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报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8:40:23
《教育方式900字》
据报载,一名老汉在南京一公交站下车时,从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却都不敢上前救他,直到老汉大喊一声:“是我自己跌的,不用担心,跟你们没关系”后昏迷在地,乘客们这才上前施救。
你也许会问,老汉跌倒了,为什么旁观的乘客都“面面相觑”,而无人上前救助?围观人们的同情心哪儿去了?这一现象的原委,要追溯到三年前的“彭宇案。”南京一男子彭宇下车时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教育着向雷锋学习;热心帮助他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课本里,自古流传着的便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道德规范。然而,在现实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长久以来,是什么让我们相信社会的良知?是熏陶我们的道德教育。但彭宇案的出现,直接破坏了社会信任的基础,直接破坏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在中国,“看客心理”常常备受指责,然而,在经历了彭宇案这种事件之后,试问谁还会敢见义勇为?即便只是一起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对于人们心中的信任、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美德都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在愤慨和遗憾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件呢?我们的传统美德是否也过于理想了呢?
我认为,对于现实社会而言,人们“不敢善良”的现象的出现的确是令人遗憾,但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但正常人大多也不希望损害自身吧。而对于彭宇案中的老太太,我们不能草率地讨论人性善恶的问题,但“人人皆高尚”的理想情况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社会的。既然必然存在这样的“老太太”,那见义勇为的风险该由谁承担呢?也难怪事后有人们评论说,以后“做好事”都得三思,说不定还得录音拍照找几个目击证人。
既然见义勇为的行为存在如此大的风险,为什么我们的课本上,老师的教育里却只有一味鼓励,而不见“注意事项”?要说美德教育错了,未免太过武断;但我想,就现实而言,要减少、避免一个有一个“彭宇案”的出现,我们有责任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
当然,“老太太”只是极少数的个例,美德仍然有着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并教育我们的后代去明白,见义勇为要学会保护自身;同时,我们应该懂得,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不仅仅在这一类事件。在我们所有的理想化的教育之外,或许现实教育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面对反对者》
面对反对者
材料:
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面对反对者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还是一味接受?是勃然大怒,还是辩证分析?等等。
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 我们要对不同的反对者采取不同有态度:对善意地指出我们的缺点和失误的反对者要欢迎,要团结,对恶意地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反对者我们要坚决斗争。
2) 我们需要反对者的存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或者社会交往中,有反对者会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审视自己,找到不足,改正失误,使自己不断完善和进步。
3) 从对反对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甚至命运。西周的厉王面对百姓的意见要"防民之口",唐朝的太宗对魏征的反对却是从善于如流。狭隘的思想导致厉王"流于彖"的命运;博大的胸怀使太宗成为一代明君。
4) 不同的反对者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地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反对者们经"灰飞烟灭",袁崇焕因反对权奸误国而名垂青史。
5) 我们不能因为反对者的反对而怀疑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善于区分反对意见中的优与劣,从而做出选择。
感谢反对者
关键构思
1. 全文写长江景象勾起了潘教授的种种回忆。
2. 关于"三峡工程利与弊"的论争在潘教授的回忆中得以展现。
水利专家潘家铮教授站在长江岸边,俯瞰长江这条巨龙被束缚的无奈,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他终于领略到毛泽东那"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慨。
他像教育孩子那样低语:"长江啊长江,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啊,大坝的另一面迥乎不同:静如平镜,又像笼上一层柔软的轻纱,飘渺神奇。此时此景,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巫山、神女峰啊,你终于被锁住了。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然而,他忘不了,忘不了那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坐在家门槛上大哭的情形。那脸上的彷徨和痛苦,那眼里的怀疑和质问,都像锤子那样一下一下地敲击他的心,但一刹那,这一切都消失和无影无踪。他念头一转: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在三峡附近的居民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当他想到他们一家人在异地生活如在故乡那样悠然自得,他怎能不欣慰呢?
