们成长的秘密;那里,也装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那里,还装着我们不羁的想象。
27.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⑴ 请以“书包里的小秘密”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 即将毕业,八年级的学弟学妹邀你去做一次演讲,请以“书包里还应该装些什么”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⑶ 万物皆有灵性,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饥饿的书包”为题写一篇作文。
饥饿的书包
我的书包是妈妈陪我从月亮楼跳蚤市场买来的,花了20块钱。它像个大公鸡,顶端绣着鲜红的鸡冠,它几乎是自己跳到我背上的。然后老板就极为夸张地说它跟我如何般配,背着就像长在身上一样之类的话。妈妈大约被她的话迷了心,当即就付了钱。
它跟了我六年,真的像长到我身上一样,有时候我会忘记我还背着一个书包。啊!我说了你可不许不信,它可以装下无穷多的东西,我心爱的魔法吸铁石啦,水果时钟啦,会唱歌的杯子啦,总之,它能装下我全套的Play Box。一到课间,那就是我的天下啦!我会做牛奶彩虹,我还会在大热天造出雪花来,雪花在教室里飞呀飞呀!我们在后面追呀追呀!
有一次,老师讲到“神奇的海洋世界”,我想,要是用我的“尼莫海洋馆”,一定比书上讲得好,这时候,我的书包竟然用小尖嘴啄我,我疑惑地打开书包,我的天啦,“尼莫”就在书包里!我掏出一个一个的模具,还有无数种颜色的胶泥。同学们还有老师都围过来了,我们做了数不清的海洋生物,教室变成了蓝色的海洋!我怀疑我的书包是个妖精,因为一个正常的书包不可能装下一个海洋。而且,它竟然懂我的心思!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米多,就是希望它总是吃得饱饱的。
可是,我可能不得不跟米多说再见了,因为我长大了,上中学了。中学里规矩可多了,不许吃东西啦,不许看课外书啦……好多好多的“不许”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我是个好孩子。可米多不懂,那天老师讲“生物电原理”,它就啄我的手,我知道水果时钟这时候正用得上,可是中学是不需要演示的,只需要知道就行了。见我不理它,它竟自作主张地掏出红红绿绿的电线,西红柿、火龙果滚了一地。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被罚站教室外面,丢尽了脸。我写了保证书,把书包里的稀奇古怪全扔了。
我的课业比海洋生物还要多,可米多似乎越来越小了,课本、作业本装进去后,考卷死活装不进去。我一看,它把我做的梦幻空气口琴,还有《果壳里的宇宙》都装里边了,这不是找死吗!中考又不考霍金!我气急败坏地倒出来,再把一大堆考卷、作业本、金榜题刷刷、中考冲冲冲全塞进去,米多肚子鼓鼓的,但是往日挺拔鲜红的鸡冠像霜打了的茄子,恹恹的,黑紫色。我知道,它是营养不良。
我的功课越来越多了,我可顾不了它。我把一切可能被它找到的宝贝,还有五线谱、萨克斯统统锁到铁柜子里。夜里,我听到有撞击铁柜子的声音,还仿佛听到“饿啊!饿啊!”的叫声,我知道是米多在捣鬼。
我只想要分数,可米多不懂,而且越来越不像话。今天上学,路边书摊上一本发霉的《身边的物理》,我多看了两眼,它就一口咬住不放。下午经过实验楼,它疯了一样撞开生锈的铁门,哦!我看到了那个砸了牛顿的大苹果,还有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扔下的铁球,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杠杆有无限长,一直伸到太空!梦幻般的磁悬浮列车比实验楼还高!不不不,它们都太大了!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都是学校的财产!可是米多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鲜红的鸡冠摇晃着,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我拼命拽着它逃离了学校。它急红了眼,疯狂地“咯咯咯”叫着,连路边的智慧灯杆也抱着咬。是的,它太饿了!
