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荸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33:09
《荸荠400字》
我爱吃荸荠,爷爷常买给我吃。
今天,他又拎回来一小塑料袋荸荠,洗净后嚷嚷着叫我吃。我挑了一些又大又圆整的,赶紧充实我那干瘪的腹部,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些长了嫩芽的荸荠。心想,长了芽的土豆有毒不能食用,那长了芽的荸荠应该也不能吃吧。我和奶奶一起把吃剩下的荸荠栽到了一个瓷盆里,还灌了满满一盆水。
隔了几天,我去观察那盆栽种的荸荠,发现那些原本已长出来的芽已经发黄了,以为这些荸荠活不成了。我便招呼奶奶:“奶奶,你看,那些荸荠不行了。真可惜!”奶奶说:“哪有那么严重。”我手指着那盆芽儿已经枯黄的荸荠说:“奶奶你看。”奶奶听了便大笑起来,我不解地问:“你笑什么,奶奶?”“这你可就不知道了,荸荠是枯芽之后才生小宝宝的呀!”奶奶答道。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此时,我对荸荠产生了十足的兴趣。我急于想解开原来那个发芽的荸荠究竟能不能食用的疑惑,就上网查了一下,终于弄明白了:荸荠发芽后是无毒的,但营养成分不高。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任何事物背后都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只要你去探究,就能解开那些谜团。
《挖甜荸荠》
今天天气晴朗,太阳照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爸爸和我们一同去田野里挖甜荸荠。
我们带着小锄头、大锄头,喊着“一二一”的口号,来到田野。远远望去,田野里长满一大片长长的杆子,有的绿绿的,有的黄黄的。我觉得这是野草,可爸爸告诉我,这就是甜荸荠的叶子。我问爸爸:“那甜荸荠在哪里呢?”爸爸神秘地说:“在这长长的杆子底下,就藏着你爱吃的甜荸荠呢!”真的这么神奇吗?我和小伙伴们充满着期待,向田野里跑去。
来到了田野,终于看到了长长的杆子,在它的底部,我找到了他们的根。爸爸说,这底下肯定能挖出甜荸荠。我赶快拿起小锄头,挖了挖,没有呀!我急忙跟爸爸说找不到。爸爸说:“你挖得太浅了,挖深一点。”我又拼命地挖起来,挖着挖着,突然看到了一块白色的东西。我问爸爸:“这是不是?”爸爸说:“是的,这就是甜荸荠,不过被你挖破了,要小心地挖。”
于是我和小伙伴一起挖,我们小心翼翼地挖起来,挖一下停一下,终于看到了一个大大的甜荸荠,它全身都裹着泥土,不过还是那么可爱。我们挖得越来越多,其他小伙伴也加入了我们的小队。我们把挖出来的甜荸荠,全部装在一个篮子里,哇,好多啊!有一大篮子,我拎了一下,好沉啊!
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喊着“一二一”的口号,欢欢喜喜地把甜荸荠抬回了家。
《春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春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春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