他忘不了,还是忘不了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时的踌躇满志,忘不了毛主席过三峡时将大江变平湖的坚定决心,更忘不了当年提出这个设想时反应何等的激烈……那时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利与弊之争如拔河那样相互争持,争白了一代人的头发啊!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弹指一挥间,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是那么的漫长!在遥远的记忆中,那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祖国水利事业,坚持建设三峡工程……
他知道,三峡工程峻工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东南部地区能源短缺"便迎刃而解。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旅游利润滚滚而来,这必是一幅升平的景象。那人们一定会把"南腔北调"唱成"南水北调"。
他不禁失笑了--想的太好了。但实际上也将会那么好,那是人们伟大的力量啊!
但他也忘不了那利与弊之争,更有点不能想信自己是伟大工程的指挥者。记得那时反对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到处充满了怀疑。我们的家在哪里?三峡人民大喊;动物似乎也瞄到一些苗头,惊慌失措;植物更不能平静,随风呼喊……怎么办?怎么办?有的人想的更周到:战争来了,怎么办?坝塌了,怎么办?工程质量差,怎么办?……难道不怕是一条"阿斯旺"大坝吗?中国工农业的"心脏"正在它脚下,能不担忧吗?
的确,担忧是有的。总是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不会置若罔闻,而是虚心纳谏,妥善解决。三峡人民不是有了自己?quot;安乐窝"吗?动、植物不也安了家吗?历史文物都可以搬家,我们万众一心,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由此想来,应当感谢那些反对者啊!不是他们提出那些不容忽略的细节,长江截流会有那么成功,那么顺利吗?况且他们把问题提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支持。细想来,他们反对,也是担心整个民族利益受损呀!这可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潘教授脸上充满理解和感激之情。他回忆起他在记者会上的情况,他更不能自己。当记者采访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的贡献最大?"他毫不犹豫地回答?quot;那些反对的人贡献最大。"反对者啊,当你们听到这铿锵的话语时,难道不热血沸腾吗?
此刻他注视着脚底下的那条巨龙,情不自禁地呼喊:"长江啊,你这巨龙该苏醒了,快腾空吧,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蓦地,他脑海浮同出三峡工程运营时的辉煌画面,遐想起人们将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带动下,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到那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展现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有感于潘教授解题
关键构思
1. 由一道选择题--面对反对者,你选择哪种做法--作引子展开全文。
2. 以作者的感想为线索。
以下是一道选择题:
面对反对者的态度应是怎样?
A:横眉冷对,怒目切齿,龀牙咧嘴;
B: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若无其事;
C:莞尔一笑,坦然以对,静心细思。
潘教授泰然自若地选择了"C"。
看罢选择题,我们心中的"?"一定拖着长长的尾巴。但心平气和地深思一下,实在为潘教授的真知灼见折服。呶,A项无非是逼我们通向愤恨的天台,B项似乎在怂恿我们躲进冰凉的被窝,而C项却指引我们驶进风光绮丽的港湾。"五、四、三、二、一 --"脑电波清晰地显示市着:一位智者会拒绝驶进绮丽的港湾大饱眼福吗?不会。因为"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因而,C项是明智的选择。
人生,终究会跌宕起伏,正如生命必然有旦夕祸福。即便是在一贯风光绮丽的港湾,也会有狂风骤雨的袭击。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因为害怕命丧九泉而逃之夭夭吗?恐怕,只有懦夫才会如此。正因为勇于面对狂风骤雨,才磨练了我们脆弱的性情,才让我们拥有了稳操胜券的力量,既然如此,还会有人对它深恶痛绝吗?大概,只有良莠不分者才会如此。理之所在,一个成功的过程需要披荆斩棘,勇闯难关!试问:成功者会为四面八方的反对放弃执着已久的追求吗?不会!成功的磁场引力太强,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便函是?quot;反对"作为出发点。化"反对"为其反,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
"三峡截流工程成功了!"千万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引吭喝彩。
这次成功酿成了亿万同胞的热血沸腾,这次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劲雄风。然而,这绝非偶然,绝非侥幸。注目于伟大奇迹的背后:不单有一批批高新科技的机器设备,不单有一个个不辞辛劳的体力付出者,不单有一位位经验丰富、见解精辟的教授、工程师……更多的,是犹如排山倒海式的"反对浪潮"。奇迹之所以"奇",不仅仅因为壮举之"奇",还因诞生之"奇"。
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正是三峡截流工程诞生--进展--成功的奠基石。
