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电视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24:57
《神奇的冰灯》
亲爱的同学,你要是看过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一定渴望到美丽的松花江边去散步,到迷人的太阳岛上去野餐。哈尔滨的夏天的确使我陶醉,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更加令人神往。这里的晶莹如玉的冰场,穿红着绿的姑娘在上面翩翩起舞;这里有高达数丈的雪橇台,勇敢的小伙驾着爬犁从上面飞驰而下。这里有在冰上航行的船—冰帆,在白皑皑的雪野上缓缓行进。这里有漫天的大雪,树是白色的,屋顶是白色的,就连匆匆赶路的人也是白色的。这里更有北国独有的艺术品—冰灯。 没见过冰灯的南方的同学,说了他们也许还不会相信。
自上而下以来,灯就是发热放光的,哪儿会有冰制成的灯呢?他们不知道在我们这儿,冬季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用冰来制灯是完全可能的。它是那些擅长雕刻的能工巧匠,从松花江里取来一大块一大块的冰,用锯、锉等工具,把它们凿成各式各样的动物、植物、建筑物等。在这些冰雕里面安上五颜六色的电灯泡,就制成了奇妙的冰灯。在我们这里,到了深冬就要举行盛大的冰灯游园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七届。你如有兴趣,我带你到游园会去看一看。 走进游园会冰铸的大门,首先映人你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冰塔。耸立的塔身上有“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八个红光闪闪的冰字。塔顶上那支凌空欲射的火箭,也是用冰制作的。
它会唤起你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塔的后面是由两块巨大冰屏夹着一条铺冰雨道。走在这条雨道_[,你就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左边的冰屏上,梅花鹿奔跑在翠绿的草坪上,右边的冰屏上,丹顶鹤静立于清澈的溪水旁。 穿过一座冰砌的月亮门,你又来到古老的传说中,这里有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屈原吟诗……都形像逼真,好像一座座水晶的雕像!如果不是天空还飘着雪花,谁会相信这些人物竟是用冰雕成的呢? 告别了过去的年代,我们来到了童话世界中。在我们的面前,狗熊、野猪正合台演奏《溜冰圆舞曲》,百兽山上珍禽异兽追逐嬉闹,好不热闹,好奇的儿童们正兴致勃勃地溜着冰滑梯,钻着冰迷宫,好一个儿童乐园!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我爱奇妙的冰灯。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参观冰灯游园会的文章。 作者写了冰灯的制作和参观游园会的情景。游园会有冰铸的大门,宏伟的冰塔,红光闪闪的冰字—“向四个现代化进军”,还有冰雕的动物,传说中的人物等等,形象逼真,令人神往。这些艺术创作,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章结尾点明了中心“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我爱奇妙的冰灯”。 选材较松散,如能把材料再集中些就更紧凑了。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片《大国崛起》,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我先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然后再把该片的简介附后,供您回顾。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不仅如此,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李登辉的胞兄不就是当了日本兵、死在菲律宾的嘛!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
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我到过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你的计算机硬件再好,但如果软件不行,甚至感染了病毒,也无法正常运行。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我们的孩子就会去吸毒,干部就会腐败,军队就会打败仗。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训练有素,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政府腐败,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这么说,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学、法学、宗教等广泛的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自然科学是有价的,可以花钱买回来的,比如专利、know how以及机器设备。但是,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买回来,更不能照抄、照搬。日本人当年从欧洲学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理念,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才能付诸实施、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我们做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而中国的强大,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反而充斥着许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随着对“文革”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好像出现了“真空”。老的东西被否定了,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除了金钱以外,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管是过去的孔孟之道,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连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安南最近讲,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感到最遗憾的事情。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三个和尚》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视片,名字叫《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好片子。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伴着清脆的有节奏的木鱼声,银幕上映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幕。当映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嘎然而止。这时,我很纳闷儿:三个和尚怎么样呢?看下去才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吃了。为什么?瞧!银幕上映着:一个小和尚没依没靠,自己去挑水吃。又来了一个小和尚,俩人觉得有了依靠,就斤斤计较,只好两人去抬水吃。后来又来了个小和尚,这时三个人就更互相推楼,’一个个宁肯坐着等,吃东西噎得不断打“嗝儿”、拍胸膛,也不肯去挑一拟水。越看叫人越觉拐这三个小和尚实在可笑,又可怜。
后来,由于老鼠咬倒了蜡烛,寺庙起了火,这才吓坏了这三个小和尚。他们慌了神儿,忙了手脚,想去救火,而缸里却没有水。这时,他们也顾不了谁吃亏、_谁占便宜了,都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总算扑灭了这场大火.这件事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愿意同心协力地合作了。并且人多智慧多,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吃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他们的友好合作和创造性的劳动而感到高兴!
看了这个电视片,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