我意识到它已经饥不择食了,再这样下去要出大事,我决计送它走。我来到月亮楼跳蚤市场,给了老板20块钱,求他收回这只可怕的书包。老板疑惑而又惊喜地接过钱,随手把它扔到地摊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跟其他书包并没有什么分别。
你以为我会想念米多吗?不会!我很庆幸我终于可以安静地做试卷了。书桌有点不稳,我拿起《果壳里的宇宙》,垫到左边靠里的桌脚下。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回到最初的原点》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明代《笑林》中的一则笑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审题立意】
“囊萤映雪”向来是克服物质条件的艰苦,发奋苦读的代名词。而《笑林》中的这则笑话,属于“故事新编”。在传统典故中添加了新元素,从而焕发出新意。笑话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那种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从而忽视本质意义的可笑行为,情感倾向也由传统的肯定赞许转变为讽刺否定。
这是一则理想的作文材料,它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思辨性的特点。
与往往揭示蕴含意义的寓言故事不同,“笑话”纯为叙述性文字,它追求言外之意、文外之趣。提供的“笑话”显然是一则反面材料,可作为靶子供读者审视批判和内省反思。“笑话”中二人的“可笑之处”便成为作文审题立意的依据:
1.一味追求形式,忽视本质意义;
2.拘泥于成法习惯,不知道灵活变通;
3.刻意作秀,失却本真。
为方便判卷,上述立意可用“内容(实)与形式(名)” 、“拘执与变通”“求实与失真”几组关键词来提炼和把握。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不管是何种立意,必须是从材料中来(自然生发),并能回到材料中去(圆合印证)。比如,谈“切忌拘执,学会变通”,谈“天变道亦变”则可,而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则不可。二是其它立意定然还有,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一则材料总有其核心旨趣,这则材料的内涵特质则是意在讽刺那种热衷形式本末倒置的可笑行为,评判一篇作文切、合、偏、离均应以此为标的。
【优秀作文】
回到最初的原点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有一些人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出发点。”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本是指赞扬他们为读书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而如今车胤为读书而花费众多时间去捕萤火虫,孙康等至下雪天才读书,是否本末倒置了呢?这种“表面工程”因何而来?我想,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中失去了初心
所以,回到最初的原点,拾起你丢下的初心吧。
然而,是什么使车胤,孙康失去了初心呢?我想原因还得分外因和内因。
其一,是外物的诱惑。人们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在金钱,权利面前,一张张狰狞嘴脸即刻显现出来。试想车胤、孙康何尝不是为了他人的赞扬,而自以为是地坚守自己的“品德”,于他们自己来说,还是个勤奋读书的榜样。而对我们而言,这种榜样却已变味。
其二,是内心的不坚定。从古至今,坚守自己初心的人何其之少,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才获得梦想的成功和心灵的慰藉。川端康成,面对教授们的质疑,将别人眼里“小孩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在心底。终于有一天“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再说那陈俊贵,只因班长给其一粒馒头救了自己,而花费自己20多年的青春去守着班长的坟墓。若无内心的坚守,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更别说孔子的治学理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理念,中国航天梦想的实现……
“万种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何尝怕像车胤、孙康一般,被那“万种”所带走。
而关于现代文学艺术,有多少还保留着最初的心。走进书店,玲琅满目的是各促销手段,“最畅销作家”、“最经典文学”、“最……”。文学上的利益已让众多作家蜂拥而上,将文学置于金钱之中,可还记得你们最初写作的心?莫言曾说:“真正的作家,不必像群吠的狗,去获得哪些准贵族的私心,而是像一只沉默的鲸鱼,稳重的呼吸。”
再看看电影界,多少商务电影充斥着这个时代。你们可还记得在第五届金扫帚奖上,获得奖的导演么?他说:“自己在多年的创作中失去了初心。”可还记得赵本山在担任导演说道“我只做我能做的事”。
诚然。不少人已恍然大悟,不少人在迷途知返。然而还有那些不知所措的人,请回到最初的原点,保持一颗仍快乐的心,去守住自己心中那块不可更改的天地。林徽因曾说:“正真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筑藩篱。”
让车胤只为读书,让孙康只求深思。丢弃囊萤和映雪,只回到最初勤奋的原点,不让自己离出发点越走越远。