古人有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可惜,"倒退行逆施"的现代人却将"人和"画上问号。因为往往人成功的驱动力不是"人和",而是"人不和"。三峡,有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的长江水,有丛生险岭、绝壁断崖的险势,有绵亘古今的悠悠史情,这一切似乎成了它"魅力四射"的资本。然而,若没有纷沓而至的反对意见,便不会激起策划者迫切成功的激情,也不会赢得亿万人民的颔然相许,更不会让工程成功得如此彻底。归根到底,那一个个满腔愤恨、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立场上的士兵,却成了胜利者首当其冲的对象,同时,也为胜利者博取战果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对于明辨"是非"的成功者,反对意见不是绊脚石,而是金点子;反对者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舒心畅气地笑一笑吧!置身的世界本来就很美好,成功的道路本来面目就有荆棘,何须为那"反对"而心灰意冷呢?学会"逆向思维",学会勇敢面对,那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片新天地!
一场持久的拔河
关键构思
1. 把三峡工程中利与弊的争论比作"一场持久的拔河"。
2. 围绕着三峡工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展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就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拔河。说它持久,是因为它持续了几十年,比当年毛泽东提出的"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抗日持久战"所耗的时间要多得多。
这场拔河,所用的那条长长的大麻绳就是长江,而绳子上的那朵红花就?quot;三峡工程"。绳的两头,一头是利,一头是弊。这是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肉搏,没有鲜血淋漓的横飞的口诛笔伐。其精彩程度甚于当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更远非前段时间的"王金论战"可及。
若要从拔河的选手数量来看,双方都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看来他们若不像"孙悟空""哪咤"那样恶战三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
利方面个个是老师、将军、谋士,目光长远,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他们的理由是:"三峡工程能调节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缓解夏秋季节汛期压力"。这张王牌有泰山压顶之势;"蓄水完成后,就可以为进一步南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建成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东南能源短缺";"三峡水库成为最大的人工湖泊,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等。这些理由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犹如他们这些大将,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毫不松懈地进行这场"持久战"。
弊方面的选手亦个个理直气壮。瞧:那个手持"战争因素"盾牌的人正不断地加重腕力。这也真令人头疼,要是敌人真的轰炸了大坝,后果
《从雾霾天气说开去》
据报载: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这种天气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医院里呼吸道病人人满为患。我们班里也出现了很多咳嗽的同学。
专家认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造成的污染源排放量大,是形成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科技进步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科技改变生活。这话没错。但是,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坏。所以,科技作为一种改变生活的手段,是为生活服务的,它必须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科技发展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科技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振兴。
美国为什么敢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的军舰为什么敢开进黄海进行军演?历史上中国的属国为什么现在竟然敢将中国南海的岛屿侵占?曾经被日本欺凌的国家为什么和日本勾结在一起向中国叫板?历史上中国的传统渔场为什么成了人家抓扣中国渔民的地方……其中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在科技、军事等方面还相当落后,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发展。
当然,科技发展肯定也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科学养殖的,往往都会质量下降,肉食鸡、瘦肉猪、速成鸭都是科学养殖的吧,它们的质量都下降了;再比如科学种植的往往吃着都不放心,像转基因玉米、大豆,你吃着放心吗?
片面重视科技发展肯定不行,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想想吧,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英只知道捞钱,一个国家的专家谁给钱就替谁说话,一个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官员只知道贪腐、享乐,一个国家的民族精英大量地移民海外,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被大量转移到海外,一个民族的素质愈来愈低下,一个民族越来越是一盘散沙……那会有多么可怕!文明是世界的,文化是国家的。中国虽然有五千年的文化,但是如果我们不珍重,我们将会和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民族一样,被其他民族同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五个民族的融入是件好事,但对这五个民族来说,却是历史悲剧)。所以我们要重视人文教育,要让国民都明白,知廉耻、知礼仪、知法度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我总觉得“白猫黑猫论”是错误的,那只是一种没有世界观的方法论。无论白猫还是黑猫,首先它应该是一只好猫,否则它不但会捉老鼠,也可能会偷鱼,还可能会咬人。人也是如此,无论他有多么高的文化,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否则,他文化水平越高,他掌握的技术越先进,他心眼子越多,他对社会的危害就可能越大。官也是如此,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好官,否则,他本事越大,他对社会的危害就可能越大。
所以,要想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科技发展必须与人文进步结合起来,科技与人文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中国才会更美好,中国梦才会真正实现。
《“投机心理”议论文》
报载,陕西省一个17岁的中学生流窜到北京,招兵买马,成立了“全国中学生记者协会”,自任主席。他到处散发信件,声称只要交纳20元入会费,即可发记者证,使许多中学生上当。今年4月份,正当他在北京租用某单位礼堂,召汗该“协会”的成立大会时,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一个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行骗的时间这么长,行骗的范田这么广,行骗的影响这么大。的确令人咋舌。但仔细想来,他们行骗的手段又的确不太高明,这就不能不促使人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他行骗的效果为何这样“好”,不能不促使人们从被骗者的方面去深入探索一下:正当他们喜孜孜地被骗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记者是党的新闻战士。做一个好的记者要有广泛而又深刻的文、史、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敏捷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要能写得一手又快又好的文章,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准确地分析间题、正确地认识间题。一个记者是那样好当的吗?花20元钱就能当上一个“全国”新闻单位的记者岂非笑话?究其笑话产生的原因,“投机心理”四个字足矣。也就是说,许多被骗者都算着这件事“便宜”、“合适”,只花20元钱,可谓少“投入”,能拿到全国范围新闻单位的记者证,以示一下子可身价十倍。于是,在众多人羡慕的目光中、自己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又岂不是多“产出”?
正是由于这种指望不依靠自己艰巨的劳动,而依靠某种巧妙的手段即可得到好处的“投机心理”在做怪,所以,才使许多中学生争着上当受骗。有的人直到最后也不知自己为何受骗,这实在是当代青年的悲剧。 其实,这种投机心理并不是中、学生中所特有的,而且,究其根源,中学生被这种心理所干扰,也是由子社会上某些领域的影响。想少花钱买好烟、好酒,高档家用电器,因而上当受骗,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前段时间盛行一些高等院校的抄袭风,是在一种什么心理状态下刮起来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有了这种“投机心理”,就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会使一些心怀巨测的人钻空子,就会使小至个人,大至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观之,“投机心理”可以休矣。
《谈“潇洒”议论文》
据报载,某高校一所小酒吧内,两位大学生啤酒咖啡一杯又一杯,卡啦OK一首又一首。“潇洒”一番后,“大款”般地付了钱,哼着“何不潇洒走一回”走出了酒吧。 这就是真正的“潇洒”吗? “不”。这种所谓的“潇洒”,只是一种重物质生活享受,轻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严峻的社会现象,是在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严重失衡。众所周知:生态不平衡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那么,这种追求上的不平衡也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什么是真正的“潇洒”呢? 美学家蒋孔阳说:“人追求内在美才能抵住物质妖魔的诱惑。”在不良之风面前,我们不要被滚滚红尘迷住双眼,盲无目的地追求。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但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丰富、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才能更加充实精神生活的内容和促进物质生活的充分发展。