悟其心不困于形
胤康之徒有心读书本是好事,却过分拘泥于形式,致使空留后世一饭后笑谈。学习过程中,仿效前人经验固是一重要途径,但在过程中切忌空学一形。
故曰:善悟其心,莫困于形。
效仿古人成大事者,以求自身的功成名就,不仅仅是胤康二人,自古以来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书架上也仍时常见到名人成功学之类的书籍。随着此类图书的热销,亦有人提出反对,甚至有人提出:“成功学毁一代青年”的说法。
暂且不论此说正确与否,其反映的问题却是明确的。对成功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人们阅毕此类书籍后的做法,却远远偏离了其书初衷。有人一读处事之道便自以为有了识人慧眼,有人一读名人传记后刻意模仿其人言行以为便可以名垂千古。其事实如何呢?不过是被成功学遮蔽了双眼,或是人还未死,灵魂已亡。由此看来,“成功学毁一代青年”一说看似偏激,却是一语中的。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他们与胤康二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求形似,不究本心。学习古之人,要学习的并非其一日之内所行何事,更深层的要究其行为中反映出的此人的品行,即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和社会技能。形而上学式的学习只能识其面,不可识其心,即使短期内有所改观,但不可胜任长久之计。
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所见所闻都是大相径庭,更不必说一个与你相隔百年的古人了。但同为成功者,若是习得他们的共有特征,便也算是离成功进了一大步。而最后那一段路,不必说,便需要你自己的力量了。
但是,说是靠自己的力量,亦不可脱离这个社会,两手空空想走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事。仍然需要学习。而此时,“悟其心”的重要便更加凸显。若是学人,犹有可借鉴感悟的行为可察,但对象成为了社会、历史,再也无形可效。这也成为了区分成败的关键之一。
胤康之徒只识形者,必将迷失在社会发展的尘嚣中。只有商鞅,华盛顿,马克思等人,能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变化中察觉其前进的方向,顺应其规律并为之奋斗,最终成就名垂千古的功业。他们的感悟既非凭空产生也非由形而悟,真正做到了悟其本心。
仔细想来,车胤、孙康对于治学并非懈怠,其刻苦也不可否认,只是少了些悟性,只识得“格物”而不能“致知”。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笑话,于他们自身来说,岂不是一生的遗憾?
学,善悟其心,莫困于形。
《原点》
踩着单车迷迷糊糊兜了几圈
却发现仍在原点
无法像葵般向太阳绽放最灿烂的笑脸
又不想用眼泪来渲泄
如何才能将心中的郁抑辗碎
周遭的一切就要迫使我走向崩溃
好累好累
宛若高飞的雄鹰摔断了腿
曾经的梦想不辞而别
肆意将我抛在一直执意要离开的原点
《咫尺天涯》
如果我们还有缘,走一圈,依然会回到原点。
去年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了如上的这句话。那个时候刚刚捧得了一等奖的奖杯,便匆匆离开了北京。些许遗憾存留在心底,怪自己没有好好去领悟这短短几天的北京之行。
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今年七月,当我再次接到创新作文大赛的决赛通知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年前那个流金铄石、烈日炎炎的北京。一股强烈的幸运感冲击着我,一年前的遗憾或许会在这次的行程中得到满足,我要畅游北京城,用自己的脚印去体味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
可能是一种机缘巧合,到达北京时的天气同去年一样,都是白云朵朵的艳阳天。温柔的阳光掺杂着紫外线直射到脸上,暖洋洋的很舒服。虽然经历了让我头晕目眩的长途车程,但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风光让我在短时间内忘记了旅途的疲倦。如我想象的北京一样,整个城市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格外明媚,本迷离的双眼在此时渐渐变得清晰,空气却甚是凛冽。车站里的人熙熙攘攘,象显微镜下的分子一样的跳动着相互交错,演绎着陌生人的擦肩而过。
我喜欢观察微小的事物。喜欢在人与人的行为交流中感受他们微妙的心理变化,喜欢在花草树木的摇曳萌动之间想象它们的内心世界,喜欢扑捉生活中每一个或者感人或者纯粹或者美丽的细节。我在阅读中感受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体味世间凡事的人情冷暖。当我对某一个微小的事物有所感悟时,我便会选择用文字来记下我涟漪微荡的心,以便在今后能够骄傲地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细细品味,永久珍藏。
灵感的来源其实很简单,哪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中,两排碧绿的树木,繁花锦簇的枝叶,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无数的车辆在水泥包围的空间里穿梭着,同样可以构成一篇新颖的文章。其中的关键,只是在于你的思想是否能够不被拘束的想象,是否能够在细微的事物中产生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写作方式是随遇而安,不喜欢硬生生地将自己的灵感挤出来。我相信灵感是要靠自己去寻找的,当你有感而发时,灵感便会源源不断地从你的脑子里涌出,勉强写出的干涩之文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