趁我们还年轻,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把主要精力放在精神生活追求上,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一斗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吧。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潇洒”,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潇洒人生”。 愿尚沉醉在香烟、美酒、歌舞厅的人们,拿起时代的笔,谱写人生辉煌的壮丽篇章,实实在在地潇洒起来吧。
《广东人的“敢吃”》
报载:某经济界人士提示广东腾飞的奥妙时称之为“敢吃”。但这种“吃”可不是大饱口福的吃吃喝喝,而是指广东人敢吃苦、敢吃先、敢吃亏。的确,在广东,人们为了赚钱可以不惜流血流汗;只要不违反政策法律,他们敢为天下先什么都敢干;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决不怕吃眼前亏。
尽管任何抽象、概括都难以全面把握复杂事物的本质,但笔者认为这位人士把广东腾飞原因归结为“敢吃”,是颇有道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此人的思想是否解放又是经济能否上去的关键性因素。广东人的“敢吃”,表明了他们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突破出来,逐渐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最讲竞争。竟争是市场经济的命脉,是市场经济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懦夫懒汉、坐享其成搞不了市场经济;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武大郎开店”同样也搞不了市场经济。广东人的“敢吃”,体现了他们搞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的宽广胸怀。由此看来,广东人搞市场经济比外地人来得快、进人角色早,经济早起飞便是理所应当的了。
由广东人的“敢吃”,笔者想到,一些同志的思想至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单就吃苦而言,就比人家差得远。在一些地方,漫步城乡,走街串巷,那数不清的打家具的、理发的、收破烂的、“磨剪子锵菜刀”的,还有擦皮鞋、开小吃店的等等这些所谓不起眼的行当,相当的部分是操着南腔北调的外地人干的,据说收人还不少。难道这里的人都有业可就了吗?或者说他们口袋里的钱就是比外地人多吗?非也。问题在于我们或者不能像人家那样吃苦,或者认为干那些行当没有出息,是一种“掉价”,宁肯在家坐着受穷。在某山区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城市对口帮单位考虑该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帮助当地政府组织了一部分人外出搞劳务。结果不到半年,外出打工的不少都跑回了家,问起他们回来的原因,许多人说:在外边虽然能一天可弄二三十元,但活太累太苦,没意思。听了这样的回答,不由使我想起一位南方人讲的一件事,在他们那里,只要外出干活一年能挣三四千元钱,他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连年节也不肯回家过。两者相比,观念上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了吗?
时下,我们正在开展加快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大讨论。广东人的“敢吃”是否能给我们的讨论增加一些新的启示呢?
《新闻忌留“悬念”》
报载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严厉惩处泄密受贿罪犯张常胜、叶之枫,校园里闻者无不拍手称快。然而,细读报道之后,不少师生又埋怨记者没有把这件事报道好,以至读后‘悬念”顿生。
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给新闻下过一条颇有创见的定义:新闻即读者应知欲知而未知之事.可见新闻是用来解读者“悬念.的,而在新闻中忌留“悬念”。用这条定义来衡派这篇报道,那么记者至少还要回答读者两个问题。
其一,叶之枫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收受贿路之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究竟有多少?有人说,报道中未写,说明未造成损失,判十七年,这是体现了“从重”;有人说,叶是副处长,上面还有处长、局长,哪容得她为所欲为,恐怕是及时觉察了,制止了,否则处长、局长一定会引咎辞职;有人则猜测,仅“利用职权施加压力,要我国有关公司接受某外商提出的价格”一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恐恰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秘而不宣,是……于是小道传说此起彼伏。记者固然应借墨如金,而在骨节眼上,却还该有点国画家“泼墨”的气概,否则,留下一个不明不白的“悬念”,教人众口纷纭,莫衷一是,岂非因小失大?
其二,叶犯的犯罪动机,以本人“小人之心”度之,恐怕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是为了“友谊”,而仅仅是为了钱。在本案的两名主犯中,叶犯的地位远远高于张犯,而情报来源又全出自叶犯,然而,何以张能获贿赂71万余之巨,而叶仅得二万五千余?是叶犯特别谦虚?是张犯特别厉害?或是外商特别糊涂,以致送礼送错了门庭?或是两犯别有勾结,另有所图,记者恐怕应当解释一番,加上一段“背景材料”。这一定是很精彩的。而记者忽地打住,事情就麻烦了,张犯既已枪决,叶犯是死无对证,“悬念”便成了“公案”一桩,奥妙只好留待历史学家去考证了,若千年以后,恐怕真能成为一篇博士论文呢!
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历史学家之所以永远有饭吃,就是因为总是有粗心的新闻记者.要是当初某记者顺手写上一笔“兰陵笑笑生即某地某某君是也”,又何劳今日教授们为《金瓶梅》的作者是谁纹尽脑汁?又由此想出一个主意,让新闻系学生多学点历史学、考证学,恐怕不无启发和收益。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有感》
报载,某县一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濒临破产,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毛遂自荐,走马就任厂长。由于经验不足,开始收益甚徽。对此,许多人嗤之以奥,认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位青年并未气馁,而是沉下心来,深人厂矿反复调查、研究、分析,又虚心向老工人请教,终于找出了亏损原因,从而一举扭亏为盈,救活了这家工厂。
无独有偶,某企业一位青年技术骨干,在一次技术试验中,因为经验不足,导致了试验失败。面对别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嗤笑,这位青年整日自怨自艾,自悲自怜,再无勇气重新进行技术试验,最终成了个碌碌无为的人。
两则结局截然不同的故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作为一个“嘴上无毛”的青年人,应该如何面对“办事不牢”的馗尬局面?
如果我们因为“嘴上无毛”而自悲自怜,因为“办事不牢’而自怨自艾,或者因为害怕别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指责而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干、去试、去闯,最终只会像第二则故事中的青年技术骨干一样,不但自己的技术得不到长进,不能为人民作出较大贡献,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而且还可能会丢掉自己原有的技术,毁了自己一生。
毛主席说过:“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虽然“嘴上无毛”,虽然缺乏工作经验,缺乏某些社会阅历,缺乏火候,但我们有的是朝气,有的是精神,有的是活力,只要我们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查出“不牢”的原因,那我们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事实上,杜会上不乏“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例子,层出不穷的青年企业家、青年作家、育年科学家就足已证明这一点。就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嘴上有毛”者,也无不经历过“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阶段。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走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阴影。
诚然,社会上存在不少只认年龄,不论知识,只认阅历,不讲能力的人,他们信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信条,随意嘲讽,甚至压制育年人。但这不应成为我们的包袱,不应成为我们的阻力。相反,我们应以此为动力,时刻告诫自己虚心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取得进步。第一则故事中的青年厂长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夏时制·民意·求实》
报载,国务院决定: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读之,心中坪然一喜,不禁脱口而出:太好了!