如果文字是一种灵感的倾诉,那么旅途便是一次灵感的来源。还真应了去年我离开北京时心里的那句话,我再次来到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漫游于北大如画的风景中。我骄傲的是如今我不单单是以一个旅客的身份来到这里,我感谢创新作文大赛给予了我一个机会――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到北大考试学习。
说实话,当孔庆东老师宣布初中组特等奖是李雨澈时,我简直觉得难以置信。我一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创作,能够在这种全国性的赛事中出类拔萃让我觉得很惊喜。在颁奖以前,我一直抱着“二等奖万岁”的消极心理,却不曾想过自己竟能把笔记本电脑抱回家。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梦,居然在此时与我如此靠近。
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偶尔抬起头来看看湛蓝的天空,会发现梦想并不遥远。
附:
我耍,我得奖
到北京的时候,正是阳光灿烂的艳阳天。从北京西站下车,我提着行李飞快地穿过人群来到南广场,踏上了前往营地回民中学的道路。
去年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再次穿过教堂式的拱门,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去年的此时,我同样为了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而千里迢迢奔赴于此。今年,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我只身一人再次来到这里,但目的却改变。我只想看看他们,那些《创新作文》杂志和“创网”的孩子们。
回想去年,还是初一的我以一颗玩耍的心来到北京参加比赛,竟误打误撞获得了一等奖。那个时候只觉得头上掉了一个大馅饼,除了惊喜就是意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北大食堂的饭菜很好吃,各个地域风味的食品都有,使我这个南方人吃到了亲切的家乡味。于是便许下心愿,希望来年再到北大食堂品一回美味饭菜。于是今年,经过初赛、复赛,我真的再次来到这里,赏北大风景,吃北大美食。
说到北大,我更愿意认为它是一个免费的旅游胜地。除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外,它的风景更能使人陶醉其中。幢幢古老的大楼,渗透出校园悠久历史、千古名垂的味道,流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魅力。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现场决赛,让我可以没有任何外界压力,将心态调整到较好状态。
其实,从得到决赛喜报的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二等奖万岁”的心理准备。这样的心态让我们一群疯疯颠颠的创网孩子玩得天花乱坠。
我们一起牵着手狂奔过马路,我们一起站立在公交车上感受路途的颠簸,我们一起去吃西单的麦当劳然后大呼难吃死了。甚至,我们深更半夜的时候光着脚到操场上去跑步,玩到很晚回营地居然发现所有的门都被锁上了。
诸如此类滑稽快乐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片段都让人感动。我们一路嘻嘻笑笑进入北大,活跃轻松的气氛同样也为比赛场上的良好发挥奠定了基础。写作的过程姑且不说,但值得一提的是下场以后,我再次来到了令我心思神往的北大食堂,又一次品尝了北大食堂美食风味。实现了我去年最大的愿望。
大家看到这里就可以发现,我来到北京的目的不是比赛,而是玩耍。其实这也未尝不可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不给自己任何压力,反而能够发挥更好。当我知道自己获得了特等奖的时候,我的第一反映就是今年有两个大馅饼砸到我脑袋上了,比去年还多一个馅饼。惊喜之余,就是感动。我清楚地看到当 孔庆东 教授宣布初中组特等奖是李雨澈时,创网的孩子们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兴奋地欢呼。那个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温暖,我看到了他们给予我的感动。
这是一次经过北大的独特经历,我从中不仅体验到了惊喜、鼓励,更多的还是感动。感动于《创新作文》杂志的编辑们,感动于“创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单纯,你们的快乐,你们的美好,成为我这次北京之行最大的慰籍。
如果可以,愿意与你们在某年某月某日再次相会。
PS:两篇都是记录关于北京大赛的东西。不同的是,一篇是以自我为中心,大赛为省略;第二篇是随性发挥,把大赛里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写进去了。嘿嘿。两篇风格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文章,对比着看看吧。
《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 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 “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