喜过之后,细细想来,这一喜不仅仅是此后出门乘车、到单位联系工作乃至看电影等等可以省却许许多多不必要的麻烦了。当然,实行夏时制时这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是不少的,使人感到相当相当恼火!何不举例而言之?有一次和另一高校的友人电话相约,分别买票,同乘8时的汽车到一县城参加学术会议。我们电话说的8时,因为一向“奉公守法”,遵守“夏令时”,说的自然是“夏令时‘”。可汽车站售票却是“北京时”,分别买票时,我注意到了,所以买的是“7时”的票;可朋友买票时却没有注意,买的是票面“8时”的票。临到上车验票,朋友只好自认倒霉,独自回家等一小时后再来乘车。诸如此类,套用目下“传媒”的习惯成语,就是“层出不穷”、“雨后春笋”、“比比皆是”了。有些为了夏时制把十几元、几十元车票就“报销”了。群众对此,早就啧有烦言,不满之极。这是“新生事物”吗?其实这只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未经检验的设想;群众早认为这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民意之所在。我想,这个民意大概早通过各种群众来信:给政府的、给报刊的、给意见箱的……表达了出来。
现在,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确是顺从民意之举,大得民心。人民政府为人民,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窃以为,为人民服务、顺从民意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正是从最深刻之处说出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是我心头坪然一喜的更重要的原因。
还有,,呼然一喜者又因为这是实事求是之举。国务院通知指出:夏时制只在“一些地区”收到了节约照明用电的效果。这个“一些”用得准确极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从通知中举出的,西北、西南、长江以南广阔的地区收不到节电效果,用减法,就只有华北及东北这“一些”地区了,用“一些”这个词是“名实相符”的。通知中又指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这里“许多”一词也用得准确极了。实行复时制以来,确实给人民群众及许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这里应该使用“许多”这个词;如果这里用“一些”这个词,就名实不符了。这些,用时髦的词语说,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传统的“回归”。通知上说到的时差、温差、统一执行北京时间等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至于国务院通知中所说的解决办法:各地区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云云,群众也早已提出;而且在实行夏时制以前的年代里,各地区、单位早已有此惯例。故此,夏时制者,实多此一举也。可是,当年一些提出者,还振振有词:夏时制外国早就实行,并非调整作息时间那么简单。那种故作深奥状,实在可笑,盖缺乏实事求是之意也。
“暂停”实行夏时制了,这个时间界限是“今年起”,那么,下限是什么时候呢?没有说,可以是许多年,也可以是永远。不管怎样吧,“停”了就好,暂时“停”也可以,但,这种顺从民意,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值得大大地喜一番。窃以为,有此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了。
《从丰田的吝啬运动说起》
报载: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了支付日元升位,正在开展一场“吝啬”运动,诸如经理漆地板,回收度纸等。有人揶揄说:“这是从毛巾里拧出水来。”
丰田的“吝啬”运动,我想仍是提倡节约。由此联想到,勤检节约,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兴旺一切事业的必由之路。
港商巨富王宽诚,曾以一亿美元支援祖国教育基金会,在家里却穿缝补过的衣服,电视机也是黑白的。凡这些,要让我们某些人说起来,非得从弃孔里哼出一声“吝啬鬼”不可。
因为在他们的“新观念”里,只有“高消费”、“能挣会花”……才符合现代标准。要是谁说“还是检朴点好”,准会被说成“跟不上越”啦,讽利你是“出土丈物”啦。这股风,刊得还挺凶,有一个连队,一时间把针线包藏了起来;某干部琦上有一幅邓大姐替周总理缝衣的图画,孩于们提意见说:“那是老皇历了。”在这个世界上,有的腰缠万贯的资本家还讲“节约”,穷怕了的十亿中国人,当人们生活稍有转机,便大力灌愉“高消费”这一套,两相比较,岂不是一种讽刺!
吝啬,当然有的,吴敬锌笔下的产监生,看着两根灯芯熬油灯,始终不愿咽气;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病了,眼珠子却朝着一堆黄金瞪着,“这样心里暖和”。可以说,吝啬是剥削阶级一种崎形心理。而节俭者往往高蟾远瞩。懂得创业、守业都需要节检的人,是最能成大亨业的人。错把节检当吝啬的人,一方面嘲弄“新三年,旧三年”的传统美德,一方面妓吹把钱花得如街水,这在思想方法上是片面的,在作风上不正是新时代效家于的兵实写照吗?
但是,当这些人起劲鼓吹“能挣会花”的时候,除了极少部分人上当受编外,绝大多数中国老百挂是头脑清醒的,你看,银行里年年上升的储蓄不就是佐证吗?